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风吹船动白云飘,江水湖色写逍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文再次来到京城,和朱棣商议了一番,请示了马娘娘,决定走水路去苏州。从水师调来二艘战船,悄悄地停在了下关码头。夜色中迎来了宫中驶出的车轿,秦文打马前面开路,四周暗中散拥着宫里派出的侍卫。一行人来到了下关码头,早在码头迎侯的朱棣急忙上前,打开了轿帘,轿中走出了马娘娘。几个宫女扶着马娘娘,登上了大船。甲板上吹着江风,马娘娘用手理了理被风儿吹的有些散乱的发媭,在朱棣的陪伴下迈步走进了船仓。
一声号令,船上水手们解开船缆,升起了白帆,船儿慢慢离开了码头,向江中驶去。从下关出发,一会儿就到了燕子矶头。临江而立的悬崖峭壁,在月光中更显得雄伟。船仓中,马娘娘站在船仓窗口,饶有兴致得观赏着江岸夜色。秦文站在船头和侍卫统领及太监张公公边看夜景边商议着一路要注意的事项。朱棣安排宫女布置船仓里的起居用品,自己一迈腿出了船仓。看见朱棣出了船仓,秦文急忙迎了过去。“燕王,江上风大。”朱棣笑了笑说:“比起北方那象刀子一样刮着脸生疼的风儿,这江上的风儿却是温柔的紧了。”相视一笑,朱棣对着秦文说到:“秦文叔叔,父皇嘱咐,这次离京不要惊扰地方和民间,就不要再叫我燕王了,叫我声侄儿既可。”“那就叫燕侄儿吧。”“甚好!”
朱棣自小和秦龙在一起,和秦文自是熟悉,两人之间也无需多礼。这秦家人和皇家诸子间在马娘娘的带领下,从小就不大讲究皇家礼仪。要换了其他人家,那是有几百个头也不够杀的了。只看那马娘娘唤那秦老太君的那一声秦姨,又有谁能受得起?大明朝庭中,只有那几个老臣子对此是肚中有数,无论是浙东派还是淮西派,对秦家都自觉地避让三分。而朱棣更是对秦家好上一筹。当年,秦老太君舍身为马娘娘挡了一剑,那时马娘娘正怀着朱棣,那一次不但救了马娘娘,实际上也救了朱棣一命。
江风吹着船帆呼呼而过,船头破浪而进,冲出的水花不时从脸膀掠过。江水从船边急速流去,拍打着船舷发出着“啪啪”地声响。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不远处,江中隐现出了镇江焦山的身影,秦文急唤船上的水手小心靠岸,准备在焦山上请马娘娘和燕王吃碗素面。请来水师的统领,吩咐他领着另一艘船儿赶去镇江市里,购买那镇江本地的特产香醋和水晶崤肉。镇江有两处名胜,金山和焦山。焦山山水天成,古朴幽雅。焦山原名樵山,传说宋真宗为纪念曾隐居山中的东汉名士而改名焦山,并沿用至今。焦山山水天然自成,向以古树名碑饮誉遐迩,寺庙建筑皆掩隐于树木葱笼之中,素有“焦山山裹寺”的说法。焦山山峰高耸,古树幽涧,怪石嶙峋,山花争妍,香色迷人,大堪观赏。每逢秋月,艳红的枫树、盛开的菊花,吸引着四方文人骚客,赢得了诗人的赞美:“焦山秋意浓,丹黄叶不同。霜枫盛春花,古刹展新容”。山南有定慧寺,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寺东宝墨轩,又名焦山碑林,珍藏着历代碑刻。
娘娘乘的船儿在焦山的小码头靠了岸,走出船仓,马娘娘很开心的四处张望着。朱棣和秦龙一左一右护着马娘娘走下了船,一行人顺着山道向那定慧寺而行。
马娘娘此番出宫既没有带仪杖,也没有穿后服,简单地穿了身富家人的衣物。朱棣也是一副公子哥儿的打伴,秦文和一众卫士更是一身俭朴。一行人看上去就是一富家人出外游玩。
定慧寺的和尚主持领着几个老和尚前来接待,见了马娘娘一行人,打了稽手问了安。大清早来寺里的人还很少见,老主持差人急忙去膳食间安排素面。来到了用膳的房间,马娘娘让朱棣去捐了些许善款,一行人分了两桌坐了下来。
定慧寺的素面是按着镇江传统的面食制作方法做的:将面粉揉好,用一根长木杆将面擀压成薄片,用刀切细,与一只杉木小锅盖一起下锅,再在一只小竹笼内放入客人需要的香菇、竹笋、木耳、金针、菜秧等“浇头”在锅边略煮一下,煮熟后一起捞起放入调好佐料的碗里即可。这样用小锅盖煮的面,四周透气,下出的面条不容易烂,有筋道,加之杉木锅盖的香味和各种作料、调味品,味道更佳。后世称其为锅盖面。
吃惯了宫里御膳房做的饭菜,难得有机会尝一尝地地道道的民间小吃,马娘娘和朱棣都很高兴。问了问面条的制作方法,不由地齐声称奇。吃完了素面,一行人看着山寺风景,看着奔流的大江,踏着山间小路再次登上了战船。
