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出发 帝王谷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清晨,天蒙蒙亮,开罗的早晨,空气很清新。
卢克索(luxor)位于开罗以南700多公里处的尼罗河畔,是埃及文化古迹集中的旅游胜地。它建于古代名城底比斯的南半部遗址上。底比斯是古埃及中王朝和新王朝时代的都城、距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在第十八代王朝(约公元前1584—1341年)时,底比斯处于鼎盛时期,城跨尼罗河两岸,有“一百个城门的底比斯”的描述。它毁于公元前88年。
我们到达卢克索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大家都很劳累,准备在这里住宿一晚,明天直接起程去国王谷。杨萧倒是不觉的累,所以就想既然到了这个地方就不要浪费了,打算出去看看,李晴虽然很疲倦,但是见杨萧要出去,也就跟着杨萧一起出来了。出来的还有凌成坤,保镖嘛,当然是要跟着的了。
“李晴,你怎么不多休息会,就出来了呢?”杨萧道:
李晴微笑的说道:“我看你出来了,我也就跟出来了,你别把我当什么大小姐那么弱不禁风。我还没那么娇贵。”
杨萧微笑道:“呵呵,那我们走吧。”其实杨萧能够隐隐的感觉到李晴的那一丝丝情意。
也就不由自主的伸出手去,牵着了李晴的小手,李晴圆圆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凌成坤对他们两略带亲密的举动视而不见,只是不露痕迹的注意着周围的环境。
卢克索古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尼罗河东岸的卡纳克神庙(karnaktemple)和卢克索神庙(luxortemple)。
卡纳克神庙又称阿蒙•赖神庙,是法老(古埃及国王)们献给太阳神、自然神和月亮神的庙宇建筑群,规模宏大,全部用巨石修建。庙门巍峨高达38米,蔚为壮观;主殿雄伟凝重,面积约5000平方米,有16行共134根巨石圆柱,其中最高的12根,每根高在20米以上,柱顶可站百人,柱上残留有描述太阳神故事的彩绘,庙内尖顶石碑如林,巨石雕像随处可见。在神庙的石壁上,可见到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刻写的他们的光辉史迹。卡纳克神庙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古建筑物之一,也是埃及最大的神庙。
卢克索神庙距卡纳克神庙不到一公里,是公元前14世纪修建的。神庙包括庭院、大厅和侧厅。庭院三面有双排纸草捆扎状的石柱(注:纸草是古埃及人制纸的一种水草),柱顶呈伞形花序状,十分优美。神庙围墙外是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时期修建的另一庭院,在这里可看到高大的、有浮雕的塔门和当时流行的方尖碑。
卢克索西岸是著名的帝王谷,即古埃及第十八、十九、二十王朝历代法老们的陵墓集中谷地,这里已发现的陵墓近七十座,大都依岩开凿,墓内有出色的浮雕和生动的壁画等。
这次由于时间仓促,杨萧他们只去了卡纳克神庙,在卡纳克神庙的入口,是著名的公羊甬道,到卢克索神庙结束,二者之间有一条一公里长的石板大道,两侧密排着圣羊像,路面夹杂着一些包着金箔或银箔的石板,闪闪发光。
杨萧感叹道,“古埃及人和我们的先祖一样的伟大,创造了如此灿烂辉煌的文明。”
李晴道:“是啊,在国内也有许多像这样的建筑,堪称伟大的奇迹。”
卡纳克神殿因为其浩大的规模而扬名世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撑的寺庙。形象地说,卡纳克神殿的体量可以装下一个巴黎圣母院,占地超过半个曼哈顿城区。卡纳克神殿的大柱厅,约5000多平方米,厅内树有134棵石柱,分16行排列,中央两排特别粗大,每根高达21米,直径3.57米,可容纳100个人在上面站立。柱头为开放的纸莎草花。想象一下,这些石雕彩绘的大柱已经在这里站立了几十个世纪。整座大厅用如此密集的粗柱创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出发了,这次没有再开车,而是租用了当地的骆驼,每人一乘,另外还有两头用来驮物资。进入了卢克索西岸的国王谷。进入谷中都能看到谷两侧有已经被发现的帝王陵寝。
一路上,王玄策向我们讲解道,最为著名的当然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代法老图坦卡蒙,他的出名,并不是指这位法老王有多么的强大,而是关于法老的诅咒。
在古埃及法老王图坦卡蒙的陵墓上镌刻着这样一行墓志铭:“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少年法老图坦卡蒙仅仅在位九年,就在十八岁时忽然猝死。
