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山旮旯出人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节山旮旯出人才
小学将毕业,家从新生路七十二号搬到二十二号,靠近下场口,又有了新的邻居。
对门刘家旅馆,实则由其夫人张邦柱经营,家里三个女孩,就读西师附中,一个男孩,叫百寿还在读小学。
刘家的三个女孩,都爱好体育,老大刘良碧附中篮球队队长,主力中锋,我在北碚读中学后,在北碚体育场的灯光篮球场得以见其一展英姿,其时附中女篮系重庆市中学冠军,其水平不同一般。
刘良碧附中毕业后,在昆明读大学,后在建设厂工作,其夫为兼中体育全才严琪。
老三酷爱体操,这又是西师附中的传统强项,五十年代,附中就出过两位四川最早的女子体操运动健将陈贵德、陈贵立。
暑假,天热,街上的人都爱在户外乘凉,刘家的老二和老三,俩个女孩,常在凉板上梭一字,演练体操动作,让我这对门的小字辈仰慕不已。
家隔壁是王世玉家的酒店,家里又是几个女孩,后来王世玉在兼中读书,成为六三级中的佼佼者,毕业后考入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刘家的再隔壁是黄治福家,全家靠竹编为生。哥哥嫂嫂一生操劳,供弟弟黄治福读书,弟弟喜爱美术,读书十分争气,兼中初中毕业后,考入西师美术系,毕业后分到南充仪陇,朱老总的故乡任教,后调回北碚任某中学校长。

文星街上的孩子,可能受地名和环境的影响,大多勤奋苦读,好学上进,读高中,上大学,好似探囊取物,手到擒拿。即使不能上学深造,也能顺应形势和环境,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伍天林家住离场不远的万家湾车站,家里开了个油腊铺,做点小买卖。六一年高中毕业,他考上四川冶金学院,去成都转峨眉的路上,证明手续被窃,转道回家,后在重庆空压机厂精密车间工作;出万家湾车站站口有一个小棚,是同学万久长爷爷的小店,店小经营项目也不多,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据拮。
兼中同学中,他是不多的几位,全靠吃助学金读出来的。
注:据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同学严其礼回忆:“万久长兼中高中毕业,考进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后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