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破晓飞血(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十几年来,二人在巫山辟室合修,形影不离,虽然膝下犹虚,但二人一心相爱,志在研讨绝世武功,倒也不以为憾。
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这年也算该当有事,金川附近有一苗族,族名康康,盛传出现一蟒,食人无数,闹得整个苗族人心惶惶。偏赶上金线女聂芷仙有事远行,司徒明基于侠义心情,只身远奔苗疆。因他武功惊人,那康康族上下无不视之若神,老土司乌力更是待他若上宾,一力巴结,正赶上那苗族外遇强敌铁环猓攻击,因此这乌力更是一力挽留司徒明,说什么也不放行。
司徒明剑斩怪蟒后,因出来日子不少,怕聂芷仙返回后放心不下,所以说什么也要回去,可土司一心想留住司徒明为自己效力,想出一条奇计,叫这司徒明非留下不可。
原来土司有一女名唤云花,生得秀丽娇艳已极,乌力爱若掌上明珠。云花那时正是双十年华,尚待字闺中,司徒明一世奇侠,虽年过六旬,可看来至多不过五旬出头,加以貌相神俊,竟被云花暗恋在心。乌力见自己爱女对他倾心,于是在一午筵上当面向司徒明提亲,司徒明因已有妻,当然婉言谢绝,因恐这乌力再事纠缠,所以言明自己预备次日就要回返巫山。
乌力听后心中暗忧,竟假告女儿云花说亲事已成,今晚就要举行,云花闻言,芳心不胜暗喜。可是那土司乌力,竟告诉司徒明说今晚特备盛筵要与他送行,司徒明不疑是计,还道谢了一番。是晚赴筵,见乌力穿戴俱新,尤其是云花打扮得直同新娘一样,虽感疑心,但想到自己明天要走,也许人家为了表明心怀敬重,才如此穿戴。但乌力竟在筵上用苗语大声宣布,自己女儿已定今晚嫁给司徒明为妻,从此司徒明就要永留苗疆,为康康族效力,一时众苗人掌声欢呼如雷。可笑司徒明竟以为这是人们对自己欢呼,告别之意,当时还感动得站起摇着双手,云花在旁见状就更不疑有他了。
酒席一半云花带羞先退回洞房,乌力竟用药酒将司徒明灌得酪配大醉,那酒中掺以烈性春药,令人食后不可自制。可叹司徒明一世奇侠,意无意中着了道儿,直喝得步履蹒跚才由人送入洞房。
洞房中云花早已等候,一面扶他入睡,自己也就像妻子一样给他擦脸、脱衣。司徒明已服药酒,眼见娇娃在前,投怀送抱,哪还能再克制得住?就在那神秘的一夜,做下了遗恨终身的事。
司徒明次日凌晨一醒,见状又惊又怒,只当是云花无耻,对自己暗施诱计,一气之下,不问青红皂白打出一掌。可怜云花尚睡眼惺忪、粉面垂羞的当儿,竟被一掌震得腾起足有一丈高,连吐了几口鲜血,昏死过去。司徒明盛怒之下,又去找那乌力,可叹老土司满心打算,这一着定可使司徒明回心转意,不想尚在梦中,已被司徒明一掌击毙。
待回巫山后,司徒明把这事一直隐瞒心中,从未对金线女聂芷仙提起一点,然而内心的羞愧,已使他慢慢疏远着她。一方面不知怎么,竟深感自己当时下手太毒,不该对乌力父女如此狠心,不由日日暗祷着,乞求上天别叫云花死了。
第二年秋天,有一个壮健的苗妇,抱着一个已将断奶的女婴,不辞千山万水找到了巫山,好容易到了司徒明的住处,却只有聂芷仙在家,这苗女留下了女婴和一封信,还哭诉了半天,原来她是一个精通汉语的苗妇,直哭骂这司徒明如何忘恩负义,既是当众接受婚姻,明媒正娶,为何又次日行凶而去……一直哭了半天才走。聂芷仙听后真好比晴天一个霹雳,直惊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待那苗女走后,自己哭得天昏地暗,暗骂司徒明是无情无义之辈,我是如何一片真心待你,不想你居然作出这无耻无义之事,怪不得这一年来对自己日渐淡情,原来生有外心。
她一面哭,一面看那女孩,见她长得粉搓玉揉,眉宇间竟和司徒明一模一样,更深信那苗妇所言非虚,自己含着泪,再把那封信打开一看,见竟是一封血迹斑斑的血书,不由吓得心里一阵哆嗦,再看那信上,竟是一笔细秀的汉文:
“我永远忘不了的丈夫!你永远也没想到,可怜的云花还没有死吧!可是丈夫啊!在云花写这封信时,已经离死也不远了!狠心的丈夫啊!你为什么当时不多用点力把我打死?叫我这一年多受尽了罪!
但是丈夫!我永远不会恨你,只恨我那死去了的父亲,因为都是他一人的错,他已得到了上天给他应有的惩罚,而活着的我,却是多么无辜可怜啊!
