第三十一章 抵 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尹公子,您怎么呢?可是朱某哪里招待不周啊?”朱大昌见尹铭不说话,还以为自己哪里做错了,便开口询问道
“噢!没有没有,在下只是在想我那甄叔父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尹铭突然发现甄逸不知所踪了,刚才那么大的动静都没见到他。
“对啊,子栩兄到哪里去了?”张世平这时也发现大半天不见甄逸了。
不过后世的一句俗话说的好‘说曹操曹操就到’,就在众人奇怪之时,就见甄逸大步跨进珠宝店。
“你们这好了没有?”甄逸一进门就问道。
“子栩兄,你上哪儿去了?怎么许久不见你?”张世平同时问道。
“我闲着没事,就到集市上去走了一圈看了看,顺便买了几个婢女。”甄逸说着已经来到三人面前。
“哎呀!这可是清茶么?你们居然躲着我喝茶,实在是太不厚道了。”甄逸一眼睹到几上的清茶大叫道。
“甄先生严重了,只是适才先生不在,我这就叫人再上一只茶杯。”朱大昌说着转到柜台后叫来一个小婢吩咐她再拿一只茶杯上来。
“叔父,您刚才说到集市买了几个婢女?”尹铭大惑不解的问道。
“是啊,子栩兄你还缺婢女吗?”张世平道。
甄逸摇摇头说道:“我自然是不缺,只是骆总管托我买几个,原来尹夫人身边居然连一个婢女都没有。”
“啊!”
尹铭闻言脸庞滚烫,羞愧不已,他真的没有想到母亲身边还每个人服侍。
这时,一个青衣小婢女端着一只茶杯上来了。
“来来,喝茶。”朱大昌将茶水满上,推到甄逸面前说道。
“喝,喝茶。”尹铭咕噜一口将茶喝下,以此掩饰自己的不堪。
“哎呀!贤侄,茶不是这样喝的。”甄逸见尹铭一阵牛饮,一杯清茶转眼就没了,颇为心痛的说道。
“啊,是吗,不是这样喝吗?”尹铭抹了抹嘴巴道。
“哎呀,这样喝不是糟蹋了这清茶吗!”甄逸责怪的说道。
“哈哈,不碍事,尹公子的喝法颇为豪爽。”朱大昌笑道。
“对了,怎么还没有来啊?”尹铭有些不耐烦的问道。
张世平也望着朱大昌道:“是啊,怎的这么许久?”
“不急不急,此去是稍稍有些远,算算时辰也快了,诸位稍安勿躁。”朱大昌解释道。
正说话间,就听到几个脚步声由远而近,众人循声望去,那个叫小五的年轻人及朱康正穿过柜台后的小门,快步向众人走来,身后还跟着俩个健仆。
“哦,你们看,这不是来了吗。”朱大昌满脸喜色,放下茶杯站起身来说道。
尹铭将手中宝刀握的更紧了,看着小五以及朱康二人行至身前,随即也下了坐榻站起身来。甄逸及张世平跟着站起来。
“一百五十万抵金,都准备好了?”朱大昌望着小五及朱康道。
小五与朱康领着身后的俩个健仆先向朱大昌行了个礼,随后小五从怀里掏出一个锦囊袋,双手托着恭敬的呈给朱大昌。
“回升爷,照您的吩咐,抵金一百五十万都已备妥,您老请查看。”
朱大昌一把接过锦袋,打开掏出几张绢帛,拿在手中翻看一眼后,说道:“嗯,好!还有一事你们给办了吧。”
“升爷,您请尽管吩咐。”小五垂手立于朱大昌一侧。
“小五你去将那队九原的军户点齐了我有用,另外你们再去准备三十万金,用大车备好了拉过来,其他的没什么了,下去吧。”朱大昌吩咐道。
“喏。”
这次,小五及朱康没有再生异议,应声而退。
尹铭等三人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朱大昌发号施令。
朱大昌回头望向尹铭等三人,笑了笑,将手中的绢帛捋了一捋,然后走到尹铭跟前,说道:“尹公子,按行内的规矩来说,朱某是应该给付公子一定现钱,所以这里只有一百二十万抵金,剩下的将以金来支付,倒是你我一手刀一手金如何?”
