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和献帝谈谈心,效果还是不错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匆匆洗漱一番,杨奉便到献帝的大帐求见。
颠沛流离的生活和皇宫的锦衣玉食相差何其大,是以献帝自从李郭之乱以来,每晚都是担惊受怕,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这一次在杨奉大军(说大军其实有点可怜)的保护下,是献帝半年来睡得最安稳的一觉,足足到日上三竿才算是起床。
听说杨奉在帐外等了近两个时辰,献帝匆匆擦了把脸,便让人将杨奉请进来。献帝虽然年轻,但长期的宫廷生活和后来寄人篱下、看人脸色的不自主生活使得他明白现在杨奉是他唯一的靠山,丝毫得罪不起,要礼遇有加。
“微臣杨奉参见陛下。”杨奉一进来便高喊一句,然后就要跪下给献帝行君臣大礼。开始的时候,杨奉很是不习惯,在后世的时候,别说磕头了,就连鞠躬的机会都很少,但也至少让杨奉明白了为何后世人的小腹普遍肥大的原因--缺乏每天磕头的运动,这样可以锻炼腹肌。
还没等杨奉的双膝接地,献帝便已经抢先一步一把托住杨奉的双臂,一脸慈祥地看着杨奉道:“此地非是朝堂,杨爱卿不必多礼。”献帝这一手高呀,历朝历代哪有皇上阻止臣子行礼的,明显的拉拢人心,皇上再怎么落难,也是皇上,也是天子,也是九五之尊,献帝摆明了这是故意装作格外看重杨奉的样子。
杨奉那会不知道,也就见好就收,否则的话,如果杨奉势必要下跪,以献帝养尊处优、没干过重活的柔弱双手又怎能托住杨奉那每天操刀的孔武有力的双臂呢。
“来人,给杨爱卿看座。”既然拉拢人心,就要拉拢到底,拉拢到位,献帝刚刚阻止了杨奉下礼之后,便“威严”地对身后的小黄门下了一道旨意,其实大帐之内也只有两张坐垫,一张是献帝的,另外一张就在杨奉的脚下。
“谢陛下。”
君臣二人分别落座之后,献帝开始说话了:“朕听说爱卿一早便在帐外等候,不知有何要事?”
杨奉欲言又止,看了看献帝身后的小黄门,心道,这件事情最好还是不要让第三个人知道,否则可能会被泄露出去,便准备开口请献帝把这个小黄门请出去一会儿。
献帝怎会不明白杨奉的意思,还没等他开口,便已经很有眼色地转首对小黄门道:“朕和杨爱卿有要事相商,你先出去,有事朕再派人喊你。”
那个小黄门愣了一下,似乎对皇上的这个安排很不理解,更是担心杨奉会对皇上不利,便道:“皇上,奴才...”
献帝自然知道这个小黄门想说什么,还没等他说出重点,便狠狠瞪了他一眼,那意思分明是说,你傻呀你,杨奉若是想害我还会等到现在,若是这么明目张胆地来到这里害我,不是欲盖弥彰吗?
小黄门哪里会知道献帝这一眼中的含义,虽然不明白,也不理解,但是被献帝一瞪,也不敢向下说了,于是便说了一声“奴才遵旨”,灰溜溜地出去了。出了帐门之后,小黄门猛然看见站在门口的威风凛凛的徐晃,更是差点叫出声来,连门口也不愿呆了,急急忙忙跑到了十米开外,才敢转过身来,到了他自认为是安全的位置,对皇上的忠心才再次回到他的身上,注视着大帐的动静。
“陛下,微臣此来实是为陛下的性命和大汉的未来而来。”杨奉一上来便来了一句让献帝十分上心和动心的话。
果然,献帝一听,便急急忙忙问道:“爱卿此话怎讲?”
“陛下,微臣虽然勉强将陛下从李郭二贼手中救下,但未能将之歼灭,而且不但李郭二贼,就连张扬、胡才、韩暹、李乐等人也都在动机不明,非但不来保护皇上,反倒在东去长安的必经之路上布下重兵,分别是五千到一万不等,加在一起也有五万余人,而且他们还在一直不停地招兵买马,以阻陛下和微臣东归之路,而微臣手中只有士兵五千,实不能敌过这些贼子。”
前方的形势献帝也是多多少少知道一些的,只是没有杨奉说的这样详细,闻言不禁大惊,问道:“这可如何是好,爱卿可有退敌良策?”
“陛下,微臣的兵马战斗力要强过他们,若是只有微臣的兵马,前方即便是十万大军,也完全可以通过拼杀而过,只是陛下和百官却难以通过。若是陛下再次落到他们手中,微臣就是百死也难辞其咎,是以微臣觉得向东突围非是良策。”杨奉苦笑道。
“是是是”,献帝一听杨奉不愿放弃他,心中大喜,一连说了三个是,转而一想,觉得不妥,“可是,如果不能向东突围,朕和爱卿岂不是要饿死此处了?”献帝昨天好像听杨奉说过军粮所剩不多了。
“陛下所说正是,目前军粮只够半月之用。”
“那可怎么办,爱卿,你一定要想想办法救救朕,只要爱卿能将朕和百官安然护送到洛阳,朕一定封爱卿为大将军,掌管天下兵马。”献帝在这乱世之中也成熟得很快,危境之中还不忘百官,更不忘向杨奉许一个足以让他心动的条件。

杨奉心中暗叹一声,若是换成原来的那个杨奉,大将军的职位或许是一个很让人心动的条件,可惜,自己对这有名无实的职位并不看重。
杨奉装作面露一丝喜色,道:“多谢陛下信任,只是目前的形势能够救得了陛下的人不是微臣,而是陛下自己。”
献帝一愣,不明白杨奉这句话的意思:“爱卿之意是...”
