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9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潘美到了马迳,而马迳离城兴王府只有100多里远。也就是说,只要突破了马迳,潘美就可以在一天之内杀到刘鋹的面前。
刘鋹还是很平静,但他没跟任何人打招呼,悄悄地命令宫里的一个叫乐范的亲信太监,把自己最喜欢的女人加上南汉最高档的珍宝运往海边,装上了十几条大海船。他比谁都清楚,马迳靠不住,连韶关、10多万的军队外加上整群的大象都没法搞定的宋军,会被这条现挖现筑的防线给挡住?
笑话!
所以,他要想退路。现在就可以肯定一点了,所有的暴君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活着时感觉唯我独尊,而且长生不老永不死亡,等他们面临危险时也每每奇思妙想,比如刘鋹的大象阵,还有这时的乘船出海,他总是能在危难中找到继续幸福生活的希望。
但是非常可悲,他再一次被人出卖。那些在他想来没有家世之累,绝没有私心的太监没等局势进一步恶化,才到了海边就突然背叛,乐范和押船的一千多个士兵面对这么多的女人和财宝,一点都没犹豫,直接上船,开进了大海。
这群人从此在历史上渺无音信不知下落,但他们应该很幸福,有男人、有女人、有钱、有武器、还有久经官场的宦官,他们什么都不缺了,而且就算在海里遇到了飓风,翻了船都比在南汉时活得痛快。
但是刘鋹掉进了深渊,怎么办?女人和钱都丢了,最重要的是出海求生的路断了!但是他求生的愿望仍然无比强烈,他再一次派出使者去见潘美,这次的价码被迫走低,他第一次提到了投降。
这时一个历史疑案出现,刘鋹请降,而潘美也见到了使者,但是不知为什么他没有答应,而且没有回复,潘美直接把这些使者押送开封,交给远在千里之外的赵匡胤处理。
是潘美没有接受投降的权限?还是另外有什么隐情?史料中没有交代,已经不可考证。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
刘鋹更加害怕了,没处逃,连投降都不行,他只有命令郭崇岳加倍戒严,而且在二月份,他派出了硕果仅存的弟弟刘保兴带着勉强拼凑的一些部队来增援马迳。但再多的兵到了马迳都不起作用,他们每天都在郭崇岳的祈祷声里混日子,想活吗?那就跟着主帅大人一起祈祷吧,让宋朝人晚一点进攻……再晚一点进攻。
但是南汉还有一位真正的将军丁植廷在这里。他再也看不下去了,直接找到了郭崇岳,挑明了说――北方人把咱们横扫了(席卷之势,锋不可当),别看咱们人多,可不是吓破胆的,就是带伤的,再不冲出去挑战,一直这么守着只是等死!下面的事你听我的!
在2月4日这一天,丁植廷命令郭崇岳殿后,他自己率军出马迳,据水列阵,向宋军挑战。这真是大出潘美意料之外,不过他求之不得,立即响应,为了表示自己的谢意,他命令宋军积极一些,主动涉水过河,向南汉军发起攻击。
当天一场恶斗,或许谁都没有想到,这是南汉作为抵抗一方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努力。限于实力,更限于士气,丁植廷败了,他当场战死。而为他殿后的郭崇岳就在后面眼睁睁地看着,眼见战场上自己的人快死光了,他就带着人又回到马迳的栅栏里面去了。
就像那片栅栏神圣无比,能让他免受任何伤害。
就在当天晚上,宋军士兵加上运粮的丁夫每人手持两只火把,冲到了马迳的栅栏边。这时候这些抗御体系的真相露出来了,壕沟被一跃而过,栅栏竟然是用竹子扎的,一把大火之后,什么都没了。马迳的工事、南汉的士兵再加上郭崇岳,都被烧得一干二净。
潘美连夜启程,前面就是兴王府,就是这场战争的终点。要快,他知道必须得快,但是在当时,谁能告诉他必须得有多快,才能挽救那些马上就要毁掉的东西和他自己的命运?