丈夫啊!我不会再活着叫你恨我了!当这封我亲手用我流出的血写成的信在你眼前时,云花已不在人世了!我的丈夫!答应我一个最后的要求,请笑笑吧!这一年多的时间,我无时不在想着你,我想着你的笑!
丈夫啊!你会流泪吗?千万不要哭,因为你是那么的勇敢,我们苗人不喜欢流泪的男人,云花虽死了,但并没有离开你,云花的灵魂,就跟在你的身边,云花永远是你的,永远也不要离开你!
孩子是你的,她长得多像你啊!你会好好爱她么?把你那一身超人的本事教给她吧!答应我!
丈夫!我的手只允许我写到这里,毒药已经发了,我的头也昏了……我的汉文不好,你不会笑我吧!
再见吧!我的丈夫!你不要的妻子云花血书”
金线女读完这封有血有泪的信,不由被云花的真情感动得热泪交流,因此就更恨司徒明无情无义。本想等司徒明回来与他理论一番再远走高飞,但久等他不回来,一气之下,留下一封信,书明经过,说明自己决不原谅他对自己的不忠实,不管这事情当初是如何发生,自己也不会原谅他。这封信写好后,连同云花的信,都放在那孩子的身边。聂芷仙就这样含泪离开了巫山,也离开了司徒明。
司徒明当晚回家,发现了这一切,真是肝肠俱断、心痛欲裂,他像疯子一样在巫山上到处喊着,一会儿是芷仙,一会儿又是云花,每天除了喂这孩子以外,他就像疯子一样这样低低地唤着,没有黑天白天。
巫山下有几家民户,司徒明每天按时抱着女婴到民家去吃奶,交换条件是司徒明为他们猎取鸟兽。凭他那绝世的武功,任何鸟兽只要被他发现,就别想能逃开他手,就这样又在巫山上住了一年。
第二年,孩子也长大许多,不需吃奶,他才带着她远走湘鄂,在宜昌一个清静的山水之边住下。
也就是那一年的时间,他那满头的发都已变白,胡子也白了,人就像老了十年似的,“银发叟”的外号,也就在那时开始被人叫开了。
时间真快,岁月催人,十七年就这样过去。那女婴不是别人,就是司徒云珠——银发叟为追念她死去的母亲,给她取名云珠,暗含是云花的珠胎之意。司徒明果真遵照云花之言,从云珠五岁起,就授以武功,把一身惊人武功倾囊相授。司徒云珠也真不负父亲一番苦心,学成一身惊人绝技,只是每当她问起母亲在哪儿时,老人总是热泪交流,因此她也就不敢再问。但在幼小的心中,已猜到母亲和父亲之间,定有一段不可告人的悲惨经过。十七年来,父女二人可谓之相依为命,司徒明年岁已过古稀,只此一女,自然溺爱了些,平日连一句重话也舍不得骂她。这一日因久候女儿不归,放心不下,出去一打听才知竟上了一艘排教之船,不由大惊,这才亲自操一条小船,运用“流云飞袖”神功,一路运劲催舟,这小船真像箭头一样,不一日已发现前面大船。
司徒明遥跟着这八艘大船,直到船泊岸度夜,他才在午夜,施展绝世轻功,来至大船探访。也算事情凑巧,那二位香主,因把居处让与石继志、司徒云珠,入夜就来至邻船暂眠,派了二名得力手下在外室把守,也是他二人一时大意,认为石继志二人就在身侧船上,更有一人不会武,一人负伤,门口尚有人把守,只稍有声响,定必可惊觉来援,怎么也不会叫他二人跑走。
却不知司徒明如何身手,窥知二老至邻船后,以迅雷不及掩耳身法进舱点了把守二人的麻**,二人只觉人影一闪,就不知人事了。
司徒明这才摸黑进室,司徒云珠此时暗行坐功,手上伤已愈了一半,见父亲来救,真是惊喜欲狂,司徒明先引女儿至船外,告之小舟停处,嘱她速去把那小船划进前面峡口暗石处,等候自己金钱为号,再驰至那峭壁之下等候自己和石继志。
待云珠走后,司徒明才再返大船,总算皇天有眼,竟然毫不费力把石继志救出,三人合乘小船,司徒明因恐在近处操浆有声,这才又施“流云飞袖”功夫运劲催舟。
这流云飞袖功夫难在一气之间,将内力完全贯于两袖之上,故此用来对敌,无异两柄钢刃,更可以这袖暗发功劲,十步内,若内功高者,可制人于死命,因此用来催舟,就好像疾风扯帆一样,哪不快得出奇呢!
且说司徒云珠见父亲已无怒意,不由破涕为笑,对石继志道:
“真把我急死了!你们老不来,我手又痛,这小船又不听话,又怕弄出声音,费了好大力气,好容易才划到那陡崖之下,那船光打转不走,我当时急得真想哭。正在急得要命的时候,你和爸爸就来了!那两位香主这下可气坏了!”
