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机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光荏苒,该发生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发生。
先是张温派遣的西征大军大败而回,唯独董卓一军安然无恙。张温终于无奈地放下了进攻的姿态,重新选择了防守。可这个时候,那个一直就有些不好指挥的董卓却越来越放肆。自己的很多命令,他都是阳奉阴违,甚至当着自己的面很不给自己面子地和自己争论西征决策。孙坚作为参军,不得不提出剿灭董卓的建议,可是张温却怎么也不敢下手,他认为私自斩杀董卓这样的大臣,是对朝廷法令的公然违抗,是要论重罪的。
孙坚很是无奈的跟随着张温、周慎,吃了一个又一个败仗。可是孙坚一直很细心,所以如果人们仔细观察,孙坚的败仗都是因为大军败下阵来,他才随着败下阵来。计点损失的时候,吃了败仗的孙坚部曲却很少有损伤。
长安,孙坚住处。
“主公,末将有些话不知是否该讲,还请主攻恕罪!”已经跟随孙坚多年的程普欲言又止,似乎正在考虑着该怎么措辞。
“德谋但讲无妨。”孙坚说道。
“程普自随主公征战,从来没打过如此憋屈的仗,此实非战之罪也,乃主将无能,且刚愎寡断,非成事之人也。程普恳请主公尽早离开长安,另谋建功立业之处!”程普大着胆子说道。
“是的主公,某也这么想!”大将祖茂也应道。
孙坚不以为意,在他心里,张温、周慎等人的确非可托付之人,可是让他烦恼的是,如今该怎样另寻出路呢?皱了皱眉,孙坚叹道:“天下虽大,奈何却无我孙坚容身之处啊!”
“主公可记得讨黄巾之后,主公是因何能得到徐州富庶的郡县任职的?”程普说道。
“德谋的意思是?是了,是了,欲要成事当不拘小节。此事就由德谋你处理吧!”孙坚意动,紧皱的眉头也舒展了开来。
……
洛阳,张让府中。
“文台实帅才也,奈何张温小儿不用其谋,今张温为太尉,本公亦无能为力,若得便宜,本公定当保荐文台!”张让笑得很开心,孙坚此次送来的金珠财宝相当丰厚,在张让看来,这就是孙坚表示了对自己的依附。孙坚是什么人?准确地说他是外人,如今兵马多数掌握在外戚手中,可自己一方呢?自己一方虽然权倾朝野,可是真正的实力却并不强,拉拢这样的出生寒门的士族确是一个好的办法。这孙坚乃孙武的子孙,若善加利用,不失为一强力的外援。
“程普替我家将军,多谢张公栽培!我家将军说,将来张公若有差遣,我家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程普虽然不善言辞,可为了自家主公的未来,还是一个劲儿地奉承张让。
“哈哈,文台之心我自知之。如今不妨先征回京拜作议郎,静观天下之变,再做商议!汝可以回去通报你家将军了,文书不日自会发到长安去!”张让丝毫不怀疑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将孙坚征回京师。
程普千恩万谢,回长安向孙坚回报。
……
中平四年,十月。
卫鸿自驻扎小平津已经近两年了,这两年里,卫鸿似乎成了个无人管无人问的孤儿,当然他本来就是孤儿,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这两年里卫鸿从未放下过学习,在这个世界里,需要卫鸿静下心来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礼节、管制、兵制、冷兵器使用、马术等等,更是逼迫着卫武、张虎开始读书,学习统兵之法,用兵之法,把个刚抱了儿子的张虎折磨得跳上跳下。卫武倒是安宁了不少,练武比以前勤快多了,美阳城外的一战他吸取了教训,武艺是用来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的,只有自己勤奋练习,在战场上才能保住自己的小命!十七岁的卫武已经有了一米七的个头,两旁依然黝黑,可是健壮程度却不比张虎差,更加上年少气盛,如今也能和张虎拼个旗鼓相当,甚至已经有了超过张虎的势头。如今张虎再不提卫武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了,他通常说的都是:“我这个义弟将来武艺必远在我之上!”
可是卫武选兵器也成了一件麻烦事。他觉得卫鸿的铁棍太阴险,枪要想用好对准确度和细节技巧要求都太高,自己半路出家,又没名师知道,实在不适合用枪,大斧太过粗笨,大锤更是笨拙,挑三拣四的,最终选择了方天画戟。当卫武拿着方天画戟第一次出现在卫鸿面前的时候,卫鸿感叹了一句道:“不知立煌能抵挡那吕布几招!”立煌是卫鸿给卫武取的字,卫鸿之时记得脑海里有这么个叫做卫立煌的名人,于是便加在了卫武的身上。
“吕布是何人?哼!将军可不要小看了我,如今张虎都自认不是我对手,如今我才十七,再过几年,我的方天画戟又有几人能够抵挡?”卫武嚣张地说道。
“好了,不要骄傲,需知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你现在在马上要想打败我,恐怕也要至少百招吧?我可才十三岁!若下了马,我有绝对的把握,让你躺下爬不起来!”卫鸿毫不留情地打击着卫武的锐气。

“不能和你这个怪物比!天下能有几个十三岁就能当上都尉的?有几个十三岁就能立下如此之多的战功的?有几个那么小就知道骗女孩子的?有几个人……”这个家伙越说越不像话,卫鸿无奈地笑道:“你懂个屁!我那叫‘出名要趁早,莫要等到花儿都谢了’!”