话说有一个问题最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民族性格和智慧深度――怎样面对侵略。两个例子,瑞士、和我们中国。
欧洲的小国瑞士,以国家小钱财多著称,这正是标准的被打劫对象,但奇怪的是它已经有近200多年的太平日子了,其间无论是法国的拿破仑还是德国的希特勒,都似乎对它视而不见。这是怎么搞的?
很简单,瑞士人公开宣称,我们国家里任何地方都有三样设施――酒馆、咖啡店、射击场。每一个想入侵瑞士的国家随时都可以,只是要至少扔下200万具的尸体!
但是我们中国不是这样,我们的智慧是蛮深的,我们的老祖宗这样说――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如此自然天下太平。
就是说,我们要做到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扔掉,这样自然就没有人来抢我们的了。呵呵,我有点恶搞,故意歪曲庄子先生的神圣语录了。不过这正是南汉刘鋹等人的处事哲学。他们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宋朝的潘美火速杀来,还没等他杀到,刘鋹和龚澄枢、李托与内侍中薛崇誉等人就想好了对策和将来。他们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之所以会来,就是因为咱们国家里的好东西太多。那么这样好了,我们一把火烧光了它,变成一座空城,这样他们还会常驻吗?他们自然就回去了!
怎么样?多妙的主意,多高的见解。而且他们说干就干,马上放火,就从南汉的国库和宫殿开烧,然后把所有能烧的全都烧掉。这样都做完之后,他们才在第二天大开城门,迎接潘美进城,告诉这位还是跑慢了的仁兄――你赢了。
潘美欲哭无泪。
×××……××××!!!潘美的心里在声嘶力竭地大骂,想仰天长啸之后就势狠狠地咬刘鋹一口!他妈的,这就是你们给老子的报复吗?就是这样吗?!你们……得逞了。
谁都明白,侵略一个国家,为的是土地,有了土地,就有了粮食、人口等等,最后这些才会升华成形而上的富足代表――那些贵重的物品,比如说珍珠、美玉什么的。所以这是多么难得的东西啊,南汉三代人敲骨吸髓彻底无情才聚揽出来的财富,就这么白白地烧毁了!
这让他怎么向赵匡胤交差?现在比起来,他连王全斌都不如,不管平后蜀时杀了多少平民,耽误了多少工夫,可是孟昶的金银财宝现在都运进了开封,就藏在赵匡胤平时办工的讲武殿后身,那个叫封桩库的私人保险柜里。每天赵匡胤见人办事,派兵打仗,背靠着那么多的钱心里那叫个踏实,而南汉的宝藏早就划进了封桩库的帐面了,可是现在……要他怎么办?!
没办法,他只好把自己继续留在潮湿闷热的岭南,给赵匡胤彻底清理现场,为了赎罪,把后面的事做得地道些。然后派人把刘鋹一伙儿都押送开封,让皇帝陛下自己发落。
后面的事就着实地让人恶心了,刘鋹等人到了开封,赵匡胤先问他们焚烧府库之罪,刘鋹一概推给龚澄枢、李托、薛崇誉等人,甚至连平日里作恶多端,害民以逞的事实都一样说是这些太监们替他干的,原话如下――“臣年十六僭伪号,澄枢等皆先臣旧人,每事,臣不得自由,在国时,臣是臣下,澄枢是国主。”
而龚澄枢等人一片默然,不否认,不反驳,直到被宋朝砍头。
多么的无耻啊,让我想起了近代的日本裕仁天皇,同样是杀人无数,甚至是侵略别国,在战败之后,裕仁去见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麦克阿瑟横眉冷对,绝无宽容之意,可没想到裕仁开口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我对日本在此次战争中所有一切的行为负责,愿接受您所代表的各国政府的裁决。”
这句话让美军史上最桀骜不驯的将军麦克阿瑟肃然起敬,不是说原谅了他什么,而是看到了对面这个的底子是什么,至少敢作敢当,不是个懦夫!
