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义务教育的一费制,后患无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庆:即将出台的义务教育的一费制,后患无穷
报载:重庆市市物价局将于本周组织召开听证会,就市教委提交的《“一费制”收费办法实施方案》进行论证。
笔者认为,无论这适用于普通小学、普通初中的一费制,说得天花乱坠,仔细分析媒体提供的“实施方案”的报导全文,不免让人为中国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名不副实担心。
问题如下:
一、一费制的出台名为制止乱收费,实则为不符合义务教育法的乱收费,从地方政府法规的角度,加以认定。
【何为“一费制”?市教委给出的定义是:在严格核定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标准的基础上,每学期一次性统一向学生收取费用。
需要说明的是,“一费制”标准中不含住宿费、借读费、考试费和13所实验小学中澳音乐实验项目培训费,以及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外教育活动、防疫体检、课余时间上网学习、初三和高三考前补习、蒸饭、自行车停放、校服等服务性收费。】
教委的意思明明白白,一费制标准中不含的收费,是否违法,该不该收,他不谈,言下之意,是该收。并且这该收的费用罗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中所谓的借读费,估计就是高额的择校费,只不过名称不同而矣。
那么这些费用加起来多少呢?少说也上万(初中;小学也不会低于几千)!这就是重庆市实行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市教委认定合法的收费!!!
笔者接受过不是义务教育的义务教育,此前,从未听说过义务教育学校,要收什么“住宿费、借读费、考试费”。根据义务教育法,既然学校的所有资产都是国家投资,那么义务、无偿提供给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使用,天经地义。
为何政府、国家的责任会出现如此的淡漠呢?说穿了,就是他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尽管这责任已经明白无误地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义务教育法。更让人不明白的是,到今天国人已经步入小康,却连解放后尚未丰衣足食的前四十年都不如?要知道那也是**在领导哇。
令人担心地是:这论证会,醉翁之意不在酒,它用地方法规的形式,让各种与义务教育法相悖的收费合法化。
不难预料,“实施方案”出台后,各种名目的乱收费不仅得不到制止,反而会更加正大光明,名正言顺地越演越烈,你不信,我信!
二、乱收费的被认定,最终归避了政府的责任,后患无穷。
当借读费(或曰:择校费)合法化后,可以说,是小学、初中这些法律认定享受义务教育的国家法律的一次倒退。
四十年前,我们还不富,我们实行的是比现今学校收费低得多的不是义务教育的义务教育(不仅设有听说过收“住宿费、借读费、考试费”,什么“自愿参加的课外教育活动、防疫体检、课余时间上网学习、初三和高三考前补习、蒸饭、自行车停放、……”还要收费,简直是天方夜谭,不信你去问问那些在当时受过教育的人)。
到今天,要收借读费了。理由是:教育资源有限。国家教委、市教委不去反思,造成这种悬殊差异的原因何在,并加大对弱势学校的投入,让它也达到,甚至超过那些所谓稍好学校的水平,而是用收借读费的方式,继续扩大这种差距,让国民所受的基础教育大打折扣。
事实上,借读费的出台,早已让义务之说,名存实亡。
名校收三万的借读费,有理。那么,你进城打工的农民,异地打工的城市人,其子女要在所在地区的学校就读(即使是不入流的学校),对不起,交借读费。教委的领导不是说,你不去读名校,不就省下借读费么?
就以重庆而言,不读名校,而读所谓不入流的学校,交借读费的学生何止成千上万。因为各种义务制学校都清楚,收取高额的借读费毕竟是一笔来之轻松的财源。
对于那些交钱,从那样的名小学,进入那样的名中学,最后能进入名大学,最终能跨出国门的学子来说,他一生的感受,就是一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二靠自己家长的省吃减用,含辛茹苦!祖国在他的心中到底能有几多留念,而非回国报效不可的想法呢?
以枪杆子建立政权,同为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古巴,距美国本土的距离,也就一百多公里,何以美国敢于千里迢迢对貌似强大的伊拉克动武,而对近在咫尺的洪水猛兽,这地球上,小得不能再小的古巴政府,不敢轻举妄动呢?
一千多万人口的古巴,并不富裕的古巴,在美国五十年的封锁中,就是靠全民的免费教育,全民的免费医疗,凝集国家的民心的(体现了政府对人民实实在在的关心)。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古巴的全民皆兵(光民兵百多万),这才是振慑美国的核导弹。(资料来源,昨晚央视新闻频道)
同样的例子,还有社会主义制度,目前仍然不富的朝鲜。
中国的收费教育,迎来了中国教育一时的表面繁荣,在它的背后,暗藏的隐患,将遗世无穷,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当我们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不入印度,而居世界倒数几位的时候,作为国民,还能够对这些承担责任的官员,说些什么!?
阳关2004年7月28日A10:35http://forum.xin**.com/detail.jsp?id=9424777
附录:
日本直到1962年生活水平仍不及中国大陆水平(原先遗留在东北的日本人都不愿意回日本就因为此),他们那一代孩子有的人是光着脚丫上学的,现在日本的老一代老是喜欢用那时的艰苦求学来告诫孩子们勤学进取。其实,正是日本政府这种光着脚丫的孩子也有学可上的努力,日本在经济起飞时才有了人才基础。比起来,难道如今中国人的办学环境会比不上二战后的日本?!
