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董卓入京(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允恭恭敬敬的叩下头去双手跪接。王允早听得流言纷纷,先帝大行前留有遗诏命蹇硕辅佐幼子刘协入继大统,只是蹇硕早已身死,董太后也暴毙。这遗诏一事,便成了不解之迷。
王允颤抖着手打开黄绫看去,猛地面上如遇电击,脸色青白不定,嘴角抽搐几下,脸上一种诡异的神情。
待要怒斥董卓时,忽想起昨日夜间与荀攸、郑泰、种辑等人相议之事。众人异口同声地赞成董卓行废立之事,使得王允迷惑不解。等到郑泰附在他耳边剖析其中厉害后,王允心中也一改初衷,随了众人就此事只是默认。原来几人本以为数日来虽说洛阳城中大乱,可是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朝政数十年之久的宦官与外戚交替把持朝政的时弊。本以为此事一了结。士大夫当把持朝政,从此辅佐天子亲政,中兴有望。只是心中一想起何后屠夫的睚眦必报的本色,无不是心中惶恐。这时董卓做为强势武人的出现,初入洛阳城便不遗余力的与士人示好。若行废立之举,与党人并无一点伤害。且几人虽说在朝中俱掌有权势,只是尚未有一人想到自己去效此周勃之事。此时若是借了董卓之手除了何后和当今天子,众人不但无过,反有拥立之功。可见书生误国之事不是自今日始,董卓也非是一介草莽,在旁边看到王允如此神情,早知他心事,心中暗暗冷笑。
身旁的袁隗不知何故,探头去望。这一看之下,也是面色古怪,怔忡在那里目瞪口呆。原来那遗诏上一字也无,只是绘了几幅春宫图,到是交臂贴股,绘的栩栩如生。
二人正在呆若木鸡之时,董卓伸手过来一把扯了去问道:“二位大人可看的真切?”
王允与袁隗对视一眼一时间面如土色。董卓身后立着的蔡邕正在修汉史,素日里十分留意收集各类资料。此刻见二人面上有异,探过身来看时,顿时羞的面色通红。袁隗与王允看了他一眼,只是不动声色。
袁隗伸手扯了王允一把拜倒在地大声道:“确为先帝手笔,臣等敢不奉诏。一切但听太尉大人所为!”
王允这时也醒悟过来叩首道:“董大人所言极是,全凭董公做主。!”
百官一见二人如此,忙纷纷唯唯连声道:“太尉神武英明,我等惟太尉马首是瞻!”
董卓仰天大笑道:“既然如此,明日便请袁大人与王大人率百官一起随我入宫行事!”袁隗与王允忙连声称是。
这时忽一人大声道:“当今天子即位不久,并未有失德之处。你欲行废立之事,掩目捕雀,要使天下人尽钳其口乎?”
众人听的大惊,董卓闻声望去,原来正是袁绍其人。原来袁绍亦曾见过灵帝遗诏,亲眼见何进在府上看了诏书就着烛火化作灰烬。这时见董卓竟也如自己一样矫诏来欺瞒众人,又见叔父和司徒王允都已畏惧于董卓的淫威,不敢仗义执言。心中不禁得五味俱全,忍不住怒气勃发,挺身而出。
董卓猛地拨剑在手厉声骂道:“袁绍,你这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竟敢不奉先帝诏,欺我剑锋不利乎?”
袁绍此时也顾不得其他,拨剑在手嗔目大声喝道:“我剑锋利与否,一试便知。你敢欺天下无英雄?今日我便要五步流血。”言罢,持剑向董卓冲去。身边众人忙起身阻止。
董卓也是怒不可遏,推开众人要过来斩袁绍。袁隗和王允一见忙左支右挡。
李儒上前攀了他手低声道:“大事未定,莫因小失大!”