而刘鋹连个懦夫都算不上,他只是个无耻的小人。我不想再在这个人的身上浪费笔墨了,就此把他留在历史上的所有印迹都说一下,然后彻底揭过,从此不谈。此人在公元971年的5月1日,被赵匡胤用布帛拴着脖子,像拉条狗一样拉到了太庙去举行献俘仪式,然后把他赦免,封他为右千牛卫大将军,爵位是恩赦侯,他的弟弟刘保兴在马迳居然没有死,逃到民间又被潘美给挖了出来,这时也被封为左监门卫率府率。
之后他就在宋朝的开封开始了自己的侯爷生活,具体工作就是每天准时上朝报到,证明自己还在开封,还在被监控的安全范围之内。而他作得格外经心,每天早到晚退,结果有一次赵匡胤在讲武殿大宴群臣,他又先到了,赵匡胤看他真乖,于是先赏了他一杯酒。没想到这人马上就吓哭了,跪地下磕头,说――我反抗朝廷,让您派军队远征,这是我不对。可是我都投降了,就让我当个开封的顺民活下去吧,这酒我实在不敢喝。
赵匡胤大出意外,摸不着头脑。让他解释才知道,这个混蛋在南汉时,只要看哪个臣子不顺眼,就赏一杯毒酒来了断。赵匡胤哈哈大笑――朕推赤心以待人,怎会行此事?
取过酒来,自己一饮而尽,然后对左右示意,再给这人倒一杯。刘鋹满面羞惭,这才敢喝。
而到了赵光义的时代,这个人变得更乖,开始主动讨好(这就是卑鄙狠毒的好处,这种人只要你能打服了他,他就会比你儿子还要孝顺),赵光义要攻打北汉,在公元979年于长春殿设宴饯行启程,席间刘鋹和各位降王一起出席,只见他突然站了起来,兴高采烈地说――“朝廷威灵远及海外,四方降王今日尽在座中,旦夕间太原刘氏又至,臣因率先来朝,原得以执鞭为降王之长!”
顿时满堂大笑,尤其赵光义得意非凡,正要出征,这个吉利讨得多好!刘鋹当时就又得了好多的赏赐……
还有什么话好说吗?当俘虏都当到了这个份上,刘禅了、孙皓了都算是什么?但就是这样,这个人仍然在宋太平兴国五年,即公元980年3月间死去,年仅39岁。
至于死因嘛,官方公布是病死,不过好像李煜、钱椒还有很多挡了赵光义路的人都是病死的……

宋朝平定南汉之后,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呢?这真是路人皆知了,南唐,只有是南唐。而且宋朝已经行动,就在刚刚平定南汉之后,赵匡胤就命令在长江的上游,汉阳地段屯积重兵,南唐就在它的下游,只要风帆一鼓,即可乘风而下。
一切的迹象都表明,战争随时暴发。
但是奇怪的是,后来什么也没有发生。在历史记载中,只能找到当时南唐的李煜害怕了,他派自己的弟弟李从善带着大批的贡品到开封朝贺,并且主动要求赵匡胤以后给他写信,可以直呼他的名字,并且自我降级一等,正式成为了“南唐国主”。
就这样,赵匡胤似乎就满意了,他召回了在汉阳屯积的军队,而且就此对南唐宽容,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种“宽容”居然一连延续了……三年!
