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力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很贤明的宰相,也是个成功的外交家。有一次,他出使楚国,楚王热情地招待了他,正喝得兴高采烈之际,两个警卫人员押解着一个嫌疑犯进门来。显然,这是狡滑的楚王作出的精心安排,想达到屈辱来访者的目的。因为晏子的名声很大,不但善于治理国家内部事务,在外交上,也是一位纵横驰骋于列国之间的谈判高手。孔子都赞扬过他的外交成就:“善哉,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楚王假惺惺地问道:“你们绑来这个家伙,是怎么回事呀?”下面的人回答他说:“这是齐国人,是个惯偷,行窃时被我们当场抓获。”楚王听后,转过脸来问晏子:“这样的事已经发生过多起,我不禁要问,难道贵国的人,具有偷盗方面的天性吗?”
晏子连忙站起来,很有礼貌地回答楚王:“我听说桔子生在淮河以南的,为桔,生在淮河以北的,为枳。这两种树木,品种相同,枝叶相似,但结出来的果子,味道却大有差别。大王,你猜这是什么缘故? 根本原因就在于水土不同。老百姓生长在齐国的时候不偷不盗,为什么到了楚国的时候,又偷又盗呢? 是不是楚国的水土有什么问题,使得老百姓这样堕落呢!”一番话驳得楚王有口难言。
从这个小故事,可看出晏婴应对机敏,娴于辞令,头脑睿智,答辩如流的大外交家的风采。晏子,“莱之夷维人也” ,即今山东高密一带。一般来讲,齐鲁人氏,体格魁梧,世称山东大汉。梁山泊英雄大半山东籍,个个都是高高大大的好汉之辈。东三省的居民,身材也很健壮,可能与历史上山东人移民后裔较多有些关系。据说,连清河县的武大郎先生,也查证出来不是矮子,给平反了。报载,根本不是《水浒传》里所歪曲的“三寸丁谷树皮”那样,而是一米八的大高个子。言之凿凿,是从挖掘出来的尸体遗骸,所测量得出的数据。
但山东地方这位古代杰出的外交家晏平仲,却千真万确是矮个子。《史记》说,甚至给他驾车的车夫都比他神气。不过,矮子也有其优势,五短身材的人,脑子离心脏的距离,要比丈八大汉的人靠近若干厘米,因此主动脉供血充足,携氧量高,脑细胞要比身高者来得活跃,灵敏,聪明,快捷。
齐景公是相当差劲的一个国君,“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史记· 齐世家》) 。此人好猎,可箭法又并不高明,常常大张旗鼓出猎,回回一无所获归来,为此很恼火,很败兴。
后来,有人想出一个主意,在鸟的脚爪部拴上细线,像风筝一样,可收可放,操纵自如。这样的猎鸟法,叫“弋” 。一次射不中,可以再射,反正有线绳系着,无法逃脱,总会被他射中的。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一只被“弋”的鸟,飞得无影无踪,齐景公气得要死,火冒三丈,把管鸟的名叫烛邹的官员找来,下令当场处死。
晏子当然不能支持这种残暴行径,可要改变如此昏庸之君的决定,谈何容易,弄不好连自己都得搭进去。于是,才思敏捷的他,请求景公让他陈述为什么要杀烛邹的理由,然后再执法,要他死得心服口服。齐景公想想也是,便同意了:“好吧!”然后,晏子声严色厉地申斥:“你知道吗? 烛邹,你为吾王管鸟,却把鸟管飞了,罪该死。因为鸟飞了,害得吾王生气,为了鸟的缘故开了杀戒,罪该死。杀了你倒还罢了,可在诸侯间,都以为吾王重鸟轻人,造成极坏影响,罪更该死。”说到这里,他对刽子手说:“三条罪状已经宣告完毕,你可以执行了!”