董卓就扭回身冲着袁隗怒目而视道:“袁太傅,你这侄儿甚是无礼。若非看在大人面上,定要收斩这小子。”
袁隗揩着额上的汗水,拜倒在地上告罪不已。待立起身作势骂喝时,袁绍已怒气冲冲地提了剑闯了出去。董卓命左右去打探袁绍去向,过了须臾方回报说袁绍望阙而拜,大哭数声单枪匹马出了洛阳往北去了。
翌日辰时,董卓率了百官进宫,吕布早领了数千精甲拱卫宫禁。众文武随了袁隗与王允分列左右。董卓手按长剑,立于御座前,李儒捧了表策,朗声诵读。
大殿中静寂无声,只有李儒抑扬顿挫的声调回荡其间。当刘辩听到“奉先帝遗诏,废刘辩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与弘农王居永安宫。奉陈留王为皇帝,以嗣宗祠、、、、、”眼前一黑,险些晕厥过去。这时袁隗率数人走上前来,亲手摘了他的玺绶与冠冕。刘辩口中喃喃,眼中泪水直淌。
何太后一见几人走上前来,先是浑身颤抖,继而滚在地上,撒泼如市井妇人状,口中污言秽语咒骂不已。李儒在旁听得她口不择言,董卓已是怒容满面,忙走上前,伸手摘了她的下颏骨。何太后痛的长声惨呼,口吐白沫,昏倒在地。

这时陈留王一脸木然,身上穿戴一新由侍卫带上殿来。董卓上前伏身抱了起来,放在龙椅上,倒头便拜。众文武一见忙跪下山呼万岁。袁隗和王允离龙椅不远,忽而闻的鼻子里一股异味,细细看去,只见新帝袍角濡湿了大片,一股清亮的尿液顺着龙椅直流到董卓的膝前。
且说那日史道人在董府园中,一击不中后,为居延所重伤。不敢在洛阳城中停留,勉强奔行回家中时,已是痛的晕厥了过去。手下弟子忙乱了好久才止了他的血,妻儿老小乱了方寸,哭天抹泪,府中已是乱作一团。史道人挣扎着坐起身命徒弟驾了车速离洛阳。
车马出了南门,向阳城疾驰。众人心下惶恐,竟没有注意到身后坠行的董府中人。到了阳城方知,数日前惠通已率了文信、马翔、樊阿等诸岳掌教返回了嵩山。道观中只余了数百道徒。
史道人知自己伤势沉重,非樊阿不能救治,忙唤过一名口齿伶俐的弟子连夜上嵩山去请樊阿。只怕误了事,强坐起来,提笔写了封信,等到写好最好一个字,已是痛的晕了过去。
那弟子不敢耽搁,又找了个伴当,二人略用了些饭,骑了两匹快马,飞马直奔嵩山而去。
直到了次日晨曦初照,二人才赶到嵩山脚下。正是朝阳初升之时,时值仲秋,层林尽染,群鸟翔集,流水潺潺。二人无心细赏山间的万千气象,忙不迭的向山上赶,到了后来,山势越来越险峻,只得弃了马,施展轻功往峰顶攀登。
万幸二人年青,这一路行来,虽说辛苦,仍咬牙坚持了下来。又过了一个时辰时候,方到了惠通清修的观中。
到了观前,忽听得里面钟磬之声悠扬。已有两个小道童上前问讯。二人忙询问起缘由,方知今日是惠通正式收马翔为徒,叩拜列祖先师正在请了王山五岳的江湖豪杰前来观礼。
那道童一见他二人俱是道家一脉,忙见了礼向里请。二人进了观中才知院中黑压压的竟有数百人齐集于此。此时只见马翔新着了一身道装,跪在惠通脚下聆听教诲。惠通一脸肃然,低眉敛目望着马翔,显是心下甚感欣慰。场中人都静悄悄地凝神着二人动作。
惠通伏下身边扶马翔边说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师望你能光大我道家门派,替天行道。”马翔叩头答应。
惠通抚着他肩道:“你小字知远,既能知远,便当致远。我师为你取道号为之远。希冀你鹏程万里扬我浩然正气!”马翔忙躬身谢过师傅。这时众人见礼成,忙上前道喜。惠通和马翔忙回礼不迭。一时院中欢声笑语,沸反盈天。
史道人的弟子忙拼命挤上前来,抢在惠通脚前拜倒在地,放声大哭。众人正在开心之际,猛听得有人放声痛哭,纷纷吃惊之余,围上前来细看是何人吃了熊心豹胆来扰场。惠通一低头见二人服饰知是史道人门下弟子,心下不快,强忍着怒火问他二人来意。那二人边抽泣边诉说史道人行刺董卓之事。
惠通已对史道人的作为有所了解,早在心下生了厌恶。这时忽听得他竟有如此胆色,甘冒奇险,去行刺董卓。望了望眼前首徒襄楷的灵牌,长叹一声命二人起身说话。那二人一听惠通言下之意,似有所缓解,忙叩拜罢,上前又参见了二位师叔祖。再参拜了樊阿等人,这一顿头叩下来,浑身是土,额上又是汗水又是青肿。
惠通一见院中人多耳杂,带二人到屋中,进了屋子中,那二人喘息略定,把那日园中之事,一五一十的细细诉与众人听。惠通面上喜怒不形于色,众人听得都心神不定。
樊阿与马翔从洛阳返到阳城拜见师祖,惠通见二人空手而返,知道此事不干二人之过,也没有去责备,只是温言相慰。越是这样,樊阿心中越是不安。七星刀龙游大河尚好,只是赤霄剑为白马寺的众僧得了去,只怕是到了冬天双方比试之下,释家众僧更会如虎添翼。感谢朋友们一如既往的支持,本来小说写的不好,又劳得大家浪费时间,本打算放弃这个小说了,可是我曾经自己说过即使是只有一个读者我仍将努力坚持到底的.人若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会认真地写到结束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