“报……”一声嘹亮的叫喊声在门外响起!一个传讯士兵走了进来。
“报告将军!朝廷有使者到!”
“使者?我靠!朝廷除了还记得给我俸禄,竟然还记得派个使者来慰问一下?”卫鸿不自禁地冒出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看着卫武和小兵吃惊的模样,卫鸿自知失言,笑了笑道:“本将军只是感动于朝廷对我驻防士卒的关心与爱护,这有何不妥么?”说完也不管这两人表情,飞快地跑去迎接使者。
平南校尉,领北军三千步军及部曲,往讨桂阳、零陵乱贼周朝、郭石等。
没想到朝廷办事倒是挺效率的,一方面派遣卫鸿南征,一方面就把接任的都尉给派来了。好不容易安定了近两年的卫鸿,又再次踏上了征战之路。
数日前,洛阳城,大殿。
“陛下,孙坚此人素有大志,不可独任,若其平定荆南三郡,则势大矣,岂非有一个拥兵自重的董卓?”刚刚被拜为太尉的崔烈据理力争。
前几日朝廷接到荆州刺史王睿(右边有个“又”,不过这两个字相通,就用这个了,字库里没有)的急报,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拥众万余人造反,张让大力举荐孙坚前往征讨,于是朝廷便拜孙坚为长沙太守,前往征讨,这才过了两天,王睿又来告急,说零陵桂阳有大量的贼兵起事响应区星。孙坚已经离京,前往襄阳会合王睿的兵马,一起前往讨贼。
朝廷上再次争论了起来,张让等再次力主授予孙坚越郡讨贼之权,可张温等却坚决不同意,如今董卓拥兵自重于西,孙坚又素有大志,一旦越境征伐,收兵于荆,岂非又一董卓?张温等又岂能容如此的事情发生?
侍御史刘岱道:“陛下,越郡征讨之先例不可开,若开此例,则天下乱矣。各郡自掌各郡军事,乃各司其职也,若开越境征伐之先例,则天下野心勃勃之郡守皆以此为借口,攻伐其它州郡,岂非天下大乱?张公之论实祸国殃民也!望陛下三思!”
众多臣子均谏阻张让之论,张让也感觉到自己似乎操之过急了。于是假惺惺地说道:“陛下,张让思虑不周,还望陛下恕罪!”
本想借机大泼张让一身脏水的大臣们没想到张让承认错误这么直接,可是他们不知道,只要张让这么一承认错误,灵帝陛下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怪罪他的,这就是张让对灵帝的了解,也只有亲近的人才知道灵帝的性格。这些攻讦者叽叽喳喳了老半天,还抵不上张让稍稍弯下身子坦然用一句话“我错了!”
“好了,朕不是来听你们相互攻击的。如今荆南已乱,众位卿家还是想办法如何平乱吧!”灵帝很是讨厌这些一到上朝时候就相互攻讦的大臣们,他宁可到自己的裸游宫里去,和那些穿着开裆裤的宫女们嬉闹,或者和宫女们玩宫中市场的游戏。
“臣以为,当由大将军府派遣将领南征,一来可以收拢南方民心,以昭示陛下怀仁以远,另一方面可以防患于未然。”大司农曹嵩说道。
“大将军府?”灵帝皱了皱眉,在灵帝的心里,对大将军何进可没什么好感,可是何氏权重,自己又能怎样?几乎京师所有兵马都掌握在大将军手中,没有兵马,能奈何得了大将军么?自己这么留恋于吃喝玩乐,也有必不得已的苦衷啊。灵帝叹了口气,又看了看殿中的大臣们。
“陛下,臣倒是想到一个人,此人必能平定荆南之乱,而且,平定之后,陛下可以招回京师,不必担心其拥兵自重。只是……”刘岱迟疑道。
“刘爱卿快说是何人?”灵帝追问道。
“此人陛下也知道,姓卫名鸿,乃庐江太守陆康之义子,今为平津都尉,驻扎小平津。”去岁时,江夏又有变乱,波及庐江,在朝中大臣的举荐之下,陆康因为政绩卓著,又被任命成了庐江太守。
“卫鸿?你说的可是当初那个神童?给朕提出拍卖挣钱的人?爱卿若不提起,朕几乎忘却此人矣?此人怎么做了平津都尉?朕记得当初使人举其茂才了吧?怎会不留在京师?”灵帝的记忆断断续续,可是幸运的是,一些重点他还能记着。
“这……臣也并不知晓。”刘岱可没傻到现在就和阉党公开叫板,忍一时风平浪静,待到时机成熟,再一举歼灭阉党,这才是刘岱的打算。
“好,朕信他。速速拟旨,就着卫鸿领兵征零桂。”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