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儿时生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每天我和母亲一道出门,我上学,她上工,分路时,互道一声,慢慢走。
回到家,当只有母子二人的时候,我会搂着母亲的脖子说上一阵悄悄话,去年考了八十分,我今年要考九十分,年幼读书的我,没有其它本事,只有用读书的成绩,来感谢和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不识字的母亲,不会检查我的作业本,也不会督促我去做作业,她只需要经常听我这几句屡念也不烦的唠叨。
三爸的儿子郑祥忠哥哥在瑞山中学读初中,平时我是他的跟屁虫,他的旧衣服就给我穿。
临解放,远在重庆的二伯伯去世,二伯母带着祥信,祥礼,祥义姐姐也到合川,投靠三爸,加上原来就在合川的祥孝,祥弟姐姐,几家的小孩都在合川汇齐。
二伯母一家和三爸一家住在梓桥街,这是一套进深很深的住房。前面是一个一楼一底的门面,经营绸缎,进去是一个花园,花园里面是二楼一底的砖房,底层有数个客厅,再里面楼下是厨房,楼上还有住房,顶上是晒楼。
我们几个小孩常在客厅办家家酒,一些小杯杯,装上糖开水,当酒喝。一次,祥忠哥哥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回来一台小电影机,电影屏幕就是客厅里的白墙,因没有声音,只是哑巴电影。
祥弟姐姐毛笔字写得好,她每天都写一篇小楷。

花园里有一个楼梯上前面的楼,楼梯间堆有煤炭,不知是谁在上面堆了一捆谷草。
一次,我耍火柴,把火柴头向上,插在煤堆上,然后划燃另一根火柴,去点燃竖起的火柴,引燃了谷草,幸好发现即时,没有酿成大的火灾。
这期间,还有一个远嫁重庆的姑妈,病重回到了合川,因病情特别严重,三爸在附近农村租了一间农房,让她养病。
我曾随母亲一道去离城不远的农村看望姑妈,姑妈病情严重,身上溃烂处,蛆虫蠕动,屋里燃着熏香,味道稍好闻一点。姑妈拿出饼干,招待我这个没有出过远门的侄儿。姑妈有个女,我叫杨三姐姐,但就此后未再见过面。
临解放三爸的住处改办工场,一家人迁往贫民居住区的青竹湾。
在几个孩子中,对家庭作出贡献的要数大姐郑祥孝。一解放,三爸被斗,一大家失去了生活来源,大姐书读得最多,文化也最高,主动放弃了学业,出任小学教师。
当时是供给制,没有工钱,靠她一月领回的几十斤大米,供我们度日。在我们相继离开合川后,祥孝姐姐重新回到课堂,后考入贵州师范学院,毕业后分到大方任教。祥孝姐最大的不幸是婚姻,这件事闹得她精神有些失常。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