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询情问故(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您好!大姐,能在省城认识来自华德的大姐,感到很荣幸!”杜珊珊主动伸手与她握手。
“您好!刚才小迟还在夸奖您呢?果然,是位漂亮出俗的妹妹呀!”她说道,“小杜,有没有去过华德监狱参观啊?”
“大姐过奖!我表哥以前就是在华德监狱上班呀!读初中时,假期都喜欢往华德监狱去玩。”杜珊珊说,“监狱里边面积也真够大的,听我表哥说,抬头看得到的山地树木都是监狱的。大姐,是这样吗?”
“是,监狱位于一个三面环山,一处出口的大山窝里,看得见的山面都是监狱的地方。山林、茶园、水田、鱼塘、水库都是监狱的。以前,大部分罪犯都是在室外劳动,有茶叶大队——负责茶叶生产制作的大队,农副大队——负责种水稻、小麦、甘蔗、红薯、玉米以及养殖业,农茶单位的罪犯都是出去外面劳动的。”她解释道。
“哪不怕犯人逃跑呀?”小迟好奇地问。
“怕也没办法!以前,每年都会有罪犯逃跑的,有的逃出去了,有的给追逃抓回来。不过,一般情况下,是不容易脱逃的。因为,除了带班的监狱警察以外,还有武警战士看押,他们负责外围警戒,限定一定的作业范围给罪犯劳动,设置警戒线,罪犯如果冒险冲线逃跑,武警会鸣枪警告!”
“怎么监狱都喜欢建在远离城市的山区里边呢?”小迟又问。
“怕犯人逃跑后,在城市里建监狱增加许多不安全因素。”小李民警说。

“这也是其中的一方面,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与当时国内形式紧密联系的。我国大多数监狱都是建于解放初期,五、六十年代,那时,叫做劳动改造支队,简称劳改队,罪犯被称为‘劳改犯’,由于,担心蒋介石反攻大陆,危及监狱安全,全国监狱大都建在边远山区。”她进一步解释道。
“贾大姐,真熟悉监狱历史啊!给我们上了监狱变迁的历史课哪!”杜珊珊称赞道。
“我也是一般性的了解!说不上有多系统!近几年监狱发展要好一些了,罪犯已经全部集中关押,全部安排在室内劳动生产,不再有放出去劳动的现象了,所以,逃跑的现象也就少得多了。”她继续说。
“是呀!记得以前我去监狱玩的时候,还看到很多犯人在茶山上摘茶叶,在农田里插秧、收割,听我表哥说,还有表现好的犯人可以在山上住呢?”杜珊珊插嘴道。
“是,那些表现好的罪犯,安排到外面住,主要负责看管茶园、农田、鱼塘等,我们称这类犯人叫做‘外宿犯’”,她补充道。
“哪他们不逃跑吗?”小迟又问。
“一般不会,他们的余刑期多半只有一年半载,他们犯不着去逃跑,不然,抓回来,还得加刑呢?”她答道,“是呀,小杜,你说你的表哥在华德监狱工作,是谁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