这三年里赵匡胤都做了些什么呢?是各地突然间风起云涌,不停地有人造反吗?还是北方的死敌契丹再次入侵了?又或者是赵匡胤突发重病,像当年的柴荣那样不得不回家养病?不,都不是。简单地查一下历史资料可以证明,这三年里宋朝举国升平,边疆平静,而且赵匡胤本人的身体健康得不得了,除非去查他的起居注,不然连他感冒发烧的记载都没有。
能查到的,就是他在讲武殿进行了第一次科举的复试,从此中国有了殿试这一关;还有对南唐使了点小手段,破坏了一些李煜的君臣关系;再有就是把契丹人正式当成了邻居,两国第一次互通使者;再有嘛,就是一些琐碎的家务事了。
比如他换了个宰相,比如因为这次换宰相,发生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整个上层官场开始重新洗牌,再比如一位皇室的重要成员被封为开封府尹外加晋王,正式和当年未登极之前的柴荣的官职一样大小。
以上这百十来个字里所包括的微不足道的内容,就是赵匡胤在他45岁到48岁之间的,白金钻石玛瑙翡翠珍珠蓝宝石一样珍贵稀有的时光里所做的事。
可以肯定,他是虚度光阴了。如果长江那边的皇帝不是李煜,而是一位稍有进取之心的中人之资的皇帝的话,三年的时光都足以让南唐重新振作,恢复些元气,让赵匡胤再次启动时大费手脚了。但一切都是那么迫不得己。
现在可以说一下赵普了。但是要先声明一点,宋史里这一部分的资料已经严重缺失了,而且绝对地无从查考。这很遗憾,就像赵匡胤被突然终结的人生那样,既残酷,又无情,当年发生过的事,都被他的好弟弟赵光义、亲侄子赵恒一连两次从《太祖实录》里删除了。
毁灭一个人,再毁灭他的家族,做到彻底的干净利落名正言顺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一些零星的蛛丝马迹了。千年之后,我们只能从这些残缺不全的碎片里勉强地看到一些当年的影子。
而赵普,是公认的和赵匡胤走得最近的人,他的事迹被抹平,就算是池鱼之灾吧。
一切皆在恍惚朦胧间,是耶非耶,凭君自测。
赵普,在人们的常规意识里是诤臣、正臣、名相,无论怎样划分,他都应该站在阳光下面,整个人都被照得光灿灿的。
这有什么不对吗?似乎是这样,但正因为他站在了阳光下面,所以也难免的有了阴影。概括地说,从某些方面上讲,只要他再稍微往前走一步,或者赵匡胤再稍微往后退一步,那么他们就成了宋朝版的郭威和王峻。
王峻错在哪里?贪财、贪官、欺负郭威、压制柴荣。再看一下赵普,赵普也贪,不管他是真的贪,还是像后人猜测的那样,为了让君王对他放心,才在小利上贪婪,他都真的明目张胆地贪了。不说以前了,就在公元971年这一年里,赵普就至少三次被赵匡胤抓了现行。
第一次,在当年的3月,南汉还没打下来,就有以前的三司使(高官,只比赵普理论上小半级)赵玭告发赵普违反禁令,贩运木料。史称赵匡胤大怒,不过这次他没像对雷德骧那样,拿斧子再去敲赵玭的门牙,而是罕见地把斧子对准了赵普。他直接问前宰相王浦――赵普当得何罪?
王浦却只一笑――赵玭诬陷大臣。
赵匡胤想了想,再没往下问,只是把赵玭下放,到汝州去当个牙校了事。
第二次,可以说赵普是奉命贪脏。首先是赵普爱钱之名,名扬国外,连南唐都知道了。于是李煜托人悄悄地送了赵普白银五万两。这回赵普没敢要,毕竟钱比命次要点,李煜现在可是敌人,五万两就让他挂上通敌的头衔有点不值。他直接报告了赵匡胤。
赵匡胤的反应是――你收下,记得写封回信谢谢李煜,再拿点钱贿赂一下给你送钱的使者,这是规矩。
赵普不明所以,坚决不干。
赵匡胤说――别小家子样(大国之体),自己给自己难堪(不可自为削弱),收下,别让李煜乱猜(当使之勿测)。于是赵普奉命收钱,但是等到李煜派人再次朝贺时,赵匡胤在正常的赏赐之外,多给了一些金子,正好是五万两白银的数。李煜那边心知肚明,再不敢做小动作,而且对赵匡胤感恩戴德。
第三次,赵普丢了大人了。话说有一天,赵匡胤突然到赵普家,正好看见墙边一溜摆着十个瓶子。赵匡胤问是什么。赵普说是吴越王钱俶送的海鲜。结果打开一看,里面一片金光耀眼,都是金子……赵普只好跪下来发誓说自己真的什么也不知道,要是知道早就像上次一样报告了。
这件事很大吗?赵匡胤可以让它大,只要结合一下上次李煜贿赂他的事,就完全可以上纲上线。所有的敌人都来贿赂你,你怎么解释?