石继志尚未答话,司徒明已叹道:“你们可别小瞧了那二位香主,那尚和彤我倒认识,武技已不凡,云儿万万不是对手,最厉害是那赤眉老人魏也鲁,江湖上提起他来谁不怕三分?就是我老头子真要跟他动上手,还不定能制住他呢!”石继志闻言,暗幸方才没有惊动,否则恐怕此番想走就没那么简单了。
司徒云珠此时直叫着手痛,银发叟见状皱眉笑道:“方才你也不痛,这一看见我了,就觉得手痛了!你这丫头!唉,伤着什么地方了?”司徒云珠还未答话,石继志已在旁道:“两个手腕都肿了,腿也破了!”司徒明回头看了他一眼,心中暗想:“你倒知道得怪清楚。”不由笑着点了点头道:“贤侄你呢?”
石继志摇摇头,一旁的司徒云珠却道:“他被那南海苍龙点了一下,喂!你现在还觉得痛不?告诉爸爸一声,保险会给你治好!”一旁的司徒明不禁暗暗地摇了摇头,心想,这两个小家伙已经彼此爱上了!不由引目向自己女儿看去,见她月光下直似玉树临风,竟和她母亲云花长得一模一样……再向那石继志看看,剑眉深锁,星眸含威,那丰俊的神采竟比自己当年似有过之。心内暗忖,这二人如能一心相爱,倒是一对武林奇葩!只是这石继志人品虽佳,到底出身富族,难免意志薄弱,气质浮华,如那样,这武技实难学成高深的造诣,何况他对云儿的爱,不能仅由这一面觉察。常言道“痴心女子负心郎”,不如对他故示冷漠一下,看看此子涵养定力如何?如是一有毅力孩子,他定会有一番作为,历尽千辛万苦,也要达成他投师志愿,果真如此,自己至时再亲赴峨嵋,面谒上官者前辈,替他二人定下终身,一来可解决云儿终身大事,再说得此佳婿,也颇堪自慰了!
想到这里,这银发叟不由心中暗暗生出一计,虽然石继志眼前或不见谅于他,但他如真是一上进青年,日后定能如愿以偿,那时他不但不会恨我,反会加倍感激了。
想到此,不由故意冷笑一声对女儿道:“我问他受伤没有?要你多操什么心?他自己不会说呀!轻轻点了一指有什么了不起!值得大惊小怪!”司徒云珠正在含笑看着继志,一听父亲竟一扫方才言笑态度,不但明骂自己多管闲事,还暗讽了石继志一番,自己挨骂尚无话可说,人家石继志好好的也被沾上,试想他脸往何处放?不由羞红双颊,用那一双快流泪的妙目向石继志看去。
石继志闻言虽觉不大中听,却也没想到是骂自己,一听话中意思,此者分明不喜自己女儿与我来往,不禁带愧道:“老伯此言极是,小侄倒是一点也不觉痛苦,只是令媛……”这话还未完,银发叟已冷笑道:“她的伤我知道,你就别管了!”石继志一听,不禁羞得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旁的司徒云珠已经哭出声来了。
原来司徒明此举含有深意,见他二人已相爱至深,石继志尚未投师,此情念如不与他一刀斩断,他定无心习绝艺,上官先生一番苦心,岂不白费?不如眼前假意冷漠,好叫他死了这条心,一心学艺,待他学成之后,一切都尚不为迟。
这时小船已驶近一浅滩附近,靠岸停住,三人相继走下,银发叟对司徒云珠道:“我们先在这里暂歇一夜,明天再回家吧!”随着回头对石继志笑道:“贤侄!你意如何?等胆天你住到我家去吧,到峨嵋还远得很呢!你一个公子哥哪受得了这个罪?还学什么武啊,算了吧!”
继志闻言,简直气得两眼发青,不由带泪道:“老伯此言差矣!小侄此次全家惨遭奇祸,幸能逃生,又蒙上官先生垂青,已经是两世为人,还有什么苦不能受?伯父盛意,小侄心领,小侄投师之志已决,不容中途向背,即使粉身碎骨,也要达到此愿……”言罢,恭敬地朝银发叟一拜道:“多谢伯父今夜搭救,小侄有生之日决不忘此大恩!”又上前一步眼含热泪对司徒云珠一拜道,“姑娘舍身相救,继志永铭心扉,此番就向姑娘告辞,尚请珍惜玉体,不以我为念……”言毕愤愤地头一抬,转身就走。
司徒明闻言,面浮浅笑,心中快慰已极,暗思此子果然毅力超人,云儿眼力到底不差,当时也不说破,只张着一张大口,眼望着他走远的背影,不发一语,连连点头。
这下可把司徒云珠急坏了,哭着跑了两步,大叫道:“喂!回来……”见他背影只停了一下,想转身还是没转,随即一跺脚又往前行。
司徒云珠又哭着跑了几步,高唤道:“叫你回来……”不禁哇地一声大哭起来了,就听父亲在一旁道:“好孩子!别难受!叫他去吧!”司徒云珠此时已把父亲恨透了,闻言理也不理,还继续哭她的,声音愈来愈大,银发叟不由伸出手来,摸着她满头秀发道:
“孩子!你不知爸爸这是计么?”司徒云珠一面哭,一面道:“什么计?人家也没招您惹您……呜呜……”司徒明不由皱眉长叹一声道:“傻孩子!爸爸比你更喜欢他!不过我如不这么做,他怎会一心一意地去投师学艺呢!好糊涂的孩子!”司徒云珠这才流着泪抬起头,看着父亲道:“真的?你老人家不恨他?”
