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章 郁闷的庞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作为荆州刘表的邻居,孙策当然听过这几句流传于民间的话,只是并未重视,而是一笑置之。作为孙坚之子,堂堂的江东小霸王,孙策崇尚的是武力,智谋虽然也很重要,但是对孙策来说,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罢了。更何况,孙策对自己麾下的周瑜和封华极有信心,他相信这两个人不会比什么卧龙和凤雏要差。
“子敬所说的,可是那凤雏、庞士元?”鲁肃亦是孙策极为重视的属下,既然是他保举的人,孙策也表现出适当的关注。
鲁肃欣然道:“正是!此人博学多才,已得其叔真传。胸中藏有百万甲兵……”鲁肃兴高采烈得说着,全然没注意孙策那越来越臭得脸色。
大才!……哼!
孙策兄弟六人,他是老大,比之老二孙权足足大了七岁。所以孙策很早就结束了他的孩提时代,替父分忧,当然了,孙策也知道很多孙权他们不知道得往事,比如说:由于出身不好,孙坚早年经常被士子低看,从而拒绝为他效力。这些事情,当年还是孩子的孙策记得清清楚楚,他至今忘不了父亲早年被士子拒之门外,那落魄的背影。这也早就了孙策对士大夫的强烈渴求,所以,当年还是小孩子的孙策才会和才华横溢的周瑜结为知交好友。
但是,这种心里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孙策一方面求贤若渴,一方面又难以真正的和那些士大夫打成一片,除了周瑜,就只有鲁肃和张昭得到了孙策打从心底的尊敬。鲁肃可说是三国时期难得一见的敦厚君子,全军上下无不爱戴;至于张昭,却是因为偶然发生的一件事,让孙策对他刮目相看,当日孙策攻下寿春,入城时得到了满城百姓的欢呼,孙策当然是飘飘然,后来也曾多次炫耀。可是谁知张昭有一回在酒宴上竟然来了一句“百姓如此欢腾,只是出于对袁术暴政的愤恨罢了,并不是出于对主公才能的认可,望主公戒之!”张昭当众驳了孙策的面子,哪知孙策却丝毫不以为忤,反而觉得张昭敢于直谏,乃是一位真正的士大夫,再加上张昭的能力确实出众,最后奠定了张昭文官之首的地位。
“够了!”孙策越听越烦,突然打断鲁肃的话。但是马上就醒悟自己有些失态,孙策说道:“民间谣传,大多不足信。庞统的才能如何现在还不得而知,嗯……暂且让此人做余杭县长吧,待其有了功劳,再酌情升赏!”
“主公……”鲁肃还待再说,却见孙策已经十分不耐烦了,只好应道:“是!”
================
鲁肃府上,一名身材撮瘦,相貌委琐的文士打扮的人笑道:“子敬不必自责,统已经习惯了……”庞统嘴上虽然这么说,心里还是有几分不满,自己虽然不敢说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也自认是才华横溢,非同凡俗。哪知却被孙策如此小看。总算庞统对孙策有几分了解,知道他不是以貌取人之辈,否则庞统肯定立刻拂袖而去。
鲁肃抱着十分的歉意说道:“士元兄,小弟真是有负所托……不如……”
“算了……”庞统心思缜密,已经猜到鲁肃想说什么,他心下暗叹:天下之大,除了年轻有为的孙策和以弱胜强的曹操,自己又有什么地方可去呢,还是在江东先安下身来再说吧。庞统在鲁肃面前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他苦笑道:“……为了小弟,让子敬兄白白奔波了一趟,孙大人既然委任以县令之职,统不敢不从,我明日就上任去也!”说完,庞统的手摸了摸袖口的带囊。
鲁肃闻言,心中也有些替庞统不值,可是主公心意已决,难以更改。只好先让庞统到余杭上任,自己再慢慢的游说主公。鲁肃强笑道:“既然如此,今晚就让肃好好的款待士元兄!”
