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颖汝四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断风寒自小就喜欢研究有关战争方面的历史,尤其是对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更是让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故而对于凡是记载关于三国历史的典籍他是一本都未曾落下。 wwW.03coM正因为如此,他对三国时代大多数名人智士的出身背景皆是了若指掌,而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却能够让他占尽便宜。
在他看来,三国历史上,颖、汝一带人才辈出,多谋善断者不胜枚举,曹操之所以能够成为三国最强,究其根本便是把握了人才关,这和他定都许昌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倘若将荆襄士人集团比作是刘备建立西蜀政权的中坚力量的话,那么颖、汝名士无疑乃是曹操称霸北方的基石。
虽然断风寒早有准备,但是做为颍川的郡治城少说也得几千户人家,个把时辰过去了,翻看过的简牍怕是有数十卷,却仍旧没有查出一个与自己心目中对的上号的人。
“靠,真是麻烦,看来这趟回去得加紧把纸给造出来!”再次快速看完一卷竹简,断风寒不耐烦的将案几上的竹简一把攘到了地上,随即搓了搓有些发麻的手指,没好气地言道:“没想到找个人也如此难办!”
其实这个时期已经发明出了纸张,只不过因为用料原因,以至纸张的质量不佳,粗造易烂,更不能长时间保存,所以一些比较重要的资料,不管是政府还是私人都会选择笨重但能较好地保存的竹简。
诸人见断风寒埋头查阅户籍,他们亦只好恭敬地站在堂上默默地等待着,此刻见他突然无故发起火来,皆是吓了一跳,尤其是县中一干官员更是惊出一身冷汗。
倒是那为首的县令倒显得十分地镇定,稍一定神他便当即恭敬地上前言道:“大王尊贵之躯,怎好亲自繁劳,若欲找寻本县户民,只消报出名姓,下官代劳便是。”
断风寒闻言,立时打量起这县令来,由于他一开始急着要查访城中户籍记录,根本没有怎么注意他。这时见他主动出班请言,断风寒这才注意到,此人容貌刚正,身形亦是峻伟,想来多是出身行伍的原因吧,倒没有太多的文酸气,所以断风寒觉得他倒比以往见过的那些个县令要顺眼多了。小
此刻断风寒一边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这位武将出身的县官,一边慵懒地往身后堂壁上靠去,道:“那就有劳贵县了,你且帮本王查查城中是否有姓郭的人家。”
“遵命,下官这便为大王找来。”县令应声后当即往案几上剩余的一大落竹简上望去。
断风寒还以为他会找手下官员一道帮忙寻找,岂料他只是随手在案几上那堆还未开拆的竹简上翻了翻,很快便笑着从中抽出了一卷。
“想来该是在这一卷里了!”他一边兀自言道,一边迅速解开了捆扎竹简的绳帛,随即就开始仔细查阅起来。
用不了多时,他便欣然笑道:“查到了,城南老巷,郭氏。”
说着便指着一行竹签上记载的文字恭敬地探身往前递上与断风寒观看。
“哟喝,还真被你找到了。”断风寒看完几行记载着郭氏一户的记录,其中果然列有郭嘉的姓名。他立时朝县令投去嘉许的眼神,并且言赞道:“嗯,没想到你这武将出身的对这民政之事倒挺熟悉,难怪皇甫将军将你留任至此,看来你的确是个人才啊。”
本来断风寒这句话乃是满怀诚意的,毕竟自己查了大半天都没查出来,而对方却一上来就找到了,所以他对于对方的办事效率如此之高表示很惊讶。
却不想县令闻听此言,面上立现一丝尴尬之色,愕愣在原处不知该做如言语。
见他如此反应,断风寒大是出奇,心道一般官员听到自己出言赞赏,多是面露欣喜才对,他怎是这般模样,难道自己有说错了什么吗?想到这,断风寒当即现出一丝怀疑。
