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颗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鲁迅对于中医的偏见,是由牙齿而引起的。
年青时,先生苦于牙患,请教过一位懂中医的长辈,那位老先生把脸一板,认为是不知节制之过。后来,他才弄明白在这位中医的眼里,齿病的原因在于肾亏,肾亏的原因在于纵欲,白白让人冤枉了一顿,自然没法开心。
不过,牙齿很重要,千万不要得牙病。在一般人心目中,牙病不算病,因而疼死了没人问。但实际上,一个健康人,应该具有一副好牙齿。豁牙半齿,撒气漏风,狗窦大开,口臭厌人,都说不上健康二字。尤其老是捂着腮帮,老是倒吸冷气,老是龇牙咧嘴,就无法像电视广告词所说,“吃嘛嘛香”了。而一旦到了吃嘛嘛不香的那天,估计病魔在打你的主意了。
所以,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其标准,首先是要牙好;而人老了以后,能有一副好牙,则是绝顶的幸福。
因为牙好,才能吃好,不管是年老的人,还是年青的人,有一副好胃口,能吃、会吃、懂吃、善吃,吃出兴致,吃出乐趣,也是健康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
据报载,英国作家毛姆在他古稀之年,写过一篇文章,说他还剩有26 颗牙齿,应该说,这状况不算好。毛公走遍全世界,自然吃遍全世界,估计他在印度次大陆呆的时间颇长,咖哩和酸浆之类肯定食得过多,因而牙齿负担较重,消耗相对厉害,可以理解。但是,此公最后能够活到了91 岁,不能不归功于这些未掉的牙齿。倘非如此,吃西餐,第一考验就是牙齿,牙不跟劲,可就“食不甘味”了。
我在伦敦的餐厅里,见识过洋人对付面前盘子里巴掌大小一块牛排的顽强战斗力,不禁为洋人牙齿的那一份劳累感慨,实在太辛苦了。同时也为我们中国人以素食为主的牙齿庆幸,吃中餐,基本上是不怎么费劲和费事的。这大概也是同届古稀之年的我,留存下来的牙齿要多一些的原因。记得在那“忙时吃干,闲时吃稀,干稀搭配”的“瓜菜代”时期,对付南瓜,对付红薯,对付烂菜帮子,还用得着牙齿吗? 舌头就给你包圆了。那年头,牙齿等于处在长期休闲状态之中,英雄无用武之地,得以休生养息。

人类要生存,饮食,是维持生命系统运行的惟一手段,所以,在摄食过程中,那种咀嚼的满足和快乐,其实也是一种生命的享受。孔夫子说过,“食色性也” ,食什么,如何食,食下去以后感觉如何,第一道关口的牙齿,扮演着功莫大焉的角色。
过去的牲易市场,叫作牙市,经纪人被叫做车船店脚牙的“牙” ,就因为他们在做买卖时,总要扳开牲畜的嘴巴,检看牙齿,判断状态。所以,一个人,也要经常查看一下自己,看看还剩有几颗牙齿,来校验自身的健康状态。
在这一点上,我最钦佩苏东坡,无论他怎么受打击,被排斥,遭流放,坐大狱,永远兴致勃勃地用他的牙齿,从长江的河豚,海南的牡蛎,南国的荔枝,北方的浑淘,一直吃到黄州的猪肉,居然被他吃出一道以他名字为菜肴名的“东坡肉”来。这才叫吃家,自古以来,有哪个中国作家得到这种吃的光荣?
因此,我得出的结论或许有些偏颇,但我认为,有健康的牙齿,才会有食欲,才会有胃口,才会有一份吃的快乐。那么,作为一个健康人,这大概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一环。
同样的道理,用在文学写作上,大概也可通用。假如作家都像林妹妹那样,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最后,提起笔来,除了自己的身体,还有什么好写和可写的呢?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时下“身体文学”不断产生的原因? 其实,作家也应该有一副能吃会吃的好牙齿,广泛吸收营养,才能写出好文字。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