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发兵兖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平元年三月望日,汉灵帝御临洛阳东门,亲授兖州王讨逆大将军持节虎符,封调京师三万兵与及北军五营兵共计四万兵马以讨兖州。兵发之际,天子携朝中文武倾城出送,以至场面隆重之及,声威一时无两。
待至吉时,随着三声动天彻地的炮声,司礼乐班们当即奏起了绵长的号角。
喝过灵帝亲赐的三杯御酒,一袭戎装亮甲的断风寒毫不犹豫的翻身跨上身边的战马,当即挥手一声令下,大军即刻起营开拔。
任凭身后灵帝近乎哀切的呼唤,断风寒却没有丝毫的理会。
他并非是一个不近人情之人,而是他此时的心情极为复杂,在和灵帝相处的几日中,他已然感受到了一种多年来没有品尝过的兄长情谊。纵然他也知道灵帝只不过是看在他特殊的身份上才对他如此热情,可是对于他来说,灵帝几日来的宠幸仍然是一份值得他倾诚相报的恩泽。
待行出好一段路程之后,他蓦然一拽马缰,伴随着战马的一声嘶鸣,断风寒回首而望。
望着此时在他眼中只有指掌大小的洛阳城,内心叹怨的默念道:“保重了,皇上!”
此时的断风寒心里很清楚,等他再次回到洛阳时,也许就是几年之后了,纵然不管那时的历史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但这几年的时光却是上天赋予他的最好时机。
就在他收拾起复杂的心情,准备回马前行之际,前方却驰来一匹快马。
待到近前,断风寒这才看清,马上乃乘一名年轻女子。
女子急切下马,当即参拜于前,道:“大王慢走,我家小姐欲请大王到前方村户中一叙,还请大王随婢子同去。”
“你家小姐……?”断风寒仔细的打量着这位看上去十分眼熟的年轻女子,而后立时悟道:“你可是那蔡小姐身边的贴身婢女月儿?”
婢女面上泛起微红,羞赧道:“正是小婢,承蒙大王还记得月儿。”
断风寒看着这位可爱的少女,还以微笑,道:“月前在下陈留脱难,倘若不是蒙蔡大小姐与月儿姑娘照应,在下怕是早已黄泉路上,此间恩情在下当以铭记,岂可遗忘。 ”
月儿闻言欣喜,遂抬头偷望断风寒一眼,但一触及到断风寒的目光,却又立即羞赧的埋下头去,道:“大王言重了,此乃上苍降福于大王,月儿岂能冒领。倘若大王真有报恩之心,今我家小姐正有一事相求,还望大王前去与我家小姐一叙。”
断风寒闻言立时感到纳闷,暗想那蔡文姬会有何事求助于自己呢?再次联想到这可怜女子将来的悲惨遭遇,心头不禁又是大动怜惜之情。
念及至此,他立时将一名偏将招至身边,交代了几句后,便又欣然对月儿,道:“既如此,便请月儿姑娘着前引路便是。”
月儿欣然领命,随即便跨上马匹,领着断风寒往前方一处村落中驰去。
行不多时,两人便到达村落之中。
或许是因为大军从旁经过的缘故,村中之人尽皆闭户不出,深怕招至官军到来,故而这村子里显得格外的冷清。
一棵新芽滋生的抱槐之下,一袭粉装的蔡琰一边爱怜的抚摸着身边的白马,一边凝望着村口方向,其天生丽质的容颜着实让人很难相信她现在只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
看到断风寒的到来,她便停止了手中的动作,牵着马匹缓步走了过来。
“不知小姐唤在下前来,所为何事?”断风寒看着眼前这位年少老成的小女孩,内心禁不住暗赞对方的倾城之姿,纵然心里一再提醒自己对方只不过是个孩子,但他却依旧忍不住,贪婪的欣赏着对方的美貌。
蔡琰直视着断风寒,一双如星美目中散发出极度的幽怨,轻启贝齿,带着怨声道:“大王今日出征,琰儿亦欲相送,但却碍于礼法,不得以才早时出城,在此恭迎王驾,惊扰之处,还望大王恕罪。”
“承蒙小姐如此看重,在下不胜感激。”看到对方幽怨的神态,断风寒内心一阵激颤,说话的同时遂看往别处,不敢再与对方相对而视。
蔡琰闻言当即默然,待好一刻才又询问,道:“大王此去,却不知何日还京?”