台湾在要经济起飞之际,GDP的12%到22%都投入了教育,而中国现在的教育投入始终没有超出GDP的3%!无知者以为台湾今日在科技上成就源自美国的帮助和昔日从大陆运去的黄金,其实那些都是次因,主因还是教育。
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国的教育经费占政府预算在94年降到了2%以下,在世界151个国家中,名列第149位。
2003年9月9日至21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考察了中国的教育状况。中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全国生产总值的2%,而且政府预算只占教育总经费的53%,剩下的47%则要求家长或其他来源去填补。随后她公布的材料显示中国的人均教育开支之少,连穷国乌干达都比不上!
附录资料来源新华网文章:请为中国教育呐喊
第1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07-2812:55:05.0)
义务教育“一费制”今秋全面实施
重庆晚报2004年5月19日5:13:00
本报讯昨天,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以规范和加强学校的收费管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从去年秋季开始,重庆已在全市1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自治县、市)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试行“一费制”,收费标准是农村小学每生每年190元,农村初中每生每年310元。实行“一费制”后,各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再向学生家长收取其它任何费用。目前,全市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一费制”的具体收费标准相关部门正加紧制订。
(记者何昌钦)
“一费制”标准中不含住宿费、借读费、考试费和13所实验小学中澳音乐实验项目培训费,以及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外教育活动、防疫体检、课余时间上网学习、初三和高三考前补习、蒸饭、自行车停放、校服等服务性收费。
第3条回复:作者:四十五下岗(2004-07-2813:44:31.0)
一定要将教育产业化进行到底!!
第4条回复:作者:快乐弱智(2004-07-2814:03:36.0)
没有什么义务教育!!!!!!!!最大的谎言!
第5条回复:作者:将将(2004-07-2814:16:17.0)
有费就不是义务教育,不管你是“一费”还是“两费”。
第6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07-2918:46:42.0)
为了让网友在阅读本文时,对义务教育的“一费制”有个全面的了解,下面转摘听证会的情况。
义务教育“一费制”听证五大问题成关注热点
重庆晚报2004年7月28日5:44:00
本报讯昨天,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听证会举行。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34名听证代表瞄准“一费制”五大问题:服务性收费、区域划分、教育投入、重点学校收费及如何监督展开讨论,并对实施方案提出诸多建议。
“一费制”外还有收费
方案:“一费制”标准中不含住宿费、借读费、考试费等,以及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外教育活动、防疫体检、课余时间上网学习、初三和高三考前补习、蒸饭、自行车停放、校服等服务性收费。”
代表观点:
代表何国梅、王亚明等人提出,虽说是自愿,但对于校服费、军训费、学具材料费、防疫体检费等是可以自愿选择的吗?放弃学具材料费,是否意味着美术课不用上?贫困生的自尊心可能因此而受到伤害。
代表们认为,服务性收费大多含糊不清,若不加强管理,到时候必定会造成学校的尴尬和家长的误会,甚至有可能会演变成乱收费。他们建议,有关部门应出台文件,对服务性项目数量的最高限价进行严格审批,审批主体应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
降低重点中小学收费
方案:“一费制”收费城区标准适当调高,农村收费标准最高下浮35.39%,市级示范性实验小学的收费标准在相对应的基础上上浮30%,区县级示范性实验小学的杂费标准在相对应的杂费标准基础上上浮15%。”
代表观点:
有市政协委员认为,在这次杂费本身就调高的情况下,再对重点初中、小学上浮过高的收费标准,增加了学生家长的负担,他们建议分别调低到15%、10%较为适宜。
沈蔓箐代表认为,市重点一、三、八中和巴蜀等学校,高中开办多,初中开办少,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尽的义务相对少些,而这些学校收取高额择校费,学校的资金非常富裕,上浮学费收费高达30%,不是太合理。
区域划分还应细分
方案:考虑到地区间、城乡间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分区域(城市、城镇、农村、都市圈、渝西片区、三峡库区),分类别(一般学校、区县级示范性实验学校、市级示范性实验学校)、分层次(普通小学、普通初中)、分阶段(小学1-2年级,小学3-6年级和初中阶段),确定不同收费标准。
代表观点:
在城市,现在下岗、吃低保人员数目不小,“一费制”中的书杂费对一部分人来说也是有压力的。所以,不应只在农村划这样一条保护线,还应顾及城镇中有困难的家庭。
巴南区跳石镇人大主席团王耀明建议,将学校分为一、二、三类学校,以此制定收费标准。
学生家长王亚明、市人大代表张丽认为,政府投入应更多倾向于条件较差的偏远山区学校,使教育得到均衡发展。
监督收费怎样落实
方案:“一费制”中的杂费,以及借读费和住宿费收入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杂费全部用于补充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包括学校维持正常运转所需开支的业务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信息技术教育费、班费,不得用于教师工资、津贴、福利、基建等基本开支和偿还“普九”欠债。
代表观点:
巴南区代表王耀对收费的监督表示担忧: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难免有少数学校和个人为了经济效益,采取变通办法,将杂费和课本费挪作他用。比如目前一些学校借少年活动中心、技能培训学校等单位的名誉,向中小学生收取所谓的活动费,实际就是组织大家补课,收取补课费。
市政协委员刘培新认为,除政府各部门要建立起一套监督管理网络外,还应对学校校长建立起“问责制”,对违法违规者进行严惩。
何国梅、李文方、彭永福、李兴德等代表建议:应建立费用收取、使用公示制度,并建立由人大、学生家长、校方、教育部门共同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对学校收费及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真正让家长们“明明白白缴费”。
立法保障财政投入
方案:我市基础教育负债累计达24亿,加上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缺口、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费、“两基”攻坚经费等8项缺口,全市教育经费缺口已达140多亿元。
何国梅抛出几个疑问:财政缺口究竟有多大?如何弥补?政府有多大能力?如何保证中小学生不受影响?她建议教委牵头,组织专家调研;她还建议为教育投入机制立法,在此强制保障财政对教育资金的投入,切实推行“一费制”。
市政协委员李文方:长期以来,各地对中小学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拖欠、挪用、挤占现象也十分普遍。现在推行“一费制”,规范了学校收费,若政府对教育的专项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学校将如何正常运转?
