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相思成灰(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董家在福建延平府也算得上当地大户,家境富足,尤其是董家第二子更是整个延平出名的神童,未及弱冠之年就在府试中连中三甲,若论文采风流,在延平府首屈一指的董家二公子其寿莫属。在延平,只要一提起董其寿董二公子,每个人都立刻竖起大拇指,文采过人,风流倜傥,哪家姑娘若是能嫁给他,真是莫大的福气。
可这位董家二公子却是眼高于顶,一般胭脂俗粉哪看在眼里,尤其是董二公子不喜仕道,反而喜欢四处游山玩水,还美其名曰游学。其时游学风气也是盛行,许多文士抱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想法,畅游天下。朝廷对游学之风也甚为通融,只要持了游学路引,各州各府都通行无阻,天下大可去得。董家二老见董其寿执意如此,也只得随他去。反正朝廷的官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朝中**,天下民不聊生,虽没有大规模叛乱,但也是四处盗匪四起,朝中大员自是安然无事,但各处州府的官员却倒霉者无数,丢官者有之,掉头者也是不少。
于是,刚满十八岁的董家二公子,便带了个书童和奶娘华姨开始了漫漫的游学之路,华姨据说以前也是江湖中人,一身武学修为相当不凡,有华姨随身保护,董家二老也放心了。
扬州,史称广陵,江都,古来便华夏九州之一的繁华城市。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从古人这句诗中便可知扬州自古以来就是烟花之地,夜幕刚落,扬州城内已是锣鼓喧天,华灯齐放;运河两岸,河亭画楼,彩灯高悬、朱栏曲槛,绣帘半卷、红袖飘香,笙歌伴宴。
大运河上,灯船花艇首尾相接,丝竹弦管腾腾如沸,水火激财泄影流光;扬州城内,大街小巷、松枝竹叶,结棚张灯,光怪陆离,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更 有那叫卖百叶千丝、杂碎熟切、灯圆油锤、梅子山楂的小贩,挑担提篮、穿街走巷 ,吆喝叫卖声声不绝于耳。
初到扬州的董二公子哪耐得住寂寞,带了书童在这一片灯火阑珊中四处游走。却不知是幸也不幸,董其寿在名传千古的大运河畔,一眼就看见了那与自己生生世世纠缠不清的绝色佳人。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扬州的大运河上,画舫花艇,穿梭络绎不绝,其中一艘花艇的船头,端坐着一名白衣胜雪的绝代佳人,双手抚琴,口中吟唱着唐代诗人张虚若千古名句-春江花月夜。
江上明月初生,微微江风吹起那佳人的发端衣襟,那高挂于半空的一轮如水明月也仿佛在此刻失去动人的颜色,天地之间,繁华红尘中,瞬间只剩下这如九天仙子嫡落凡尘般的女子那倾倒众生的身影。
董其寿再也无法移开自己的眼睛。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董二公子千方百计才打听到,那女子正是倚红舫的头牌姑娘涵玉,自是倾尽囊中之金,在此后一个月中,天天晚上都泡在倚红舫。初时,涵玉对董其寿并不假以颜色。涵玉虽是头牌姑娘,却仍是清倌人,卖艺不卖笑,倚红舫又是扬州属一属二的青楼,有其不容小看的势力,涵玉若是不满意,谁的面子都可以不给。
但董其寿并不为意,涵玉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实在是难得一见的才女,董其寿也精擅琴棋书画之道,只要能天天与涵玉谈论诗词歌赋,偶而听涵玉为自己抚琴一曲,便已经是心花怒放,欣喜若狂了。情到深时,只要能长伴心爱之人身边,夫复何求?
日久生情,纵是无情,待在一起时日久了,也便有了感情,更何况董其寿和涵玉这等才子佳人,天生绝配的一双金童玉女。此后三个月,是董其寿和涵玉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两人携手,游遍了整个扬州内外。
二十四桥明月夜,董其寿与涵玉两人在月下琴萧合奏,听涵玉用软绵绵的吴语清唱一首采桑子,董其寿却在一旁鼓掌做和。
两人共同泛舟在瘦西湖上,以诗文佐酒,醉了就醉卧舟上,随烟波淼淼而去。
在扬州名士聚会的文昌阁上,董其寿作画,涵玉题词,郎才女貌,金风玉露,更不知羡煞了多少扬州风流名士。
整个扬州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两人的欢笑声,每当董其寿与涵玉一起出现在扬州街头时,总惹得观者如潮,女的美艳如仙,男的俊雅飘逸,好一双壁人,一时之间,两人竟成了整个扬州街头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起初,华姨对涵玉出身青楼还有所介意,处处阻挠,但见了涵玉后,不但惊叹世间竟有如此美貌佳人,也为涵玉的才情所折服,也自随他们去了。