断风寒回答道:“此去即便平定兖州之乱,在下亦要常驻兖州,倘若无有皇上圣召,在下恐难反京师。”
想着今后会发生的历史事件,断风寒内心更是一阵概叹。

蔡琰不知断风寒内心所想,但闻听他口中所言,当即又沉默下去。
断风寒见其不言,亦不知该如何言语。
就这样,两人便开始陷入了沉默当中。
好在一旁的月儿耐不住性子,当即向蔡琰,道:“小姐倘若不便启齿,便由月儿向大王禀明。”
“月儿姐姐……”蔡琰急忙出言阻止月儿的举动,而后沉思一刻,似下定决心,复又对月儿言道:“月儿姐姐可否回避一时,待琰儿与大王单处一刻。”
月儿闻言点头,遂将蔡琰手中的缰绳取过,而后便拉着马匹行至远处。
断风寒见此情形,内心不禁暗惊。毕竟这样的情形他在后世的电视小说中见的多了,期间的喻意可谓不言自明。可与此同时,断风寒亦不断的在内心告诫自己不要胡思乱想,对方还是个孩子。
蔡琰此刻终于抛开顾忌,语出惊人道:“大王可否带琰儿一同上路?”
断风寒闻言当即愕然,不知所措的言道:“这……这怎么可以……小姐何故如此?”
“倘若大王不愿,琰儿便自决于此地!”蔡琰似乎早已有所准备,她也未做任何答复,便从袖中掏出一柄匕首,架在自己的粉颈之上。一脸决然之色显然不是在危言耸听。
事情来的太突然了,断风寒一时也傻了眼。
这个半大的丫头到底想做什么,无缘无故为何要跟着自己去兖州?断风寒此刻很是怀疑自己的所见。
此时的蔡琰双目中已然满含着泪水,一副委屈的神情着实惹人怜惜。
断风寒看到此景,心中大是不忍,也顾不得问她其中缘由,便应道:“小姐切勿如此,在下依小姐便是。”
闻听断风寒口中应允,蔡琰却未有动作,只是仍旧坚持,道:“大王莫要哄骗琰儿,需得对天发誓,琰儿方才为信。”
“这……好吧……”断风寒好不郁闷,心想这丫头也忒绝了。
说着便高举右手,向天发誓道:“苍天在上,在下言出必行,方才答应小姐之事,决不反悔,倘若有悖,愿遭天谴!”
念到这里,断风寒又看着蔡琰,道:“小姐以为如何?在下已然发过誓,小姐总该放心了吧?”
蔡琰见他认真,当即便破涕为笑,道:“琰儿多谢大王成全。”
“你这丫头……”看到蔡琰脸上突然换上的一副得意神情,断风寒这才晓得中了丫头的诡计。
唉,毕竟还是个孩子,童心未泯,与那个心目中的蔡文姬相比,根本就是两回事。断风寒没好气的瞪了一眼面前的蔡琰,随即翻身上马,而后对她厉声言道:“此去乃是行军打仗,不是游山玩水,小姐若是触犯了军律,可莫怪在下无情。”
他说这话时,虽然面上很是严肃,可是心情却大为欣悦。
因为他知道,也许自己的这一决定已然改变了蔡琰将来的命运……
==============================================================
当蔡邕看到女儿蔡琰留在自己书案上的书帛时,当即便昏厥了过去,后经府人救治方才更醒过来。
醒来的蔡邕立时挥笔疾书,随即令家丁骑快马追赶前去兖州平乱的大军。
而此刻,正在蔡府客留的卫宁却是恼怒非常。
想他前几日来蔡府,正是为了两家和亲之事,蔡卫两家本是世交,到了他这一代,两家更决定以姻亲相联。
确不想,二人自小相伴一起,这蔡琰对卫宁却只有兄妹之情,首次问及两家联姻之事,蔡琰竟而当场反对。后经不住蔡邕一再训斥,她终究做出了这么一个离家出走的决定。
此刻,卫宁对离家出逃的蔡琰已然感到很是不满,而对于蔡邕表示出的歉意亦是视若无睹,气闷之际回到客房,当即将蔡琰留下的书帛撕扯开来,而后更是将蔡琰从华佗那里讨要的药方一并烧毁。
看着信帛化为一片灰烬,卫宁便兀自狂笑起来,且口中念道:“卫仲道啊卫仲道,你岂可为了一薄情之人而感到痛心,像这等寡情博义之人,你根本不屑与之!”
说罢,确突感喉头一甜,口中立时喷出一道血箭。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看着自己无由来吐出的鲜血,卫宁复又发出一阵略带苦涩的笑声。
(第1章 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