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何国舅谋诛阉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丁原既杀了王敏,便点齐所部兵马,进逼到襄阳城下,挑起王敏首级传示城内守军,说:“王敏勾结叛党,意图谋反,何大将军命我斩之,尔等还不快快归降,献出城来!”
蔡瑁此时已逃回城中,见丁原来收降,不禁大骂:“丁原老贼,你胆敢假传圣旨,刺杀朝延重臣,你才是逆臣贼子,我等乃是忠君卫国之士,岂肯降于你这反贼!”
丁原大怒,立令攻城。
城内守军人心惶惶,更辨不清谁是谁非,有要降的,也有要战的,两派吵吵嚷嚷,竟至于大打出手。
文聘见此,知此城难守,遂对蔡瑁说:“大人,王敏已为丁原所杀,大人在军中立足未稳,恐众心难服,此城未必守得住。大人不如暂且撤兵,回蔡阳以待来日。”
蔡瑁深觉有理,集合兵马,但有愿战的,皆带了走。
次日,城内降军大开城门,迎丁原进城。丁原只收得一半荆州兵马,余皆或者逃了,或者跟了蔡瑁走。
丁原修书一封,表奏何进,备说此事。何进大喜,矫诏封其为荆州刺史,今丁原带兵进京,屯兵平县。又封其为武猛都尉。丁原去后,王睿任荆州刺史。
丁原得令,将荆州兵马悉数带走,只留了千余人守襄阳。张果因知魏延是个大反贼,且他本事高强,自己未必能制压得住,若是不小心被他背后捅上一刀,那可不得了,王敏的榜样就摆在他面前呢。
因此,张果假装好心,在丁原面前夸了魏延一通,更举荐魏延守襄阳。丁原应允。
大军去后,魏延谨守襄阳城,后遇蔡瑁领兵来攻,魏延兵少,难以抵敌,索性开了城门投降了。
话说汉灵帝得知丁原杀王敏,收荆州兵马,屯兵平县的消息后,气得吐血而亡。其时正是中平六年四月。灵帝崩于南宫嘉德殿,年三十四。汉灵帝死前托王子刘协于蹇硕,及帝崩,蹇硕在宫内与董太后密谋,欲先诛杀何进,后立刘协为帝。
其时灵帝才死,外人未知,蹇硕秘不发丧,假灵帝之命,召何进入宫,司马潘隐与何进是故交,透消息给何进。何进大惊,逃出宫去,归营,急召众将商议。引兵入屯百郡邸,袁绍自请命,率兵直入皇宫,于灵帝柩前扶立太子辩即皇帝位。
蹇硕之谋遂败,皇子辩即皇帝位,年十七。尊何皇后——何进之异母妹——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大赦天下,改元为光熹。封皇弟协为渤海王。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
何进素知内廷宦官天下所疾,又兼与蹇硕有仇,及秉朝政,便心怀诛杀蹇硕之心。
何进帐下袁绍亦素有谋,便令门客张津劝何进:“黄门常侍权重日久,又与长乐太后私通,将军宜更清选贤良,整治天下,为国家除患。”
何进深以为然。又以袁氏累世显贵,海内所归,而袁绍素善养士,门内豪杰众多,其从弟虎贲中郎将袁术亦颇有侠义,正可相助自己,故一并厚待之。
蹇硕因杀何进一事败露,今何进又执掌大权,是以,终日惶惶不安,恐其杀己,遂与中常侍赵忠等密谋。
蹇硕言:“何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又与天下党人谋诛先帝左右,欲置我等于死地。我虽执掌禁兵,犹然祸在当头,何况尔等。为今之计,要保得性命,唯有封闭皇宫,我当亲率禁兵捕杀城中何进党羽。”
中常侍郭胜,何进同郡人也。何太后与何进能有今日之位,郭胜于中出了不少力。因此,郭胜亲信何氏,遂共赵忠等议,不从硕计,反出首向何进告密。
何进大怒,命黄门令缉拿蹇硕,蹇硕率禁军拒捕,袁绍领御林军攻杀蹇硕。典军校尉曹操进言,要何进趁此机会,一并诛杀其余宦官。
张让等畏惧,四处托人说情。偏巧,何太后老母舞阳君以及何苗——何进弟——向来贪财,常受诸宦官赂遗,听说何进要诛杀宦官,便出面找太后,帮宦官说好话。
何太后妇道人家耳根子软,况且她深居内宫,平时来往的都是这帮宦官,如果把这帮人都除掉了,让她依靠谁去,遂召何进入,说:
“你我出身贫寒,幸我被选入宫中,又多得郭胜,张让等人于中帮忙,才能得皇帝宠幸,你们兄弟二人也因此得享今日之富贵,你不思回报,也就罢了,为何反欲加害他们?今蹇硕不仁,然已伏诛,郭胜、张让出首告密,非其同党,理合有功,如何反要获罪?你摸摸自家胸口,回去好好想想,此事该与不该?”
何进面有惭意,退而告众将:“蹇硕为乱,设谋害我,理当诛其九族,张让,郭胜告密有功,且恕其罪。”
曹操,袁绍皆劝何进。曹操言:“大将军岂不闻: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大将军今日若饶了他们,他日必为其所害!”
