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一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朝最后一位皇帝,是年仅十五岁的帝昺,被元军追赶着,节节向南溃退,一直败到大陆尽头的南海,除投降外,无路可退。
枢密大臣陆秀夫说:“(降元的) 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于是背着这位小皇帝,跳海自杀,这是公元1279 年的事。
我一直误以为海南岛的天涯海角,是他们君臣死难处。及至此次到了珠海西区的斗门县,才弄清楚是在这里的珠江入海的崖门口跳海的。
当时,他们在崖门口,茫茫大海,前进无路,回首望去,惟有绝望,才这样毅然决然地蹈海赴死。那是一场王朝覆灭的壮烈死亡,《宋史· 四十七》载:“(陆秀夫)乃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帝昺一死,从而结束了三百年的宋王朝。
穷途末路,别无出处,对于这彻底的绝望,恐怕只有死亡一途。而希望之对于生存者而言,哪怕是一线之光,也会是不停地奋斗,这便是相隔七百年后的今天,在珠江口响起的一阙壮丽的凯歌。
我们来到崖门口旁的斗门,它是中国最为年青的县份之一,不过二十几岁,可算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但这个小青年,却很可能成为珠江三角洲上,最有希望的,和最具发展前途的巨人。从三角洲的最高峰黄杨山,到富饶肥美的南海之滨,天蓝得出奇,海美得出奇,山绿得出奇,地富得出奇,而我们接触的斗门人,那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则是热得出奇。
我们一行人,王蒙,维熙,钱钢,还有部队女作家于劲,在斗门的日子里,走不胜走,看不胜看,真是眼花缭乱,目不暇给。我以前不知斗门这个地方何在。维熙还幽默地说,一听斗门的“斗”字,有点怵头。然而,来了以后,方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没想到在这南海边陲,倒亲身体味到改革开放大潮的涌动,和那磅礴之势,可谓不虚此行了。
那几天,正赶上今年第三号台风,在这一带登陆,把还差十来天即可采撷的荔枝,全部打落,等于绝收一样。如果是往年,我想人们不知该怎样跌足叹息,愁眉不展呢! 但对遍地是金的斗门来讲,会有更多的办法弥补这天灾造成的损失。在这一点上,斗门人的“斗”劲,着实叫人钦佩。就看他们十年围海造田十万亩,在文天祥吟哦过的伶仃洋一带,填起连岛的万丈长堤。珠海的女作家成平感叹说,真应该在海堤上为他们塑一座精卫填海的雕像,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我们常常惊叹老天爷的吝啬,有的地方,不是有山无水,便是有水无山,总是不能兼美,而难免遗憾。独独对于斗门,山、海、田、水、林、木、果、鱼,无不慷慨赐予。甚至一只螃蟹,也让它长了两层壳,膏肥肉美,鲜香四溢,这种“重衣蟹” ,就偏生在斗门的海水中,别处甚是少见,你说怪也不怪?

上苍似乎太偏爱斗门了,然而,九十年代的斗门人,并不满足于这种要什么,有什么的现状,却是着眼于想干什么,就能做成什么的明天。
一个仅次于荷兰鹿特丹港的、拥有十万吨级,二十万吨级码头的高榄港,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一个在日本侵略时建的三灶机场基础上,重新扩建的国际航空港,年底即可通航。一个巨大的火车货运站,不久将在新会延伸过来的铁路终端盖起来。
具有如此交通方便条件的地方,大发展是拭目可待的。譬如离斗门并不很远的佛山,是历史上有名的四大镇之一,很繁华过一阵的。曾几何时,得水陆交通之便的广州,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所以,斗门以她面临南海,背倚大陆之势,过桥即到珠海,跨岛便是深圳之便,毗邻港澳,近在咫尺,距东南亚,不过一衣带水的优越条件,总有一天,会让这些老大哥城市刮目相看的。
这里处处充满着生机,甚至一片建堤围起的滩涂水面,修成了遐迩闻名的白藤湖旅游度假胜地。所以,用不着太远的时间,斗门的这只“斗” ,不但称金量银,叠翠砌玉,而且会像天空里耀眼的星斗一样,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注目的焦点。这不是什么预言,而是稍晚一点即将来临的现实。谁到斗门来,就会感到这种飞跃的势头,就像大海涨潮前的汛息,已不可遏止地扑面而来。
所以我想,赵宋王朝最后的君臣将士,人员兵马,放在今天的话,他们肯定不会跳海,而要抓住机遇,立地生根,好好作一番事业的。
珠江年复一年地从斗门身边流过,不知她会不会生出这样的疑问:地,还是这块地,人,还是这方人,为什么突然焕发出精神,抖擞开威风,要把斗门花团锦簇地装点起来? 问题就在于我们过去,功夫不是用在斗天斗地,而是在斗人上,浪费了太多的时光,错过了太多的机遇,不能再耽误了;斗门人把握住而且绝不撒手的,正是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也许是我们此次斗门之行,对于“斗”字的深一层理解。
遥望南天,心系斗门,虽然离开已久,但那大潮涌动之势,是怎么也不能忘怀的。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