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切腹”这种行为不能不提,他们认为这是光荣赴义。不只日本人有自杀的仪式。举例来说,罗马皇帝常常要求叛变者自杀以保全其家族的财产:命令一个人死于自己的手里,惩罚意义已经足够。但对武士而言,情况却完全不同。死于自己的手里既是保全荣誉,也是接受惩罚的正统死法。武士常常切腹自杀以免被俘,或是因为领主已死,藉由切腹以死明志。也有些令人难以理解(外人眼中)的武士,采取切腹的方式来抗议领主所下的决定。这样的行为被视为最高的忠诚的表现,即便领主不予理会亦然,然而很少有人在家臣宁可切腹自杀而不愿服从其命令时,不重新考虑的。切腹虽然是很痛苦的,事实上这种痛苦也是刻意要造成的。切腹者要用一刀以上,切开自己的腹部。由于自己除去内脏过于可怕,所以切腹的方式最后做了修改,变成由切腹者自己划上一刀。第一刀切开腹部之后,由朋友或可信赖的家臣立即补上慈悲的一刀,砍下切腹者的头。这种来担当补刀的行为的人称之为介错,担任介错的人是非常的荣幸的。虽然有这出于善意的致命一刀,但第一刀仍然需要切腹者相当大的自我修持,才能下得了手。切腹并非日本唯一的正式自杀方式。以武士传说中,以历史上的英司SHIGECHIKA为例,他的死法实在令人心惊胆颤!他孤身深入敌人城堡,结果全身穿戴铠甲,在马背上被活活烧死,死时不忘发下毒誓,死后要化为厉鬼回来报仇!一、剖腹的起源和沿革。永祚元年(西元989年),大盗藤原义在被捕前,将腹部一字割开,然后用刀尖挑出内脏扔向官军——据说这是剖腹的最早来源。剖腹的开始盛行,是在镰仓幕府以后,因丢失阵地而引咎剖腹,或耻于被擒而阵前剖腹,占了绝大多数,一直持续到战国时代。江户开幕以后,社会统治相对平稳,因殉死而剖腹,和作为刑罚的“诘腹”,逐渐占了主流。虽然幕府严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无法阻止这一历史性的趋势。至于为什么选择剖腹作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现在普遍认为,古代许多的国家和民族,均主张人的灵魂是宿于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将自己的灵魂向外展示的时候,采取剖腹以示众人的方法和仪式。

二、剖腹的种类和方法。剖腹的种类,主要包括——1、战争失败(如浅井久政)2、引责:对过失承担责任3、牺牲:以自己的牺牲来拯救部下或同僚生命(如清水宗治)4、谏死:为了劝谏主君(如平手政秀)5、名誉:为保住自己的脸面殉死6、先腹:比主君先行踏上死途7、追腹:义腹为了尽士道义理8、论腹:为了树立名声9、商腹:为了给家族和子孙带来恩惠10、诘腹无念腹:痛饮悔恨之泪的剖腹11愤腹:愤慨于无实之罪的剖腹12刑死:武士专用的刑罚(如泷善三郎)自动切腹的动机较复杂,除了为主报仇,切腹而死外,有引咎切腹的,有尸谏切腹的;有战败不屈切腹的,有有志不遂、生不如死而切腹的等等。凡自动切腹的,就没有‘介错人’在旁帮忙了。切腹者多数采用下列几种方式:其一,用力在腹部自左至右,横切一刀;再从下至上,直切一刀,成为十字形,达到心脏为度。其二,腹部横切一刀,立即回刀割断自己的咽喉。其三,腹部横切一刀后,立即用刀向心窝刺入,再用力向下拉,成十字形。切腹者明知这样死法**上很痛苦,但必须始终忍住痛苦不出一声,积极达到目的。临死时要保持清楚明晰的意志,按照仪式一一做去。第一,要使尸体不倾斜,只许向前俯伏。如仰面朝天,便算失仪。第二,腹上刀痕不许皱折。第三,双膝须合拢,如松开了,就表示不够修养。最后对于自杀用的武器也得安置妥当,不能任其散乱。看来切腹者不但死志坚强,固执礼仪,并能超脱生死的观念,实在当得起‘硬汉’的称呼。嗯,上述最后一个要求‘自杀用的武器也得安置妥当,不能任其散乱。’这个似乎有很高难度哟。另外,据知:江户时代高级武士被赐切腹的,一般不一定要真的开膛,往往切腹人手刚刚拿起胁差,介错便卡嚓一刀砍下断其首级,被称为:‘拟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