何进大怒,斥骂曹操:“屑小之辈安敢妄议朝廷大事,还不给我退下!”
曹操怒极,甩袖而退。
袁绍进言说:“中官亲近至尊,出入号令,今日若不趁机除灭,后必为患。大人若顾念旧情,不忍杀之,我倒有一法可用。”
“快说。”
“大人不妨贬其为庶民,驱赶出宫。”

何进依言,悉罢中常侍小黄门,使还里舍,唯留太后素所私之人,以守省中。
诸常侍小黄门皆到何进面前谢罪。何进不允,将一干人等尽遣回老家。
袁绍私下密修书给诸州郡,诈宣进意,命州郡官吏捕杀还乡诸宦官。
张让,郭胜因告密有功,又兼太后说情得免,但因此一事,他们已暗恨杀何进之心,遂与董太后密谋。
董太后乃灵帝之母,孝桓帝死后无子,孝桓帝夫人窦太后立解犊亭侯刘宏即皇帝位(刘宏即为灵帝),灵帝即位,追封其父刘苌为孝仁皇,陵曰慎陵,其母董氏为慎园贵人。
及窦氏诛,明年,灵帝使中常侍迎贵人,并征贵人兄董宠到京师,并尊董贵人为孝仁皇后。及窦太后崩,董后方参与朝政,她为人最是贪财,竟让灵帝卖官求货,自纳金钱,敛财无数,盈满堂室。
灵帝未死时,董太后因皇子刘协乃是自己所养,遂几番劝灵帝立刘协为太子,因此与皇子刘辩的母亲何皇后结下仇恨。
及灵帝崩,少帝立,何皇后尊为太后,临朝听政,与兄何进把持朝政,董太后暗怒于心,今既遇张让、郭胜等人,彼此一拍即合,遂商定计策,封董太后之兄的儿子董重为骠骑将军,以与何进相抗衡。
一日,董太后与何太后为一事发生争执,董太后忿恨回宫,路上口出骂言:“臭婊子,你给我等着瞧。你今日能如此嚣张,无非是仗着你哥何进,你给我等着,别以为只有你家有亲戚,早晚我要让外甥董重砍了你兄弟的脑袋,到时,看你还不死在我手里!”
也是不巧,这话不知怎的被何太后知道了,便告知何进。何进怒极,欲诛董重。遂与其弟车骑将军何苗表奏天子,请董太后迁宫本国。当今天子乃是何太后的儿子,且何太后临朝听政,自然无有不准。
何进遂举兵围骠骑将军府,收董重下狱,董重被免官,于狱中自杀。渤海王刘协受牵连,徙封陈留王。董太后忧怖,暴毙而亡。外头人因她死得蹊跷,都说她是被何太后暗中派人毒死的。
何进又欲诛一干宦官,无奈,张让,郭胜等人惯于逢迎拍马,把何太后哄得很开心,因此,太后不从。
袁绍等便为何进画策,让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引兵京城,以胁太后。
何进深以为然。
主簿陈琳入谏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夫违经合道,无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为乱阶。”
何进不听,遂西召前将军董卓屯关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东发其郡强弩,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城皋,又发一书给丁原,要他搞点动静出来,好吓一吓太后,让她晓得人人都想杀宦官。
蒋干献计说:“大人,要想惊动太后,这动静只怕只能大,不能小。今孟津之地离京城极近,多有朝中宦官在此购置田亩私宅,亲属亦多在此地。大人不如放火烧之,方能显出天下之人皆欲杀宦官而后快。”
张果心有不忍,出面劝丁原,无奈丁原不听,是夜,丁原派兵纵火焚烧孟津。大火几乎照亮了整个天空,连洛阳城内也看得一清二楚。
何进趁机向太后进言,说天下之人深恨宦官,是以,才会放火烧孟津,望太后降旨诛杀宦官。
太后不从。
何苗晓得这事都是何进一手安排的,遂劝何进说:“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
何进不过是靠着他妹妹何太后,才能有今日之风光,其实并无多少本事,而且为人优柔寡断,今闻自家弟弟如此一说,又狐疑不定,因此诛杀宦官一事久拖不决。
袁绍怕何进改变主意,语出威胁劝告何进:“交构已成,形势已露,事留变生,将军复欲何待,而不早决之乎?”
何进是个没主张的人,听袁绍这么一说,又觉大有道理,于是以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
袁绍派洛阳方略武吏司察宦者,而促董卓等使驰驿上,欲进兵平乐观。太后乃恐,有疏远张让等人之意。
张让,郭胜等宦官俱皆惶恐。中常侍张让的儿媳妇,乃是何太后的妹妹。张让跪于儿媳面前,求她替自己向太后求情,叩头说:“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惟受恩累世,今当远离宫殿,情怀恋恋,愿复一入直,得暂奉望太后、陛下颜色,然后退就沟壑,死不恨矣。”
张让儿媳遂找母亲舞阳君说情,张让等人又尽出家财买通何苗及舞阳君。因此,十常侍又得近幸。
袁绍复劝何进,尽除宦官。何进迟疑多日,仍未能决断,以致事机败露,宦官惧而思变。
八月,何进入长乐劝太后,请尽诛诸常侍以下,选三署郎入守宦官庐。太后不从。十常侍复又密谋,要杀何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