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回大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汉,光和四年九月(公元181年)
张燕来到东汉整整四个月了,现在他没事就在这个小部落乱逛,利用冒牌医生的名头,治好过一些个牧民的小病,匈奴人对张燕这个汉人的存在,也开始习惯了,不像刚来那会儿,老存在防备。
张燕想,现在该是离开的时候到了……。
张燕让崔麻和狗蛋五个小鬼开始准备干粮和武器,随时好跑路,他们利用每天放牧地机会,把东西分批**去,藏在一片小树林里,那片小书林大约有一百多亩宽,足够藏几个人,然后从另一边悄悄溜走,神不知鬼不觉地。
今天,准备好一切后,张燕骑着马跟着奴隶,出来放牧,他和几个武士像往常一样打招呼,他们都盯着张燕马上的包裹,流口水……,他们知道,今天张燕又准备了好吃得了,一个个对他异常热情。
从十几天前就开始,张燕就用好酒好肉来笼络他们,让他们对张燕他们放松警惕。
在看守奴隶的武士监视下,狗蛋跟着其他牧民、奴隶一起去放牧。他们几个人故意和其他人慢慢拉开距离,装作一边放牧一边观察,把羊群赶到靠近那片小树林边放牧,等待机会。
一直到中午,太阳挂的老高,天气很热,十几个看守武士都躲在阴凉处休息的时候。这时候,没有匈奴武士在周围巡逻,奴隶们也可以稍稍休息一下,带牛羊喝口水了。
张燕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示意让狗蛋他们赶着挑好的十几匹好马,往树林里去,像是让马匹到树阴下休息一样。
果然,匈奴人没有太在意,张燕跟几看守奴隶的匈奴武士在一起吹牛打屁,他们把张燕用几个月来作医生混来的收入,换来的美酒喝了个尽光,每个人都喝的迷迷忽忽,一个劲说张燕这个汉人够意思,够朋友……。
“嘿嘿!不好意思了。”张燕对着他们冷笑,现在没有趁机会干掉你们,就该感谢你们的‘昆仑神’和‘长生天’了。张燕把几个人的弯刀、弓箭拿走,留给狗蛋他们防身。把马匹也牵走,就是等他们发现了,也追不到了,“哈哈!”
张燕他们顺利从匈奴人乌骨部逃脱,每人配了三到四匹好马,跑到当初张燕,埋行李包的地方,挖出埋在地下的东西后,向着雁门关的方向,一路狂骠,一路不停歇……。
在天空中升一轮朝阳,阳光照耀下的城墙格外美丽,他们看到不远处雁门关上,大汉的旗帜时,泪流满面,终于确信匈奴人不可能再追到后,每个人都激动万分,跪在地上亲吻着地上的泥土,久久不能平息心中的欢喜和激动。
崔麻子和狗蛋他们一会儿哭,又一会儿笑,不停地喊“回家了……回家了!”
张燕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也不去理他们,因为,他现在也不能自己,就让他们去闹一阵,自己也停了下来休息一下,冷静一下。
“哎吆!”一夜骑在马上地狂奔,让人像快要散架一样,现在一放松下来,全身酸痛。
过好一会儿,张燕打断崔麻子和狗蛋他们得哭闹,让他们吃点干粮,休息一下,等到开关后,“我们进去!”
张燕大约清点了一下我的财产,二十匹匈奴好马,十五把弯刀,十五张弓;还有带来得一些现代物品,有一个急用手电是手动发电的,能够使用十万个小时的寿命;一个军用手表,是张燕当兵的纪念品,有指南报时等多用功能;有一对戒指,是他准备和王琳结婚买得;还有一大包王琳在省城买得良种,有十来公斤,幸亏在沼泽地得时候没有被扔掉,看来现在是最贵重的物品了,张燕知道在古代粮食得重要性,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是因为天灾引起得,中国百姓是最善良的,不是到了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是不会起来造反得。
看着这包种子,就像是看到绝世美女一样,两眼发光,发了好一会呆,打开一看,是玉米和小麦种子,可把他高兴死了,这可是宝贝啊,玉米和小麦都是赖旱作物,特别是玉米还不挑地,山地平地它都能长,好地坏地都行,还能高产,“哈哈!”张燕忍不住大笑起来。
崔老和狗蛋发泄完,看张燕一个人大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个个傻看着,张燕平息了一下心情,问他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是自己回家还是跟着我?”