不少代表说,“一费制”要建立在国家对基础教育加大投资的基础上才能正常运转,如果政府不加大对公用经费的投入,会对教育造成很大的影响。
(记者何昌钦黄审政)
第7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07-3013:26:47.0)
中国香港、大陆、台湾义务教育(或免费教育)比较
中国香港的教育不会产生岐义,因为它明白无误的说是免费的。中国香港:
香港只提供九年免費普及教育,凡年齡介乎六至十五歲,必須在學校接受教育,這年齡界別大概是小一至中三。倘若這年齡的子女未有入學,身為家長可能受到檢控。超過十五歲的少年縱然未完成中三學業,亦可豁免強迫性入學。適齡的青少年可以修讀政府資助的中學或工業教育課程,此外亦有少數私立學校可供選擇,但入讀這些私立學校是需要繳費,部分的學費也頗為昂貴。隨著近年不斷開拓大學學位課程,大概有18%的中學畢業生可以繼續升讀本港大學。
中国大陆:
大陆的教育对义务的涵义,总产生岐义,曰家长有义务送孩子读书,也有义务为学校的修房造屋(住宿费)、水电费,等费用买单。
大陆的义务教育一说,与中国台湾一样,那么台湾会产生岐义么?
中国台湾:
在经济较为困难的情况下,1968年台湾就毅然实施了9年国民义务教育,并通过提高税收来增加教育经费,这被称为“台湾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改革”。70年代末,台湾开始实施初中第十年技艺教育(即延教班),这是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国民义务教育”。80年代,台湾提出不完全的12年国民义务教育,即在“不强制、不选择、不免费”的前提下,提供充分就学机会。进入90年代初期,台湾修改“国民教育法”,正式实施十年国民义务教育。
所谓的“国民教育”,就是由台湾当局财政拨款(引者注:看来这义务也应该是家长不交钱),对6-14岁儿童实施的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其中包括国民小学(简称国小)6年、国民中学(即初级中学,简称国中)3年。适龄儿童必须入学,凡不送子女入学的家庭,将受到罚款和处罚。
1.教育财政方面
(1)大幅增加教育经费
台湾教育经费在“立法”上一直有严格的规定,县市政府、省政府与“中央政府”均订有不同的教育经费支出比例。2000年“立法院”更通过《教育经费编列与管理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教育经费预算合计应不低于该年度预算筹编时之前三年度决算岁入净额平均值之21.5%,并自2002会计年度开始实施时,按规定该年度各级“政府”教育经费合计数最低为4243亿元。目前“中央政府”的教育经费下限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为配合实施12年国民义务教育的经费支出,台湾“教育部”计划拟定“教育经费编列保障基本法”草案,把教育经费下限提高至国民生产总值的7%,以有效解决实施12年国民义务教育的经费问题。
(2)补助私立与公立学校学生的学杂费差额
由政府负担私立与公立学校学生的学杂费差额,估计每年需支出新台币160亿元。
(3)全免公立高中高职学杂费
统一公立高中高职校学杂费标准,并由政府负担此项费用。估计每年增加支出新台币200亿元。
(4)补助私立学校办学经费
自2000年起,私立幼儿园与托儿所幼儿每人每年补助新台币10000元教育券,估计每年需新台币14亿元;补助私立高中高职学生教育券,预估每年支出新台币120亿元。改善私立学校教师待遇并改革私立学校教师退抚制度,自2000年起实行新的《公私立学校教师退休资遣抚条例》,私立教师退抚比照公立学校标准改为储金制。
(5)补助中小学购置电脑设备
为在2003年实施“班班有电脑,人人可上网”计划,台湾当局补助中小学购置电脑设备,估计需新台币60亿元。
中国台湾资料来源:广州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李海燕《教育发展研究》
中国香港资料来源:香港教育统筹局网站
第8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07-3110:41:49.0)
介绍一所台湾最偏远的”西部“小学
前些年,不知从哪个媒体,哪份报导,知道了中国台湾有所小学,因其位置的偏远,在台湾岛的最南端,故以「南极小学」称谓。这所学校,应该相当于大陆的甘肃马燕或者其它类似于云贵,青藏高原之类偏僻而荒漠的学校。
当时见到的消息是,学校的投入,全由政府解决,那位校长好象是开着私家车去接的大陆同行,学校有教学楼、有科学馆,连田径场的跑道,也是亚运会的标准。
学校的规模,学生不足百人,老师不到十位。看了后,很感动,也很激动。政府的如此投入,在该地区还会有文盲么,还会永远落后么?
因原始资料的丢失,记不准确,只好求助于网络,用台湾南极小学查询,居然找到了如下报导。尽管看不到政府的投入,从报导中的自信,这还会是问题么?
