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终于见到张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初平二年二月十八日,襄阳刘府:
一大早已经快一年没有见到儿子了,刘策的母亲陈氏整日的牵挂终于在今天爆发了。她决定去找家主刘徇问问刘策的情况。
见到刘徇陈氏上前行礼道:“儿媳见过父亲!”说完向刘徇行礼。
刘徇忙道:“儿媳快快免礼,自家人不需如此多礼。坐!”说完指着旁边的案边示意陈氏坐下。
陈氏跪坐下道:“谢父亲!父亲,不知策儿在外如何?儿媳想到长沙去看看策儿!”陈氏以为刘策早已经到长沙去了。
刘徇道:“为父之所以一直不告诉策儿的情况实是怕你担心,既然你问及此事我也就不瞒你了。策儿现在不在长沙,他现在在长安已拜得名师学艺两年左右即可学成归来。现在董和先生他们已在长沙为策儿谋得醴陵县县令一职,策儿现在在醴陵县可是家喻户晓的好县令啊!”说完刘徇略带自豪的笑了出来。
陈氏一听自己我儿子已经是县令了也十分自豪(在汉朝这种现象虽然不多见但是还是有的),现在也放心了,儿子在长安学艺应该没有什么危险的。目的达到陈氏便请安离开了。
同一时间,庐江、吴县陆府。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正在房间里双手托腮静静的发呆,这个少女正是与刘策有过一次邂逅的陆雪。自从上次与刘策见面之后,女孩总是想起刘策。想起刘策爱笑的性格,广博的见识,更重要的是会逗自己开心。
陆雪心想道:“现在爹爹在外做官,逊弟只知道整天读书自己一个人好无聊哦!刘策你现在在干什么呢?过的还好吗?……”就这样陆雪一到寂寞的时候就会想起刘策,久而久之便心生情意。可怜的刘策还在拼命读书呢!
同年四月十二日,醴陵县县衙后堂的书房。
书房内董和与桓阶相对而坐,桓阶道:“幼安为何将近半年都没有见到县令大人,刘庄也不曾见过。难道县令大人不在此地?”
董和微微一笑道:“伯绪为何有此一问?大人为父守孝不能处理政务,伯绪你是知道的呀!”
桓阶道:“幼安何必瞒我,若刘大人在此地应该经常出现在庄园内,最起码也会和幼安你互通书信以了解县中事务啊!但是在下半年的时间从没见到幼安受到刘大人的书信,幼安可以给我解释一下吗?”
董和道:“果然还是瞒不过伯绪,大人确实另在他出!”
桓阶道:“只是幼安,恕在下直言幼安如此为大人卖力值得吗?以幼安之才在他出谋一太守之职不难。”
董和道:“大人虽年仅14岁,实非常人也!不知伯绪可知襄阳刘策之名?”
桓阶道:“我知道刘大人年少多学颇有才名。但是这恐怕不是能让幼安你为其效力的原因吧!”
董和道:“伯绪有所不知,大人在临行前曾和在下讨论过天下大事。当时大人就曾预言道:‘吾料年内必有人出头号召天下讨董,到时天下诸侯必会云集响应。但是各路诸侯各怀私心,讨董必然失败。只是会苦了京畿三辅的百姓。”
桓阶惊道:“刘大人当日果真有此预言?”他不相信一个13岁的孩子会有如此的见识,他自己都没有看出来。
董和微笑道:“在下绝无半句谎言!”
桓阶道:“若如此则刘大人值得幼安为其效死力(怎么牛的人我也愿意为其卖命呀!)。”
董和正色道:“不知我家大人值得伯绪你为其效力否?”
桓阶道:“还请幼安如实相告,刘大人现在何处?”
董和道:“吾也不瞒伯绪,庄主现在他乡得拜名师学艺,不出两年即可学成归来。如此伯绪满意否?”
桓阶道:“既如此那在下便是等上两年又如何!幼安你看呢?”
董和道:“英雄所见略同!”说完哈哈大笑了起来。
桓阶道:“好你个董幼安自己还没向大人投效,就想将我先推给大人了!你是何居心呀!”说完两人又是一阵大笑。
初平二年四月二十一日下午,张良秘境中。此时秘境中刘策当时所选的屋内有两个声音在相互问答,但是只有一个人。声音当然是刘策和张良的了,一个人当然是刘策了。
此时一个声音道:“《子房韬略》第十七篇的内容是什么?”
另一个声音(刘策)道:“兵者,谋也!善谋着先算天时、地利、人和、将帅之能以及兵势之威……”
第一个声音又道:“《孙子兵法》第十篇!”
刘策道:“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
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
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
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
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
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
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
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
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
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
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就这样,像以上那样的问答已经历时近三个月,刘策感觉比他以前背十年书还要累上百倍。但是这个讨厌的声音似乎是无休止的一样,刘策心里早将张良骂了不下千变了。

这不此时刘策正心里骂着呢:“天黑了!嘿嘿!今天算是熬过去了,唉!累呀!这个该死的……”正骂到此突然,那个令刘策无比讨厌的声音又说话了,只听那声音道:“恭喜小友!你已经学的此间所有1107册完整的书籍。此观测试你通过了!”
