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宝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顾敏过了几天,得到了康熙的批复,再议。
不得不说,顾敏得到了这个批复,很是松了一口气。
她是想出海的。
不过,也是要安全第一。
之前有和雅尔江阿提过,倘若出海,那船是否可靠。
她有听钱周老板等人提过,他们的商船虽说不小,可是,和前朝的宝船比起来,那是差距太远了。
顾敏也知道,船到了海上,肯定是越大越好越安稳。
至于雅尔江阿提到说压船的银子,顾敏就直接和他说。
倘若她真的南下了,那么,送给各国的礼物就直接送书吧!!
在大清的那些官员眼里,别的国家都是番邦夷,既然如何,那就送书啊!!
一方面,压得了船,保证航运的正常运行。
另一方面也能向外人传播我大清的文化嘛!!
弘瞻那时候听了,是极为无语的。
书也很贵好么,你以为书便宜啊?
而当顾敏说送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四书五经时,弘瞻是更加郁闷了。
一方面是人家番邦蛮夷的也看不懂,也浪费。
二来你送这些,到时候,说辞怎么说呢?
顾敏其实在三人会议之前,也有询问过布尔和跟弘瞻。
布尔和属于那种夜郎自大的娃,没办法,那时候跟在康熙身边,她觉得,她见识了很多。
特别是顾敏提起前朝的宝船时,她还瞪着眼睛道,“前朝的东西倘若有用,那怎么这天下还是会姓咱爱新觉罗的啊?
既然是没用的,那干嘛还花银子打造出来啊?”
事后还偷偷和弘瞻讲,让弘瞻不要帮着顾敏去找资料。
她就觉得额娘太败家了。
难道不知道,这样一艘船造出来,要花很多很多的银子吗?
而且你不可能只有一艘的啊,必须得五六艘,甚至更多。
这样,你才能代表朝庭扬帆出海啊!!
而在乾清宫的康熙则也让人翻出了一些前朝的资料。
对于那时候郑和的宝船资料,明朝也是有资料记载的。
只不过,倘若按照那资料来打造,康熙觉得,一方面是没那技术和实力。
另一方面吧,更加没那资金。
康熙一向觉得,自己不比前朝的永乐大帝差。
可现在就宝船这事儿摆在他面前。
他不得不承认,永乐帝比自己稍微强了那么一星丁,也就那么一星丁罢了。
“皇玛法,原来这就是前朝的宝船啊,可真大,呵呵。”
自从弘瞻知道自家皇玛法盯上了额娘帮他赚银子,他就时时待在乾清宫里收着风。
这如姐姐所说的,海里的风险多少大。
额娘有自己,有姐姐,还是侧福晋,倘若阿玛再进一步,额娘一个贵妃之位是跑不了的。
所以,好好的,跑什么海运啊!!
弘瞻也知道,额娘是为了自己,所以才想了那个法子,现在,他也正和弘参努力着想,有没有啥好法子能赚银子的。
可问题是,二人一向是花银子的主儿,哪里想得到啊!!
因此,弘瞻没办法,只要功课一完成,便跑乾清宫,省得他皇玛法又想别的主意来让他额娘赚银子。
康熙和弘瞻在一边算计了好几天,有天康熙便问道,“弘瞻,你觉得我们大清能恢复像前朝时,郑和下西洋的光景吗?”

康熙感觉有些难度的。
弘瞻想了想,沉默了半晌,终于鼓起勇气道,“倘若西北的战役能在三年内结束,到时候,我们休养生息造船,孙儿觉得,再用个三五七年,应该是可以的吧?”
“三年后再三五七年啊?”
康熙喃喃的说道。
虽说时间是长了些,康熙有些失望,不过,他也知道,孙子说的也是实情。
这几日来,孙子和自己一起看的那些资料,分析的那些,也是极为认真的。
康熙有的时候在想,顾氏是否知道呢?
或者她是知道的,所以,才用这种方式来婉拒自己呢?
可一个深闺妇人,真会知道?
“皇玛法,你可得答应我,到时候,可得允许孙儿去。”
弘瞻笑着在一边扯开话题说道。
他算了算时间,觉得十年以后,他是铁定有了儿子女儿的。
那么,到时候,有儿有女了,皇玛法会放心让自己去了吧?
最好是找那种家里会生养的那种!!
到时候让额娘帮自己掌掌眼。
他呢,也不找小妾通房侧福晋啥的。
省得自己走了,妻妾之间恶斗,伤了自己的骨血。
像自己和姐姐弟弟这样,全部是一母同胞才好呢。
自己就要自己的儿女们都是这样!!
“十年啊,呵呵,还不知道朕会在哪儿呢?”
康熙苦笑了下说道。
人人都叫他万岁,他哪里会不知道,历朝历代,哪有皇帝真有万岁的。
像他这样的皇帝,已经算是长寿了。
哪怕在民间,他这样的年纪,也算高寿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他都近七十了!!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活到七十,能不能看得到弘瞻娶媳妇生孩子。
“皇玛法在乾清宫呗,还能去哪儿,最多去热河啊。”
弘瞻在一边笑道,然后又转头扯着康熙的袖子道,“皇玛法,咱祖孙俩打个商量啊,到时候孙儿坐着咱大清的宝船去南洋,孙儿的孩子就麻烦皇玛法帮自己看顾一二了。
孙儿也好,额娘也好,都觉得皇玛法特别会教孩子。
我额娘说了,我弟弟肯定不如我。”
弘瞻在一边乐呵呵的说道。
弟弟可也到岁数进上书房了。
虽说还差那么一两岁的,不过,还不是皇玛法的一句话。
弘瞻这么一打断话题,原本有些沉闷的话题顿时轻松了些。
康熙很不高兴的瞟了眼弘瞻道,“朕已经被你闹得头疼了,还看顾你的孩子?
自己的孩子自己看顾,还有,明年开了春,倘若你弟弟年岁到了,就让他来读书吧。”
反正又不是他来教,是别人教。
本来老四侧福晋所出的儿子就是能来读书的。
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一想到时间的早晚,康熙不由得又怪起了十四来。
你说倘若这个儿子是个有用的,早早把西北的战事搞定了。
说不定,自己能看得到大清的宝船出海呢。
弘瞻退下之后,康熙又让梁九功把雅尔江阿给传召了进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