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 向北方,北京的故事(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向北方,北京的故事(2)
来到北京,红卫兵成都部队的大队人马入驻北京少年宫,同期入住的还有湖南的同类型造反派。这些在他们本地驰骋风云、天之骄子的红卫兵,一到北京,却并不入其时北京主流造反派,如清华井岗山蒯大富,北航红旗韩爱晶,北师大谭玉兰,北地东方红王大宾等人的法眼。也就是说,不入中央文革**之流的法眼。
其遭遇的窘迫可见一斑。但就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来自四川成都的红卫兵成都部队却在首都北京,干了两件震惊北京,让人不可思议的大事,赢得了首都人民的赞叹。
中央文革**之流,是不正眼瞧这些造反派一眼的,因为周总理曾十余次接见红卫兵成都部队的代表,这些人是她的心腹之患,唯一的手段,是动强,把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撵出北京。
承担这一重任的是,在北京多年横行、不可一世的首都中学生红卫兵。
其办法是在火车站不准外地观点不同的造反派再进北京,更狠毒的一招,就是把已入住北京的红卫兵成都部队从他们的暂住地,北京少年宫撵出去,撵出北京!
肆无忌惮的首都中学生红卫兵找上门来,用他们手中的军用皮带逞凶。情况不明,仓促应战的红卫兵成都部队只得紧闭宫门,苦思良策。
宫门外,一波又一波人浪的进攻,砖头、瓦块、泥土如飞簧似的仆面而来,许多人头上都被石块击中,血流满面。成天被围困,给养也出现了困难。
孰可忍,孰不可忍。长期在胸中的积怨暴发,最终决策人选择了以牙还牙,以暴治暴的反击方案。
少年宫宫门大开,一骠敢死队从门内冲了出来,他们不顾飞石,勇往直前,夺过中学生红卫兵手中的军用皮带,打它个落花流水,屁滚尿流,抱头鼠窜。
这一仗,让只见过军用皮带就可以逞凶的首都人民,看见了外地见过血和火的红卫兵的威风。这一仗打出了“红成”的志气,赢得了湖南红卫兵的称赞。
从此,北京少年宫成了外地红卫兵的天堂,人们不再看首都中学生红卫兵的脸色行事和过日子。
敢死队员中,就有我们班上的陈泽光。记得川师9.7战团为了适应斗争形式的需要,成立了一个以其时川师电话总机号码为番号的战斗队“5421战斗队”,队员的选拨宗旨是:文能写文章,武能敢打敢拼。其意是一支文武双全,能征贯战的队伍,陈泽光就是该队队长。

另一件事,就是逮其时的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游街。在北京尽管**之流费尽心机,由于周总理保护得当,谁也没能将大的走资派,拉出来游过街。
处境艰难的红卫兵成都部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到一条可靠消息。就是在北京的一条老街背后,在此居住几十年的老住户都不知道,此地乃是一个十分隐蔽的高干招待所。
其时,正有数十名各大局,各省的最高当权派,由周总理接到此处,深居简出避难,负责警卫的是北京卫戍部队。
得知此消息,红卫兵成都部队作了精心的准备和筹划。行动的时间到了,一行人来到招待所的门口,欲从此强行闯入,吸引来大批警卫人员。看到时机成熟,分布在围墙四周的大部队人马,一声号令,翻越围墙而入,在门口的人与警卫纠缠的同时,这些人早已进入各个房间,进行搜寻。
四川省委书记廖志高,一口四川腔刚冒出来,就被四川来的红卫兵逮了个正着。不久,李井泉也被搜寻到。一群人仗着人多势众,硬是把他们从招待所劫了出来。
当一群红卫兵将他们送上车的时候,身感责任重大的警卫战士也即时赶到,红卫兵抓住廖志高的上半身,战士抓住他的下半身,僵持不下时,有红卫兵喊,人拖死了,你们负责。一句话,战士手一松,汽车绝尘而去。
周总理最终打听到李井泉和廖志高的下落,并明确告诉红卫兵小将一定要保证他们的安全,人已在手,总理同意24小时后,安全归还。
在开了批斗会后,因24小时的还人约定未到,红卫兵成都部队硬是把他们在**广场,沿东西长安街乘汽车游了一圈。
在北京这可是第一次。
最终,红卫兵成都部队接受了周总理再次接见,不得不告别北京,回到成都。
2005年4月12日星期二P10:10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