渾然天成的南極小學
墾丁國小鵝鑾分校
▓文/李季品▓圖/墾丁國小鵝鑾分校提供
創校已四十多年,有「南極小學」之稱的墾丁國小鵝鑾分校,位於台灣島的最南端,學校背靠中央山脈的尾脊,面朝巴士海峽與台灣海峽的交會點,矗立在鵝鑾鼻燈塔附近,因此燈塔便成為它的象徵標記,南極之名實不虛傳。
鵝鑾分校是一所相當迷你的小學,校內共有八位老師(包括一名主任),其旁圍繞著六十多名可愛的學生,師生們擁有著如山似海的寶藏,出門即可見海,因距離菲律賓的北島僅需一個多小時,使得大家在此渾然天成的環境陶冶下,有著寬闊的學習心胸,享受著造物者所給予的最珍貴資產。
坐擁山川美景的鵝鑾分校,每位小孩均充滿著純真的笑臉,儼然一副大地之子的模樣,因此,校方在民國八十四年便有了「無鐘聲校園」的想法。此計劃是希望不要讓沒有人性的鐘聲來約束有人性的師生,給予師生一個更自由的學習環境及空間,強調人性化的管理,生活化的學習氣氛,彈性化的教學模式,多元化的教材,充分發揮師生的潛能,塑造出真誠、尊重的師生關係,以實現「見真」的治校理念。
由於墾丁國小鵝鑾分校正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範圍內,因此自然資源及人文資源均相當豐富,而師生亦頗能充分運用此難得的資產,像咾古圍牆便是師生同心協力而成的作品。
因佔著校地屬高位的珊瑚礁群(昔稱咾古)隆起地帶之便,學校為整地的方便,便將其砌成圍牆,四周長達百餘公尺。咾古圍牆現已成為校內不可多得的美景之一,不僅可保留傳統的藝術之美,亦可將學校隔出裡外,為校園增添些許思古之幽情。
晶瑩剔透的貝殼沙灘,奇特的崩崖景觀,散布在山林叢野間,展現一幅幅大自然的美景。面對著這一片片不經人工雕琢的奇特景色,學校便有了開闢熱帶植物教材園的想法。這個屬於師生們的教學寶庫,其內有珊瑚砌成的噴水池,三座建有水泥桌椅的林間教室;另有育苗區和水生植物區,更有長達四百公尺的水泥人行步道。
在熱帶植物教材園除了保有恆春的原生種植物外,老師們更將個人細心栽培的盆景捐給學校,另亦建置樹苗,使得整體的景觀顯得更多元化。在其北側設有一間獨特的植物展示室,為室內植物的教學中心,內部有各類植物的簡介,及各式戶外教學的學習成果,為一提供植物教學的資源教室,提供師生們相當豐富的學習資產。
為充分發揮教材園的功能,學校更設計一套有計劃的環境教育戶外教學--分站活動,將環保意識融入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中,達到寓教於樂的目標。
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是墾丁國小鵝鑾分校的另一重要教育理念,由每月發行一次以報導校園資訊為主的墾小月報,及學校的露營活動,均展現出學校強調校內的整體互動情形,奠定更佳的師生情誼。
鵝鑾分校由十五年前的失修狀態,到今日校內無限綠意的景致;面向海洋,後擁山林,讓這群生長於青山碧海的自然之子,與自然共舞,得以享受最佳的學習環境及成果。
第10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07-3111:31:28.0)
转载重庆晚报留言:罗清仁(先生)联系方式(保密)留言时间2004-7-3014:56:07
IP地址220.162.19.**
留言标题
一万元的赞助费合理吗?
留言内容
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收初中一年级辖区新生赞助费10000元(学费除外)请问是否合理,能否给予调查并答复?作为一个移民城市,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在义务教育阶段收费10000元,给许多家长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使很多小孩辍学在家。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第12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08-0111:36:39.0)
下面转载补充一篇有关中国澳门的基础教育:
澳门的基础教育
澳门开埠400多年,由于长期经济落后和政府不干预教育的政策,澳门教育事业发展缓慢。8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澳门政府逐步加强了对教育领域的管理,颁布了教育法规。近两年来,对加入免费教育网的私立学校进行扶持,按班数给予补帖和资助,并对教师给予一定的津贴。澳门共有中小学校80所,其中私校占80%,官校只占20%。官校的教育经费由澳门政府拨款,私校的教育经费自行解决。兴办私校的主要是社会贤达、民间团体和教会组织。澳门教育多元化还表现在澳门的教育同时存在着几种不同的教育制度。
1991澳门政府颁布《澳门教育制度》后,在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下,澳门的基础教育制度才正式确立,政府开始逐渐加强对基础教育的协调。
澳门的基础教育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点。在教学语言上澳门的中文学校和幼稚园使用中文(广东话)教学;在葡文学校,则使用葡文教学;在中葡学校,中文和葡文均是教学用语;在英文学校,则主要使用英文教学。中文、葡文和英文是澳门中小学及幼稚园的教学用语。中小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也是不同地域的各种教材。
近年来,澳门政府对教育比较重视,在教育经费投入上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从1991年以来,澳门政府每年的教育经费预算在年度财政收入中均保持10%的比例,1997年,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又有了较大的增长,占澳门政府年度财政收入的12%,达10亿澳元。
1995年,澳门政府开始实行10年免费教育网第一阶段计划,即所有官校及70%的私校7个年级参加了这一网络。第二阶段计划从1997学年开始实施,新增加了3个年级,即从幼稚园高班到高中三年级均实行免费教育,绝大多数的私校也参加了这一网络。在澳门,官校是实行免费教育的。实行10年免费教育网后,私校通过与政府签定协议而不再收取学生学费,其教育经费由政府划拨。