“就算子敬兄不说,统也是一定要打扰的。哈哈……”
================
月明星稀,庞统无心安眠,打开窗户望明月。庞统在想自己的心事。
自董卓窜汉以来,转眼十余载,现今天下只余曹操、孙策、刘备、韩遂、刘表、刘璋、张鲁、公孙康八位诸侯,曹操已经统一北方,辽东公孙康的覆灭只是翻手间的事情。汉中张鲁,一介米贼,也难成气候。凉州韩遂,他有刘备这个强邻,灭亡也只是早晚的事。所以,方今天下其实只有五大诸侯有机会统一天下,但是,态度决定命运,庞统虽然没听过这句话,却也知道刘璋和刘表都是偏安一方的守户之犬,根本没有争夺天下的野心,所以最有机会的,当属曹操、孙策和刘备。可惜……这三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啊!

曹操暴戾无常,而且太过不择手段,虽然自己的确是挺欣赏他的,有心要辅佐他,但是却怕叔叔(庞德公)和荆州的老乡在背后戳自己的脊梁骨。刘备占据关中,手上又有天子,可惜这个人太过注重名声,自己的许多谋略在他的麾下恐怕得不到施展,所以刘备也被自己淘汰掉了。
孙策好啊!年纪轻轻,魄力十足。而且他的名声不错,地盘又大。手下猛将如云,谋臣……这个……不多,这虽然是孙策军的缺陷,但对自己来说,却是个机会。可是没想到,我这么一个大才主动送上门来,他居然让我去当县令!
想到这儿,庞统有些哭笑不得。晚宴的时候,和鲁肃一席长谈,庞统已经知道孙策不喜欢自己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的相貌,而是孙策本身对士子的排斥。明白了原因,再加上有鲁肃和张昭的例子,庞统决定先在余杭干出一番成绩,让孙策另眼相看。然后再找机会,谋求高位。
做了这个决定,庞统轻松了许多。要知道,庞统因为自己的相貌不好,从小就有些自卑,所以发奋读书,终于成为荆州数一数二的才子,可也正是相貌的原因,庞统养成了不拘小节的性格,而又是因为这种性格,造成了庞统和诸葛亮在用谋上的不同风格,诸葛亮喜欢稳扎稳打,而庞统则喜欢用奇。
庞统和诸葛亮并称凤雏和卧龙,两人的才能不分胜负。可除了才能,其他的方面诸葛亮样样都比庞统要强,庞统相貌丑陋,诸葛亮却是面如冠玉,帅哥一个;庞统只是一介草民,诸葛亮虽然也是草民,可他的岳父黄承彦却和刘表是连襟。所以庞统只好离开荆州,游走四方,毛遂自荐。
说是游走四方,其实像庞统这样的大才,只要自荐的次数有两次,那就超过他们的心理预期了,你想啊,别人会怎么看,还有谁会把你当成贤才呀!所以庞统只好留下来,这个县令不妨先当着,顺便看看天下大势,还有孙策的反应,到时候再决定行止。
孔明啊孔明,你还在草庐里等待你的主公吗?
===============
封华收到了鲁肃的信,信中叙说了庞统的情况。鲁肃知道封华在孙策心目中极有分量,若是封华能进上一言,庞统会受到重用也说不定。封华见信却是心中苦笑:自己现在是徐州的军事总指挥,孙策麾下三分之一的实力握在自己的手里,这个时候倘若去为庞统进言,别人会怎么看。结党营私?甚至……意图谋反!封华对孙策的为人很有信心,相信他不会做出刘邦和朱元璋那样兔死狗烹的事情,但是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能做。替庞统进言,可以啊,但是有个前提,就是别给自己招灾!
嗯,既然庞统已经来了,就先在那儿呆着吧。倒是诸葛亮,从穿越到现在,封华都快要把这个家伙给忘了,要招揽此人可是有些难度的,伯符那家伙又不是刘备,他可绝对不会去做什么三顾茅庐的事情。更何况就算做了,诸葛亮也不一定来,不过话说回来,刘备有了司马懿,还会不会和诸葛亮有一腿呢?算了,封华决定主动出击。
封华先是联络了一下诸葛瑾,说是自己要保举他兄弟在主公麾下出仕。在得到了诸葛瑾的首肯之后,封华又上书孙策,言明荆州有个诸葛亮,他的才能是如何如何了得,并隐晦的把庞统和诸葛亮作比,最后封华提出要为主公招揽这个人才,请孙策应允。
孙策见信,大笔一挥:同意!于是封华把徐州防务交托给太史慈和陈登。自己和诸葛瑾则轻装简行,前往荆州卧龙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