其实断风寒根本不晓得,那县令之所以能够很快从一堆竹简中找出郭氏户籍,乃是因为那捆扎竹简的细帛上有标注,就如同检索一般。断风寒一是心急没有细看,二来确也是因其没有处理过类似政务的原因,毕竟像这种繁杂的书记工作都由专门的文吏掌管,所以他今日茫无头绪的查找也在情理之中。
而那县令虽没有从事过类似职要,但在军中亦是管理着数百人地偏将,对于查找军中士兵记录那是常有的。所以他见断风寒如此夸奖自己,还真以为断风寒乃是在敷衍他而已,毕竟像这种体面话,他在军中乃是经常听到。

此刻他见断风寒望着自己发怔,遂发觉自己失态,顾而当即诚言,道:“大王赞言,下官实不敢授也。”
“哦……贵县不必过谦,本王向来不会假意奉赞他人,贵县做事确实是有一套吗。”断风寒还道他太过谦虚,遂长身而起下了堂座,走到县令身前便欣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他还没意识到自己出了大洋相,所以也不怎么在意。随之便立时吩咐一旁的王彧,道:“廷康(王彧表字),咱们现在便去郭家,稍后可要看你的了。”
王彧闻言赶忙点头应许,心里实是欢喜得紧,暗道总算轮到自己出马了。
自从回到兖州后,他就像个闲人,虽然断风寒对他没什么意见,可那帮臣子们总是对他看不顺眼,这下跟随断风寒出来,可得好好表现一番。他自认为别的什么本事没有,不过做为别驾,往常在刘岱手下接见各州的名人智士倒是挺多,这次断风寒专门出来寻访人才,当少不得他这个中介人。
断风寒说着就要离开县衙,确不想被县令突然叫住:“大王且慢行!”
“哦,贵县还要何事?”断风寒回身望着县令。
县令急行两步,再次恭敬地行到断风寒的面前,拱手问道:“大王此去可是要寻访郭奉孝么?”
“嗯……”断风寒听他此言,当即面露疑惑的望着他。
县令赶忙释疑道:“大王有所不知,下官乃是汝南郡人,未出仕前亦常与汝、颖两地名士多有往来,虽然那郭奉孝念岁尚幼,不过确是少年奇才,只是此子不治行检,言行甚无礼数,怕是会顶撞了大王,故而大王若欲将其收为己用,想来必要多费一番周折啊。”
断风寒听闻县令这番话,不禁又对他的印象又加深了一些,虽然对方的话和自己事先的预计十分稳合,但念在对方乃是一片好意,亦是诚然相谢,“多谢贵县提点。”说着便欲再次转身离去。
可不想那县令复又跟了上来,好似有些不甘心地问道:“大王岂不知这颖、汝一带奇才智士广出,难道大王匆匆来此只为了一个郭奉孝?”
“本王当晓得颖、汝多奇士,故而专程来此拜寻!”断风寒再次停下,既惊且愕地望着那突然变得有些急切的县令,听出其话中含义,当即便笑言道:“听贵县言中之意,莫非乃与某位智人相交,若是如此,还望贵县代为引见才是!”
县令见断风寒再次止步并且明显对自己的话有所留心,故而亦是松了一口气,接着他便反问,道:“大王可知颖汝四少才?”
断风寒闻言稍微思索了一下,随即便默然摇了摇头。
县令亦是笑了笑,带着颇为惋惜的语气,道:“看来大王只知一个郭奉孝,确不知另外三个与他齐名的少年英才啊。”
一个郭嘉就已经了不得了,还有三个与他齐名的人?
断风寒闻听此言,当即来了精神,连忙向县令躬身一礼,诚然道:“请恕本王无知,还请贵县不吝赐教啊。”
县令见状,赶忙回礼,道:“大王言重了,若是大王有意,不妨入堂安坐,且听下官慢慢道来。”
“这……好吧!”本来断风寒急着去寻郭嘉,不想被这县令吊起了胃口,当即盘算着,三个比一个,这买卖倒也划算,关键是郭嘉暂时也跑不了。想到这,他索性便与县令复又一道回到了县衙大堂中。
断风寒再次坐到了正堂席榻上,抬头见那县令还恭敬的站那没有发话,他赶忙笑言道:“贵县也不必站着了,来来来,且与本王一同就坐!”
呵,有了好处,他对这县令自也多了些好感。
县令闻言倒也没有过多推让,当即便缓步上了堂席。
对此,断风寒倒没什么异议,不过一旁的王彧确是暗中发起了牢骚,心中对县令可是极度的不满,毕竟他这个别驾都没有享受到和断风寒同坐一席的待遇,你一个小小的县令,单凭花言巧语就获得如此殊荣,想来真是气煞人也。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