作为澳门基础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特殊教育,随着澳门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目前,澳门提供特殊教育的学校有9所,其中有6所为官校,两所由社会团体管理,一所隶属于澳门教会。此外,有少数官校也设有特殊教育班。特殊教育的模式与普通教育相同,也是“一条龙衔接”式,跨度为幼稚园、小学和中学。澳门政府对特殊教育比较重视,努力创造使所有孩子都受教育的机会。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比较年轻,爱教育程度较高。近年来,澳门特殊教育发展很快,学生人数和受教育程度均有较大增长,办学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宋大川)

第14条回复:作者:sxzqs(2004-08-0112:30:13.0)
别改了!改来改去,政府不增加教育投入,还是要百姓“埋单”,而且要加上改革的成本。
第15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08-0112:45:29.0)
教育乱收费达两千亿择校费赞助费数额惊人
重庆晚报2004年7月25日7:35:00
中新社北京消息当今中国学费之高使得穷人的孩子面对学校的大门望而却步。最新一期《新闻周刊》刊文披露,据官方统计中国十年教育乱收费已达2000亿元人民币。
这篇题为《学费猛于虎》的文章指出,中国教育乱收费花样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缭乱。
一些城市热门中小学择校费或赞助费数额之高令人瞠目结舌:哈尔滨一所重点小学的择校费要3.5万元人民币,北京一所著名小学的择校费去年已涨到7万元人民币。一些基层政府则通过中小学校征收农业税、敬老院费、集资费、超计划生育罚款等五花八门的费用。还有一些学校强行推销保险、食品、学具等。
第16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08-0113:09:17.0)
以下转载报导是政府出面,认定了择校费的合法性。
那么适用于义务教育学校的“一费制”呢?尽管没有正面谈到择校费(或借读费)的合法性,但一费制,不包含借读费的一纸说明,从侧面肯定了它的合法性,而且它的收费标准,也与下面政府认定的标准基本相同,就是每期不得超过五千元,简言之,这按学期计算的费用是一次付清的,即初中三年,三万元。
去年重庆一所以大学升学率著称的市属重点中学,初中收了二十四个班,按每班五十人计算,该收多少钱,谁也能算出来,而它的办学重点,不应是初中,而应是高中。
初中教育并不出色的该中学,为何生源临门,因为本校生升该校高中,如前文所言,即使再交钱,他可以降分五十到一百分啊!否则你就是中考成绩上了600多分,没有达到该校的录取分数线,人家是交钱也不要啊!
重点中学择校费有限制每期不得超过五千元
重庆晚报2004年7月17日5:59:00
(略)
第17条回复:作者:停车看枫红(2004-08-0113:23:38.0)
收钱不叫义务教育,不让收钱学校的正常开支从哪里来?财政又不拨款,老师总要用粉笔的吧?学生打扫卫生总要用笤帚吧?---这些钱从哪里来?国家不拨钱,说什么义务教育都没有用!!!!!!!!!!
第18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08-0114:06:11.0)
岂止老师用的粉笔,学生打扫卫生用的笤帚,连学校的建设,比如教学楼,体育馆,游泳馆,教师的福利(与公务员相称的收入)以及二房、三房(指名校和重点校)都靠从学生家长的收费中来。
与此对应,那些不入流的学校,就只好让学生家长出粉笔钱,扫帚钱了(“义务教育学校试行“一费制”,收费标准是农村小学每生每年190元,农村初中每生每年310元。”也不低哟,光买粉笔,扫帚你用得完)。
那么国家财政,各级地方财政,对这关系国家竞争力和发展的基础教育,为何又不拨款呢?你凭什么实现小康?又凭什么缩短和同是中国的港、澳、台的差距?连古巴、朝鲜这些并不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一直坚持的免费义务教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都不坚持,请问我们还能坚持什么?
第19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08-0217:49:40.0)
我是接受的解放后,不是家庭负担的非义务制的比现在义务制教育还好的教育。因为我们那一代人,是托**的福,托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福。
现在之所以出来说几句话,是想以亲身经历与现在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收费教育作一对比,根据年龄黄振东先生(重庆市市委书记)也应该接受和我一样的教育,想请问一声,到底是那时的教育好呢,或者是现在的教育好(就事论事,比较收费的情况)。
因为教育的最终结果,是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中国的港澳台,社会主义制度并不富裕的古巴、朝鲜都做到了的事,为啥已经小康的中国大陆做不到?那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此系笔者在重庆晚报留言版上的留言)
第20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08-0311:16:22.0)
如果说大学教育收费叫与国际接轨的话,那末,中学、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更是遥遥无期)的义务教育,我们为什么又不谈与国际接轨呢?
更何况,欧洲等西欧国家,大学教育也是不收费的哟?一个国家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民情,一味地谈与国际接轨,只会把中国自己的事,引向岐途。
一谈与国际接轨,中国学别人的样,搞一周五天工作制。到今天,有多少人享受,法律包括制定这些法律的官们就不再过问了。事实上,真正能享受的就是公务员。
农民能享受?工人能享受?攻坚的科学家能享受?战士能享受?学生能享受(估计今日的大学生能享受,因为他懒得连自己房间清洁都不自己做)?