终于说到正题了,杨奉一挺伟岸的身躯,对献帝一拱手道:“陛下,微臣之意是请陛下降诏,命河内太守袁绍领兵救驾。”袁绍现在虽然占据了三州之地,但身份却一直都是河内太守。
“袁绍?”献帝又一愣,降诏让关东诸侯前来救驾的办法,太尉杨彪在昨天也向献帝建议过,只不过昨天杨彪说的是曹操,今天杨奉建议的却是袁绍。
“对”,杨奉不知道昨天杨彪也向献帝提过类似的建议,以为献帝不明白为何要这样做,于是便进一步解释道,“袁绍乃四世三公之后,且当年对董卓当权大是不满,孤身反出洛阳,并领导了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终因董卓势大而未能功成,由此可见,袁绍此人心忧汉室,从未忘过陛下,只要陛下暗降密旨一道,袁绍必然欣然领兵前来救驾。何况,如今天下形势,袁绍占据青冀并三州,带甲数百万,在诸多诸侯中实力最为强大,只有袁绍才有实力保护陛下不为屑小所害。”杨奉在三国待了半年了,也学会了说谎话不脸红。
“曹操?袁绍?”其实昨天晚上献帝便已经决定采纳杨彪的建议了,所以才能睡得那么香,而且献帝还准备今天一起来便让杨彪派人带着圣旨去找曹操,但是,现在经杨奉这么一搅和,献帝也不知道该选谁了。
杨奉说完之后,奇怪地发现献帝没有任何反应,反倒是在那里发起呆来,心里也是一阵迷茫,不知道献帝在想什么。过了一会,献帝还没有反应,杨奉忍不住了,便高声喊了一声:“陛下以为微臣之计不可否?”
杨奉的这一声高喊,把正考虑问题的献帝吓了一跳,竟然吓出了心中的实话:“呃,爱卿...不...不是...朕...朕正在想曹操和袁绍哪一个合适?”
这下子杨奉算是明白了,敢情已经有人向皇上建议了曹操了。如果今天自己不来的话,恐怕整个三国历史便会朝着历史的真实方向发展,曹操抢先袁绍一步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曹操,认识我是你今生最大的不幸,这件好事我就让给优柔寡断的袁绍吧。当年官渡之战的发生,便是因为袁绍要和曹操争夺皇帝,如果皇帝落到了袁绍的手中,是不是官渡之战就不会再发生了,因为曹操是断然不敢从实力比他强大得多的袁绍手里抢夺皇帝的,嘿嘿。
杨奉主意已定,便急忙道:“陛下,可将建议曹操率兵救驾之人斩首。”
献帝本来脱口说了实话,心中正在后悔,闻言不禁一怔,问道:“爱卿,这是...”
杨奉刚才那句话只是他思考的一个缓冲,就在这一句话的功夫,杨奉基本已经想好了该怎么去说:“陛下,微臣这样说是有一定根据的。姑且不说曹操与吕布大战数场,刚刚夺回了衮州,兵马损失过半,元气大伤,无瑕顾忌皇上,就说三年前曹操东征徐州之事,陛下可曾听说过?”杨奉也是今早才得到曹操大胜的消息的。
献帝轻轻点了点头,不以为然道:“朕听说过此事,据说是因为曹操之父曹嵩为徐州刺史陶谦所害,所以曹操才兴兵报仇的。”
献帝所说在杨奉的意料之中,曹操既然要以为父报仇的旗号大举兴兵讨伐陶谦,攻占徐州,必然要在长安散播陶谦杀害其父,以获得出兵的理由。是以,献帝了解到的信息必然只会是这些。
杨奉微微一笑,道:“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曹操之父曹嵩确实是在徐州遇害,但杀害曹嵩之人并非是陶谦,也不是陶谦授意,而是陶谦手下的一个黄巾军将领张闿见财起意,纯属意外,曹操之所以迁怒于陶谦,实是为了图谋徐州。而且,退一万步讲,即便是陶谦杀了曹嵩,曹操也应该只找陶谦一人复仇,但是曹操却是每攻下一城,尽屠城中百姓,致使徐州血流成河,百姓无辜被杀者不计其数。试问陛下,这样的人前来救驾,陛下觉得放心吗?”
杨奉的一席话只说的献帝脊梁直冒冷汗,脸色苍白。
看到献帝的神情,杨奉知道除非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否则他是万万不会再下旨让曹操来救驾了。
就在献帝还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杨奉又道:“陛下可一面下旨对张扬等人进行分封,以痹其意,一面派人暗中将密旨送往邺城。一旦袁绍统兵来救的时候,陛下可暂时跟袁绍前往邺城,同时分封微臣为雍州牧,如此一来,微臣便可正言声讨李郭、张扬等人,以洗陛下此行之辱,更为日后积攒力量,将陛下从袁绍手中救出,陛下以为如何?”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