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重庆主城绿化、灯饰耗钱的无底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庆主城绿化、灯饰耗钱的无底洞
重庆·绿化和灯饰耗钱的无底洞
今年2月初,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先生的一席讲话,道出了重庆绿化反复投入、无度花钱的事实。他的质疑,究竟管多大的用,尚不好谈。
事件的本身,清楚明白的告诉百姓。本该廉洁奉公,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用高薪养廉的公务员们,总是对来至于百姓的钱(各种税收),花起来不当钱在用,而是大手大脚,任意挥霍!
如果这种行为发生在其它企业、或者在私人身上,要么早就破产倒闭,要么他一辈子只得受穷!
恰恰相反,他不仅不破产,也不倒闭,日子却过得舒坦。
也就是说,众多百姓的改革体验(破产、失业、贫困:不敢看病,不敢住院,不敢花钱),他们都不会沾边。
下面接着王市长的话题,继续用图片对市政建设中的绿化和灯饰,无度的挥霍作跟踪报导〔除新华社、重庆晚报的文及图片系转载外,其它均为阳关(摄影门外汉)借别人相机拍摄,拍摄范围仅限住家附近约千米〕:
先以市长质疑且由新华社发的上清寺花坛说起
重庆:一中心花坛八年重修五回遭质疑(图)
中国网|时间:2006年2月9日|文章来源:新华网
“上清寺转盘中心花坛自直辖以来,至少重复修了5次。这次怎么又安排了40万元重新折腾呢?”在重庆市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审议《重庆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时,市长王鸿举提出质疑,并要求不能将此处现有园林绿化推倒重来。据了解,为迎接2005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亚太城市市长峰会,重庆曾投入40万元对上清寺中心花坛进行重新绿化。新华社记者周衡义摄
新华网重庆2月8日电“上清寺转盘中心花坛自直辖以来,至少重复修了5次。这次怎么又安排了40万元重新折腾呢?”在重庆市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审议《重庆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时,市长王鸿举提出质疑,并要求不能将此处现有园林绿化推倒重来。
据了解,为迎接2005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亚太城市市长峰会,重庆刚投入了40万元对上清寺中心花坛进行重新绿化。不仅如此,直辖以来,上清寺转盘的绿地起码改造过5次,且每次投资都达数十万元。而此次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重庆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又提出,将投入40万元对上清寺中心花坛实施复合型绿化,栽植观花观叶小植物。
在提出质疑的同时,王鸿举市长还提到,重庆一些地方的绿化也常常出现被反复折腾的情况,如一些街道的行道树,原先栽种的黄桷树长得好好的,有的砍了栽法国梧桐树,后来梧桐树又被砍了栽小叶榕,连市委门口的黄桷树都是他向有关部门负责人打招呼后才幸免于难。此外,现已绿化的黄花园立交桥也将再投入294万元重新进行复合型绿化。
“城市环境建设,公德在人心。城市绿地、城市公园一定要做好规划,建好了没有原则性问题就不要轻易去改建。”王鸿举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政府应该集中精力、财力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不要把眼光老是放在现有绿地的改建上。城市绿地不要随意变脸。(记者周衡义、朱薇)
阳关2006.3.6P6
这是重庆渝中区上清寺转盘中心花坛(2005年10月9日摄)
第1条回复:作者:阳关于2006-03-0921:17:33.0发表
以下是阳关提供的新闻线索,并陪同记者采访。感觉是可惜!钱不当钱用,特别叮嘱记者注意栽树的坑,泥土都没有,不是糟蹋吗?
