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九九重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强登临情思幽幽,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没来由惹起闲愁。常记得离筵饮泣饯行时,折尽青青杨柳枝.欲拈斑管书心事,无那可乾坤天样般纸。意悬悬诉不尽相思,谩写下鸳鸯字,空吟就花月词,凭何人付与娇姿。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九九登高,并不仅仅登临饮宴、赋诗作文而已,它还是有其他活动的。这些活动综合而成为“登高会”。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也被称为“茱萸节”。
饮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活动之一。金秋九月,菊蕊笑绽,氤氲芬芳,故而九月也叫“菊月”。菊也和九九重阳密不可分。重九也叫“菊节”、“菊花节”。在这天,人们就有了赏菊、簪菊、饮菊酒、食菊糕的习俗。
重阳食糕的习俗,是想借“糕”谐“高”,以求步步高。此外,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同时,九九重阳又是中国的老人节。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这天晓青和杨丹约了班上的好朋友登上了天然氧吧沂山,在沂山上只见云气氤氲而来,雾气如此之漂泊无定;若许之变化多端。转瞬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一忽儿阳光普照,一忽儿云涛奔驰。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沂山,藏在其中。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而山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矫健多姿。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岗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而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万态,令人眼花缭乱。这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则忽隐忽现。刚才还是云涛滚,迷天雾,而在这时,它们全部停住、散去了。庄严的断崖峰上,收起了哈达;俏丽的山峰顶,揭下了蝉翼似的面纱。阳光一照,丹崖贴金。
太阳穿过云雾透露出万道光芒。晓青他们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鲜.只见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松林无比绚丽,豪光四射。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奇光异彩,如大放焰火。焰火正飞舞。那暗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笙管齐鸣,山呼谷应。山风吹起,雪浪滔滔。穿过密林小径,奔上山峰。上有平台,可以观海。但见浩瀚一片,辽无边际,海上蓬莱,尤为诡奇。
徒步一路下山,走在山脚下的农庄里,那里的一草一木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杨丹看到一位大婶,正忙着晒粮食,她身边的独轮推车吸引了杨丹。看到这辆独轮推车,杨丹就想起了她的外公。她外公生前就有一辆这样的独轮推车,所以看到它,杨丹就感到非常的亲切。她很有礼貌地问大婶,“大婶,我推一下您的车子好吗?”。大婶热情地说:“推吧,还用问。”杨丹高兴地推起那辆独轮车,走了几步,还真难推,总是往一边歪,不好掌握平衡。大婶笑着忙自己的活了。晓青喊了杨丹一声,杨丹就朝晓青乐着,他按动快门,为杨丹留下了这难忘的时刻。这可是杨丹第一次尝试推这样的车子。
像红宝石般的朝天小红辣椒,红的让人心疼。别看它那可爱的小样,它可不是温柔的小媳妇。你若咬它一口,它可和你没完。它会让你好长时间忘不了它,甚至,让你一辈子都记住它。晓青曾经就招惹过它,看到它,晓青的心就疼。不过,晓青还是很喜欢它漂亮的外表。呵呵,一位老大爷赶着一群带着臊味的黑山羊从他们身边走过。虽然不喜欢闻它们身上的味道,可是,一个个调皮的小家伙的长像,叫大家忘却了那股难闻的气味。晓青举着相机,对准它们时,有胆小的,被晓青吓的直往山上跑。有胆大的,还冲晓青微笑呢。看啊,那只在看着杨丹呢,并且冲她发出“咩咩”的叫声,真是让人喜爱.
