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学校开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到房间,苏翔从怀里摸出了两瓶香水,这是他专门做的,不是那种混合品种,一瓶玫瑰香水准备送给方夫人,另一瓶茉莉香水当然是送给自己无时无刻不挂在心上的方家小姐方紫瑶了。
将方均尧叫道房中,把香水给了他,说道:“这两瓶香水你带回去,这瓶玫瑰香型的送给你母亲,这瓶茉莉香型的送给你姐姐。她的生日我想必不能到场了,你代我祝他生辰快乐。”又拿出一封信来交给了方均尧,要他交给姐姐。
方均尧回到家中先去拜见了母亲,拿出香水,言明是师父送的,与外间流行的不一样。方夫人近来也听说自己的儿子到处派发香水,按察使潘大人的夫人得了一瓶,可是两房侧室却是没有,前几日潘大人来府造访,拐弯抹角的提到香水之事,想从方夫人这里再要两瓶,以便平复家里那两头雌虎之怒。直到方夫人言明府内并没有收到香水,这才讪讪的离去。
方夫人这才知道苏翔发明的这个香水竟有如斯魅力,心中颇为好奇,心想自己儿子定然会给家里拿来的,但左等右等儿子却没有回来。她自持身份又不好直接去要,因此心中纳闷,还以为苏翔因为与女儿的事记恨她了。
此时接过儿子递过来的香水,打开瓶塞轻轻嗅了一下,果然浓香扑鼻,但是又与街上流行的不同,这种香味浓而不俗,郁而不厚,很是对自己的心思。展颜一笑,问方均尧道:“苏先生没给你姐姐准备一瓶么?”
方均尧知道母亲肯定会问起此事,也没办法隐瞒,拿出准备给姐姐的香水,说道:“香水送给姐姐的是茉莉香型的。”
方夫人打开嗅了一下,果然一股淡淡的茉莉香味,清馨淡雅、还带着丝丝甜味,很适合方紫瑶这种女孩子。方夫人盖上瓶盖,笑道:“苏先生倒是废了不少心思哪。”
“那是当然。”方均尧知道此时正是帮苏翔猛拍马屁的大好时机,说道:“造那几百瓶香水香水也不过用了不到十天,给你们造的这两瓶可就足足花了五六天的时间。先生说了,你和姐姐不同于那些庸俗脂粉,要用定要用最好的。”
方夫人伸指在方均尧眉心一戳,笑骂道:“你个小猴子如今也学会奉承啦,是不是苏先生教你说的?”将手一伸,道:“苏先生又给你姐姐带信了么?不会还是一张白纸吧,拿来我看看。”方均尧总是给苏翔和姐姐传信,方夫人早已是知道了,只是她如今对苏翔已经大有改观,也就不再过问,但心中也不免好奇,二人在信中究竟说些什么。几次拦住方均尧,拿出来的信,却是白纸一张,她不知怎么看法,却又不好去问女儿,也只得罢手。
方均尧无法,只得将先生的信拿出来,不情不愿的给了母亲。方夫人打开信笺,却不再是白纸,上面正是苏翔那标志性的硬笔字。苏翔的信写得很平实,并没有什么风花雪月的东西,不过是知道方紫瑶生日将尽,一些道贺的话。但是末尾的一段却写得让方夫人颇为感动。信中写到“小姐之生辰固然可贺,然谁又知我等之生日乃是父忧母难之日。当此之时,翔一祝小姐华诞,更祝小姐父母常在,子孝亲娱也。”信后附着一张小纸笺,上面写着一阙《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方夫人看罢,心中有些黯然:“他这词明着写情,实则明志,这次不用白纸,那是写给我看的了。这孩子,你与紫瑶互通书信这么久,难道我就不知道么?我既然不问,你还不知道我的心思么?”问道:“苏先生是不是准备考学入仕了?”
方均尧奇道:“先生现在正在攻读四书五经呢,周叔叔托人给他捐了个监生,后年开春就要参加会试了。不过此事我也才刚刚得知,娘亲怎么知道?”
方夫人哼了一声,道:“你先生的词里写了,他虽然要去做官了,人在宝马雕车,但是心却在灯火阑珊处。有什么不明白的?”