崔老和狗蛋他们,一起发誓要奉张燕为主,来感谢我救他们脱离苦海,张燕推脱不了。
最后,让崔老作了张燕的管家,受了狗蛋他们五个小鬼作义子。

帮狗蛋改名叫张麒麟,其他分别叫:张白虎,张青龙,张玄武,张朱雀。
他们收拾了一下东西,把马匹武器带好,准备进入大汉的城池,期待开始新得生活。
张燕激动看着这座古代的关口‘雁门关’,立刻被它的高大威严所倾倒,可以想像的到在冷兵器时代,要想攻克这样一座堡垒,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不愧是守卫大汉边关的勇士,看着城墙上往来巡逻的士兵坚毅的表情和整齐的步伐,张燕在心中发出感慨,“可惜!这个王朝的统治阶层已经腐烂了,这些士兵可能是东汉王朝最后的尊严了……!”
守卫官兵,拦下他们检查,确认了他们是大汉百姓和我们是从匈奴人那逃回来得后,守将看他们一身狼狈得样子,知道我们逃回来很辛苦,安慰我们说:“放心,回到了大汉,匈奴狗贼再也不能追来啦,你们回家了!”
守将的一句“回家了!”让他们感动得泪流满面。
守将放他们进来,并交代他们到衙门去办理手续和登记,那守城将领狠声骂到,现在异族越来越不象话了,胆子越来越大了……,并让一个小兵带我们去衙门登记。
办好手续从衙门出来后,现在张燕他们的户籍在雁门郡了,张燕也成了一个真正的大汉人了。
张燕对那个守将非常有好感,直爽,忠毅,看得出来他是个正直的军人,就向小兵打听他得名字。
装着很小心的样子问小兵:“军爷……,请问……,刚刚那位将军是谁,真是一个英雄,小人想……想……打听一下他的名字,以后也好来感谢恩人。”
小兵很骄傲地告诉张燕,他们将军叫张沮,张军侯,武艺高超,死在他手上的匈奴和鲜卑人上百人。小兵一提起来两眼放光,充满骄傲。
张燕谢过小兵,让狗蛋牵五匹匈奴好马好马过来,送给小兵一匹,另外四匹送给张军侯,感谢军侯的帮忙。
(按当时汉朝军队编制是军,部,曲,屯,并没有营。汉代的兵制是以二与五的倍数为计算。最基础的单位为伍,即每五个人有一个伍长;两个伍为什,每十个人有一个什长;五什为队,每五十个人有一个队率;两个队为一屯,每一百人有一个屯长;两个屯为一个曲,每两百人有一个军侯;两个曲成一部,每四百人有一个军司马。通常每五个部为一个营,即为一独立的作战单位,通常统军者乃将军或是校尉。校尉到底统领多少个部并无常制,就明确的定义而言,校尉其实只统领一部四百人,《汉书‧;卫青传》颜师古注:「校者,营垒之称,故谓军之一部为一校。」补《後汉书‧;百官志》里各种校尉底下往往只编制一个军司马,其义即在此。每部四百人有一个军司马,但有的部地位较高,其长官乃校尉与军司马各一人,如大将军营下五部,地位较一般的部高,所以大将军五部每部长官均是校尉。校尉比两千石,军司马比千石,校尉官职较军司马为高,所以一营之中虽然校尉直辖者只有一部,但其他各部的长官军司马职位均在校尉之下,故亦听从校尉的指挥,因此我们看两《汉书》与《三国志》一个校尉出征,往往带领数千人而非只有四百人就是这个道理)
张燕,现在成了一个真正的古代人,一时还没有转过弯来,楞楞得……,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
哎!反正现在不知道到那去,也不知道该干什么?来到东汉末年,面对即将到来的乱世,总要作点准备,不然怎么死都不知道。现在关键问题是自己拉山头单干,还是投靠一个三国势力混饭吃。
不想了,“黄巾起义还要两年才暴发,现在自己一个白丁,没背景,没势力,又没钱,想当官那是没门,想造反肯定完蛋。只有,等黄巾起义暴发后,动摇了东汉社会的统治秩序,传统被破坏,像我这样得社会‘白丁’才有出头之日,哈哈,混水好摸鱼嘛。”
现在,最重要的是拉笼人才,积累资本,拉起一支队伍,到时候想干吗就干吗,“枪干子里出政权”那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
所以,张燕决定利用半年时间去寻访三国时期的名臣猛将,能收则收,反正小弟不怕多,在乱世越多生命越有保障。
“哈哈!猛将兄,我来了。”张燕在马上一挥手,带着几个义子和管家,踏上了我的三国之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