司徒明一笑道:“当然真的!我恨他干什么?”云珠这才擦干了泪,又往前走了两步,已看不见那石继志的影子。连日相处,两情相悦,这一走,像把自己的心也带走了,痛定思痛,不禁热泪交流,本想施展轻功去追上他,但有自己父亲在旁,自己到底是个女孩子,怎么敢这么做。想到父亲此举,果然用心良苦,只是可苦了石继志,不由拉着父亲手道:“天这么黑,半夜里他怎么走啊?”
司徒明摇摇头道:“孩子!一个男人是应该当得起一切风险的,俗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要为他担心,叫他自己去吧!只要他有毅力、有决心,他会达到他的志愿的!这孩子有出息,如果爸爸眼力不差……”
一个晴天的早晨,华阳县城近郊峨嵋山下,有一个衣衫破烂的青年,这年轻人全身衣衫又脏又破,赤着双足,披散着头发,双目深陷,他微皱着眉,抬头向那举国闻名的峨嵋山上望去,心内暗叫道:“好高好大的山啊……”
只见一丛丛的古树,隐约在疾风劲吹的飞云里,一座座庙宇,错落在山的每个角落,真是宝相万千,不胜庄严。年轻人看着看着,不禁展眉一笑,心里一扫这月来的沮丧,重生出了新的希望,他叫道:
“峨嵋呀!峨嵋!我总算走到了!”随又低头看着自己那双赤足,割裂的肌肤,眼中不禁透着泪痕,又一阵心酸。离开司徒父女这一月来,想不到自己竟会落魄至此,一想到司徒明,不由冷笑道:
“银发叟!你也太小看我石继志了!我要不学成绝技叫你看看,誓不为人!”他由树下站起身来,背上一个小袋,这袋中有足够十日的干粮,这才沿着那山道一路上去。山道很宽,并不难行,而且上山的人很多,倒也不觉如何苦闷。差不多走了有半天时间,已来至一大庙宇,那些行人多半是往庙中来朝拜的,继志已饥渴过甚,心想就先到这庙中歇一会儿再走吧!
这座庙宇好大的规模,只大殿就有九座,内中僧人少说也有一千多,大殿上香烟缭绕,阵阵檀香,令人嗅之顿感全身飘然,直如出世之仙,凡念俱消。他随着那些进香之人在殿中绕了一周,又出来进第二座寺门。这寺门前,有一根大木,少说也有千年以上,却被砍下头尾,架于这寺门前,人们俱说:“那就是大神木啊!”继志好奇地看着那大木,见有人在一端用手轻击,另端则有人伏耳其上,好似在听什么似的。心想这木长至少也有五丈左右,难道离这么远,那头轻轻一击就会听见?不由也走上前附耳其上,果然那边击节之音声声在耳,甚至用手指在上微击,这边也听得清清楚楚,心内暗暗称奇,心想,怪不得称之为神木,原来真有点怪!
他本是一个少年,童心未退,这一来顿忘疲劳,跟着人家嬉笑起来。又进了一座古寺,见内中十八罗汉金身神像,栩栩如生。在这寺后,有一小崖洞,门口跪了一大片善男信女。自己走近一看,原来内中有一老僧,满面皱纹,一脸泥沙,好似几年没洗过澡似的。最奇是这老僧所靠着的石壁,竟像挖就了的一个洞,洞的形态,竟同这老僧打坐的姿势一般无二,这老和尚人就打坐在这空凹之内,竟像在石壁之上雕刻凸出半个人似的,不由大奇,再注视这和尚头上尚满布了蜂巢,无数黄蜂在巢中此出彼进,就听有人在后说道:
“这就是法定老仙师,听说他在此打坐已有两百多年了,因此那石壁竟给他靠坐成了一个印子。”又有一人在旁道:“这和尚一打坐最少就是两个月才醒一次,你们看,蜂子在他头上都做了窝,他还不知呢!”说得石继志将信将疑,再看那和尚,一切情形果真有点像方才人们所言,不禁对这和尚肃然起敬,暗想世上还真有能活两百岁的人,难怪那上官先生也这么大了呢!
待游完了这九座大殿,天已近晌午,继志吃了些干粮,向和尚讨了碗水喝,在殿旁大椅上打起盹儿来。不想一觉醒来,红日西下,此时大庙内空空荡荡,游人都已散尽,慌忙下地,见一和尚正在扫地,不由上前施礼问道:“请问师父,此山可有一小刃峰么?”