方均尧挠了挠头,笑道:“没想到,先生弄起诗文来也是酸得很。”
方夫人却不再理会他,让方均尧拿着香水和信去见姐姐了。
日子过得飞快,苏翔筹备的学校也渐渐有了眉目,在距离杭州二里多地的地方买下了一块地,四周风景秀美,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既然是新式学校,在学校的规划设计上,苏翔也动了一番脑筋,力图体现出现代的色彩来。他放弃了现在的建筑模式,校舍全部准备采用后世的楼式建筑。可是要盖出这样的一所学校,离不开两样东西,那就是钢材和水泥。

作为一个大学生,苏翔对于这两样东西如何生产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但如何利用现有的生产条件生产这两样东西却是个问题。为了盖好学校,苏翔又招募了大批炼钢和烧砖的工匠,在和他们聊了三天之后,苏翔渐渐有了眉目。
苏翔知道要想练出钢铁目前最具有操作性的就是转炉炼钢,可是这梨式转炉他也是知道原理,没有见过实物,因此只能先摸索。但是首先要把耐火砖烧制出来。
苏翔按照自己掌握的原理结合工匠们的经验设计出了一种砖窑,购来了煤炭,将耐火砖坯和煤炭一起放入窑内,在经历了十几次失败的经验后,终于烧制出了第一窑耐火砖。苏翔喜不自胜,着人记下了烧制的办法,叮嘱工匠们继续照此办理。
随着耐火砖的不断烧出,一个工匠们从没见过的古里古怪的转炉盖了起来,烟囱高高竖起,还附着一个巨大的风箱。然而更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当铁矿石烧成的铁水进入转炉之后,出来的竟然就是那火红的钢水。
钢水出炉之后,立刻被引入了一个个细细的凹槽里,冷却之后,一根根细钢筋便形成了。
工匠们一个个瞠目结舌,这一会儿练出的刚足够他们锤打几年的。
苏翔见自己终于练出了钢铁,心中喜不自胜,不由自主的摸了摸腰间的手枪,心想:“如今钢有了,这造枪就有了希望,可惜现在不能试一试。”
水泥的制造相对于钢材就简单多了,苏翔盖了一座水泥窑,买来了石灰石、黏土等原料,将道理一讲,工匠们很快就造出了水泥。虽然硬度与后世的无法比较,但用来盖房子却也足够了。
万事具备之后,苏翔的学校终于开工了。有了钢筋水泥,学校的建造速度十分迅速,到了年关,工字型的教学楼、三栋宿舍楼和教师居住的十余座别墅已经完工。虽然规模还不完备,但是开始教学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苏翔开始着手招收学生,延聘教师。
做为一所培养人才的学校,这招生的规模不宜过大,第一批先招两个班一百人左右就够了,生源的选择也要慎之又慎。苏翔将目光锁定在了贫困儿童身上。这一来招生的难度增加不少,虽然学校管吃管住,不收一分钱学费,但是愿意把孩子送来上学的人家还是太少,毕竟在这种穷困的家庭里,一个半大孩子也可以为家庭减轻一点负担了。最后,还是刘江出了一个主意,既然有家的孩子不好招,那没家的孩子知道有个管吃管住的地方总是愿意来的吧。
随后,苏家招生大军全体出动,在杭州周边各地大肆搜罗十到十五岁的聪明伶俐的乞儿,半个月后,招来的学生大大超出了预算达到了一百五十多人,苏翔不得不又增加了一个班。
学生有了,便开始延聘教师。比起招生,这找教师的工作就更难了,虽然熟读诗书的文人遍地都是,奈何苏翔不想教出一帮儒家子弟来,因此他只让周哲找两名国文教师,其他的课程亲自上阵。
年关一过学校正式开张。校名“星火学院”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
刚开始,苏翔教着书还颇感自豪,找到了一些教授的感觉,但他同时还教着十几个徒弟,时间一长也是被累的够戗。
人就是这样,被逼急了,法子也就有了。苏翔突然想起明初的时候,虽然施行海禁政策,但在杭州一带来往的胡商还是很多,虽然大多是些中东一带的人,但他们既然能够到中国来,那么欧洲的人在中东一带也少不了,大可让这些胡商帮着在这些人里找教师。于是苏翔找来周哲,让他去找些胡商来。
周哲不知道这个大哥又憋着什么主意,纳闷地问道:“大哥,这胡商我们杭州倒是不少,但他们刁钻奸猾,比起我们中国的商人更加不如,你找他们做什么?要是做生意的话,还是我们本地商人可靠一些。”
苏翔却道:“这你不用管,只管把他们找来就是。”周哲见问不出什么来,只得把好奇埋在心中,自去办理此事。
几天后,苏翔的宅子里面迎来了几个长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待这些胡商坐定,苏翔用英语问道:“你们好,很冒昧的请大家来,是有个生意要和大家做。”
众胡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根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苏翔心中一凉,知道糟糕,这些人连英语都不懂,指望他们找人那可难了。心头不快,也便顾不上礼貌,一甩袖子,让周哲将他们送了出去。这些胡商得知大财神苏老板相邀兴冲冲的赶来,还道有生意可做,不料苏老板不知说了句什么就将他们送了出来,眼看生意泡汤,一路上不免互相埋怨,责怪对方得罪了苏大老板。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