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机不可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断风寒从宫中回来,已经是丑末时分。
蔡邕等人见他安然回府,亦皆放下心来。
早前王越回府便已将事情原委报与众人知晓,此时在加上断风寒的描述,众人无不痛骂何进。
蔡邕更是当着众人之面,气怒道:“何进匹夫胆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待朝时老夫定要当着文武百官之面将其绳之以法!”
断风寒正是担心蔡邕太过梗直,顾而并未在宫中多做停留,如今深夜赶回府中为的便是以平蔡邕之气,以免他早朝时与那何进发生正面冲突,从而打乱了自己的部署。
见其不断痛叱何进所为,他当即行至其面前,道:“蔡大人万万不可如此,以在下看,此时并非表面上那么简单,倘若大人坚持此举,怕是要中那何进之计也!”
一路上断风寒苦思夜间行刺之事,多少也想出了一点眉目,虽然只是一些大胆的猜测,不过却也让他更加谨慎了起来。
“凌云此话何意?人证物证俱在,且能容他抵赖?”蔡邕以为断风寒顾虑缺少证物,没有把握在朝上扳倒何进,故而一拍手掌,向厅外呼道:“将那刺客带将上来!”
断风寒闻言一愣,立时往厅外张望过去。
此时只见一名被绳索捆缚的魁梧大汉被两名剑卫押了进来。
“此人是……”断风寒疑惑的看向蔡邕。
未等蔡邕言语,一旁的王越便出声言道:“此人乃今夜刺驾之人,其武艺着实了得,我本敬他是条汉子,欲将他放还,却不曾想他言行怪异,竟一路尾随于我闯入府中!”
“哦……”断风寒闻听王越之言,当即审视起这名身材魁梧,面相多带有几分傻气的青年汉子。
“阁下何许人也,为何要行此大逆之事?岂不知此举乃是诛灭九族之罪!”看到青年汉子毫无惧色,断风寒知道问也是白问,不过对于他明明可以逃走,可为何还要尾随王越闯入蔡府感到有些不解。
“要杀要刮,悉听尊便,老子什么都不知道!”青年汉子理直气壮的回答道。
断风寒早知这些死士被擒后多半冒出这么一句,所以倒也不怎么见怪,只是刚想再多问两句,一边一直没有言语的华佗却道:“凌云莫要逼问于他,此人虽犯下大逆之举,但看似非此人之本意,实是遭人利用矣。”
“伯父何以如此肯定,其中可是另有内情?”断风寒仔细打量着眼前这名魁梧的刺客,确实感觉到这人与想像中的刺客有很大的不同。
见断风寒又重新审视起自己,青年汉子继而又怒吼道:“要杀要刮,悉听尊便,老子什么都不知道!”
虽然他怒气腾腾,可那面上的表情却显得极为诧异,就好似一稚嫩的孩童在与大人使性一般。
断风寒内心感到好笑,缓缓回头注视着王越,希望从王越身上得出一些线索。
谁知王越当即低头叹气,道:“凌云莫要费神,此人除了只会说这一句话外,根本别无他言。”
“哼,想是此贼奸猾,见事败露便索性装起疯来,来哄骗我等!”蔡邕狠狠的盯着这名看似呆傻的青年汉子,但却根本找不出任何破绽,故而面上很是气愤。想此人乃是指证何进行逆的重要人证,所以无论如何也要令其说出背后主使之人,以为呈堂佐证。
“蔡大人切莫动怒,老夫先前观此人有所不妥,多似患有离神之症,此刻待老夫细加探察便可知其真假。”华佗当即向蔡邕说出自己的看法,随即便接着走向被绳索捆缚的青年汉子身前,随即仔细的观瞧起来。
对于面露慈祥之色的华佗,青年汉子似乎失去了原本的戒心,头部在稍做了几次躲闪之后,便任由华佗的右手在其上面摸索,继而整个人亦显得温顺了许多。
华佗在青年汉子头上细加摸索一阵后,随即便回身叹道:“唉,果然不出老夫所料,此人头部重**曾遭重创,故而导致其七魄受损,之后所行之事亦非其本意使然,且所行之事自身并无所觉也。”
众人闻言,皆大为诧异,因为华佗所言的确太过匪夷所思,不想世间竟有如此奇特病症,患症者竟然不知自己在做什么。
当然来自后世的断风寒却不怎么感到惊讶,只是对于华佗所说的“离神之症”有些难以理解罢了。按照他自己的理解,那便是此人多是因为脑部严重受创,可能一时失去了记忆而已,至于什么“七魄受损”他却是难以接受。
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现有的医学理论,针对“失忆”的认识仍然是局限于某种不科学的说法上,像出现类似的情况,多解释为三魂七魄不健全所致,即为华佗所说的离魂症。
虽然说法不一,但是断风寒却知道对于这种症状大有几种特性,一般而言,若是因为脑部受创导致失忆的话,却还有很大的机会复员。但不知身为这个时代的神医的华佗却又何办法。
想到这里,断风寒当即向华佗问道:“伯父可有医治之法?”
