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 五八年难忘(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治运动影响学校生活,始于五七年反右,因初中学生不参加,高中学生也只是写写口号,波动不大,只是在文学社撤下辅导老师向光棣后,出现拒绝校派新教师的事件,但也仅是一池水的涟漪,波澜不惊。
五八年十五岁,刚进高中,一场完成一千零七十万吨钢的大炼钢铁运动席卷校园,席卷北碚,席卷全国。
一入校便停课炼钢,北碚有家苏钢厂,专门是为农具的刃口生产土钢,俗名称苏钢。土法上马,我们生产的就是苏钢。
好在那时的中学生动手能力极强,找来泡沙石、手锤、钻子,找个样子就开干。
炼钢炉由泡沙石加工而成,状如倒扣的水缸上小下大,有一个鼓风口,鼓风机是喷农药的手摇喷粉器,还有一个燃烧室放置燃料木材,燃烧的木材,经鼓入的空气助燃,炽热的气体喷向炉膛,使置于炉内的废钢铁炽热、熔化,然后用钢钎搅拌,达到一定火候,做成团,出炉。
炼钢是人换炉不换,每逢夜班,摇鼓风机的我总经不住瞌睡的诱惑,手在摇鼓风机,眯着眼又在摇头晃脑打瞌睡。
炼钢需要原料和燃料,适逢农村办食堂,养猪场,同学们就上鸡公山替农民拆猪圈,收锅盆,只要是金属、木材,全要。

学校最大,产出最高的是一座三膛反射炉,采用电动鼓风机,三个炉膛连续操作,就在男生宿舍旁,离我们的炉子就二十米。
那时炼钢,只讲炼不炼得出,不讲炼出来有用无用。学校最现代化的炼钢是坩埚炼钢,这属于电炉炼钢,将比例的各种金属元素放入白金坩埚置于电炉内,通电加热熔化,注模。
如此代价应该是炼合金钢才对,第一炉钢炼出来,兴许是太激动,注模时倒在地下,得到一块奇形怪状的毫无实用价值的金属块,五八年国庆游行,走在队伍前列,扎着大红绸上书一个钢字的金属块,就是这个宝贝。
炼钢越到后来规模越大,越不像话。
在学校篮球场边女生宿舍一侧是土坡,修了一排炼钢炉,专门炼闷钢。所谓闷钢,就是将涪陵榨菜坛,装上废钢铁,另加上一些化学元素,密封后置入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燃烧焦炭的炉内。烧红冷却后,倒出,原来咋样,后来也咋样,只不过后来的叫闷钢。
折腾了个多月,一声号令,学校的炼钢活动嘎然而止。耗用多少人力、物力炼就的一堆苏钢,堆积在嘉陵江边,面对阴冷的江风,无声地在述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