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倾颓汉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雒阳城中,皇宫大内
刘宏正躺在一张大床上,旁边分别站立着何进、蹇硕、卢植等人,还有一个齐风非常熟悉的面孔:新上任的执金吾丁原。
这时候的丁原正站在大将军身后,眼观鼻,鼻观口。这里的人都不是他能看得了的,不论是正在床上躺着的天子刘宏,还是刘宏眼前的红人蹇硕,甚至是那清流文士卢植。唯一可以说得上话的也就只有那杀猪出身的何进,可是眼前天子就躺在床上,丁原是万万不敢擅自发话的。
刘宏有气无力的环视了一眼四周,心里清楚这些人都是什么料。虽然外人都说他刘宏如何昏庸,如何不济事,可是毕竟是生在帝王家,又怎么会看不出这些手下心里有什么目的。
虽说知道这些人的目的,可是刘宏又不敢重用真正忠于自己的人。身为天子的他深刻的了解权衡之术,如果自己想要控制住这些手下,那就必须维持三方面的平衡。那三方面?宦官,外戚,士族。不管是让哪一家独大,恐怕后果都是汉家江山难保。
无奈之下,刘宏只能装作瞎子一般,对宦官的贪污视若无睹,又不允许士族手中握有兵权,就算是身为外戚的大将军何进也要借助另外两家来打压。
当初在下定决心实行州牧制的时候,其实刘宏是想要扩大刘家的势力的。
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这些都是汉室的宗亲,都是自己人,刘宏之所以要实行州牧制,也是为了让这些宗室可以掌握实权,可以扩大汉室的实力。
刘宏已经不信任互相争斗的宦官、外戚和士族了。
不过戏还是要做,之所以召集这三方面的带头人来这深宫大内里,主要是因为刘宏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虽说自己不懂医术,但是这么多郎中也治不好他自己的病,稍微有点头脑的人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如果自己身死,那年少的太子刘辨又如何能制得住这些权臣呢?心中叹了口气,嘴上却说:“各位卿家,孤王可是要死了?”脸上作出了贪生怕死的表情,这也是为了迷惑这些手下。
“陛下何出此言,如今陛下虽然龙体不适,但也只是微恙,还请陛下潜心静养,不要胡乱揣测。”何进说话的声音不紧不慢,这多年来的磨练让这个屠户越发的认识到权利的重要性。为了得到权利,何进不惜任何代价,而且他也很有演戏的天分,比如那次齐风来他府上拜见他的时候他就是一个酒色之徒,而现在皇帝面前又成了忠心耿耿的大将军。
与何进相比蹇硕更是经常接触刘宏,所以才能当上西园八校尉的头。不过说起来蹇硕和张让等太监也有不同,一般的太监大多是女里女气的,可是蹇硕倒是很强壮而且有些武略。虽说是和刘宏亲近,但是能当上西园八校尉的头没点本事可压不住手下的人。
可是蹇硕也不知道刘宏今天为什么要召集自己这些人来这里。听刘宏还有何进说完话后蹇硕自己心中纳闷,但也好言安慰了刘宏几句:“陛下还请宽心,以杂家来看,陛下之病不过郎中都查不出的小疾,不日便愈。”
卢植一直站在一旁,他不知道刘宏这次叫自己来是为了什么,但肯定不是问自己的病这么简单。果不其然,刘宏在听完何进和蹇硕的话之后,又转向身边的张让:“让父,您看我这身子,是不是已经该考虑下身后的大事了?”身后的大事?当然就是立太子了。
张让心领神会,或者早就是刘宏安排好了:“圣上龙体康健,何必顾虑身后之事?倒是立太子之事宜早定,以安臣下之心。”在场的人都打了个哆嗦,要说起来这些人和立太子都是有些关系的,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想要长远的保住自己的地位,不光要得现在的天子搞好关系,也要和下一任的天子,也就是太子搞好关系。
既然说道太子,就不得不提一下刘宏的两个儿子了。
大儿子刘辨,虽然是长子,但是自幼懦弱……至少很多人这么说。其实刘辨还是很聪明的一个孩子,可惜生在帝王家。如果他是个普通人的话,就算是为官一方也是个相当不错的好官,可惜身为长子的刘辨肩负着继承汉家江山的大任,平日刘宏对他和他的母亲何皇后并不是十分友好,而原因就是刘辨的弟弟,刘协。
刘协是王美人所生的孩子,为人聪明善良,而何皇后因为害怕王美人因为这个孩子而得到刘宏的宠爱便毒杀了王美人,在事情查明之后刘宏曾经一度要废掉何皇后,奈何百官对此坚决反对。无奈之下,刘宏便留下了何皇后的凤冠,可是心里却开始偏向王美人的孩子刘协,刘协也很争气,不管是待人接物还是学经论典都相当不错。刘宏害怕这个孩子会被何皇后杀害,便把这个孩子留在董太后那,由董太后抚养刘协长大。