当发现去年九月插下的行道树大批死亡时,深感震惊!特别是植树的坑连泥土都没有,尽是水泥等建筑垃圾的时候,为了留住证据,急忙向媒体求助,打了天天630,重庆时报,重庆晚报。第二天十点接晚报记者电话,终于让记者目睹了证据,照片拍了十多张,可惜阳关没有。
树坑挖得浅行道树夭折(图文)
2006年02月25日0:57:00
本报讯“太可惜了,行道树栽种不到1年就夭折。”昨日,江北市民向本报反映,因行道树栽种马虎,江北华福路附近50余棵行道树枯萎死亡,令人痛心。
上午10时许,记者在华福路见到,百余米长的公路两边,裸露了许多土坑,横七竖八躺着碗口粗的小叶榕树干。
记者现场一数,枯萎死亡的至少50余棵,江北区绿化工程处一工程车正搬运树枝。
“造成行道树枯死的原因很多。”江北区绿化工程处一姓程的负责人称,去年9月,为赶工期,该路段的铺路、修人行道、栽树等工程几乎同一时间交叉施工,加上少数工人挖的树坑浅,甚至将建筑垃圾都埋在树坑,造成树根水分和营养不足。
该负责人称,去年9月已与江北一绿化园林公司签了协议,所栽的树至少保证能成活1年。
昨日,工程处已通知该公司补栽。
记者杨登权/文杨帆/图
夭折的行道树被货车运走。
第3条回复:作者:阳关于2006-03-0921:38:50.0发表
阳关昨日在江北区北滨路的金砂水岸与金源购物广场处,又发现了死亡过半的白兰花树,也有碗口粗,高约3米(有照片,但邻居不在,倒不出来)。据在该处住家的同学讲:上面还死了很多。
这些树,都是去年九月为迎接亚太峰会突击抡栽的。大家知道,九月是重庆的高温季节,不适宜植树,不顾时令栽树就为了装扮面子。这大把撒下的银子,只绿了半个月或者一个月。
江北区绿委说:绿化公司包活一年,那么你违反自然常规他也要包活吗?此其一。如果里面没有利益驱动,让绿化公司来栽,他至少不会这么马虎,因为对他来说,这也是钱罗!找钱肯定不易。
第4条回复:作者:阳关于2006-03-1011:58:07.0发表
江北区北滨路的金砂水岸与金源购物广场人行道上的死树。
让人搞不懂的是:这宽敞的人行道上,为何不将树直接栽在地中,而非要栽在木桶中?百年植树,入土为安。为什么聪明的植树人要劳心费神栽在木桶中,而不栽在土中呢?
第5条回复:作者:阳关于2006-03-1012:03:21.0发表
江北区北滨路的金砂水岸与金源购物广场人行道上的死树。
再一个搞不懂的是:这木桶又该用多少碗口粗的树来加工呢?估计两棵加工不出一个木桶?那么如此栽树,成本多高?到底是栽树?或者是毁树!
第7条回复:作者:阳关于2006-03-1012:41:17.0发表
江北区北滨路的金砂水岸与金源购物广场人行道上的死树。
第三个搞不懂的是:阳关镜头所及,有21个木桶,栽树21棵,地下的死树11棵,存活率不到50%。也就是说,加上做木桶的2棵树至少3棵,才能保证存活1棵,要知道它们都是活生生,碗口粗的树啊!
居住此地的同学讲,上面还死了不少。
这都是去年九月亚太峰会,违反自然规律,面子工程造的罪!
重庆去年亚太峰会耗资70个亿,网上曾争论值不值。
阳关还是用一个农民的话来作答。
当阳关问为50棵死树收尸的农民工:你觉得可不可惜?农民答:栽活了就不可惜。一旁的绿化部门的司机讲:做事,少说话。
第10条回复:作者:Gorster于2006-03-1012:56:10.0发表
作為重慶人,我非常支持陽關!!!!!!!!
重慶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反思,GDP不能從這里來呀,你的口袋也不應該從這里來太多,你們是罪人!!!!!!!!
第15条回复:作者:柴梅于2006-03-1019:35:31.0发表
决不止重庆.我们这儿政绩工程也这样.
第17条回复:作者:阳关于2006-03-1113:03:56.0发表
转发阳关五年前写的一篇文章,其中谈到花300万元改造的嘉陵广场,时间不到五年,这300万也打了水漂。
“浪费”从社会消失的时候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延续千年,民族的优秀文化、道德传统,但随着浪费从人们生活的社会消失,她也不得不消失一样,离现代社会越来越远。
浪费从社会的消失,缘于社会的需要。因为一个只有功劳和成绩的社会,何来浪费?如果浪费依然存在,那我所做的成绩和功劳岂不要大打折扣?
于是乎,重庆市江北区委、西普大厦门口,花数十万元修建的美妙花坛,近百米的水泥大道,不足半年,随着道路的扩宽,转瞬烟消泯灭。在百姓痛斥这些败家子的时候,戴在我们官们头上的,依然是荣耀的光环,因为他不是让你看到了一条五车道的宽扩大道,从桥头直抵观音桥!
政府财力有限,于是中学要靠自收自支维持生存,山区破烂的小学,要发动百姓捐献爱心,修建希望小学,但我们却眼睁睁看着西普大厦门前的三所希望小学的资金,就这样一名不文,化为了灰土。因为我们的社会只有成绩,没有了浪费!
花三百多万元,修建一个嘉陵广场,是官们给百姓办的另一件留芳千古的好事。曾记否,此处的小游园绿树成荫,盛开的百兰花有拳头大,独俱特色。唯一欠缺的是有效的管理。
全国不是处处在修广场吗?没有广场何来我的政绩?财力有限的政府为了跟上时代,百世留芳,对小游园开刀。于是三百万元铸就了今天的嘉陵广场。
花岗石铺就的地面,日、月、星、辰的不锈钢雕塑,小喷泉,草坪和原来保留下来的几棵黄桷树。一个富丽堂皇的光坝坝,确实方便人们跳舞高歌。
一到夏日,火炉山城的大太阳下,留得住人的却是那几棵残存的大树。官们醒豁过来了,草坪好看,抵不住太阳。于是又在新崭崭的花岗石上耕耘,重新植下近十棵黄桷树,那投入的三百万不是钱,随后投入的改造也不是钱,留下的永远是决策的正确和光彩照人的业绩!(阳关今日注:这些投入都化为了渣滓、垃圾,时间五年不到,可江北区有线电视的开篇语:确是**高瞻远瞩,运筹惟握)

当一种无形的意志,让浪费从人们(特别是官们)的意识中消失的时候,我不知道这是民族的大幸,或是民族的悲哀!