和尚闻言似一惊,看了继志一眼道:“有倒是有,不过施主问它干什么?可远得很呢……”石继志一听果有此峰,不由喜道:“我因有一友人居此,嘱我前去找他,就请师父指引我一条捷径,我好起身!”这和尚闻言面现浅笑道:
“客人说笑话了,这小刃峰上别说是人迹不能到,就是鸟兽也不易上去,哪会有人住在那儿呀!”继志闻言一怔,暗思我既来此,不管如何总不能半途而废,再高也要上去。当时假作惊奇道:“原来这样呀!师父指给我看看,我看看到底有多高?”和尚将信半疑地走出庙门,继志随后跟着,走到一处谷口,和尚往右后方云深处一指道:“那被云封住的地方就是,若人走去,最少得四五天,还不定能上去;而且峰顶积雪,人在上面冻得受不了!”说着打个哈哈,晃着光头回去了。

继志向和尚指处一望,暗暗叫声音,只见这小山道仅可容一人;而且草深过人,往上看,奇石错路,怪藤纠葛,真是狮虎难登。但他毫不畏难,当时紧了一下裤带,先绕到谷下,然后往那山顶一路攀去。
这一阵走少说也有三四个时辰,天已暮昏,尤其在古树参天奇石遮影的山道上,更显得阴暗异常。石继志已精疲力尽,身上被荆刺扎得鲜血点点,痛楚不堪,无奈找了块大石坐下,拔去身上那些小刺,歇了一会儿,又站起身往上走去。
再往上走简直就没有路了,膛着深可过人的草和石藤往上爬,爬了没有一个时辰,已气息喘急,非再歇歇是万不能走了。就这样又走了三四个时辰,天已大黑,实在看不见路了,而且山风阵起,还有这山上虫兽鸣声,听来简直吓坏人。总算找到了一个藏身的地方,是三块大石垒起,当中的空隙处足够一人容身,这才摸黑吃了两个干馒头,喝了一点水,枕着小袋子昏昏睡去。
第二天天才一亮,他也醒了,真是腰酸背痛,几乎不能举足,身上被蚊虫咬得青一块红一块,狼狈不堪。此时小风徐来,百鸟喧鸣,景致可谓美极,要是在平地有此佳境,他不知该如何高兴地赏玩一番,但这会儿可无此雅兴。他拉了一会儿腿,一拐一拐地往上又爬,本来晚上冷得已受不了,这时太阳出来,山雾散开了不少,暖和多了,也看得清楚些。爬不了一会儿又累了,石继志暗想要是老休息,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爬到?不由把心一狠,拼着累,说什么也不停,这样发狠了七八次,天又到了中午时分,已累得趴在石上只有喘气的分了,自己暗想,非休息一下不可,再不休息就要回老家了!
他吃了点东西,算一算还有不少馒头,真想把这袋子丢掉,提在手里,又沉又不方便,有好几次,人上去了,袋子却忘在下面,只好下来再捡。自己一赌气留下了十个馒头和那一小皮囊水,其它的都丢了,在树边上躺了一会儿,算算时间不早,这才又走,忽然呱呱几声怪叫,吓得他滚爬一边,一看却是几只大黑鸟,在空中一路翻扑而下,心中火起,丢了块石头,离那鸟还有十几丈就掉下来了,不由暗笑自己真是好本事,连个石头都丢不远,于是更想到非要下决心找到那上官先生学成本事不可。
又走了两个时辰,大出意外,眼前山势开朗,水秀花明,景致无边,有三四道小泉瀑挂在石上,水声潺潺,好不动人。石继志心头大喜,跑到水边,先喝了几口,这才把头浸入,干脆脱下衣服,大洗一番,精神马上振作起来。穿上衣服,靠着石头吃东西时,无意中见一白兔由身前三丈余处走过,尚没发现自己似的,不由仔细一看,这白兔通体雪白,一双红眼东张西望,美丽已极,正想偷偷去捉,不想那白兔一窜已至大石之后,竟失踪影。心中好不扫兴,又接着吃了一点东西,正想起身,忽见白影一闪,那白兔又出来了。
继志心想,这次看你往哪里跑?不由靠在石后一声不响,见那白兔嘴中衔着一片圆形叶子,大如手掌,那白兔衔着它一路往石上跑去。
石继志小心地在后跟着,心说我看你捣什么鬼?这白兔走上那石,还回头看了看,石继志忙把头低下,再抬起头,已失白兔踪影,想是就在那石后。自己轻轻地爬到石边,露一目往石后一看,白兔果然在那儿。
奇怪的是竟有两只兔子,一只兔子卧在地上,全身是血,睁着一双红眼珠,在它下半身股部,竟然皮开肉裂,少说也有四寸长一道大血口子,鲜血尚在流着,看样子是被野兽利爪所伤。再看原先那只白兔,此时把那圆形树叶在口中嚼碎,又吐在石上。
正在不解,却见那兔儿将树叶嚼碎后,又衔起来走到那受伤同伴之前,把嚼碎的叶子吐敷在那伤口之上。继志心中大悟,原来是给那伤兔治伤啊,不由暗笑,一片叶子能管什么用?