这位昏君还算没有胡涂到底,于是说:“勿杀,寡人闻命矣!”收回成命。这就不得不佩服晏子的机智,干练,和正直,以及对国家人民的忠心赤胆。该讲话的时候,还是敢于直陈己见,不过,他很懂得讲话的技巧,能够把握讲话的时机,了解讲话的对象罢了。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他历仕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伴过三只老虎,确实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后人尊他为一代名相,就因为晏子以其内政外交的政绩著称于世。司马迁评价这位政治家时说:“其在朝,君语及之,则危言;语不及之,则危行。”

这就是说,君主问他什么事情的时候,极其谨慎地回答。不问他的时候,则小心去做事。
齐灵公有一个癖好,喜欢他后宫里的后妃们,穿男装,戴男帽,着男靴,佩男人的饰物。于是,上行下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股女服男衣的风气。灵公很不高兴老百姓学宫廷里的样子,下令各级官吏严禁,凡是在街道上,市集中,乡里之间,有女人敢穿男人服装者,把她的衣褂扯碎,绦带剪断。结果,一眼望去,全国上下,到处都是衣衫被剪切得零碎的女人,随风飞舞,飘飘欲仙,成为一道想不到的奇特风景线。
这位齐国的君王气坏了,便问晏子:“寡人下了这样的命令,为什么老百姓敢于违抗,屡禁不止呢?”
晏子说:“大王呀! 你在宫廷里提倡,而在宫廷外禁止,就等于是挂了一个牛头在大门口,卖的却是马肉一样。你要想让全国的妇女,不穿男服,只要宫廷内先不穿,谁穿就罚谁,老百姓还会有人敢以身试法吗!”
灵公说:“好吧,那就试试。”果然,没出一个月,国内再看不到一个穿男装的女人。
其实,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出在底下,根子却在上头,古今都是同样的道理。
在《晏子春秋》里,还有一个寓言,也讲的是类似的事例:楚灵王喜好腰身很细的臣下,他认为这是男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于是,楚灵王的宫廷里,做大臣的都十分讲究减肥,不敢发福,不敢多吃一口饭,怕失去君王的宠幸,一天到晚,屏住气把腰带往死里勒。结果,腰太细了,使不上劲,只好扶墙,才能站立起来。在这样一个束腰风气下,一年以后,整个朝廷的官员都折腾得没有人样。有一句话,“楚王好细腰,国人皆饿死” ,就说的是这回事了。
这部《晏子春秋》,显然是战国时期的人,假托晏婴的名义,实际是采集他的言行而编辑成书的。其中,许多寓言,看来专门是讲给皇帝听的。因为对至尊至贵,至知至明的君主,臣下是没有资格教导他该怎样,不该怎样的,只能拐弯抹角地予以晓喻。而他特别善于通过寓言手段,使齐王明白他想说的道理。这大概也是他的一种谨慎的,然而是有效的表达方式。
他说过这样一个寓言,有一家卖酒的铺子,招牌挂得很高,酒具也洗涮得很卫生,可是酒卖不出去而变酸了。铺子老板问左邻右舍,你们为什么不来买我的酒啊? 邻居们说,我们不是不想来沽你家的酒,但我们拎着酒瓶到你家门口,你家养的那条猛狗就扑上来咬我们,谁还敢来买呀? 所以,你铺子的酒只好摆放在那儿变质了。接着他又说另外一个寓言,有一座土地神的庙,是用木头捆扎起来的墙,然后再在外面涂上一层泥巴,结果内部成了老鼠的窝,很讨厌。想用烟熏的办法驱赶,怕把木头烧着了;若用水灌的话,又怕把泥巴泡烂了。于是,眼睁睁地拿这些老鼠没办法。
晏子最后总结说:“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此鼠之不可得杀者,以社(即土地神)故也。”讲到这里,这位充满智慧的贤相,分明是要君主慢慢去体会,为什么你这样脱离群众呀? 为什么你听不到人民大众的心声呀? 为什么大家不肯或者不敢靠近你呀? 为什么你的酒放在那里无人问津而变酸,你的土地庙里老鼠成灾呀? 很简单,大王呀,你身边是不是有很凶的狗,是不是有什么令人生出投鼠忌器的顾虑之处呀?
我想,这些公元前五百年的寓言,虽然太古老,老得掉牙,但未必没有现实意义。我们在日常生活里,不是常常感慨领导与群众之间的不能沟通,所谓政令不畅,所谓视听不明,所谓下情不能上达,所谓方针不能贯彻等等方面的弊端,那么是不是有可能重蹈那位卖酒的或者那位土地神的覆辙? 如果肯打开门看一看,有没有拦路挡道的猛狗;或者扒开墙看一看,有没有被你保护的社鼠;温故而知今,对一个部门,一个地方的领导来说,多一份清醒,一定会大有益处的。
寓言的力量,就在于让人更深刻地领悟。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