如果说心里话,刘宏是希望立刘协为帝的。可是自古以来立长不立幼,而且刘辨又是大将军何进的外甥,不管是从外戚、宦官还是从党人哪一方面来说,立刘辨为帝都是势在必行的。刘宏没有办法,一直也没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去过,他正在等待机会,等待一个自己能够完全托付的人。
这也是刘宏这次召集这些人的原因。
已经病得不轻的刘宏深知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自己还没有找到能够托付的人。也许张让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他绝对不会为了一个皇子而同时和外戚还有党人对立的。要说起来,当初何皇后刚进宫的时候还受了张让等宦官不少照顾,张让和何进有着说不清的关系,虽然近年来由于党人的挑拨何进已经和张让翻脸,不过刘宏可不敢把刘协托付给这些曾经关照过何皇后的人,何皇后毕竟是想要杀掉刘协的。
大将军何进更不可能,要知道他可是何皇后的哥哥,刘辨的舅舅。
清流党人呢?自古立长不立幼的规矩钉在这些党人的心里,要说服他们帮助刘协登上帝位,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能。
所以,现在的刘宏要找一个完全忠于自己,而且最好和朝廷中的三大势力都不沾边的人。只有找到了一个这样的人,他才有可能为自己的关系帮助刘协继位。
可是这样的人又在哪里找呢?
很自然的,刘宏想起了这三大势力中不得志的人。
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承认刘协,但是只是这样还不够,必须要忠于自己,能够让自己托付而且让自己放心。
这次召集这些人来,就是对这些人的一个筛选。
如果是忠于自己的人,应该力主将此事延后处理。因为忠于自己的人怎么忍心会希望自己死呢?
而那些并不关心此事的人应该是认为自己会理所当然的立刘辨为帝,这些人大多数会反对自己的想法的,因为立刘辨为帝会对他们有很多好处。
而那些劝自己抓紧立太子的应该还在刘辨和刘协两个孩子之间犹豫,如果立了其中一个他们也就会对另一个死心。这些人应该是可以拉拢的,或者说可以利用的。
打定了心思,刘宏问道:“既然让父有次言,众位卿家有何看法?”有什么看法?何进和卢植对视了一眼,近几年来何进与那些清流党人走得很近,虽说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不过何进还是比较信任这些党人的。毕竟两边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要死也是一块死。
还没等卢植说话,站在一边的王允先开口了:“陛下年纪尚且未至四十,论及此事尚显太早。若是为安臣下之心,不如立辨皇子为太子,自古立长不立幼……”刘宏没继续听王允的长篇大论,对这个王允刘宏是有些了解的。说起来这个王允相当忠于自己,只是腐儒之气太重,为人又十分严苛,肯定不会帮助自己让刘协继位的。
卢植看着心直口快的王允,不由得摇了摇头。混迹官场多年,也曾在东关补续《汉纪》。虽然因为平定黄金叛乱而留在雒阳,可是心中却不屑于那些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就算是在雒阳这大汉之都也常常是心怀大隐隐于市的心理。以卢植来看王允,此人心性太直,容易惹祸上身,而且为人十分爱钻牛角尖,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完成。
可是世上的事情往往不随人愿,比如这次天子的召见。
如果躺在床上的天子只是来听这说教的,又怎么会来召见他们呢?
卢植已经隐隐猜到了刘宏的目的,可是他不能说。他深知这件事会触犯三大集团的利益,先不说自己本身就是清流党人,就算不是,说出来恐怕也没有什么好处。更何况相比起来卢植的心中也支持立刘辨为太子,这种支持并不掺杂自己的利益在其中,纯粹是为了天下着想。
试想一下如果次子继位,有好事者借着长子的名义发动叛乱,到头来受苦的是谁?
不是那些朝中大员,也不是那些后宫宦官,到头来,受苦的还是天下的黎民百姓。
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刘辨或者刘协继位之后自己无法继续任官,那就在自己能够任官的时候多为天下的百姓着想一些吧。
卢植是这样想,皇甫嵩和蔡邕如果在场的话,也应该是这样想。
可是大将军何进不这样想。
何进只是想把握住更大的权利而已,如果自己的外甥当上了天子,那自己可就有了更加坚挺的后盾,比起自己那个已经失宠的妹妹,何进显然更看好刘辨。
殊不知,刘宏与他们的想法正好相反!
今天有些感冒发烧,躺在床上更新中,眼看自己非常惨淡的成绩,还请各位大大指教一下自己有什么理由继续坚持!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