到了谏壁镇,船儿改行京杭大运河,掉头向苏州驶去。一路经过常州过了无锡,船队经蠡河一头扎进了太湖。进入太湖,离秦府所在地苏州东山就不远了。

秦府中,老太君今个儿起了个大早。一直念道着“还有什么欠缺的地方没有?”一边念还在屋里一边转悠。接管家来报,马娘娘一行人今天晌午时分就要到了。十几年没见了,老太君非常想念马娘娘。几日里,忙着布置房间,打扫院子,准备食物,准备一应用具。听说马娘娘马上要到了,急着安排中午的吃食。
后园内,秦路带着几个姐妹忙着腾出春夏秋冬各院,全搬到了梅兰竹菊几个院子里去了。春夏秋冬几个院子和
梅兰竹菊分别在后花院里各占据了一边,马娘娘一行人要来居住几日,让他们住在一边比较方便。
老太君招来了秦家庄里的姑娘们,专门负责马娘娘一行人的安全。快到晌午时分,丫环莹儿扶着老太君在众护卫的护拥下来到了后院湖边。管家吩咐家丁搬来一张椅子,老太君在树荫下坐了下来。
湖面上几只小船在水上飘着,来自秦家庄的女孩儿们熟练的打着桨儿,大船到了之后,可是要靠这些个小船把娘娘她们一行人接到院子里。湖边的水浅,那大船是靠不了岸的。
老太君的目光焦急地在湖面上扫动,终于看到了远处大船的白帆。大船远远的停了下来,几只小船快速地迎了上去。大船上,马娘娘走出了船仓,和老太君一样,马娘娘双目不停地在湖面上扫过,盯着在湖边站立的众人。
上了小船,朱棣扶着母后,打量着四周湖光山色。秦文带着张老太监当先带路,小船缓缓地向岸边划去。
“秦姨!”“娘娘!”马娘娘和秦老太君相互凝视着,两人眼中都聚着泪花。两人的手相互掺着,久久没有松开。朱棣和秦文站在一边,管家急着引着其他众人登了岸。远处的大船缓缓离去,湖面上又现出往日里的平静。
老太君指着站在一边的众小向马娘娘介绍到:“这几个是秦家第三代。”又对着秦岚他们说到:“还不给马娘娘见礼?!”秦岚秦璐和着几个姐妹们乖巧的给马娘娘见礼:“参见马娘娘!”“平身,都是自家人,不用那么客套。”马娘娘笑着说道。“这是你们燕王朱棣大哥。”“参见燕王大哥。”叫的有些不伦不类,但却透露出一些个亲切。朱棣笑了笑道:“各位弟妹好!”众小一起笑了起来。大家见完了礼,老太君领着众人向前院走去。
秦岚一边走一边偷偷打量着燕王朱棣,听说其人好武,和大伯最是要好,为人很厚重,长的到也是一表人才。只可惜,已经娶了大明武将最大地功臣徐达的长女为妃。秦岚看着朱棣,这类达到了自己选婿标准的男子,现在是越来越少了。心里不由的一叹。
秦岚没想到的是,朱棣也在仔细地观察秦岚,不愧是江南七仙女之首,秦岚的长相,风貌,人品,才艺都是万中挑一,不由得朱棣不心动。
来到了前院,在客厅里坐下,丫环们打来了洗脸水,给各人净了面。端上了绿茶,摆上了果盘。略一休息,管家来通知,饭已备好,可以开席了。老太君笑迷迷地引着马娘娘来到里间餐桌前,安排众人坐好。“今日粗粗准备了些吃食,怠慢了。”桌上摆着八个冷菜,每人面前有小盘子和小碗及汤勺。筷架子上架着一双乌红色的红木筷子,边上放着一只水晶酒杯。这水晶酒杯可大有讲究,整个酒杯是用水晶雕刻而成,杯外围着雕着朵朵梅花,杯耳却是用雕刻的竹节竹根盘绕而成。酒杯显地高雅古朴。倒上了江南特产的米酒,玛瑙色的酒液在杯中更显得贵气袭人。正说在话儿,门外传来一阵喧闹之声。管家走了进来,低声向老太君说到,在秦家庄里的众亲卫一起赶来了,给她们准备的饭桌也一起摆好了,她们就在外间大堂里,一个个急着都想见马娘娘。马娘娘一听那群孩子全来了,急急站了起来,拿着一只酒杯,挨着老太君一起出了门,来到了大厅里。“参见娘娘!娘娘千岁千千岁!”“平身!”和众亲卫见过礼。马娘娘急忙走到了众亲卫的身边,摸摸这个,看看那个,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都长大了,都还好吗?”“娘娘放心,大家都非常好,秦奶奶对我们都很照顾。”这些个亲卫,大的快四十岁了,小的也有二三十岁,现在都是有孩子的娘了,可在马皇后眼里,都还是当年小孩子一般。可不,马娘娘也到了五十之数,岁月不饶人呀。秦老太君快七十岁了,身体还是非常硬朗。当年的亲卫统领,深得这些个孩子的爱戴。马娘娘端起了酒杯,含着泪向大家举了举酒杯:“今日里非常高兴,来,大家干了!”“谢马娘娘!”众人齐声回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