这一地的红薯干,在秋风中的阳光下,它们干的很快。农民们从泥土中把红薯挖出来,然后把红薯锼成片,晒干后,用来冬天食用。也可以卖给酒厂,制成红薯酒。还有这一地红红的山楂,也被农民们切成薄片,晒干后,用来做中药使用。农家院边生长着一丛芦苇,芦苇花正迎着山涧吹来的秋风,扬撒着它轻盈的花絮。苗条的身杆也随风摆动着,犹如美丽的芭蕾舞演员,在蓝天、白云下跳着优美的舞姿。这一对相恋的向日葵,含羞地低着头,让人们怎么也看不清它们的面容。乘它们低头害羞的时候,杨丹偷偷地拍下了它们含情脉脉的样子。一群小白鸭,悠闲地晒着太阳。看着它们那舒服的小样,杨丹真想变成一只小白鸭,和它们一起趴在那里休息一会。感受一会山里阳光的滋润,再嗅嗅农庄泥土的芳香。石缝里的两朵小黄花,羞羞答答地说着悄悄话。杨丹蹑手蹑脚地来到它们身边,为它们拍了一张结婚照。嘿嘿,它们只顾谈情说爱了,哪里知道杨丹为它们合了影。乘它们没看见她,快闪。
这一座座“金字塔”,是农民用豆秸堆集成的。它们又很像一个个温情的蒙古包。在田野边上、在农家的小院外,都可以看到这些尖尖的“金字塔”和“蒙古包”。几只农家小山鸡,在草丛中悠闲地散步、觅食。它们非常的警觉,吉亮吧唧着两片唇,怎么唤它们,人家就是不过来。吉亮的嘴巴都吧唧酸了,还是不能引它们过来。没办法,只能远远地留下它们骄傲的身影了。

哈哈,可让晓青逮着了一对老实的大白鸡。当晓青为它们拍照时,它们像被人发现了什么秘密似的,一动不敢动了。谁知道它们是不是合法夫妻呢,不然怎么这么慌张?这只温顺的小山羊,正想吃那片刚从树上掉下来的叶子。杨丹走近它身边,它似乎对杨丹不屑一顾,自管看着那片叶子。杨丹想,“不理我也好,我拍你个老实的”。它的主人高兴地告诉杨丹,它快要生产难怪那么傲气呢,原来要做妈妈了。呵呵,祝它们母子平安了。
深秋的最后一茬苹果,在太阳照射下羞红了整个脸颊。沉重的果实,压的枝杆弯曲了腰。在杨丹为它们拍照时,一不小心,她被苹果树下的棘刺扎满了大半个身体。多亏她穿的厚,不然非把她扎个血肉模糊不可。就这样还是没逃过个别带刺的袭击。晓青一根一根帮杨丹把它们拔出来,还有一根亲热地钻入杨丹的肌肤里.心疼得晓青连连跺脚轻声责备杨丹的不小心.可是杨丹却不在意,仍然和大家谈笑风声.
晓青对杨丹说:重阳节这天,在我们的老家都有登高和放风筝的习俗。其实,中秋过后放风筝这个活动就已开始并逐渐升温,直到九九重阳达到**,同时也是这一活动的结尾。所以这一日也被叫作纸鸢(风筝)断踪,就是放到最后,大家都把牵引风筝的线掐断,让它随风远去,大概是取个“高远”的意思吧。我们老家的风筝品种多样,五花八门,色彩斑烂,放上天空煞是好看。常见的就有蜈蚣,鹰,蜻蜓,蝴蝶,蛾类,莲花,方角,咸鱼头等等。制作也简单,通常是用竹篾扎成各种动植物的模型,然后贴上半透明忍性大的薄纸就做成了。若要艳丽可再涂上色彩图案,在孩童时代就经常玩这个。
晓青接着对杨丹说:能否把风筝放上天,除了风好以外,关键是面线的安装。为什么有的风筝有尾巴,有的又没有,技巧就在面线的安装上。面线成》的形状,没尾的风筝如方角,面线的上线要比下线稍长,但比例需掌握恰当,上线太长放不起来,短了放上天空后不断翻跟斗,同样放不好。有尾巴的风筝如咸鱼头,蝴蝶等的面线的下线要比上线长些,这种面线的风筝容易翻跟斗,所以要贴上长长的尾巴,以降低它的重心,这样它在空中就平衡了。早些年,风筝都是自己制作的,不像这些年到了这季节,街边随处都有的卖。而且是大人都放大风筝,如蜈蚣,莲花等,这是小孩时最爱看的。一个莲花风筝的面积大约有3平方米,蜈蚣则是由很多个圆环组成,放上空中约有20多米长。它们的头上都装有用刮薄的葛藤皮做成的弦,放上天空时,在气流的颤动下发出悦耳的嗡~嗡声,非常的有韵味。放这种风筝要用6厘的麻绳来放,放上天空以后它能把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拖走。可惜现在再也无法看到如此壮观的风筝了。还好,虽然现在大人也放小风筝了,但必竟大家的热情都还很高,希望那些被逐渐淡忘的传统文化能从新被重视,让它不断发扬光大。
一同登山的肖薇薇抢过晓青的话,她接着介绍:放风筝风筝也叫“鹞”,在中国有两千年的历史。最早的风筝是用木或竹做的,所以叫做“木鸢”,据说鲁班曾与墨子比艺,做出能在天上飞三天的木鸢。到了东汉以后,才出现用纸做的“纸鸢”或“纸鹞”,到了五代时,李邺曾在宫中放纸鸢,纸鸢上装有响笛,风一吹,便发出近似古筝的声音,因此把纸鸢称为“风筝”。到了明清,风筝的制作更为精巧,种类也大为增多。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对风筝十分有研究,写过“南鹞北鸢考工志”;在古代,风筝曾多次被利用于军事,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韩信就曾利用风筝来测量皇宫的距离,准备用挖地道的方法攻入皇宫。南朝梁武帝萧衍被叛军围困在台城,唐代张伍被叛军围困在洛城时,都是利用风筝把求救信送出去。
闽南语中有一句话“九月九,风吹满天啸”,就是形容重阳以后,风筝满天飞的情形。由于农历九月以后,台湾季风渐强,而另一方面又天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从前玩具不多,又很少有娱乐活动,放风筝就成为孩童的最爱。当秋天一到,大家在田野空地,大放风筝,是相当快乐的事情呢!台湾重阳放风筝的习俗,起源相当的早。据资料的记载,居住在今天的宜兰的平埔族,也就是葛玛兰人,早就有这样的活动。
早年放风筝,大多由孩童自己制作,式样凭自己的巧思发挥,一般都以放得高为主,种类也相当的多。有心认识风筝,在台北县瑞芳镇的九份,有一座收藏丰富的风筝博物馆,如果到那里游玩,千万别错过机会,好好欣赏一下各式各样的风筝。
正常放飞以外,几个风筝在天空中,互相打斗的事,也相当的精彩有趣,这就是“风吹相咬”。打斗的时候,用各种技巧操控风筝,或者截断对方的尾巴,或者咬断风筝线,让对方“英雄无用武之地”。更激烈的,还有在风筝线上,绑上暗器的,以便破坏对方。风吹相咬时,大风筝固然容易打胜,但小风筝操控自如,东游西窜的,易于随时打游击,反而更居优势呢!