可赵匡胤像平常一样笑了笑,说――收起来吧,钱俶这小子,以为宋朝的国家大事,都是你们这些书生做主呢。一句话,轻飘飘地放了他一马。
这是钱,至于官位,赵普十年独相,在宋史上只有后来的蔡京、秦桧等廖寥数人可比,而蔡京、秦桧是什么人,用了什么手段才做到了这一步,相信中国没人不知道。
那么赵普呢?他具体强势到了哪一步?历史记载,赵普曾在自己的政事堂里明目张胆地放了一只大陶壶,无论中外臣僚奏章,只要他看不顺眼,就往壶里一扔,等到快满了,就一把火烧了了事。可就算这样,赵匡胤都忍了,那么在公元971年到973年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赵匡胤收回了侵略南唐的脚步,转回头梳理自己的内部,而且耗时整整三年。
先说两件事。第一,在宋朝开宝四年,也就是971年的11月间,很不幸,黄河又决口了,这次是在澶州地段,山东大片的农田被淹,损失惨重。
赵匡胤大怒,追究地方官责任。其结果是澶州的知州杜审肇被免官,而知州的副手澶州通判姚恕,却被身穿官服当街砍头,死后尸体还被抛入仍在泛滥的黄河里。
很不公平是吗?但没人敢说什么,第一,那位知州姓杜,赵匡胤他妈杜太后的杜,那是当今皇上的亲舅舅;第二,稍微知道些内幕的人都有多远躲多远,别说多嘴多舌,就连眉毛都不敢多皱一下。
因为那位被砍头后还抛尸的姚恕在两年前曾经得罪过一个人。这个人当时普天下都知道绝对惹不得――唯一敢惹的还不爱惹。
对,赵普。据正史记载,在两年前,也就是宋开宝二年,有一天赵普正在家里大宴宾客,这时姚恕在门外求见。请留意,姚恕那时的官职是判官,说实在的,京官多如牛毛,小小一个判官真是毛都不算。而赵普是当朝响当当的唯一的宰相大人,于是相府门房六品官,也就没把姚恕放在眼里,表现得颇为傲慢。但万没想到,姚恕立即大怒,转身就走。而赵普知道后马上派人就追,追上之后还诚恳道歉。
很反常,是吗?判官敢对宰相这样牛×,而宰相居然这样伏就。可是后果更让人瞠目结舌,判官姚恕面对宰相的道歉居然傲然不理,径自离开,在万众瞩目下让赵普下不来台。
赵普当时的反应是没反应,之后不久澶州通判出缺,他还主动地推荐姚恕去应职。直到两年之后,黄河终于泛滥决口……是否觉得我有点牵强附会?别急,再看第二件。
第二件,时间再往前移,到宋乾德三年,也就是公元965年。赵匡胤曾经对宰相赵普感叹――冯瓒这个人好啊,真是“当世罕有,真奇士也。”
赵普的反应是――您说得太对了,所以,要对他升官。
那时候宋朝刚刚平定后蜀,西南方面需要大量的官员去管理,于是当时的枢密院直学士(赵普当宰相以前最后一个官职)、右谏议大夫冯瓒,就被派出京知川东重镇辛州。一年之后,突然有人从川东偷跑回来,直接找赵普,说冯瓒贪脏枉法的证据终于找到了。于是赵普带着证人去见皇帝,赵匡胤就命令冯瓒火速进京对质。
对质的结果是问不明白,即冯瓒可能枉法,也可能没枉法,证据,缺乏足够的证据。
赵普立即命人到潼关去截留冯瓒的行囊。结果在行李里发现了大批的金银珠宝,上面的封皮上还写着刘嶅之名。于是罪名成立。其结果是赵匡胤大怒,把他亲口许为“当世罕有之奇才”的冯瓒免官流放,发配到沙门海岛,并且遇赦不还,准备老死海中。而行贿的刘嶅,却不过是罢官,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刘嶅的官职,也跟当初的姚恕一样,是个判官。
回顾一下,从四川往回调人,再从潼关截留证据,这真是天下大搜捕了,而最后却只是贪脏而已,还是由赵普这个大脏官来揭发的,赵匡胤至于这么抓狂吗?或许说,赵普至于这么小心眼,睚眦必报吗?
但事情就是这个样子的,也许有人会说,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吗?连时间都差了那么远。是的,看上去的确风马牛不相及,如果一定要说其中有什么相似之处的话,就是姚恕和刘嶅的官职――他们都是判官。
宋朝开封府判官。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