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茗战(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就是建州。与那杭州文人雅士都爱聚集茶肆不同,建州人更喜欢在自家独品。在建州刺史常伯已的陪伴下,李遇行走在建州城中,发现那人家几乎都有早晚喝茶的习惯。,走在街头巷尾,随时都能看到许多这样的喝茶人,无论在什么时候,喝茶时一定要生起炭泥炉,烧出滚水,认认真真烫盏淋茶,不紧不慢轻呷细品。
他心中叹服建州人的闲适平和,对常伯已说道:“如今朝廷贡茶多为阳羡茶,这几日我看百姓都喝当地茶,这建茶相当受人喜爱,想来味道也是极好的。”
常伯已忙笑道:“殿下说得极是。常某自调任建州刺史两年来,也是慢慢喝惯了这建州茶。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清香高长,虽不为朝廷所知,在这民间却极受推崇。殿下若是喜欢,常某就在当地搜罗一些建茶,请殿下带回长安,慢慢品赏。”李遇微微点头。
再往前走,却看见前面已围了许多人,传出喧哗声,仿佛在看热闹。常伯已上前去看了看,回转来对李遇说:“殿下,那是乡民在斗茶。”
“斗茶?”李遇知道民间有斗鸡,却不知有斗茶。
常伯已殷勤的解释:“这斗茶,本地人称茗战。自每年春茶过后,新茶制成,茶农、茶客们要比试新茶优良次劣,遂有了这一活动。这茗战要比技巧、斗输赢,总要吸引众多乡民来关注。”
李遇听了,点头微笑:“这还真是一桩新鲜事。”常伯已听了,便指引李遇道:“请殿下随我去看个仔细吧。”
两人来到茶寮,常伯已技巧地撇开人群,让李遇进到圈中,坐在一旁细看。只见两个一身粗布衣服打扮,货郎模样的人正各自手持一壶往桌上的两个青瓷茶盏注水。那茶盏的样子也特别,竟像是翻倒的斗笠,底小,口却很大,近盏边一寸处,盏壁内翻,形成一个倒钩的圈痕。那盏中装着一些绿色的茶末,看不出是什么茶。两人将水刚刚注到圈痕处,然后各自拿起一把竹刷样的东西,在水中用力拍打,不一会就看到白色的泡沫泛起了。围观的人将圈子又缩小了一点,都伸长了脖子去看那泡沫。李遇见那两盏之中的茶沫都是青白色,只不过一只盏中的茶沫自那中心泛起后,就沿着茶盏壁围了一圈,久久不散,另一只盏中的茶沫在盏壁却慢慢散了,露出水痕。
“赢了,赢了!”周围有人在兴奋地说。
李遇疑惑地望过去,常伯已靠近他耳边说:“殿下,那茶沫消失得晚些的是赢家。说明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那消失得早的,说明茶沫研得不细,汤候不够哇。”
李遇恍然大悟,点点头又说:“那茶盏造型甚是特别呀。”
常伯已立刻明白过来,凑近些说:“殿下若喜欢那茶盏,常某就献上当地最上乘的建盏,让殿下细细赏玩。”
回到刺史的府中,只见那常伯已早已经命人将茶具罗列在案上。
李遇看过去,那建盏有黑、褐、青、青白、白色等不同釉色,而那青色的通体却施淡青色釉,色泽鲜明、幽雅洁净、亭亭玉立,一望就是上等的茶具。

李遇又见那黑色的茶盏,不解的问:“世人都知当今这茶汤以青色越瓷或是白色邢瓷盛装,最能展现茶汤的香醇,茶色的动人,怎么建州竟用黑盏呢?”
常伯已笑道:“殿下,这黑盏最受斗茶人喜爱。今日我们所见那茶沫是青白色,说明采茶的时机不好,真正好茶,击打起的茶沫应该是雪白如云的,用那黑色茶盏,最能看出。”
李遇听了,上前伸出细长的手指,在那盏壁上轻轻抚摸,良久,心中一动,便说:“那我便要这黑色的茶盏吧。”
常伯已忙命人将那黑盏一套收好,正要包,李遇又说:“慢,取两只出来,我要人送去杭州。”常伯已连忙照办。
待他叫了人来,只见李遇已经铺开一张信笺,略一思忖,便落笔写下寥寥数字,然后装进信封。
常伯已问:“殿下就写这几字,不再写了?”
李遇笑了,若有所思地说:“够了,有人不喜长篇大论,嫌啰嗦。”
常伯已看李遇眼中似有柔情暗涌,暗忖不知是哪位女子能得端王如此垂青,稍一分心便回神,不敢多想,忙小心收了信,派人去办了。
时值盛夏,杭州城里一连几日都是酷热难当,赵茗儿煎完茶以后,就躲到后面房间去歇着,用一把绢扇扇着风,散散暑气。
秋月来了,手里还捧着个包裹,一进门就笑着:“小娘子,有人给你送东西来了。”
谁会给她送东西呢?家乡已没了人,在这杭州除了宫徵羽,还有谁?她迟疑着,还是慢慢打开了包裹,里面是层层叠叠的丝绸,再打开,一层柔软的丝絮中裹着一团突起的东西。
“什么东西呀,得这样小心的裹着?”秋月也好奇了。
慢慢打开最后一层,里面是两只茶盏,黑亮油光的茶盏。茶盏底下还压着一封信。赵茗儿打开信看起来:
茗儿:
途经建州,见建州人好茗战,所用茶具状极特别,釉色多样,吾独爱黑盏,见盏如见茗儿,特赠一双建盏。建茶建盏,双璧相得益彰。望笑纳。
暑气逼人,祈珍重。
李遇谨白
“是端王送来的。”她看完了信,面对秋月吐出这句话,但心里却被疑惑堵得满满的,还有些许的清凉悄悄淌在心底。。
“那端王还送你茶盏?”秋月看上去比她还惊讶“他不是已经放了你吗?这,这是要做什么呢?”人总是对没有理由的好意抱着怀疑的。
赵茗儿也只能摇摇头,杭州一别,以为就是彻底没了瓜葛,而这茶盏,莫非又牵起新的羁绊?
她伸手捧起一只茶盏,盏璧稍厚,口大底小,在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匀细密的银色筋脉,更显黝黑光亮。拿在手中,略感厚重。“见盏如见茗儿”,为什么这样说?
百思不得其解,她请来了宫徵羽,他把茶盏拿在手中反复琢磨,也没看出意思,便说:“既然是建盏,那我们就去请个建州人来解释一下吧。”
赵茗儿点头赞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