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装模作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谢大人!”赵云的讶异只是一闪而没,被殷丞扶起身后也仅是淡淡地道了声谢。
“子龙似有不悦。”殷丞明知故问地说道。
“大人何出此言?”赵云一皱眉,殷丞说话的方式让他有些不习惯。
“哈哈,子龙不辞辛劳来到朱提,可数十天来殷某却一直未曾与君一晤,若是换作殷丞,只怕早就拂袖而去了,又岂是不悦而已。”
“大人言重了,云并无不悦,只是有些不解而已。”赵云依旧神色如常,也不知道说的是不是真心话。
“可是不解殷某为何前恭而后倨?”
“这个……”赵云又皱了皱眉,随后微微点了点头,道:“还请大人明示。”
殷丞笑了,说道:“呵呵,殷丞今日方知子龙来了朱提,并非殷某慢待子龙。殷丞本不知子龙何时会来,恰巧又有大事必须殷某自去处理,此事事关重大,如受打扰只怕将前功尽弃,故而幼宰不敢来向殷某禀报,想必幼宰亦曾告知子龙缘由,只是未能尽言其详。”
“确是如此。”
“想知道我在干什么吗?”殷丞眨着眼睛,故作神秘地问道。
殷丞的神情让赵云愣了一下,他不明白刚才还一本正经的殷丞,怎么突然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不过赵云还是很有理智的,他轻轻摇头道:“不必如此,赵云年少识浅,担不起忒大干系。”
“哈哈哈,事无不可对人言,子龙万勿多虑。何况我对子龙一见如故,确是真心相交,还望子龙勿据我于千里之外。”
“大人厚爱赵云实不敢当,不过……不知大人是如何知道世间有我赵云一人?”这才是赵云最想不通的地方。
“殷丞本不知子龙之名,不过却知令师之名,子龙乃是童老先生入室高第应该不错吧?”这个问题殷丞早就想好应付的对策了。
“大人认得家师?”赵云极度怀疑殷丞所说的话,他看起来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怎么可能认识自己的老师呢。
“殷丞对童老师倾慕已久,只是缘悭一面,子龙之名亦非从令师处得知的。”
“哦?”
“子龙可还记得汝之师兄吗?”殷丞突然问道。
赵云又是一愣,说道:“赵云尚未与二位师兄谋面,大人认识的是张任师兄,亦或是张秀师兄?”
“我也不认识他们,不过子龙之名倒是从他们哪里听来的。”殷丞又神秘地笑了笑,接着说道,“朱提地处南北要地,来往客商川流不息,殷某就是从这些客商中得闻子龙大名。而这些客商却是在蜀郡听来子龙之传闻,其出去便是子龙之师兄张任。”
“原来如此!”赵云显然相信了殷丞的瞎话,虽然他入门之时张任已经出师,两人并没有见过面,可童渊隐居的地方张任还是知道的,估计是自己出师后张任回去探望过师傅,正是那时从师傅口里知道了有自己这么一个小师弟。
“子龙,不知令师可还收徒,能否替殷丞引见引见?”殷丞留着口水问道,他对童渊可说是‘相思成狂’了。
“这个……”赵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双眼变成心状的殷丞。
“大人,董大人求见。”侍卫报。
“咳咳!啊,有请。”董和来得正是时候,也算替赵云解了围。
董和带了整整一队人走了进来,跟在他后面的应该就是名单上的那些大佬们了,这些人可都是殷丞的偶像啊,他连拿出纸笔讨要签名的冲动都有了。
“还请幼宰为殷某介绍一下各位高才。”殷丞指着这些人对董和说道。
董和把这些人一一做了介绍,他介绍一个殷丞就点一下头,然后把他的相貌和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进行对比,虽然差别不大,可多少都有些出入。三国时期的人都讲究蓄须,一般是很少会去刮胡子的,一旦留了胡子就很难判断他们的年龄了,起码殷丞现在还很难做到。
年龄看不出来,可殷丞知道这些人中除了严颜超过三十岁,其他都只有二十出头,有几个应该还不到二十。唉,可怜啊,年纪轻轻就要出门打工,中国的贫下中农真是命苦。
“见过大人。”董和介绍完后,这些人齐刷刷单膝跪地给殷丞行礼。
他们和赵云不同,赵云只是说来这里看看,而他们是前来投效的。虽然殷丞还没和他们见过面,可董和已经替他们在朱提安排了职务,来的早的像张松都已经上任三个多月了,现在初次和殷丞见面,自然要行大礼了。
“各位请起。”
“谢大人。”
“各位是看得起我殷某人才来的朱提,可我殷丞直至今日才和众位见上一面,实在是心中有愧啊。”殷丞确实很怕由于这个原因这些人会对自己心生不满,如果跑掉一个两个,那损失可就大了。

“大人公务繁忙,下官(末将)等不敢打扰。”哇噻,说得这么整齐划一,难道事先练过!