21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08-0714:08:13.0)
这件“合法化外衣”真危险
-----------------------------------------------
重庆晚报2004年8月7日7:37:00
自重庆市教委公开择校费标准后,各地媒体反响很大。有人称,择校费,长期以来为学生家长们深恶痛绝,如今却披上了“合法化的外衣”。重庆市的“创举”实在是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我想问:如今重庆的市民都富得流油了吗?回答是否定的。作为重庆市民,我们最有发言权,不要自欺欺人!更不要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为广大人民群众追求优质教育提供方便”云云。真是如此吗?优质教育稀缺,是不争的事实,但优质教育为何如此稀缺?重庆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何如此稀缺?为什么在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还人为地制造“马太效应”?让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再问:择校费的合法化真的给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吗?回答也是否定的。因为在现有的教育资源下,不是每个公民都能上高中,更不可能每个公民都能上重点高中,惟一的方式就只能是考试,分高者上。这是一套能为广大群众接受的游戏规则。但是,“择校费”的盛行,打破了公平法则,“分高者上”变成了“价高者上”;“择校费”的合法化,无疑助长了教育不公平,因为它将剥夺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把重点高中变成有权或有钱人的“私立学校”。难道不是这样吗?每年招生时节,各种“条子生”、“钱学生”、关系户难道还少了吗?
所以,办重点学校是教育乱收费的根源之一。重点学校从国家那里获得资源配置的优势,又轻而易举地从“择校”中获益。这造就一个怪圈:如要找好工作就得上好大学,上好大学就得上重点高中,上重点高中就得上好初中,上好初中就得上重点小学,进不去就得逐级交费,教育乱收费也就应运而生。可以这样说,只要有重点学校,择校现象就不可能消失,“择校费”等诸多矛盾就无法根本解决。
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看一下其他地区的办法吧。
据《大河报》报道,(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重庆的教育行政部门,为什么不可以试行一下呢?
■徐晓(教师)
第24条回复:作者:黑心客(2004-08-0714:31:32.0)
不论是一费还是多费,这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本问题要从制度上改!
第25条回复:作者:云听风声(2004-08-0714:44:59.0)
我们作为中国的公民应该向政府提出:
反对教育产业化!!!!!!!!!!!!!!!!!!!!!!!!!!!!!!!!!!!!
义务教育应该是真正的义务教育!!!!!!
第26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08-0811:55:17.0)
北京听证义务教育一费制城镇生每学期最多355元
http://forum.xin**.com/detail.jsp?id=9686243
“一费制”保证“保底教育”
首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校长刘彦弟代表认为,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是保证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必须、必收的费用,因此实施“一费制”是实现义务教育的保证。
东城区教委副主任李亦表示,“一费制”收费办法的背景是“保底教育”的提法。他认为,北京市教育发展既有保底性,又有发展性的要求,因此不能保证绝对的公平。
***************
不知道这位校长知不知道其它地区和国家的义务教育,在收取了这些所谓“保底教育”的收费后,他还会收取其它费用么?请看笔者文章“重庆:即将出台的义务教育的一费制,后患无穷”http://forum.xin**.com/detail.jsp?id=9424777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学校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各级人民政府筹措。此外,政府应制订经费开支定额,按学生人数平均的公用经费开支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校舍建设,图书资料,仪器设备配置等标准;地方各级政府应制定实施规划,使学校分期分批达到前款所列的办学条件标准,并进行检查验收。”
事实上,这教育的保底,真正起作用的是义务教育法,是政府。这是义务教育法中有明确规定的。
试问,收点“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能够保底?这点钱,能发教师的工资、福利?能修房造屋?能添置试验设备?能购买图书资料?
根据义务教育法,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做,而且政策规定要检查验收的啊?谁去检查过!谁去验收过!!
人大?他的头就是政府的领导。政协?他的头是卸任的前任领导。
一纸义务教育法,这再清楚不过的法律,形同虚设,祸国殃民呀!
不站在这个高度来认识和看待问题,中国口口声声的科教兴国,只能是一句好听的空话。
以上是北京听证义务教育一费制的附贴,令笔者意外的是,教育界的人士,对义务教育法可以熟视无睹,视若无物,还可以发明这一费制是什么“保底教育”所需,奇谈怪论,令人乍舌!
现在的乱收费,大都用于教师的福利、工资,修房、造屋,以及学校设备添置,包括名校和重点校教职工的二房、三房(至少重庆名校、重点校向公务员看齐,就是这样作的)。
为了说明笔者引用义务教育法条款的出处,特附法律原文:(略)
第27条回复:作者:西南机车(2004-08-0812:19:00.0)
什么叫义务教育?义务就不该收费。
第28条回复:作者:痴翁(2004-08-0812:30:25.0)
什么是义务教育?是政府的义务还是家长的义务?
