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建设台湾(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本书的前20万字经过了几次修改,对一些不太合理的情节重新进行了组合,可能有些地方还有疏漏,大家看书时若有发现前后矛盾的地方,请在书评区留言,我会进行修改,谢谢大家,最后呢,很不好意思地...给张票好不?)
砖瓦厂和水泥厂是最先建好的,这两个厂建好之后,城镇的建设开始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马路和房屋同时开工。从基隆港到小村约莫三十里左右的距离,苏翔原想反正以后要在基隆修建港口,不如修建一条马路把港口和城镇联通起来,但是一计算才知道需要多大的人力物力,只得作罢。只好先修从工业区到城镇的路,同时进行房屋的建设。
当下最主要的当然还是住宅,明教群雄五六百号人总要有个住处。苏翔设计了几个小区,有家庭住房也有单身公寓,小区内设立了专门的垃圾站和公共厕所,完全按照现代的模式进行建设。
刘伯温提醒苏翔要考虑城镇必须具备防卫的功能,作为根据地这一点不可或缺。大家都劝苏翔建个城墙把城镇围起来,这个提议被苏翔毫不犹豫的否决了。他告诉众人,作为刚刚起步的根据地,绝不能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要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标。拉城墙只能困守围城,反而拘束了战略的发展。
但是城镇的防御也不能不考虑,最后苏翔决定在城镇的外围建设多个岗楼,岗楼之间的距离以步枪的射程为准,中间再配备一些暗堡,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多层次的交叉火力,足以应对敌人的来犯。而建设岗楼和暗堡可比建设一座城池的费用要低多了。
杨成、敖烈等人哪里想到建房子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听了苏翔详细譬说之后,他们方才明白,苏翔要发展的军队是一支以火器为主的军队,这样一来,战争的模式就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没有城墙,一支手持先进火力的军队照样可以抵御敌人的进攻。
苏翔对他们说道:“我们所处的琉球是一个岛屿,在这个岛上我们基本是没有敌人的,朝廷若要来攻打必须经水路,因此我们只要优先发展出一支先进的海军,就有能力御敌于国门之外,敌人根本就没有踏上琉球土地的机会。”
经他这样一说,众人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苏翔的远见卓识。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苏翔的战略观念比他们先进了几百年。
随着建设的进行,进山勘测的人们陆续有了发现,铁矿、铜矿都先后被发现,更为可贵的是,莱昂纳多•达芬奇在附近的一座山里发现了金矿。
众人都在为这个消息欢欣鼓舞,苏翔在高兴之余却有些愁眉不展了。原因无他,随着发展的加快,现在城镇的人口显得太少了,开矿要人,工厂要人,军队也要人,可是人从哪里来?
这一晚,在新建好的议事厅里,苏翔召集了刘伯温、周哲、马和等人和明教的核心诸人,共同商议找人的事情。
议事厅面积约有200多个平方,中间是一张巨木旗弟子打造的椭圆形大桌,桌边围满了椅子,众人落座后,苏翔说明了事情的原委,众人纷纷献计。
杨成说道:“明教这些年虽然有所萎缩,但是教众还是不少的,加上眷属,怕也有十来万人,若是所有教众都迁移过来,缺人的情况就可以缓解了。”
苏翔摇头道:“不能把所有教众都迁移来,这样一来我们在内地就没有了依靠。将来我还想在内地也发展几个根据地呢。况且还需要他们帮我们传递消息。不过那些身份已经暴露的教众可以转移过来,他们留在内地也很危险,此事我原在龙虎山的时候也说过,只是后来事务繁多放了下来。杨左使,此事就请你抓一抓吧。”杨成起身答应。