他下葬在尼罗河西岸的帝王谷。从此隐入黑暗,沉睡了整整三千二百七十四年。直到公元一九二三年的二月,一个不远万里而来的不速之客,打扰了他的安眠为止。
这位不速之客是埃及裔的英国人,名叫霍华德.卡特。
霍华德.卡特从小就对古埃及的历史极感兴趣,一直梦想能够由自己发掘一座法老陵墓。而且根据他多年的深入考察,他发现充斥世界各国的埃及出土文物中,一直都没有少年法老图坦卡蒙的物品。所以他认定,图坦卡蒙仍旧隐身在帝王谷的某一个角落里。

一九一五年,卡特找到了一个愿意赞助自己挖掘经费的人:英国海克利尔城堡的主人、探险家卡那冯伯爵。
经过七年的发掘寻找,“好运气”终于在一九二二年的一一月四日早晨光临了卡特:一个为发掘队送水的工人无意间发现了通向地底的石梯———这石梯将人们引向了图坦卡蒙法老的陵墓。
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卡特的挖掘工作抵达了陵墓的前厅。里面堆放着大量的财宝,有两座高大的雕像把守着这座大厅,在它们的背后,写着第一个警告:我是图坦卡蒙国王的护卫者,我用沙漠之火驱逐盗墓贼。
卡特没有把这句诅咒放在眼里,他继续挖掘。
一九二三年二月十七日凌晨,一条眼镜蛇游进了卡特的住宅,将他的幸运鸟金丝雀绞死了。传说眼镜蛇是古埃及法老的守护者,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兴高采烈的卡特没有被这条蛇吓住,当然,现在收手也不可能了。几天后,法老陵墓的内室被打开。
这天的现场如同一场盛大的聚会,达官贵人和游客坐在陵墓前的藤椅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现场。
卡那冯伯爵对身边的人笑道:这就象是在观看一场墓室中的音乐会。
在场的埃及学家亚瑟.威格尔被这放肆的玩笑震惊了,他认为这根本不是一个尊重死者的真正考古者所能说得出的话,他对身边的人低声说:“如果他以这种态度进入墓室,我打赌他活不过六个星期。”
图坦卡蒙国王的内室被打开了,人们都被那巨大的黄金圣坛所倾倒,他们三人一组依次进入观看,谁也没有在意内室前方一块小小的碑记。
几天后碑记的内容被翻译出来,那是第二条令人恐惧的诅咒:“谁扰乱了法老的安眠,死神将张开翅膀降临他的头上。”
在此后的清理发掘中,卡特又发现了两条诅咒,警告不敬的人放弃这座陵墓。然而卡特和卡那冯都毫不在意。
送走了狂热的人群,他们开始准备开启灵柩。
就在这时,一只蚊子在卡那冯伯爵的脸上叮了一口。这一小口似乎使得卡那冯受到了极度的惊吓,他病倒了。发起了高烧,牙齿也陆续脱落。三月初,卡那冯脖子肿胀,得了肺炎。
三月下旬,卡那冯的高烧直升到四十度,而且持续了十二天。据医生说,是伯爵在刮胡子时割破了一个伤口造成了感染。但是他解释不了,为什么发着高烧的伯爵一直不停地呼叫:“我听见了他的声音,我要随他去了。”
然后,就是四月五日的凌晨两点,突然整个开罗都停了电,这座城市陷入了如同三千年前一样的黑暗夜晚。
一片静寂中,五十七岁的卡那冯伯爵去世了。与此同时,他远在英国的爱犬也猝死。
这诡异的病情和死亡情景,让很多人满腹疑团。
一时间,“法老的诅咒”成了所有人最热衷的话题。
但是这并没有阻吓卡特的好奇心,他坚持开启石棺。秋天到来的时候,年轻法老的最后安息地终于被暴露在世人的眼前。
图坦卡蒙的棺椁分三层,最里面的一具居然是按照人体的形状用纯金打造成的。打开这最后的豪华棺椁,映入眼帘的是一副栩栩如生的黄金面具,它覆盖在木乃伊的面部。
这副金面具,也成为人们议论的一个焦点,并从此成为古埃及文化的代表作。它那双历经三千余年,依然灼灼逼人的黑色眼睛,仿佛要一直看进盗墓者的灵魂深处。
说卡特是盗墓者,其实一点也不冤枉他。为了想要得到紧贴在木乃伊身上的珠宝,卡特和一位名叫道格拉斯.德里的医生居然将保存得那么完好的法老木乃伊切割成了三块,而且手法粗糙,对万人敬仰的法老不恭已极。
但是就在切割过程中,德里医生也同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木乃伊的左边脸颊上,有一个生前溃疡形成的伤口——与卡那冯伯爵受蚊子叮咬的伤口在同一位置。
这似乎成了印证诅咒的重要依据。
在往后的几年间,有数十位跟图坦卡蒙扯上了关系的人,先后猝然死去。其中有发掘者,还有参观者以及研究人员。
一时间,关于“法老的诅咒”之说,轰动了世界。
当然,关于古埃及的咒语之说,在古代的典籍中比比皆是。很多埃及人也对此深信不疑。(别说埃及人,俺们中国人也信得很呐。)
这也就是传说中法老的愤怒。
听完这么长的一个故事,每个人都的心里都感觉是凉幽幽的,而整个山谷寸草不生,除了嶙峋的石头就是无边的荒漠,裸露着一片凄凉的黄色,给人一种死一般的窒息感。似乎给这次旅行涂上了一层阴影。
我们这次的目的地是国王谷的腹地。一路上大家也没有要讲话的兴头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