尹铭闻言心中大喜,他原以为只能拿着几张代用卷回去,现在朱大昌居然说要给黄金,而且是三十万之巨,怎不让他欢喜,正要答应下来。
“不行,这怎么行,咱们先前又没说要以金支付。”
出乎尹铭的意料之外,在尹铭看来现金买卖这么好的事,张世平竟然会提出反对的意见。
“世平兄,这可是行规啊!”朱大昌说道。
“这是两码事,我等事先并没有说好要给付现金的,大昌兄如此作为恐怕有失信誉吧。”张世平寸步不让。
尹铭不解的看着张世平与朱大昌针锋相对,居然是给钱的要现金支付,而收钱的却拒绝现金支付,把个尹铭看得莫名其妙,不明就里。

“好了,你们不要再争了,我决定就收现金了。”尹铭被吵得一个头两个大,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当即就应承了下来。
“好,尹公子果然够爽快。哈哈哈!”朱大昌发出一阵快意而爽朗的笑声。
“哎呀,主上您怎么就答应了呢?”张世平气急败坏的说道。
“怎么了?现金不好吗?我就喜欢现金。”尹铭不以为然道。
“主上啊,你可知道如今这世道有多乱吗,有几个商民敢只身携带金银外出的?”张世平急的直跺脚。
“哧,世平你就为这个着急啊?”尹铭扑哧一笑,大摇其头。
“我知道主上有家丁私卫,可是大量的黄金会招来成群的盗贼,那些盗贼或明或暗,到时我等防不胜防啊!”张世平见尹铭不以为然更是着急。
“哦,那岂不更好,正好可以练练兵嘛。”尹铭还是一脸的不在乎。
“主上您····”
“没事的世平兄,我想贤侄心中自有打算。”甄逸在张世平还要说话之时,扯了扯张世平的衣袖说道。
“好气魄,好胆量,尹公子不愧是尊公之后。不过请公子放心,朱某岂是无义之人,为此朱某将世代为军的九原军户赠于公子。”朱大昌竖起大拇指世说道。
“哼,说得好听。”张世平愤然道。
“世平兄,话可不能这么说的,我也是一番好意啊,你也知道这世道,你就能保证抵金就一定安全?”朱大昌做出一副苦口婆心的样子。
“好了,我谢过朱大掌柜的好意,那黄金准备好了没有,我等即刻就走了。”尹铭觉得耽误的时间已经够多了,他不想再浪费时间了。
“已经去准备了,包括赠给公子的那队壮丁,公子请喝茶,那边马上就好。”朱大昌这时显得极有礼貌。
“好吧。”尹铭抱着宝刀耐着性子说道。
“尹公子,这抵金不管是在雁门、中山还是涿郡、真定都可用,只要是我江东朱记就可以,当然抵金上押有印信的也行。来,您拿好了。”朱大昌将手中的绢帛交给尹铭,然后指着那几张绢帛解说道。
尹铭接过绢帛,打开仔细观看,这种抵金卷与后世的银票又有不同,银票流行于明清,其实是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
而他此刻手中的抵金周边缎纹,每张约一尺见方,上面印有大写四十万金的字样,此外还有几个商家的印信了,大概类似银票的密押。
“啧啧,还真有银票!如此交易就方便多了。”看着那几张抵金,尹铭不由大为称奇。
“银票?嘿嘿!贤侄说的还真形象,不过这抵金应该叫金票更为恰当。”甄逸闻言新奇的说道。
“哈哈哈!尹公子,这抵金一般的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不会有谁从口袋里掏出面额巨大的抵金来购买物品。即使你拿出来支付,普通老百姓也不会接受的。”朱大昌大笑道。
“这抵金源于何时?难道就只是商家彼此做买卖才用的吗?”尹铭有些遗憾的说道。
“抵金源于武帝时期的‘白鹿皮币’。这‘白鹿皮币’,乃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但当时由于其价值远远高于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交易流通。之后商家在做买卖时觉得携带巨额金银极不方便,于是便重新使用了这种类似于‘白鹿皮币’的抵金。不过是采用绢帛为料,每张四十万金。您想想如此巨大的面额哪里是寻常老百姓可以使用的了的。”张世平将抵金的来历娓娓道来。
“哦,竟然武帝时期就有了银票?”尹铭更是惊奇,他只知道中国的纸币最早源于宋代的交子,却不想西汉时便有了。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当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已。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