此时见那兔子将树叶敷好后,退至一旁,蹲在一边看着那受伤同伴,好似有无限希望。
说也奇怪,不一会儿,那伤兔竟一翻身站起,未受作的兔子一跳老高,好像狂喜已极。石继志不由惊得张口结舌,心想,这是什么叶子,简直比市上专治刀伤的药还灵上百倍嘛!由是再注目那受伤兔子伤口处,只这么一会儿,伤口非但不再流血,而且隐隐浮着一层白沫,像是新肉已长出模样,不禁惊得叫了一声。
这一叫,两只兔子一竖双耳,一前一后两支白箭似的,往石上杂草中一窜,竟失踪影。
石继志愈想愈怪,但是自己亲眼所见,哪能不信,不由又回至方才流水处,想着方才兔子所经之路,往下找去,找到了那块大石,再下去一点,鼻中就嗅到一阵奇香,味似柑子,而较之犹浓,不由张目四望,只见一片草藤,哪有什么柑子?不由大失所望,忽然一阵风起,吹得那草身下伏,隐约中似有一红色小果形同橘状,在那石缝乱草中晃来晃去。那香味竟更浓厚,不由大喜,一路爬到石缝一看,果然生着一株小树,至多不过一尺高,上面仅有六片叶子,叶状如碗口,正是方才那白兔口中之物,方才被免咬去一叶,破处此时竟汩汩流着白色浆汁。
再看那红色小果,大如金橘,阵阵芳香由内透出,闻之头脑顿感清爽。石继志上前小心摘下那果子,入手奇软,竟似吹弹可破。生怕破了可惜,一时垂涎,也不管可食与否,往口中一塞。
那果子水蜜桃似的,入口即破,一股又凉又甜的浓汁顺喉而下,当时全身爽快,通体生劲。心中大奇,再看那小树,此时已枝弯叶垂,状似干枯,心想这树儿好似只为结这一个小果子才生的,一高兴把那六片叶子摘下,用树叶包好,放入袋中。
最奇的是自服了那小果之后,全身疲劳竟一扫而光,非但毫无疲意,竟比没上山时尚似精力大有过之。心中暗奇,莫非这果子功效如此之大?想着不由顺手拿那小袋,刚才还觉沉重异常,此番入手竟似轻如无物,这才知道,自己无意之间巧服灵果,须臾间已力大身轻判若两人,自己还不相信,走到大石前,自忖这石平日摇也别想摇动,不妨拿它试试力气。
只见他双手一按那石,往上一举,那大石竟应手而起,一举过顶,直喜得石继志一振双臂,那大石忽悠悠起在半空,半天才落下,一声大震,惊起无数飞鸟。石继志这一喜,真不可用言语形容,反身一路狂奔,大笑大叫,就像现在已是一个盖世无敌的大侠客似的。
只见他一路狂奔乱跳,一会儿就上去了数十丈高,他高兴得如同疯子一样,这一气跑了少说有一个时辰,看看身已被裹在云雾之中。只这一时所走,昨日一天怕也没走这么多,他停下脚步,想想那小和尚所指的方向,竟似离此不远,此时果觉阵阵寒意,再一注目空处,竟有三两处白雪未退,心想难怪呢!
他岂知巧服百年一见的芝果,早已元气精力大增,否则此时怕早冻得他不能走了。
石继志暗想着那和尚指引之处,正想回身再走一阵,却闻得身后兽喘之声,不由大惊,回目望处,不由吓了个半死。
原来不知何时,自己身后竟站着三个怪物,这怪物状如猿猴,一颗头又似狗狒状,四掌雪白,剑齿交错,口中呼呼有声,每一个都比人还高,虎视眈眈地望着自己,样子可怕已极。
石继志吓出一身冷汗,忙往下一跳,不想不动还好,这一跑,那东西“呼噜噜”一声低吼,随后就扑。
继志虽巧取异果,力大身轻,但是到底没练过武,这东西一扑来,简直不知道该如何躲才好。只见为首那怪物,人立双足,举着长爪对己便抓,石继志亡命似地往旁一闪,这怪物竟抓在石上,“喀嚓”一声,那方青石给它抓了一洞。怪物一抓没有抓着,怪吼一声,下余二兽一拥齐上,眼见三兽齐扑,剑齿利爪,那石继志必无幸免,不想听得一声低叱:“畜生敢尔!”接着“砰!砰!砰!”连响三声,三个怪物,就像抛球似地,起在了半空,一阵悲嗥,相继翻落谷底去了。
石继志在地上惊魂乍定,抬头一看,不禁惊喜得狂呼一声:“师父……”一窜而起,伏地便拜。在石上含笑走下一个中年儒生,这儒生还是一袭青衣,面白如玉,不是上官先生是谁?这书生走下石来,带着笑搀起石继志,一打量他身上,见他破衣赤足,状同乞丐,不由微微点头道:
“好小子!可苦了你了!”石继志如愿以偿,才想起了一路危险,几度亡魂,不由热泪交流,看着上官先生道:“师父!我不苦,只要能找到您老人家.拜您老人家为师,即使再苦,弟子也不以为意……”上官先生闻言点点头道:
“想不到你居然有些毅力决心,今后我定不使你失望,将我这一身从未示人的功夫全部授你。只盼你能努力勤习,虚心求教,方不负我对你一番苦心。只是我这身功夫,凡人不易全部学会,你虽根骨俱是上品,也难保你能全部习会,这就看你的造化了!”石继志唯唯受命,上官先生用手一搀石继志腋下道:“我们还是先回去再谈吧!一会儿就要下大雨了!”