董其寿与涵玉情投意合,两情相悦,便待为涵玉脱籍,带涵玉回乡成婚。当时扬州知府的公子也是痴恋涵玉,闻讯后带人前来阻挠,不肯罢休。谁知涵玉玉手轻轻一挥,系在画舫上三丈外的一艘小舟竟随手化成粉碎,涵玉在武道上的修为竟然还远在其文才之上,纵是一般江湖好手都不能与之比肩。顿时满场皆惊,那扬州知府的公子更是惊若寒蝉,再也说不出半句话来。董其寿也是惊喜交集,没想到涵玉竟然是文武双全。华姨也是怔怔得看着那瞬间化作粉碎的小舟,说不出话来。

两人返乡后,不顾董家二老的反对,在华姨的帮助下成了亲,过了三年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神仙日子,尤其是在涵玉生下女儿小宛后,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同享天伦之乐,当真是幸福到了极点。
谁知在三年后的某一日,涵玉突然留下一张便笺后便飘然而去,一切丝毫没有半点预兆。
曾经意气风发,风流倜傥的董二公子从此一振不撅,整日沉迷在借酒消愁中,一年后,董其寿再也无法忍受那种撕心裂肺的思念之痛,带上才满三岁的女儿小宛,悄然离去,踏上了漫漫万里的寻妻之路,自此,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
董小宛说到此处已经是泣不成声,从怀中摸出一张便笺,放在桌上。
战枫看到那便笺周边已经的毛了边,心知董其寿在这些年来,已经不知看了多少遍了,再看那便笺上只是寥寥数语:
书嘱夫君董郎,涵玉出身圣门,入世修行,只为超脱。扬州与君相遇相知,已是涵玉三生之幸,然再得夫君三年深怜蜜爱,涵玉此生足矣,纵是立时身死,涵玉此生亦再无余憾。涵玉此三年,每每思及圣门重托,几番欲离君而去,辗转反侧,终不舍与夫君宛儿别离。但我圣门心法武学,均不能沉迷人间情爱,涵玉恐与夫君相聚越久,便越难以自拔,几番思量,不如离去。涵玉生于圣门,长于圣门,也自当归于圣门,不求夫君谅解,只求涵玉走后,夫君能另觅佳偶,缘起于此亦灭于此,望夫君能尽忘涵玉此负义之人。思及董郎此刻心情,涵玉当与夫君一般,柔肠百结,泪如雨下,相思俱已成灰,涵玉待罪之身,无望奢求夫君垂怜,只求夫君与宛儿此生无病无痛,安享百年。涵玉垂泪百拜。
战枫长叹道:“世间武学修练之法,多如牛毛,无所不用其极。而圣门的修炼心法,恐怕就是要人绝情绝欲,才能大成了,也不知误了世间多少有情人。小宛,你母亲涵玉可能就是圣门阴葵宗上代宗主了。小宛,你可是还恨你母亲?”
董小宛勉力让自己心情平静了少许,摇摇头道:“我从来都没恨过娘亲,我只是好想见她一面,如果不是爹爹的画像,我都记不得娘亲的模样了。只求夫君和宛儿此生无病无痛,安享百年,娘亲啊,你可曾知道你离去之后爹爹那种比任何**上的痛苦更让人难以忍受的裂人肝胆的相思之痛?”
战枫看着董小宛梨花带雨的如花俏面,心下大痛,忍不住拍拍董小宛香肩道:“小宛,只要你不记恨你娘亲,大哥倾尽全力,也当让你娘亲来见你一面!”
董小宛悲声道:“小宛在爹爹归去后,沦落青楼,孤苦无依,后来虽被华姥姥寻着,但已于事无补了。说来是娘亲负我们父女良多,但爹爹一直到死,都未曾责怪过娘亲一句。爹爹带着小宛寻找娘亲这十年,走遍了大江南北,身子早就被心中的悲苦掏空了,虽然爹爹嘴上不说,但心中的苦,小宛却是能感觉得到的。爹爹临终那日,小宛已经十四岁了。爹爹一直在画娘亲的像,还一直要小宛把娘亲的样貌牢牢记在心中,爹爹帮娘亲画这幅像时,虽然是眼中含泪,口中的鲜血就那么一口一口得咳出来,但脸上却一直带着微笑。我到现在才能明白爹爹那时的心情,那是一种即将解脱的真正的快乐。爹爹临终前最后的话是说能和我娘亲相遇相识,已经是一辈子的幸福了。有了三年的甜蜜,纵使付出十年不休不止的苦苦相思,仍是值得的。既然爹爹都不怪娘亲,小宛又有什么理由去责怪娘亲的不是呢?”
战枫鼻子一酸,也忍不住要掉下泪来,看着涵玉那栩栩如生的画像,一颦一笑,仿佛要飞出画面来,要何等样的深情,才能将心中爱人的样貌这般丝毫不差的记在心中,然后将如许深情灌注在画中,再看看董其寿那几句似诗似词,几欲魂飞魄散的话语,十年不休不止的寻找,只想再见心爱的人一面,无怨无悔亦无所求,只是想见一面。纵使为了这短暂的见面时的狂喜,而身化成灰,永坠轮回,万世不得超生,也是心甘情愿。又是要何等样的男儿,才能有这种海样的情深啊?
情到浓时情转薄,相思到了浓到再也不能融化时,也尽皆化作灰!
董小宛和战枫都沉寂在一片无法言逾的悲哀中,一时间两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一个鸭公嗓子般的声音打破了这一片宁静:“本爵爷今日要见小宛姑娘,哪个敢拦我?”
(覆雨翻云后传的专栏论坛开通了,网址是
火狐论坛的舞文弄墨版块,喜欢本书的兄弟可以来参与讨论,小秋每天晚上8点左右会准时上论坛和大家聊天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