第29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08-1314:16:10.0)
记者来信:“择校费”合法化=教育歧视合法化
www.xiaoshuodaquan.com2004年08月13日09:30:01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8月13日电(张思敏、张琴)重庆市日前发文为“择校费”制定了标准,“择校费”至此得以合法化:市属市级重点中学或示范性高中每个学生每学期收取的择校费不高于5000元,区县属市级重点中学不高于4000元,其他普通高中不高于1500元。这一规定的出台似乎是出于公开透明的目的,实际上却等于使家庭困难的孩子在教育方面直接遭受公然的歧视。
据重庆市政协的一份提案显示:重庆市某些中学收取“择校费”已进入市场化按质论价阶段。渝中区某些重点中学4万元/人(起步价),然后按低于分数线每10分加收5000元计价;地处沙坪坝区的重庆市某重点中学1.6万元/人(起步价);南岸区某普通中学0.95万元/人(起步价);连三峡库区某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重点中学每个择校生也得交1万-2万元。然而,重庆市2003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8093元。
“择校费、择校费,中间多少家长泪”。对普通家庭而言,动辄上万元的费用已经是非常沉重的负担;而对那些下岗职工家庭、农村贫困家庭、农民工家庭来说,“择校费”则是根本无法想象也无力承担的天文数字。那么,这些交不出“择校费”的家庭的孩子该怎么办呢?结果大概是本可以读重点中学的只能选普通中学。从眼前来说,这就使得部分优秀的学生因此丧失了更好的受教育机会;从长远来看,国家可能因此损失许多本该更优秀的栋梁之才。更加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家庭特别贫困或经济条件不好的农民工家庭的子女可能因此失学,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
重庆市政协委员、西南农业大学教授鲁成说,“择校费”已经危及国家义务教育的基石,有些区县农村中小学生由于交不起“择校费”而被拦在义务教育的门外。
不同的学校收取不同的费用,这样的“明文规定”完全就是在人为地制造着教育的差距和不公平。教育部门要做的,应该是如何消除差距,而不是一纸公文,泾渭分明地根据金钱划分孩子就读“重点”与“普通”的学校。无论如何,教育部门都不该让“择校费”这一教育歧视合法化,违背国家教育的根本目的,给孩子幼小纯真的心灵蒙上“金钱决定等级”的阴影。(完)
第30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08-2512:18:13.0)
以下转载重庆晚报文章及阳关评论:
我市一半以上高中负债办学考重点高中比考大学还难,优质高中建设还差19个亿
------------------------------------------------------
重庆晚报2004年8月23日7:18:00
本报讯修综合实验大楼、建现代化运动场……近年来,不少普通高中大兴土木,校园面貌涣然一新,而这繁荣的背后却是学校负债累累。昨日,记者从市教委获悉,我市有一半以上的高中学校处于负债运行状态,有的学校甚至累计负债高达六七千万元。
据了解,目前我市普通中学普遍存在用大量贷款投入学校基本建设的问题。如某重点中学从1999年开始借入银行贷款用于基本建设投入,截止2004年2月末,银行贷款已达1000万元。而该中学收入状况最好的2002年各项收入总额1524万元,而各项支出总额1442万元,当年结余82万元,仅够支付利息,到期资金还贷的压力不小。
贷款办学不仅需要承担负债的压力和高额的利息,而且增大了教育成本,提高了学校的运营成本,但校长们仍然义无返顾地向银行贷款,投入学校建设之中。
地处南岸的11中,几年前向银贷款7000万元,全部投入学校基本建设,该校校长说:“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去借这个钱。”现在高中学校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对学校的硬软件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不在这些方面谋得发展,就很难吸引学生前来就读。11中的还贷算很好的,现在已减至约1000万元,“如果只靠政府的那点投入,学校早就被淘汰出局了。”
为什么有这么多学校要负债?市教委基教处有关负责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普通高中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投入不足。在加快发展优质高中方面,近年除国债专项补助和学校招收择校生提供部分建设经费之外,政府财政投入很少,资金缺口都相当大。
他表示,学校贷款进行办学是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的一种有益方式,但应适度,不要学校间相互攀比、铺张浪费。
又讯考重点高中比考大学还要难,由此引发高中择校热高温不退。据市教委测算,要突破优质高中教育的瓶颈,今后三年内至少需要投入19个亿。
今年我市高考升学率已达76%,而30余万初中毕业生中能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约17万人,能进重点中学的学生不过两三万人,紧缺的优质高中资源显然难以满足市民需求。
为此,我市计划从今年到2007年,新建寄宿制高中30所,改扩建普通高中100所,建成市级重点中学80所以上,其中建成示级示范高中30所,让40%以上的学生能进入优质高中学习。
市教委基教处负责人说,实现这一目标能基本上解决市民对优质高中的需要,缓和目前高中择校的激烈矛盾,但建设资金缺口还相当大。他说,按照改扩建1所学校投入1000万元、新建寄宿制高中每校前期投入3000万元,平均每校规模60班3000名学生,生均校舍设施设备投入1万元左右进行计算,至少需要投入19亿元资金。
(记者汤寒锋实习生刘伦)
第31条回复:作者:阳关(2004-08-2512:28:22.0)
转载重庆晚报文章的其它附贴:
评论人:【老农】联系方式:【江津】
评论时间:【2004-8-2421:24:48】评论标题:【看看校长们的腰包吧】
评论内容
不是高中在大兴土木,一般的学校也会大兴土木的,即使向银行、向教师借款也要修。为什么呢?只有搞修建才能大捞一笔呀。你看,江津的大大小小的校长们,有多少没有在城里买上一、二十万的房子?凭他们那点工资,行吗?
评论人:【学生】联系方式:【手机】
评论时间:【2004-8-249:57:45】评论标题:【商品】
评论内容
全世界只有中国把学生做为一种商品来开发,有了生源就等于有了财源。教育产业化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切向钱看,还是培养学生从小学**常此以往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我们的老师培养的学生以后出来看到老师会说;那个龟儿子,老子当学生时收了我好多钱,现在老子一定要把这钱给弄回来。呵呵。到时才晓得后果。
评论人:【大头针】联系方式:【1234567890】
评论时间:【2004-8-248:53:23】评论标题:【无题】
评论内容
教育产业化的思想真的要耽误一代人的,尤其是农村。
评论人:【博博】联系方式:【eric1203@www.xiaoshuodaquan.com】
评论时间:【2004-8-2321:59:50】评论标题:【求精中学的繁荣】
评论内容
据说求精中学一天的办公经费都是一万元,为了支付高额的费用学校不得不扩大生源,从而造成学校教学质量下降。希望学校还是依照实际办事,不要好高务远,造成学校的发展成为沉重的负担
评论人:【无名】联系方式:【nengying3074@www.xiaoshuodaquan.com】
评论时间:【2004-8-2319:17:33】评论标题:【请问什么叫优质高中?】
评论内容
看了这篇文章,气不打一处来,现在所谓的优质高中?它的质量倒底来源于什么?重点中学的老师就比普通中学的老师优秀吗?错也,懂教育的人都懂,教师与教师的差别并没有多大,举例说,在中学里教师都主要由几大师范院校培养的,大家都清楚,在一个班上,毕业时能进重点中学的就是班上最优秀的吗?并且倒底此人教学水平如何,谁也没有一个尺度衡量,但他无非就是社会关系好一点,社交能力或许强一点,或者比一般同学更社会化一点而已,但他一到重点中学就变成龙了,就成为优质教师了,真想吐!