苏翔又道:“大家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马和说道:“如今朝廷正在强迫沿海渔民内迁,可是这些渔民一来不会种地,二来到了别处也分不到好地,因此大多不愿内迁。现在岛上的这些村民就是如此。我们不妨趁着这个机会,到沿海去,招收渔民前来做工,想必应者众多。”顿了一顿又道:“不过如今朝廷在沿海查得甚紧,就是为了防止渔民逃往海外。”

刘伯温笑道:“马和此计可行,那些朝廷水军所谓的巡查大多是做做样子,大有间隙可寻,况且就算被发现,使些银子也就过去了。”大家对刘伯温的话甚为赞同,纷纷点头。
刘伯温又道:“前些日子小达芬奇不是说发现了金矿吗?我倒是觉得咱们可以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
苏翔眼前一亮,身子前倾,专注的盯着刘伯温说道:“有什么好主意?快说。”自从和刘伯温结识一来,一直也没有遇到让他真正发挥才干的机会,苏翔很期待刘伯温能够想出好主意。
刘伯温左手食指在桌上轻轻敲了几下,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咱们汉人向来都有故土难离的说法,更何况琉球孤悬海外,内地百姓对此地所知寥寥,都以为是个蛮荒之地,毒瘴丛生、蛇虫遍地,想要人家迁移到这个地方来,必须诱以重利。咱们发现了金矿,就可以用这个金矿来做文章。派人到内地大量招收矿工,就说是来琉球挖金子,除了固定的工钱之外,挖出金子的人还可以根据金子的分量进行提成,这样一来,我想没有人会在这样的厚利面前不动心的。”刘伯温说完面带微笑的看向众人。
苏翔听了刘伯温的话,眼前仿佛看见了晚清时期,外国人忽悠中国劳工到金山去挖金子的情形。当初那些美国人就是靠着不着边际的胡吹乱擂给美国骗去了大量劳工,也才有了旧金山这个城市。想到这里,苏翔看了看刘伯温,心想:“这个老小子把几百年后老美的法子都想出来了,真是了不得,看来他这些年打卦看相倒是没有白干,这忽悠的本事倒是练出来了。”
当下苏翔笑着说道:“刘兄的主意不错,我看此事就着落在你的身上,你准备一下,过几天就启程前去内地,给我们广招工人。同时我们还缺乏大量工匠,不拘是什么工匠,也请你想法子多招一些过来。”
苏翔接下来的话又露出了奸商本色:“刘兄,你到了内地后,不妨花重金聘请一些托儿。”
刘伯温一怔:“什么叫托儿?”
苏翔奸笑两声道:“这托儿嘛,打个比方说,我是卖鞋子的,这个鞋子粗制滥造很不耐穿,刘兄你来买我的鞋子,同时心中又犹豫不定,这时候周哲在一旁说道:‘这鞋子好啊,我上次买了一双,穿了一年还是崭新的。’极力推荐你买。这个时候你会不会动心啊?这周哲嘛就是托儿了。”
苏翔这样一说,众人都恍然大悟,不由得都拿一种另类的目光审视苏翔。苏翔被看得尴尬,干咳两声说道:“这个法子虽然不太地道,但是咱们又不是骗人来受罪的,而是骗他们来给他们更好的生活的。方法虽然有待商榷,只要咱们的目的是好的不就成了?”
众人见他急赤白脸的辩解,都是莞尔。
当下又商量了一会,定下由杨成负责带人到内地召集教众来台,由刘伯温带人到内地招收工人和工匠。
考虑到现有的三艘海船不能够满足运输的要求,苏翔又叫过马和,吩咐他到内地寻一家造船厂,再打造几艘大船。
马和言道:“咱们既然要发展水军,我看这船就直接造成战船,平时运人运货,战时就可以拉出来打仗。”
苏翔深以为是,拉着马和在房中研究了几天,终于拿出了战船的图样,二人设计的新式战船结合了东方战船和西方战船的特点,具有航速快、船身坚固、动作灵活等诸多特点。船身两侧设计了许多孔洞,马和对此还不甚了解,问道要做什么用,苏翔神秘的一笑,也不解释,只是叮嘱马和照此打造就行了。
马和估算了一下,认为这样的战船要打造出来一艘至少要4万两银子。考虑到台湾千里海疆,没有一支像样的海军,难以抵挡朝廷的大军和海盗、倭寇的登陆侵袭,苏翔咬咬牙,决定拿出30万两,打造八艘这样的战舰出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