华佗捋须思索一阵,道:“此症虽异,但尚有几成可愈之法,不过治疗此症万不可过于急进,还须得以时日。”
说到这里,华佗转向蔡邕,抱拳一礼道:“老夫有一不情之情,还需大人允准。”
“华老先生可是要向我讨要此人?”蔡邕猜出华佗之意,当即显得有些犹豫,道:“此人乃重要人证,今日早朝少不得要传诏此人指证那逆贼何进,先生之意怕是有些不妥。”

断风寒正愁找不到阻止蔡邕之策,一见有此机会,遂即便言道:“蔡大人言之差矣,想此人神智不清,又如何能出言指证何进,大人忧国之心天地可鉴,却也不在这一朝一夕,以凌云之见,莫如等此人病愈,再晓之以理,劝其忠于我等,其间待收集何进大量罪证之后在行决断不迟,否则大人未猎其虎,反被虎伤,反而不美。”
他这番话说的层次分明、大有见地,论蔡邕如何博学亦对他大加赞赏,再加上华佗、王越两人出言力顶,蔡邕当即便认可了断风寒的意见。
不过对于今日早朝之议事,对于何进近日种种不法之举,蔡邕仍表示要参奏于天子,即便得不到天子回应,他亦要行此一步,否则便是认为自己对朝廷的不忠,没有尽到一个朝官的职责。
断风寒见蔡邕如此刚直不阿,心底亦大有几分钦佩,只是一想到明日与同其一起入宫,自己却不能完全站在他这一边时,内心却生出几分愧疚……
==========================================================
“哈哈哈哈哈哈……”内室之中,何进斜卧在床榻之上,看着榻前站着的一名神情恭敬的中年武将,十分欣悦地言道:“孟德果然妙计,今日一试,便知众官并非与我齐心,此计一出,他们即便是想回头亦为时晚矣。”
中年武将相貌极为庄严,眼烁耳张、鼻直口平,轮廓极为鲜明,一对浓眉挺立之下,亦显出不怒自威的气势,再加上一身缨盔袍甲,更是显得其英武非凡,很容易便能够使人生出赞慕之心。 而此人也并非他人,正是不久将要纵横三国的一代霸才,时任洛阳北部尉的曹操——曹孟德。
要说单论这长相,曹操也绝对可以说算得上一名美男子,可是由于历史得缘故,对于他得所作所为,人们最终没有认可于他,故意将他得形象歪曲丑化。
想来这是一个征伐不断、战事频仍、相互吞并、弱肉强食的动荡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对于弱者来说也许不太公平,却为强者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天地。因此不管怎么说,楚霸王项羽总算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即便失败了,也仍不失为一个体面的失败者,还有那么多人祭奠他、怀念他。相比较而言,曹操就要倒霉得多,即便成功了(事实上已很成功),到了后世的京戏中,他的脸谱仍要画成一个大白脸。
或许曹操似乎命中注定只能当一个“坏人”。
当然此时的曹操还并没有成为众矢之的,因为这个时候的他还没有一个乘势崛起的机会。
但像他这种能够把握时机的聪明人自然也善于为自己创造机会,就好比眼下这个时候。
何进因为曹操为自己谋划了这么一个好的计策,内心自然对他更看重了几分,所以为表其功,便在众官离去之时,差人将曹操传入自己府中。
“孟德为本将军出此良策,吾深为受用,为表吾之心意,稍后早朝之上,吾必当顺尔之愿,保举孟德为洛阳令,不知道孟德意下如何?”何进深知曹操前事,对于他在任洛阳北部尉之前的意愿自然打探的十分清楚。
原来曹操当初本意是想做洛阳令,岂知时任右丞尚书、京兆伊的司马防极力推荐其为洛阳北部尉。曹操深知他这个洛阳北部尉乃是掌管城中法律刑狱的一个官职,若是放在洛阳之外也还好说,但处在这皆是权贵的帝都之中,却是一件很容易得罪人的差使。好在他鬼点子多,及时靠上了何进这颗大树,一上任便拿蹇硕的叔父蹇图开刀,结果让他人一时不敢枉法于城中。
如今何进为了宠络这名得力的下属,自然会如其所愿,毕竟洛阳令这种官职,只不过是他说句话的功夫。
此时的何进已经在脑中得意的幻想着曹操接下来会如何感激拜谢于他。
但令他失望的是,此时立于榻前的曹操根本就未有任何的动静,似乎洛阳令一职对他而言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吸引力。
“莫非孟德嫌此官职卑微,倘若如此,尽管提出,只要不使本将军为难,定偿孟德所愿!”何进见曹操不为所动,心里虽有几分不忿,但表面上仍是对其很是客气,毕竟这个时候他更加要注重人心的笼络,尤其是对有真才实料之人。
曹操此时已然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当即便恭敬的言道:“承蒙将军厚爱,操内心实是感激,只是如今国家蒙难,贼患当前,大汉各州黄巾纷立,其势岌岌可危,操心存忧虑,实已生出去仕之心,此时操更愿做一名马前步卒,厮杀于疆场之上,还望将军成全!”
他这番话可谓说得漂亮之极,即便何进这等误国之臣亦要对他生出几分钦佩之心。
不过一听曹操说起黄巾匪患,何进却是想起了一人。
这人正是当朝尚书卢植卢子干,此人通古今学,为当时大儒,与蔡邕等一干文臣组成了当今汉室中少有的正党派系,经常与“十常侍”以及何进一党发生正面冲突。
而不久前卢植已经远离京师,领兵前往翼州讨伐黄巾主力张角一部,但前线奏报却言明战事吃紧,汉军接连不利。
现经曹操的提醒,何进便当即抓住了卢植的痛脚,脑中即刻便想到了除掉此人之计……
(第16章 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