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知府成了人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永泰距离兴化不到百里,苏翔等人第二天傍晚便进了兴化县城。
县城的城墙破败不堪,街上也是行人稀少,沿街的店铺十家倒有五六家关了门。看惯了杭州和南京的繁华,苏翔初见此景竟是难以适应。骑在马上喃喃自语道:“这便是兴化?怎么破落至此?”
一旁刘伯温说道:“有倭寇袭扰,周边又是盗贼丛生,这样的地方可想而知,就我所知县城的情况还算是好的,周边的乡村早已是十室九空了。”笑谓苏翔道:“怎么心里没底了?不如我们这就回台湾?”
苏翔哈哈一笑:“刘兄不必激我,若是连这小小一县都治理不好,苏翔还妄谈什么抱负?”说罢一马当先便往县衙赶去。
县衙也和城墙一样破败,门口的两尊石狮千疮百孔,墙上的白灰斑斑驳驳,也不知多久没有修补了。大堂上空空荡荡的,一张公案还缺了一条腿,用几块青砖胡乱支撑着。堂上也不见有人,刘承伟放开嗓门喊了多声,才有一个老衙役慢吞吞的从后堂踅出来,睁着浑浊的眼睛打量着苏翔等人。
苏翔和刘伯温相视苦笑,刘承伟见老衙役无礼,便大声说道:“你看什么看,见了县令大人还不见礼?”
老衙役这才知道眼前站的竟是新任的知县大人,连忙颤巍巍的要跪下见礼,苏翔见他随时可能摔倒在地的样子,赶忙扶住了,苦笑着问道:“老人家尊姓,今年高寿啊,怎么这衙门里就剩下你一个人了么?”
老衙役哆哆嗦嗦的说道:“老汉名叫陶十三,今年七十有三了,这衙门里本来不止我一人,只是方才大狱里出了事情,典史大人带着兄弟们去救人了,只留了老汉一个人看家,说是新任的县令大人这几天就到,衙门里每个人也太不成样子。”老衙役说着便将苏翔往后边让,说道:“大人请跟我来,您的房间早就打扫好了。咱们兴化有六七年没有知县大人了,您这一来咱们可就有了主心骨了。”
苏翔却不挪步,拉住陶十三问道:“你方才说大狱里出了事情,是什么事?”
陶十三说道:“前几日有一批倭寇由来作恶,典史大人设计把他们拿了,全部关在了县里的大牢里。此事禀报知府大人后,罗知府很是高兴,今儿便带着同知大人、通判大人一起来瞧瞧倭寇是什么样儿。也不知怎么回事,罗大人他们进了牢房没多会儿却被那伙子倭寇给抓起来了,正拿罗大人他们做要挟,要典史大人放他们走呢。”
苏翔一听脑袋就大了,这都什么事嘛,自己怎么这么倒霉,刚到兴化**还没坐热就出了这档子事。也来不及安顿了,当下便叫老衙役带着直接往县城大牢去了。
路上听了老衙役介绍,苏翔对兴化的情况略微有了一些了解。兴化府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这兴化县原本是兴化府的坐下县,从前海外贸易没有断绝的时候,坐拥深水良港的兴化很是繁荣,商贾云集,贸易兴盛。可是自从闹了倭患,贸易便逐渐断绝,禁海令一出更是片帆不见。县城便逐渐萧条下来。后来由于倭寇猖獗,兴化多次遭受袭击,知府衙门便从兴化搬到了仙游县。
近来有一小股倭寇又来不停的骚扰,他们不敢攻击县城,总在附近的乡村烧杀抢掠。兴化县典史康毅仁倒是个有骨气的官员,他带领着衙役,又联络了卫所的官兵,在路上设伏,杀了十几个倭寇,另有三十多个倭寇被生擒。

一个小县竟然能和倭寇打了个打胜仗那是不得了的事情,知府罗本藻知道后,便会同同知费之鹭、通判卢仝来到了兴化,先是狠狠的表彰了康毅仁一通,接着便好死不死的提出来要到大牢里走一趟,看看那些无恶不作的倭寇究竟长得什么样子。谁知道这兴化县衙年久失修,三个大人兴致勃勃参观的时候,倭寇竟然踹开了牢门,将三个大人挟持了。
陶十三一边说一边叹道:“咱们典史大人也真够倒霉的,辛辛苦苦的在兴化这凶恶之地呆了三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朝廷不给升官也就罢了,这次若是三位大人有什么损伤,说不定还要跟着吃罪。真是好人没好报啊。这些大人也真是的,平时倭寇来时一个个跑得比兔子都快,见逮着倭寇了却想来开开眼界,这不是自找晦气么?”
听了陶十三的话,苏翔对这个兴化县的典史倒是留上了心,一个不入流的官儿,能在兴化这样的地方一呆就是多少年,就是这份毅力也令人称赞了,便道:“这位康大人到是个人才,怎么一直没有升迁?”
陶十三道:“康大人没有功名,原先是个教书的,后来咱们兴化一直没有官儿,什么事都没人管,知府大人见不是个事便让康大人做了典史。康大人倒是个好官,可惜咱们兴化多灾多难,刚刚弄得好一些,不是倭寇就是土匪就要来抢上一遭,这样一来康大人在吏部考核的时候就总是吃亏。若是按照吏部的考核,康大人早就该罢官了,好在吏部的人也知道,若是罢了康大人,这兴化就又没人管了,因此康大人才能在兴化呆下去。”
这番话让苏翔听得心里沉闷,更加生出了想要见见这位康典史的想法。
县城大牢距离县衙不是很远,不多时便到了。此刻大牢已经被上千名士兵和衙役团团围住,一个文官模样的人正在向里面喊话。
陶十三见状说道:“啊,原来叶千户已经来了。”
苏翔对明朝的卫所军事制度也有所了解,明初朱元璋建立了卫所制度,在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设卫,次要的地方设所。一卫约有五千多人,所则视所处地方的战略重要性分为百户所、千户所。卫所的军官称卫指挥、千户、百户,军户皆另立军籍,是世袭的,平时耕种,战时出征。
这套制度对于明朝的军事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今天,这些卫所的士兵则普遍缺乏训练,老弱病残很多,战斗力比起当初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兴化府所在地设有平海卫,卫指挥使王茂是个战功赫赫的老将军。兴化县则设有一个千户所,陶十三所说的叶千户当是千户所的军事首长,千户是正五品,比苏翔的官阶要高。
到了大牢外围,几个士兵挡住了苏翔的去路,不过他们到认得陶十三,其中一个问道:“陶老爹,这里面现在已经是军事重地,不得带着闲杂人等进入。”
陶十三道:“这是我们新任的知县苏大人,刚刚到任,听说这里出事立刻就赶来了,烦请你们通报一声,让我们进去。”
那些士兵好奇的打量着苏翔,其中一人道:“还有愿意到兴化来当官的?怕是想做官想疯了吧。”
最先说话那人呵斥道:“休要胡说。”抱拳对苏翔道:“这位大人请你稍待,我这便去通禀千户大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