刘策一听马上叫停了心中对张良的暗骂转向在心里赞美:“良哥,你真好!你简直就是我的救世主,小弟太感谢你了……”似乎他已经忘记是谁这么折磨他的了。心里虽然这样感谢张良,但是不能直说不是。刘策稍稍平静一下道:“真的嘛吗子房先生?我真的通过了吗?……”
虽然刘策言语间已经在尽力压制内心的激动,但是似乎和张良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提及的“遇事需心平气和,切莫胜骄败馁心情急躁。”只听那声音道:“黄口孺子,忘记书上所写的内容了吗?”说完屋内刮起了一阵云雾似的白风,此时一个人出现在刘策的面前。
只见此人是一个神采奕奕,满面红光,一头银发的老者。看见此人刘策心想:“我靠!这不是电视剧《封神榜》范冰冰版中的姜子牙吗!那个演员叫什么来着……,一时想不起来刘!”刘策惊讶的问道:“您就是子房先生?”刘策是通过近十年的时间研读张良所著的书,加上近三个月时间的问答对话;从眼前这个人的身上看到了张良博学,充满智慧,历经沧桑又带有孤独感的影子。所以他认为眼前这个人是张良。
面前人道:“不错在下正是张子房。你叫什么名字,是刘安多少代子孙?”
刘策此时正在注视者张良心想:“实在是难以致信,眼前这个人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张良。活了近500年身体还这么好!”对张良的话一时竟忘记回答。
张良见刘策不说话再次问道:“小子在想什么呢?”
刘策意识到自己又想远了,略带尴尬的道:“小子失礼了!小子名叫刘策,是先祖刘安的第二十代子孙。”
张良随后又问道:“大汉现在还存在吗?现在外面过了多少年了?”
刘策惊呆了心道:“他怎么连过了多少年了都不知道!”以惊讶的话语道:“大汉现在还在已历将近400年,现在的皇帝陛下是第25个皇帝。难道子房先生竟不知过了多少年?”
张良道:“其实吾只是一个替身,真的张良只活到67岁,因生前的功绩可位列仙班,在空间隧道前遇到了已经成仙的兵圣韩信。是韩信帮忙做成这个分身的,将分身封印在这个山谷内。兵圣还耗费了近百年的功力将山谷炼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只有你们拥有刘家的血脉再加上那份地图在能开启秘境,开启秘境后吾便会复活了。另外兵圣在山谷内还设置了一个时间加速的阵法,里面过了十年外面其实才过了一年而已。”
刘策惊奇不已心道:“神仙、独立空间、时间加速这不是奇幻小说里经常说的吗?张良不惜韩信耗费百年的功力建成这个山谷干什么呢?”随即问道:“子房先生何故花费如此精力建此山谷呢?”
张良道:“吾平生一大憾事就是一生所学没有传人来继承,兵圣亦是没有传人便丧生了。所以吾才请兵圣帮忙建立了这个山谷,好让我一生所学以及兵圣衣钵得传后人。现在终于让我等到了你的到来!”
刘策道:“子房先生为何以为小子能够学得您与兵圣的智慧来继承你们的衣钵呢?况且传承衣钵真的那么必要吗?”
张良道:“还记得你一路走来所面临的选择吗?你选择进,证明你不畏凶险;面临5种选择你选择了吾未完成的作品,证明你对吾足够的信任;此间屋外的三个问题的回答证明你智力过人,见识非凡,善取人心;进得屋内你选择了读书证明你有足够的耐心。所以汝是何做吾与兵圣的传人,我们对待衣钵的传承如此重视是因为吾和兵圣也是别人的传人,需要为先人的所学传承下去。”
刘策心想:“乖乖!穿越就是好!要不然哪有那么容易就获得张良的亲睐呀!”正色的道:“得子房先生个赞赏小子十分惶恐。但是不知子房先生师从何处,怎么没有人知道此事?”
张良大笑道:“吾与兵圣乃同门师兄弟,都是鬼谷子的传人。兵圣乃是吾师弟,我等和汝一样都是在一个独立的空间内学习兵法、韬略……所以后人无法知道我有师傅!”
刘策一听傻了心道:“鬼谷子不是孙子的老师吗?怎么和几百年后的张良韩信又扯上了!”于是问道:“子房先生,鬼谷子不是春秋时期的人物吗?据说是孙子的老师怎么会是您和兵圣的师傅呢?”
张良道:“因为吾只是一个不完整的分身,所以也不知道这是为何?刘策你可以说说你平生的志向吗?”
刘策道:“现在大汉朝已经名存实亡,小子不才愿为天下百姓扫清**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张良道:“汝这是要乘势而起,自立为王吗?”
刘策心中一惊心道:“难道张良对大汉那么衷心!”便装做不知的问道:“子房先生,这有何不可吗?”
张良陷入沉思心道:“师傅曾言:‘尔等只可辅佐明君,切记不可加入天下之争!’可是先有韩师弟不甘于人下,现在这个各个方面都不错的苗子也是这般想法,吾该如何处置呢?这次之后还会有人再到这里吗?即使有,会有这样的资质吗?……”张良内心在挣扎一时无法决断!
一旁刘策见张良不语以为张良还是心系大汉,不愿意见有人颠覆大汉朝呢!便道:“子房先生,天下大势就是如此,王朝的更替就像人死人生一样永远繁衍下去。只要能为百姓造福,谁的天下又有何关系呢?况且每个王朝的兴起都会推出新的法则,这不也是在推动社稷的前进吗?”
张良一听心想:“也对!只要是造福百姓,推动社稷进步的原则不变;规则是可以变动的!”随后对刘策道:“汝有称王之心已违背鬼谷子一门的门规,但是念你为天下百姓造福的份上。吾可以将一生所学教之与汝,但是能否收汝为徒还需请教吾师。”
刘策一听大喜心想:“这个世界太疯狂了,天下在掉黄金呀!本来只是想拿点张良的著作回去研读的,现在张良请自教导那肯定是事半功倍。自己绝对能成为曹操、周瑜那样的3S级人物!什么师傅无所谓啦!”马上想起要感谢一下,欲对张良行跪拜之礼。被张良制止了,刘策又开始了新一阶段的学习!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