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春节过完了,黎雨彤又要回深圳了。
我开车送她去机场的路上,黎雨彤告诉我,帮我在南大的BA班报了个名,学费公司已经交了,下周六开始上课。
“我看过那个班学员的花名册,一般人进不去,你进去能不能拿学位在其次,关键是要在班上多认识一点人,积累人脉!”黎雨彤说。
“哎,你这不是给我压力吗?先不是说好让我去经济学院跟班,和那些大一大二的大学生上课多轻松呀!”我笑着说。
“我看你是想去看美女吧!”黎雨彤笑着问。
“就这点小秘密也被你给识破了!”我故作沮丧的样子说。
末了,黎雨彤叮嘱我,以喋喋不休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去上课。

三月初,南京乍暖还寒。我住的地方离南大挺近,走路也就十分钟不到的路程。
早上八点四十我就到指定的教室,准备BA的第一次课。班上的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同学,看上去颇有老板的风范,大家都客气的交换名片相互认识。
我派出去了二十几张名片,也收获了二十几张,这些名片上印的公司名都比喋喋不休要响亮许多。
快上课的时候,一个秃顶的矮胖中年人慢条斯理的走进教室,我咋一看觉得挺眼熟的,仔细一看,原来是上次在电台因为夏薇和我交恶的那个张总,真是冤家路窄。
早上九点钟,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走进教室,自我介绍是我们班的班主任,也是授课老师,姓叫黄启,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经济学博士,目前是商学院的教授。
接着,黄启要求每个人做简短的自我介绍,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我虽然已经有了不少人的名片,但是听每个人的亲口自我介绍,比那张薄薄的纸片来的真实具体的多。
有的人,名片上写了一堆让人景仰的头衔,一开口说话给人听着就感觉想吃了一个外表光纤,啃起来却异常费尽酸涩的苹果,东拉西扯毫无头绪;而有的人却思维非常清晰,简单两句话,言简意赅简洁明了。
这时轮到一个年纪三十多岁一身职业装的女士,自我介绍。她叫施枂,一说来历,让我们所有人都刮目相看——市政府的新闻发言人,难怪我觉得好像在电视里面见过。
轮到张总,他一上来就意气风发、长篇大论的介绍他们公司,手机销售量如何如何高,利润如何如何高,每年帮手机品牌代工多少台手机,看来他的确有备而来,想利用这个机会多替公司接点单子。

“我叫顾锐,是喋喋不休文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轮到我自我介绍了。
我刚说完第一句,下面的人就开始议论纷纷,我也猜到了不少人对喋喋不休有歧视。
那个张总 认出我来了,也在下面跟着起哄,冷笑着说:“想想喋喋不就是那个租碟的小破公司吗,我觉得连公司都算不上,就是一个体户开的碟屋,怎么这种人也招到我们这个班上来了,这开班也不能光顾着赚钱呀!”
张总这么一吆喝,附和的人还不少。
黄启立马叫大家安静一下,然后笑着说:“大家千万不要小看喋喋不休,据我所知,喋喋不休是我们班所有学员所在公司中,客户关系管理做的最好的!”
黄启一语中的,让我都觉得非常吃惊。
黄启接着对张总说,“你为某手机品牌代工,你知道下个月这个品牌要下多少订单,要代工那个手机型号吗?”
张总满不在乎的说,“这个我不用管,他们下单我只要能按时完成就行了!”
“因为你没有做客户关系管理,你不知道你代工的手机里面,那款卖的好,那款是目前的主打机型,那款是即将淘汰的机型!”黄启一针见血的说,“但是喋喋不休就不同,喋喋不休在全市有十几家连锁,有上万的客户,但是他们能准确知道每个客户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片子,客户手上目前租了几张碟,那些碟应该已经看完了,可以换碟……”

黄启滔滔不绝的讲了几分钟,让所有人包括我都觉得非常惊讶,我甚至怀疑他比我还了解喋喋不休。
“ 黄教授,碟碟不休是小公司,所以能做到这么精细化的管理,换作象我们这么大的公司,他肯定管不过来!”张总不服气的说。
“那可不对,张总,你们的客户不会超过一百家,每个只给你下一两单吧?”黄启问张总。
张总点了点头。
黄启继续说,“碟碟不休的客户是上万,而且每个用户每个月平均要换六次碟!他们的工作量不比你小!”
张总碰了一鼻子灰,还是不服气的说:“我当初来这个班,就是冲着这个班上的学员都是有大公司背景的,大家沟通起来才有共同语言,顾总的碟碟不休在好像没什么人知道吧!”
“既然张总提到名气的问题,我可要说,碟碟不休的知名度在南京市可不比张总的公司小!这点是碟碟不休非常难得的,在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考虑到品牌建设,在全市开了两个旗舰店,我曾经去过,体验感知非常不错,而且碟碟不休还在电台赞助了节目,应该说碟碟不休在中低收入家庭、学生和公司白领这些群体的知名度还是挺高的!”黄启有条不紊的说,听得我都不住地点头。
“黄教授,你的意思是,我们做代工的就没有品牌了?”张总语气不善的说。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公司应该注意品牌建设,一个公司的品牌就好比是太阳,而公司的产品就好比是月亮,太阳的光芒越强,反射在月亮上,月亮就更加明亮!”黄启回到讲台上,面带微笑的说:“现在不少人觉得代工或者都是贴别人的品牌,没有自己的品牌,这其实是不对的。华为九八年在深圳龙华设厂,经过近二十年从注册资本2.4万的代理商,发展到今天成为年营收过60亿美元的准世界公司,发展速度已经非常够引人注目了!而跟华为仅一街之隔的‘代工之王’富士康,也是98年在龙华建厂,但到现在年营收却已经超过500亿美元,是华为的9倍多,其它因素我现在不去深究,但是富士康这么高速的发展,和自身的品牌建设密不可分,所以我建议张总可以去仔细研究一下富士康!”
黄启一番话,娓娓道来,事实胜于雄辩,让张总不得不服,我也对黄启暗自佩服。
“我也说两句,”施枂悦耳的声音让我们立刻把目光转移到她身上。
“我之前不认识顾总,但是却经常在雇用下岗工人,捐助敬老院的新闻通报中听说碟碟不休的名字,我觉得一个公司在社会上的认知程度,不在于他的规模大小,而在于他的社会责任感!”施枂的一番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雇用下岗工人,捐助敬老院”这些事我从来没听说过,都是刘映搞的?我待会儿一定要好好问问她,这小妮子还真是心地善良。

课间,我主动去找施枂交换名片,黄启也过来了,和我们两交换名片。
“黄教授,没想到你对碟碟不休这么了解!”我笑着说。
“你们碟碟不休真不简单。起初我也没留意,有一次我去看望我父母,发现他们在家里租了很多碟,我觉得奇怪,他们平常从来不租碟,因为老是忘记去还,一放好几天,以前碟屋都按天算钱,所以算起来不划算。结果他们告诉我,每次他们看完了,碟屋的人就会主动把新的碟送过来,不用他们亲自去换碟。我一听就觉得奇怪,怎么还有这么好的碟屋,而且碟屋是怎么知道我父母已经看完了呢?”黄启讲述的水平果然了得,让我和施枂听的饶有兴趣。
“于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开始调查了解碟碟不休,还跟你们一位姓刘的经理交流过!”黄启说。
“是刘映?”我问。
“对,是刘映经理!”黄启点了点头,“她给我聊了很多,我很惊讶你们竟然可以把碟屋做到这么精细化的营销!”
文章引用自: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