阳关01.10.18
注:嘉陵江复线桥开工近两年,配套的复线桥至观音桥的道路扩宽,勿容置疑。人们就搞不懂,区委门口、西普大厦门口的花坛和近百米的水泥大道,何以要开工?(阳关今日注:明知“道路要扩,何以任按原来不扩的道路修建,然后修好后,又来拆”)
完工后,不到半年,又将它破坏,此事就发生在政府的眼皮底下,看来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也得了精神麻痹症。百姓和施工的农民,谈起这些无不叹息,把钱不当钱用,这政府的官咋哪?
没有把人民、国家金钱不当钱的浪费,又何来为官者的**?可见,浪费的消失就事出有因了。
几年之内经历至少三次反复修建的嘉陵绿地(地址:原市歌舞团门前,即原嘉陵江影剧院门前。)今日面貌:
第23条回复:作者:阳关于2006-03-1113:41:37.0发表
上述、下述照片都摄自主干道: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南路。
图中的花坛,在亚太市长峰会前,是一尊汉白玉,横卧美女雕塑。长约三米,十分显眼,花费至少五万(根据北滨路的一尊石灰岩的裸石,价4万估价)。
去年九月为迎接亚太峰会,重新打理,原汉白玉雕塑不在保留,重新绿化植树。反正都在70亿中开支,不愁!
建新南路:修了拆的花坛
第24条回复:作者:liumingjun006于2006-03-1114:04:23.0发表
优化投资环境,将城市打扮得漂亮些,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过分了就不好了。钱要花在该花的地方。一下问题应花大钱解决:
1,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加大教育投资,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育环境
4,加大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医疗保障
第28条回复:作者:阳关于2006-03-1120:37:51.0发表
下面继续谈灯饰的无度挥霍。
先说,从江北区嘉陵江桥头,到红旗河沟长余数千米的一段地灯吧!
阳关调查拍摄了建新南路仅存的一段地灯:在江北区人民医院门口的建新南路地段,11棵树下残留11盏地灯,因为前后的电源都已割断,实际上是充作高级地砖的摆设。
而对面原观音桥五路电车站以下,残存了64盏,仍是一棵树下一盏。以这段路作为依据估算,大约占建新南路的1/4,加上建新南路对面(两边的人行道),整个建新南路大约五百盏。
考虑到建新南路也占整个路段的1/4,整个路段约在2000盏左右。按该路灯批发价980元/盏计,光灯具200万元。加上安装的线路及供电系统、人工费用估计接近400万元(如果重新审计,应该查得到)。
用了多久?老百姓说:不到半年。现在连尸体都难找到,好在江北区建新南路观音桥处,还留有数十个。笔者就拍摄了这些场景--高级的铺路砖。
江北区建新南路一侧残留的11盏地灯:
第34条回复:作者:阳关于2006-03-1121:05:54.0发表
斑马线上方是修好后拆掉的观音桥人行天桥(时间不超过五年,耗资数十万元)。照片右侧依稀能看出原天桥的残桩。
(阳关2009年元月11日注:2008年底,又在离此人行天桥不到20米处修了新的人行天桥,元旦通行)
第38条回复:作者:阳关于2006-03-1212:29:34.0发表
此系笔者近两年前写的有关城市灯饰的文章,发新华网:
大把花银子的灯饰(城市故事)
灯饰,这是一项各地政府,不惜余力,不惜工本,花银子,着力打造的民心工程(因为政府总是这样说)。
本文以一个工程的实例,谈谈这大把花出的银子,值不值?是否科学?是否有效?