那既然不是教师优质,那又是什么优质呢?为什么重点中学又有这么多人能考上清华,北大呢?说白了,是因为在它那儿有一大批优质的学生,这才是关键,所以我在想,政府有必要投入这么大笔资金去那优质学校吗?如果领导者不信的话,把非重点中学的老师和重点中学的老师对调教学,你看那些重点中学的老师还能不能培养出清华北大的学生来!!!!!!!!
相反,另一批老师是绝对能培养出清华北大学生来,不信试试.
第二,现在的中学可以说并不缺了,难道当官的不知道吗?现在有好多教育资源在浪费,有很多普通中学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都在浪费,很多一般中学招生都很困难,难道当官的不知道吗?别浪费金钱了,中学教育规模不缺了,随着学生人数的减少,学校投资是错误的.只能说这么多了
评论人:【张三】联系方式:【重庆市】
评论时间:【2004-8-2318:11:06】评论标题:【搞建设是肥缺】
评论内容
每个校长上台最好的捞钱方式是什么?那就是大兴土木,既有名又有利可图.这么多钱搞建设,是不是都用到刀刃上的?值得怀疑!对学校的审计还做得不到位,高中,初中,乃至小学的一个校长,就可以把学校的钱当自己的钱一样用,从来没人正经的去过问,而老师们是最清楚的,学校收的钱怎么开支,老师们心里有数,都是知识分子嘛,谁不会算帐?可是又有谁敢提出来??很简单,得罪校长,没好日子过!!!哎,悲哀啊,校长负责制嘛,一个人说了算,没监督机制撒.支部、工会、教代会有什么用哟,完全是摆设!谁敢得罪校长?只要校长把上面的关系打通就行了,至于下面的老师,好对付.乱说者,不安排工作或者下岗!!强烈建议校长应该由教师直接选举!!
评论人:【iyu】联系方式:【123456】
评论时间:【2004-8-2316:47:30】评论标题:【请审计部门来审计一下】
评论内容
请审计部门来审计一下.这么多的投入是怎么用的.不见阳光是搞不清楚的.每年的学费收到那里去了.收了那么多的义价到底肥了那些人的腰包.不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受到**的教育.改变社会风气从学校做起.
评论人:【why】联系方式:【wthy】
评论时间:【2004-8-2313:06:48】评论标题:【有这个必要吗?】
评论内容
我们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们该提高素质了,你们要把中国的教育引向何方?中学教育只是打基础阶段,只是将孩子引入知识的殿堂,大学以上教育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一环。我国教育完全违反人才培养的规律,无论在人的生理上和心理上均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发达国家(如美国)的教育特点是: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学习很轻松,很少家庭作业和考试,因此阶段是孩子长身体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时期,是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的萌芽阶段,到大学学习才紧张,压力大,这时他们已成熟,能有意识的努力学习并有承受压力的能力。
而国内却从小学压到中学,考上了大学万事大吉,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全面下降,大学的办学水平每况愈下,却把重点放在中学,中学顶破天就是培养出个高中毕业生,如此下去办学的成果无非是培养出个个会考试的人才,把考试的难度提的高高的,我们的孩子千军万马为作好那章卷子,他们有多少更有兴趣和有意义的事值得去做,却被可怜的天天埋在题海里,学些以后可能根本无用的东西。
是谁扼杀了孩子宝贵的时光,是现行的教育制度,我为我们的孩子哭泣。
这是我的呼吁和呐喊,请转告我们的领导们,哄抬中学教育可以休矣,每生收取3万元的费用学校还在“亏损”办学,这正常吗?培养一个中学生的费用相当于一个博士生,这正常吗?我们那些教育家们可能会列出许多论椐来表明中学阶段如何的重要,无论你如何雄辩,高中生就是高中生,重点高中决不会培养出博士硕士,那要靠高等教育。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成功就是最好的铁证。
该给那些为拔高中学教育的人事泼泼冷水了,特别是以此为产业的人更应受到人们的

第32条回复:作者:渝西一坝(2004-08-2512:40:17.0)
那个听证会我看了新闻,确实问题很多
谢谢您的阅读,您是本文第493个阅览者
晚报留言版:回复人:[李华年]联系方式:[保密]IP地址:[61.186.207.**]
回复内容
向阳关老师致敬!告诉您,我旁听了这次听证会,从市教委提出的涨价方案来看,他们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要把明目繁多的教育乱收费合法化,2是要加快重庆教育**的进程。
回复人:[社会主义]联系方式:[保密]IP地址:[222.183.18.**]
回复内容
重庆人有钱,我们的市长说过的月人均收入2100元,随便涨点你们不要闹嘛~~~~
回复人:[过客(女)]联系方式:[保密]IP地址:[222.183.73.**]
回复内容
阳关先生的文章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向阳关先生致敬!市教委的所谓一费制就是两个目的:1是要把明目繁多的教育乱收费合法化,2是要加快重庆教育**的进程。这种政策也亏的想的出,简直是不可救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