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美女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翔连忙拉住她,这才知道问题出在方紫瑶这边。想来是张雨柔听说方紫瑶来了,连忙赶来见礼,可是自己并没有跟方紫瑶说起张雨柔的事情,方紫瑶一时接受不了,言语间只怕不太好听。其实说来说去还是要怪自己,没有和方紫瑶把话说明白。
将张雨柔摁了坐下,苏翔转到方紫瑶身边,诚恳的说道:“紫瑶,这事该当怪我,没有和你说起。我与雨柔相识虽然时间不常,但一起经历生死,心里已是有了她啦。要怪就怪我不敢和你坦白,可我不也是着紧你么?生怕你知道了生气不再理我。你素来雅量,就原谅了我好么?”
方紫瑶哀怨的看了苏翔一眼,说道:“此事均尧回来跟我说起时,我还不信,说你待我以诚,这样的事断断不会瞒着我的,今日来了一瞧,你竟真是在瞒着我。你可想想,这事你瞒得住一时,瞒得住一世么?再说了,你就不为张小姐想想?你这样可让她怎么自处?”
张雨柔被她一席话触动了伤心事,哭得更是厉害。
苏翔这才知道原来是方均尧搞得怪,心里恨恨的想着怎么收拾这小子,却不料被方紫瑶看了出来:“你不许因为此事责罚均尧,本来是你这做先生的做错了,难道还怪在学生头上么?”
苏翔连声称是,说道:“紫瑶、雨柔,你们两个都是我的心头肉,缺了哪个都像把我的心剜去了一半,那可是活不成了。这件事,你们都没错,错都在我。可我对你们俩那是一颗真心一片赤诚啊。你们若是做得姐妹,我自然欢喜无尽,若是做不得,我留恋在这中土也没有什么意味,还是回到海外,孑然一身漂泊致死罢了。”说着,做出一副黯然伤神的模样,狠狠的自眼里挤出几滴泪来。
二女本身其实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现实,一时发作不过是一吐心中委屈罢了,此刻见苏翔为了她们,颇有心灰意懒的意思,一时都慌了神,也不哭了,反而一起劝起苏翔来。这个说:“咱们姐妹本来也没有龃龉,只是气你隐瞒,发作你一顿罢了,你又何必如此?”那个说:“只要你心中有我们姐妹,我们姐妹又有什么过不去的?你这样子,哪像个男子汉大丈夫?”如此等等。只听得苏翔心里乐开了花。
装模作样的叹息了一会,慢慢收起哀容,问道:“你们姐妹愿意和解了?”
方紫瑶说道:“咱们本来就没有生气,只是气你罢了。”
张雨柔道:“就是,咱们都是被你欺负的,应该合起来对付你才对。”
苏翔咧嘴一笑:“你们对付我不怕,我就怕你们不和,那可就让我左右为难了。”
二女见他故态重萌,心里都明白了他刚才那副样子是在作伪,心里又气,一起捏住了他的脸颊,笑骂道:“你这个滑头,活该让你吃些苦头。”
一时屋内莺莺燕燕,笑语欢言,苏翔颇欲左拥右抱,享享齐人之福,谁知二女竟都不肯。苏翔心里想着怎么开发开发她们的情商,嘴里不停的说着笑话与二女调笑,三个人谈谈说说时间过得飞快。
最后方紫瑶说起了来意,说道此次春汛许多地方都遭了灾,最近灾民大量进城,人心不稳,方孝儒征得朝廷同意准备开仓放粮。可谁知到了库里一看,存粮竟然只剩下了不到三成,靠这么一点粮食,要应付城内几万张灾民的嘴,还要给各县拨去一些,哪敷使用。欲待从粮商那里购粮,可是最近粮价涨得飞快,竟到了五两银子一石,官府哪有这么多银子购粮?
方孝儒已经着人去外地调粮,可这一来一回至少也要一个多月,这期间几万灾民嗷嗷待哺,那是片刻也等不得的。方孝儒急得在衙门团团转圈,长吁短叹,张雨柔看不过去,便给爹爹出主意,说苏翔头脑精明,经商有道,或许会有办法。方孝儒也是走投无路便依了她的计策,方紫瑶便自告奋勇前来讨计,当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来看一看苏翔是不是另有新欢,不过这一点小心思却是不足与外人道了。

苏翔听了方紫瑶的介绍,对方孝儒目前的处境洞若观火。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情况,只能是那些奸商们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若是放在后世,政府实施宏观调控,一纸法令就可以将他们打回原型。可这个时代没有宏观调控一说,而且这些大商人背后的背景有多深,恐怕也是方孝儒不敢妄加猜度,更不敢触碰的。想要稳定粮价只能采用经济杠杆。
苏翔冥思苦想后世经济学上的一些办法,奈何本身不是学经济的,凭借着中学时学的一些经济知识和平时东一抓西一抓看到的东西,苦思良久也没有想出好的对策。便要方紫瑶先回家去,给他一些时间多琢磨琢磨。
送走方紫瑶后,苏翔回到房间,回想着自己知道的经济界强人,突然苏翔回想起了自己看过的一部电影《陈毅市长》,其中一段讲的就是建国初期,上海的一些黑心资本家,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最后被新政权用经济手段打趴下的故事。苏翔也看过这方面的资料,知道当时许多大城市都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最后政府经济、政治两根棒子一起打下,让很多黑心资本家血本无归。
再仔细回想当时政府使用的手段,苏翔渐渐有了一个计划。可是这个计划里还缺少一个既有钱又有正义感的人,苏翔将自己认识的商人一个个排列出来,最终选定了江惠如。
连夜赶到江府,找到江惠如,将事情说了,果然江惠如义愤填膺,连道这种钱都赚,真是黑了良心。当下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协助苏翔,打赢这一仗。
水灾发生之后,杭州布政使方孝孺就再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作为一个饱学宿儒和一个有良知的官员,方孝孺一直认为念民生、勤民瘼,是一个官员的本分。自入仕以来,方孝孺一直在京中做官,杭州是他外放的第一个地方。此地自古繁华,财力充足,方孝孺来到杭州之后,秉承古训,无为而治,倒也做得有声有色,直到这次水灾发生,方孝孺才领略了这为官的心酸之处。
连日来的救灾赈济,方孝孺使出了浑身手段,可是面对飞涨的粮价和嗷嗷待哺的灾民,这个一肚子学问的宿儒却束手无策,两夜无眠之后已是急出了满嘴燎泡。刚刚处理完两起百姓冲击粮店的事件,回到衙门方孝儒就听到门子通报苏翔求见,方孝孺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连忙吩咐将苏翔请进了书房。
苏翔看着这个憔悴的老人,既感念他为民操劳的辛苦,又谓叹书生治国的荒谬,那满怀期冀的眼神更让苏翔倍感不忍。没有多余的废话,苏翔知道眼前的这个老人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筹划和措施。
“大人,学生昨夜对大人所虑之事进行了一番分析,有了一些心得。”苏翔开门见山的说道。
“快讲,快讲。”方孝孺迫不及待。
苏翔道:“依学生所想,这赈济救灾和平抑物价当有一正一奇两途。这正途就是大人您要向朝廷申报,调集粮食前来杭州,一来解灾民之所急,二来有了粮就可以缓解粮价上涨之势。”
“此事我已经在做了,”方孝孺道:“可是远水救不了近渴啊。”
“因此还需要辅以雷霆手段。”苏翔眼光灼灼的盯着方孝孺:“就看大人有没有这个胆量和决心。”
方孝孺咬了咬牙,道:“没有什么比救命更加重要了,这次说不得要得罪些人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