今年四月底,笔者居住的小区,重庆市江北区北大门的四幢21层高楼,临主干道的楼面,由江北区市政绿化委员会出面,进行灯饰改造。
据该委4月20日,发出的〔2004〕21号文称:其所有费用,包括今后的维持费用,均由政府承担云云。
通知至少让小区的住户放心,不会加重你的负担。
于是,在政府的一纸告示下,工程紧锣密鼓,先后于五月初开灯。同时进行的,还有渝澳大桥桥头游园的射灯(类似于探照灯)工程。
渝澳大桥桥头的射灯工程,因耗电量大,造价不菲(灯造价不低于一万元人民币),只在调试时期,亮灯使用外,基本未用。
而小区的四幢大楼的装饰灯则不同。因系高科技产品,半导体灯,节能,几乎每天都亮。
这一亮不打紧,许多问题仆面而来。不是这组灯不亮,就是那组灯息火,也就是说,难得有不扯拐的时候,这问题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对小区居民而言,这灯饰亮与不亮,因不涉及自己切身利益,并不关心。只不过灯亮的时候,数百盏装饰灯的照明,让小区的行道,亮堂得多。
笔者不同,除了关心这灯亮与不亮,谁来保障它亮以外,还关心这灯亮起来是否赏心悦目,也就是说,美不美观,科不科学。说到底,就是这大把的银子花得值与不值。
远处看,一到夜晚,这四幢高楼,灯光闪烁,但五颜六色,毫无头序,只觉得杂乱无章,感觉是一个没有文化,也没有修养的农民,暴发找了几个小钱,不知道如何摆阔,总以为花俏就是阔绰的象征,仅此而矣。
因为除楼顶固定不变的轮廓灯以外,每幢楼面的七十二盏灯(还有十八盏不闪烁的白炽壁灯),都按各自的规律,按七种颜色各自变换,并无章法可言。这幢楼是兰,另一幢楼可能是红,再一幢可能就是橙,另外一幢则是其它颜色。
再加上同楼一种颜色的彩灯里,又会不时出现其它颜色,这种无序的变化,没有一点美感可言,更谈不上什么科学或者合理。
因为这出钱的江北区市政绿化委员会,他懂灯饰的设计么?他有整体的美化概念么?他对灯饰的美学效果和机电原理清楚么?
我敢说,也许清楚,多数不明白。
问题就出来了,对城市的灯饰美化过程、效果不知情,或知之甚少的有知识的官员们,因为掌握着钱,就领导着我们城市的灯饰工程。
不知情,或知之甚少,也许清楚,多数不明白的绿化委员会的官员们,又怎样来领导这一工程呢?
发包。下一个环节是装饰公司。
是否装饰公司就内行呢?也许该老板并没有进过什么城市规划学院,因为他有关系,或者说能耐,于是工程就到了他的手上。可能电脑上能做出一张效果图,这图管用么,与实际的差距多大,这只有天知道,地明白。
下一步装饰公司的操作,分两步。
第一步,找生产灯具的企业,订购灯具,同时提出质量保证要求;第二步找安装承包人,再次发包。
安装不难。因系承包,灯亮拿钱。比如四幢楼灯具安装,如果整个工程五千元,只要发包出去,我装饰公司老板不管你四天装完或者六天完工,承包费不会增加。
一亮灯,责任就转到了提供质量保证的灯具厂家身上了。听人讲,厂家的质量保证也有限,就两年。半导体灯的寿命不是十万小时么?两年后,这灯饰还会亮么?
如果厂家撤手不管,与区市政绿化委员会有直接合同关系的装饰公司又找不到人(因为他也不懂维护,谁明白,这灯包亮几年?),这灯饰还会亮么?
事实上,这大把花银子的灯饰工程,只要明年的亚太市长峰会一过,亮与不亮,亮得怎样,又会有谁来过问?
此前的AAPP会议,从家门前的嘉陵江大桥头,沿江北区建新南路,经观音桥,沿建新北路,经重庆海关,外贸大楼,直到红旗河沟,途经两条大道,长达近十里的沿线,安装了两排大口径的菲利浦地灯,每盏灯的造价人民币九百八十元整。估计耗资数百万元人民币,不就只管了一、两年么?
当然,现在建新西路改造,绝大多数地段连地灯的尸骨都不见踪影。
这些灯,象为官者的想象,是民心工程么?在这段地灯还亮的时候,笔者曾从红旗河沟步行,回华新街。走进地灯的范围,亮晃晃的灯光让你双眼难睁,离开地灯范围,黑咕隆冬,让你双眼一抹黑。遗憾,官们是不走路的,他不会有这种感觉,只感觉这城市连夜里都是明晃晃,正如他的官运一样,蒸蒸日上。
至于这地灯是否科学、合理,历史已经给出了解答。问题是这价值数百万元的投入,就这样悄无声息,石沉大海。
我不是算卜者,不能预见小区这四幢楼灯饰的未来。两年后,你还会亮么?(测算投入资金应不低于十二万元)
阳关2004年6月18日P2:50
两年后,主干道重庆江北区建新南路这四幢楼的灯饰,依然缺胳膊少腿:
第40条回复:作者:阳关于2006-03-1212:48:06.0发表
两年后,主干道重庆江北区建新南路这四幢楼的灯饰,依然缺胳膊少腿(在亚太峰会那几天稍好点):
(阳关2009年元月11日注:灯饰早已不亮,横七竖八悬在楼面墙上,有些吊在半空中,没有人给它收尸!!)
……下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