他挟着石继志,足尖一点,就像一阵风似地,站在了石上,再一腾身又是数丈,已落于老树树尖,身子就像一块棉花似的,挟着石继志,那小枝仅微微一抖,接着忽起忽落,落足处从未沾地,都是在树尖之上,往往只见他用足尖一点枝上小叶,身即腾起,简直比一只小鸟还轻盈。这样不到一盏茶时间,已来至绝峰之巅的一幢石屋中。
上官先生这才放下石继志,撮口一声长啸,声音悠远已极。须臾,就见白影连闪,由峰后箭一般翻出两头巨猿,都是雪白的毛,火眼金睛,威猛已极,这二猿来至上官先生之前,咧着大口直叫,上官先生用手一指二猿,对石继志道:“这是我在大巴山上收服的一对雪猿,当时还是小猿,不想如今已长得如此大了。你不要小瞧了这对畜生,它们已经跟我有年,拳脚上都有惊人的功夫,差不多的人,就别想能偎它们的边!”
二猿见有生人和主人谈话,都走近继志身边,一个拍肩,一个搭背,像遇到多年老友似的。石继志斜目看着二猿,吓得连大气也不敢喘,上官先生见状叱道:“不得无礼!”
别看这二猿状极凶猛,被上官先生一叱,吓得双双怪叫,放下手偎在一边。上官先生这才一指继志对二猿道:“他是我新收弟子,今后你们两个,要好好听他话,同时要保护他,听到没有?”二猿闻言后连连低鸣。
上官先生一笑道:“今后你就居于此室!”石继志看旁边有一石床,只是床仅可容一人躺下,连翻身的地方都没有,比普通的长条石凳还窄,不禁暗想,这床又窄又小,还没有被褥,如何睡法?不由一时怔怔望着那床。
上官先生想是已窥透其意,一指那床,对石继志笑道:“你可别小瞧了这床,这床是我由九华山南石翁处,费了多少口舌才讨来这么一块冰川寒石,小心凿成,每夜睡于其上,可锻炼筋骨,对我等练功之人大是补益。我在这床上已睡了十九年,后来那‘回肠寒功’练成才没有睡,你如今来了正好睡,否则真可惜了。开始数日你一定感到不习惯,而且奇寒刺骨,慢慢你内功有了根基,就不会觉得它冷了!”石继志这才明白,当时跪地,朝上官先生行了拜师之礼,上官先生含笑受了,忽然像想起一事,一把把石继志拉至身边,注目他脸良久才皱眉问道:“说实话,你过去练过功夫没有?”石继志一愣,恭答道:“弟子从未学过什么功夫,师父何故问此?”
上官先生摇摇头道:“看你含蕴外溢,二目开合间透着精元之气,分明是内功有相当根基的象征,你却说从未习功,真令人不解!”石继志忽然想到路上巧食异果之事,不由啊了一声道:“弟子在路上巧食了一枚柑子,入口生芬,食后觉得身轻力大多了!恐怕就是为此之故吧!”
上官先生面现惊容问道:“什么柑子?你说给我听听!”石继志这才把跟随白兔一节,细细道出。上官先生听得愈来愈喜,大叫道:“快把那叶子拿来给我看看!”石继志由袋中取出那六片叶子,双手递上,上官先生接过,细细看了看,又在鼻上嗅了嗅,一拍石案道:“你这小子真是好福气!你知道这是什么?”石继志怔怔地道:“是什么?”上官先生喜道:“这是千年难得一现的芝果呀!你这孩子!怎么我在山上几十年都没发现?你却有此奇遇!”石继志喜道:“师父!那树还在那儿呢!要不要挖回来?”
上官先生摇头道:“没用了!这芝果一离枝,树即枯萎,再怎么也不会活了,幸亏你把这几片叶子摘回来了,有此数叶,我即可掺和它药,制成丸药,不知可救多少贫病之人了!”石继志一听,无意间竟食此仙果,哪能不惊喜欲狂呢!
上官先生停了一会儿又接笑道:“好处还多呢!这可好,有其师必有其徒,为师我在你这年岁时在青城山也巧食了一只成形肉芝,和你食的这芝果同为千载难逢的仙品,后来仗着这肉芝功效,我才有今天的功力。如此说来,我这一身神功和那七禽掌是非你不传了!也是非你不能学会呢!”
石继志听师父一提那七禽掌,想起问道:“江湖上都知道师父会一套七禽掌,这七禽掌到底如何厉害?”
上官先生笑道:“难得他们还知有这套掌法。现在告诉你还嫌太早,过一个时候,我亲自带你练这功夫,你就知道它的厉害了。不是为师夸口,如今武林中能敌此掌法的恐怕还没有一人!”又道:“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听服;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所以这开始的半年我要先把你的心完全定下,叫你一点外念都没有,这一点做起来可不大容易!”石继志唯唯听命,上官先生随即站起道:“你劳累一天,还是早早休息,有话明天再说!”
