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人生感悟: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生感悟:信
如果说做人的几项原则中,孝、忠,只要自己把握,尽心尽力,就可以实现的话。那么为人的诚信,则是对人生的又一考验。因牵涉个人的切身利益,孰轻孰重,就在思维的一闪念。
走过人生的大半程,诚信对于我来说,真是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遇到的第一次考验是从北京来的外调人员,调查对象是我的一位同学。来者的讯问,围绕如下问题:文化大革命中,他抢过枪没有?抢过自行车没有?搞没有搞过电台?造没有造过枪?厂里众多参加过这场大革命的大学生都说,看样子,你这位同学凶多吉少。
要口述这篇调查报告,有两种方式,一种顺水推舟,不动声色,保全自己,迎合潮流;另一种,实事求是,面对寻问,据理回答。因为寻问方有厂政工人员在场,搞不好,随时会牵涉到自己。但我选择了后者。
因为这些问题,我不仅参与,而且熟知内情。我讲,这位同学,来自农村,忠厚老实,为人诚恳,所以同学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小牛”,就说他做事,像牛一样的实在。
枪,没有抢过;搞电台我也在,至于手上曾有一把枪,那是战斗团头头到我们那儿睡觉时留下的;造枪,是我们有一批捷克机枪的枪管,一位大学的年轻教师,经过反复琢磨,用简陋的一台车床,一台刨床,数台钻床,就将整枝机枪造了出来。他是其中的一员。
日子过去几年,我碰见这位同学,谈起此事。他讲,当时是他申请入党,例行的外调。由于诚信,我没有为自己一已之私利,以出卖朋友,来换取自己的平安。
另外还有一件事。周总理去世后,群众中盛传总理遗言。另一造反派的一位女工,给了我一份,看后十分感人。
那个时候,尽管不同派别的造反派,为各自的观点,打得难分难解,争得你死我活,但从内心深处,对周总理人格的高尚,发自内心的崇敬。追查总理遗言,当时各级政府,企对事业的党政工团,包括公安、派出所全体出动,守到收缴。
一时风声鹤泪,人人自危。当知道我手里有一份后,政工干部让我交出来,我答,不在手上,明天拿来。考虑半天,不交肯定不行。怎么交,到成了我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想:第一不要再牵涉别人,第二不留任何把柄。第二天一上班,我早早来到车间,当着车间数十号员工,我拿出了那张纸条,告诉大家这就是总理的遗言,并说不是要消除影响么,我现在就当众销毁,彻底消除影响,然后划燃火柴,付之一炬。
当厂里的政工人员找我交出总理遗言的时候,我捧着纸灰告诉他,这就是,不是说消除影响么,变成了灰,就最彻底。气得他没有办法(可能怕交不了差)。事后,那位女工,一直认为我讲诚信,不再牵连她,感激不尽。
大学毕业三十年,我们几十位同学重新回到母校,久别重逢,一班人重新聚会,回首往事的时候,我讲了一个007的故事。
我们班上一位同学,文化大革命时是刘结庭、张西挺专案组的成员,当时是肩负四川人民的重托,外出调查。出行都是飞机来飞机去,外出的方便,全是部队提供。
尽管我们始终不渝的站在周总理一边,人数众多,势力庞大,最终我们失败,刘、张在四川掌权。作为失败者,我们变成了对手的砧上肉,任宰任砍。各种学习班,都是交待问题,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之前,该同学曾交给我一张能证明张西挺是叛徒的照片,和一个宜宾的通讯地址,晓之厉害,让我保存。一诺千斤,这个秘密保守下来,一过就是三十年。当我提起往事的时候,该同学咦嘘不已,说,如果你当时交出来,我就只好去坐监。
往事如烟,诚信让我赢得了信赖,赢得了尊重。但诚信也让我尝尽了苦头。当我在一个企业科研所任所长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所里一位女工是公司一把手、书记的媳妇,最初书记打了一个招呼,让送她去读书,这不难,反正用的是公家的钱。学成归来不久,因知识有限,到设计室工作吃力,征求意见后,将她安排到检测站。
后来,书记的儿子另有新欢,两口子闹离婚。其子公然到科研所耍泼,大骂:***,只要离了婚,你娃娃,死得早。不可一世,气焰嚣张,群众反映十分恶劣。
在法庭判决离婚时,该女工曾经提出,他父亲是公司一把手,防止报复。某书记也表态不会。
不久,在谈到科研所改革时,该书记告诉我,将所里那些没有事情干的人,放下去当工人。问题让我吃惊,我讲,所里没有耍起的人。他说,检测站。我感到不对,就说罗**忙不赢。他讲,另一个。明明只有两个人,他原来的媳妇跟着罗学,现在这样一讲,所指何人,谁不明白?
回所后,我召开了支委会,提出这个问题。大家都说,她的表现不是很好,问题是原来有书记撑腰。现在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她父亲是位老工人的面子上,一致决定,不理。
他的话是给我一人讲的,现在不理,当然罪魁就是我。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公开的不听书记的话,在他想来也就是不听党的话。接踵而止的磨难可想而知。
我一生没有干过一件对不起党的事,却干了三件对不起书记的事。第一件就是如上所述。
第二件,就是科研所,半年不到,调进五、六位脸咀女工(当时全所仅40人。调进女同志,既不能搞科研,又要坐办公室,让我好为难);第三件是局主持中干选举公司领导时,没有投书记的票。
从此后我厄运不断,最痛心的是,年富力强,拿着工资,不让你干事,送进了不生不死的“疗养院”。更可笑的是,没有任何人能邦你一点忙,连熟知内情的上级领导也爱莫能助。
四十三岁,我就离开了研究所,挂了个经济协作部副主任的闲职,一周没有半天的工作量,一天没有一个小时的工作量。那段日子,真是度日如年。老同志劝我,每天上重庆的解放碑转两圈,消消饱胀。
到最后,差点沦落到当库房保管,发钉子,沙纸,玻璃……。
五十岁在科研所将我要回去,干了两年后,因世事变迁,人的思想已经是今非昔比。在搞不清楚我在为谁干活(为国家、为单位,为私人)的情况下,我申请病退,远离了世事的纠缠。
人生是本教科书,到现在我仍孜孜不倦,一日复一日的翻着它,用我人生的经历,品评世事,延续着我生生不息的生命。我曾经告诉朋友,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我可以说,人生无悔,自信没有愧对人生。
阳关02-05-02A12:36
第1条回复:作者:阳关(2002-05-1012:06:18.0)
孝、忠、(诚)信,是做人应该恪守的原则。笔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认识求教于大家,与网友共勉。人生感悟:孝、忠、信。已发新华网。
第2条回复:作者:子佩(2002-05-1012:15:26.0)
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第3条回复:作者:阳关(2002-05-1209:57:16.0)
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过去我家的几位堂兄、堂姐就按此顺序,定义姓名的最后一个字。含义就在于这几个字是人处世为人应该谨记遵循之道。笔者选择其中的三个字:孝、忠、信。著文三篇发新华网,以求与网友共勉。这就是,人生感悟:孝(忠、信)。
人生感悟:孝。谈孝敬父母;人生感悟:忠。谈忠于爱情;人生感悟:信。谈诚信待人。如果网友有幸看见其中一篇,就请劳动大驾,一鼓作气看完。这样才能对本人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因系共勉,也望网友,不吝赐教。02-05-12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