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医保改革不容乐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医保改革不容乐观?
国人企盼已久,改变“吃不起药,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现状的医疗保险改革,明年将全面推开。这三个“不”能得到有效改观吗?
笔者从近日报上刊载的消息,感觉是不容乐观。
这三“不”,归根结蒂是一“不”。何谓?病也好,药也罢,乃至于住院,高昂的价格,让你无论是谁都吃不消(当然全额享受报销的人在外,因为他自己不掏一分钱)。
二、三十年前,是这样的吗?回答是否。一般的企业都能全额报销,即使街道工业,其报销比例也不低于所谓医保后的报销比例。原因一条,药费、治疗费、住院费低廉。
低廉的结果是医生不值钱,拿手术刀的不如买茶叶蛋的。于是,为了让拿手术刀的收入远远超过买茶叶蛋的,医疗进行了改革。医生收入增加的部分,就转嫁到患者的身上。这种转嫁包括所有的公益性质的医院。
看个病多少钱?只要你上医院,乘公共汽车,车费至少二元,挂号费三到五元,有的十元,也就是说你还没有见着医生的面,就已经用了十几元钱。
化验、开药,这钱那费,一个感冒,至少也得二、三十元,这是小病。
心黑点的医生,上百、数百元的感冒药也敢开。一次的费用,相当于吃养老保险的人,月收入的十分之一(以重庆人绝大多数享受的三百元计算),相当于一个人约十天的饭钱。
所以小病,现在的人一般不去医院,就近买点药吃,目的一个省钱。买感冒药,估计就花那么三、四元。这种帐,谁都会算,特别是对于手中钱不多的百姓,连买小菜都要计较那五分、一角,何况数十元。
如果吃药不好,病情加重,不得不上医院,这种人,多数要打针,吊水,或者留医察看,这下你就晓得医院费用的厉害,没有办法,只有硬着头皮挨宰。
现在可好,实行医改,你所在的单位出一点,你自己出一点,这两点构成了你的个人看病的专用帐户,到指定的医院看门诊,将你自己的钱,还有单位给你的钱,一股恼儿,都要丢进医院,你再要想自己买药吃,在分分钱上算帐,对不起,办不到,这就是医改给你带来的第一个好处。
据说是医疗费全报销的专家学者想出来的。因为你的一点毕竟有限,不知单位那一点,能够你在医院看几次小病?
如果也有限得很的话,算下来,可能还不如自己花钱买药划算,只不过这得另外由你掏。有啥法呢,这医改不在医院的收费上动主意,在你我身上打转转,能好吗?
大病呢?“一旦得了大病,只要药费支出达到大病统筹的起付标准,就可以由社会保险机构按规定予以支付。按1997年职工平均工资标准测算,职工大病统筹支付标准是650元至3万元,在这个范围内的医药费大部分都将由社会保险机构支付。超过3万元以上的,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解决。”
你看这医改保障改革多周到,小病全让你进医院,大病么?3万元都可以报销大部分,超过还有商业医疗保险?且慢高兴,请问,这650元致3万元是什么时候支付,又用什么方法来界定?
大病么,一般人认为就是非得住医院治疗的病,那么在将病人抬进医院大门的时候,是不是先得给你这所谓的社会保险机构打招呼,你这社会保险机构是不是该给这即将入住的医院出一个保证在3万元以内,此病人的大部分医疗费,由你给,救人要紧,救死扶伤,医了再说。

或者像现在那些报销75%,80%,90%的单位一样,先让患者自己备足自己承担的部分,由你再向医院担保其余部分。
如果不如此,那写在纸上的报销,只可能是水中月,镜中花,空了吹!不如此,那老百姓生大病的救治难度,比现在只会更遭,也许连医院的大门都抬不进。
要知道,现在的医院,不见现钱,就是天王老子,也不开药,也不下手救治的,更何况住进医院。
如果要让患者自掏腰包,先行垫付,一般百姓你垫付得起吗?你只够吃饭的收入,想找人借,没有偿还能力,有借无还,谁搭理你!
新华社12月28日的通稿,于29日见报,标题是“医保改革将给百姓带来什么?”
按我的分析,回答是,就小病而言,带来的是麻烦,让百姓失去了自己购药治病的选择,最终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对大病来说,大致3万元的医药费能报销大部分这蛋糕的确比先前诱人,但如果要病人预先垫支,社会保险机构不提前担保,那么这诱人的蛋糕,只是水中月,镜中花,好看不中用,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对于那些经济条件宽裕能提前垫支的人来说,问题不大,但要落实最终的报销,估计麻烦也不少,也许十天半月都落实不下来)。
我更相信,由于住院治疗是否算大病,这些悬而未决的界定,以及社会保险机构不能即时介入,解决百姓的燃眉之急,有更多的百姓,生病后,难以抬进医院的大门,更谈不上能得到即时的治疗。其中包括原来尚能报销百分之几十的企事业单位。
01-12-29p11:20
第2条回复:作者:guoke111(2001-12-3012:43:50.0)
进入医疗保险以后
医院比较方便了
病人就,,,,
更不敢花钱了
第3条回复:作者:听话(2001-12-3012:55:15.0)
看病的费用太高了。例如在我们这儿,做一个血常规就15圆,不要说CT,彩超了。
第4条回复:作者:北部湾鲨鱼(2001-12-3012:58:39.0)
配套政策跟上是极重要的
第5条回复:作者:虎虎(2001-12-3013:11:21.0)
不仅是配套政策,关键是要有财政措施和运行机制。
—***
就以2008年住院心脏放了五个支架同学为例:按重庆的医保制度,就筹借做手术的十五万元,想尽千方百计,那差的数万元钱,就近借不到,急死人!还是远在四川射洪的妹妹出手,才解决燃眉之急。
其妹在四川射洪的医院工作,她感觉奇怪的事:直辖市的重庆,连成都的射洪都不如,只要办了医保,病人进入医院,医保就即时介入,病人需要事前垫支的那几万元,就算到帐,医院就要收治入院,积极治疗。
直辖市重庆市领导不是讲“以人为本”,请从救人的小事做起,该不难吧!?
***
同学告知,做这次手术一共花了十五万元,自费花了7.8万,医保报销了7.2万元,就是患者垫支,能报销的7.2万元在重庆借不到,救命要紧,好着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