石继志不敢违命,上官先生起身进内。石继志待师父走后,这才略为整理,往那石床上一坐,就觉有刺似地连忙跳下,一摸那石,真比冰还冷。心说天呀,这可怎么睡?想了半天,师父既叫自己睡,定必无害,无奈咬着牙,勉强躺上去,那冷气直往骨缝钻,冻得两齿咯咯相战,这样冷到半夜,才微觉好些。
第二天尚在梦中,就被一东西连打连拍地给吓醒了,一睁眼见床前站的竟是一只大白猿,再一看天还黑着,不由对那猿道:“天还没亮,你把我弄醒干什么?看我等会儿不告诉师父打你才怪!”那猿听后非但不惧,竟咧着一张大口连吼,一面用手向外指。
石继志见状问道:“叫我到外边去是不是?”那猿听后连连点头,石继志这才睡眼惺忪地跟着那猿出来,见此时东方已微露鱼肚白色,师父也在院中,这才知原来师父也起来了。当时走前,见上官先生面朝东方,身体微蹲,口中吐气如牛,知道师父正在练功,不敢惊扰,在一旁细心看着。
一会儿见师父吐气渐弱,最后出气如哨,这才想到师父在破庙中吐气一节,声音竟和现在声音相同。上官先生又吐了半天才收住,随即站起,回头笑对石继志道:“这早上的时间最宝贵,我不忍叫你浪费,所以让大白去叫你!”
继志上前施礼问安,上官先生笑道:“以后天天见面,这礼就免了吧!”说着用手一指东方天边鱼肚白色道:“这白色过后,马上就有一股紫气,这紫气对我等练功人最为有益,若能加以运用,一世享用无尽。”
言罢不久,那白色果然隐去,忽然紫光一现,上官先生低声道:“就是此气,你不妨面对那方向深呼吸一番。”言罢自己对着那紫气,把口连张,无数白气由口中喷出,接着又吸了几口。如此接二连三,最后直到张开口没有白气时才止,随笑对石继志道:“上天给人的东西本不少,只是一般俗人只顾贪念一些食寝之安,却忽视了这万金难买的好东西,真是何其庸哉!”
石继志此时呼吸了一阵,果觉清适异常。上官先生又一指石室之后道:“后面有一石井,你可到那去洗漱,用水由井内提取即可!”忽然想起一事道:“以后你每日在我起身以前,要在石缸内先提满二十桶水!”石继志答应着,就往那井边走去,到后果见有一井,走到井边往下一看,心中已凉了一半。
原来那井一眼望不见底,有一藤索连结井外,自己顺着藤索一路扯上,扯了少说也有十丈长短才出一桶,一看水桶,全系青石凿成,少说也有七八十斤,再加上水,起码在百斤以上,这一桶水已累得不轻。自己洗漱完毕,就开始提水,二十桶水提满,已红日高照,百鸟齐喧,自己两条手臂跟断了似的。
进室后,上官先生点头道:“你要不是吃了那芝果,这二十桶水够你提一天的!”随着撮唇一啸,二猿已到,上官先生道:“你们摘的东西呢?还不拿来!”二猿闻言如飞而去,一会儿各抱着无数山果之类回来。石继志别说是吃,简直连见也没见过,上官先生道:“这些黄精首乌是你每天的粮食,当然你如不怕麻烦,本山鸟兽有的是,可令二猿随时捉来,你自己弄着吃。我如今是食否均可,高兴了,也许大吃一顿,否则每日就是吃一点黄精就够了!”
石继志捧着这些东西,到后面洗剥干净,给师父送上二只上好的首乌,自己这才就着山泉吃了一饱。
从此石继志就在这山上过下去,每日也就是吃这些东西,偶尔也打点鸟来吃,不知不觉半年过去,这石继志已有惊人的进步。
首先睡在那石床上,他已不觉它冷了,而且觉得舒适已极;其次每日打水,都能在师父未起身以前把那水缸装满,而且有时尚可多打上几桶,这些看来似没什么,实际上已经不得了了。
奇怪的是这半年来,上官先生除了每晨叫他对着那紫气呼吸一番,别的什么都没教他,有时候,甚至连问都不问他。
这一日,石继志提水完毕,正和二猿在山上追扑为戏,忽听师父在前面唤叫,连忙整整衣服往前室走去,见师父面带微笑道:“你过来,我有话问你!”
石继志不知为何,涨红了脸走近师父,上官先生问道:“我教你的功夫你练得已不错了!你自己觉得是不是?”石继志一怔,哧哧道:“师父!教我的……什么功夫?”说罢把头低下,惟恐师父责骂。上官先生笑道:“你别怕!我告诉你你就知道了,首先你睡那床还觉得冷不冷?”石继志摇摇头,上官先生笑道:“这就是了,你本身纯阳元气已经大盛,这是普通练武者十年也达不到的境地。其次我问你,你水提得如何了?是不是已不觉得累了?而且时间也快多了?”
石继志笑着点点头,上官先生又道:“这证明你半年来臂力大增,而且全身筋血都已活开,足可随我练掌了!其次你再想想每日随二猿去采摘山果,无形中已为你轻功打下了极深的基础,而且由二猿身上学得那些窜跃的姿势,是你在任何人身上学不到的。这半年来,内、外、轻三功你已都有超人的进步,明日起便可随我正式研习上乘功夫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