“是啊,忙啊,真的很忙。今天找你们来,就是想让你们知道我在忙些什么。”殷丞相信自己研制出的木牛里面对这些人来说绝对会很震撼,看了之后也就不应该再有什么不满了。
“幼宰,速速让人预备车马。各位,请随我来。嗯,子龙也请一并同去。”
殷丞的木牛流马还在他的家里,从这里过去也有些路程,所以殷丞才会让董和去准备交通工具。
回到家中,殷丞让下人套好木牛,同时又令下人牵马匹绕行一圈。
“各位……”
殷丞刚想自夸一番,没想到身后‘噌’、‘噌’两声兵刃声响,回头一看,只见甘宁和典韦已经拔剑在手,而文聘和吕岱也把手紧握在了剑柄之上。
行刺?
“此何妖物,如何便会行走,大人快请退后,让典某于之大战三百回合。”典韦高叫着就冲了上来。
“不可,万万不可。”殷丞脑后挂满了黑线。
阻止了典韦之后,殷丞开始耐心地讲解起了木牛流马,也不管他们听不听得懂,把设计原理和制作目的原原本本地讲述了一般。殷丞在那里滔滔不绝,可听的人却反应各不相同,有的略有所思,有的却是一脸茫然,典韦更是连哈欠都打出来了。
“大人,您制此木牛,为的是能在蜀地来往运输粮草?”听完后张松首先发问。
“是啊,永年是否觉得尚有不妥之处?”殷丞觉得自己的发明算是很完善了,估计离完美也没太大距离,难道张松还能提出改进方案吗?
“不是,只不过……大人为何想要运输粮草,朝廷下令要朱提调拨粮草了吗?”张松又问。
“啊?这个……嗯……”这下殷丞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此处并非说话之处,各位跟我回大堂一叙如何?”
“是。”
带着大家来到了大堂,这里是殷丞在殷家大院议事的地方,殷丞平时很少去府衙,一般就在这里和董和、魏延等人商量事情。
“各位可知乱世将至?”安排大家落座之后,殷丞直截了当地问道。
没人回答殷丞的提问,大家都在那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接这么犯忌的话题。
“奸佞当道,民心动荡,乱之将至人所共知。”作为殷丞的老部下,董和的顾虑就少很多了,也是他第一个开口附和殷丞。
“幼宰所言非虚,世人皆知乱之将至,却又不知何时天下将会大乱,然以殷丞判断,不出一年天下必将兵祸连连。”殷丞再次摆出一副神棍的模样说得。
“大人有何凭据?”黄权问道。
“为平黄巾之乱,朝廷下令各州郡自募乡勇,以至于如今各地纷纷拥兵自重而不尊朝廷号令,此为乱因。当今天子百病缠身,不日即将大行,然阉宦把持宫闱,大将军何进独掌天下兵马,彼此亦不睦久矣,一旦天子有所不测,外戚、内侍之争再无回缓余地,洛阳必见血光,此为乱始。阉党只是一群小人,何进亦是无谋之辈,洛阳一乱,天下觊觎神器之辈无不虎视眈眈、蠢蠢欲动,乱世止矣。”把历史当成预言来说,殷丞还是很有些心得的,把堂下那些人忽悠得不轻。
“大人可是打算北上勤王,匡扶我大汉基业?”秦宓也开口说话了。
“勤王?呵呵,我殷丞不过是蛮荒之地一小吏耳,如何勤王?做下这许多准备,为的只是欲替天下苍生尽一份心力罢了,若诸君愿助我一臂之力,则天下幸甚,百姓幸甚!”说到这里,殷丞不知道是不是该学刘备那样滴几滴眼泪。
“大人地处偏远而心系庙堂,实为大汉官吏之楷模,我等愿在大人马前效力。”十个人同时回答,声音倒是很响。
殷丞那个高兴啊,虽然没叫自己主公,比董和、魏延还差那么点,可殷丞已经满足了。古人可不会轻易许诺,一旦答应了也就轻易不会反悔,这些人早晚会叫自己主公的,这点信心殷丞还是有滴!
唯一让殷丞感到有些遗憾的是,赵云这个家伙还是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一点表态的意思都没有。搞这么个煽情的场面容易嘛我,你赵子龙咋就还是不给面子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