杨丹讲了几个非常有趣的笑话:(其一)九九重阳离不得九,一老人却告知众人他的媳妇从不说九,甚至带九字音的字都不说。众人不信与老人赌下一桌酒席。九个人一人拿一把韭黄来到老人家,媳妇答公公不在。众人要媳妇转告,他们来请老人九九重阳去喝酒。公公回家媳妇禀报:刚才来了四双半老人,一人拿了把扁担葱(韭黄的别称),他们请你重阳去吃席.意思到了,果然没说九!屋外偷听的众人无语。
(其二)这个故事是杨丹的养父在去年重阳节给她讲的,至今还记忆犹新:一个贼和东方朔打赌的趣事。一贼讲东方朔雕虫小技,他的贼技才是天下第一,还邀东方朔比试。东方朔来到小贼指定的高墙大院,但见高墙森森,光滑没半点可抓手之处,墙下狗洞塞满了刺笆。赌局规则谁最先逃到院外谁就赢。打赌开始,小贼地上拖起一根毛竹当梯子搭在墙头奋力上爬,果然身手敏捷快如灵猴。东方朔将墙角尿桶倒尽顶在头上,“刺拉”一声顶开刺笆钻到墙外,看那小贼已上到墙头正欲飞身跳下,东方朔仰天大笑绝尘而去。
(其三)再给大家揭秘瞎子算命为何知道你身怀六甲的秘密.原来的瞎子算命都很正规,开有铺子,还有接待。一般妇人来算命,接待给先生(算命的瞎子)奉茶时就捧上一个圆筒杯:遇到大肚子妇人来算命,接待就给先生奉上一个中间鼓起的凸状杯。先生手抚凸状杯,“恭喜娘子龙子上身。”一句话惊得你魂飞魄散,但也佩服,乖乖掏出无数银子还满心欢喜。
杨丹讲得这三个故事惹得同游的伙伴都哈哈大笑,大家觉得登山后的疲劳感顿时减轻了不少.
李亦菲也来了兴趣,他说重:九正值秋天,菊花盛开,而文人雅士对娇艳傲霜的菊花,十分喜爱,在唐代诗人咏九日的作品中,写到菊花的比比皆是,可见赏菊风气的盛行。如王维“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李欣“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避恶酒,汤饼茱萸香”,由此可见,唐代简直是没有了菊花就不能过重阳,不插茱萸不过节了。如果说唐代没有菊花就不能过重阳,那么,宋代的重阳节就完全可称为赏菊节或菊花节了。菊花不仅它千姿百态的艳容使人倾慕,它的傲然刚强的气质更令人折腰,所以,有人认为菊花是中国的国花,我国历代文人无不赏菊、咏菊、赞菊,甚至连黄巢都曾写过“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的咏菊诗,以咏菊抒发其胸中之情。根据《梦梁录》记载宋代人每年重阳节都要“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宋朝人还给菊花、茱萸这两样东西起了两个雅致的别号,叫菊花为“延寿客”,茱萸为“辟邪翁”。当时每年照例,皇宫禁中与达官显贵之家都在这时候观赏菊花;一般平民人家也要购买一两株菊花玩赏。当时有名的菊花高达七、八十种,如万龄菊;金铃菊;桃花菊,花的颜色、名字,多得不胜枚举,简直可以说是菊花花会。宋代重阳咏菊花词也是汗牛充栋,最着名的莫过于女词人李清照的重九《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端老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