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石门(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便是我的第一次盗墓经历。回北京后,我们又第一次跟着刘德义进了五星级酒店的西餐厅,跟着刘德义第一次进入了夜总会,韩生和王昌第一次进了夜总会的包房,用刘德义第一次给的报酬,第一次叫了小姐。而我也第一次下舞池跳了舞,因为雯雯非要拉我跳舞。看着周围的男男女女疯狂地舞动着,我就学他们那样跳。可是我学他们上下挥舞手臂的时候,他们又便开始扭动腰肢,我学他们扭动腰肢的时候,他们甩着头发来回晃动着脑袋。我怎么也跟不上。于是我闭上眼睛,音乐快的时候我就模仿在土坑里上下挥锹扬土的动作,音乐慢的时候我就模仿手握九节鞭钢条扎地的动作,音乐不紧不徐的时候,我就模仿用羊蹄子凿墓壁的动作。
等我睁开眼,我身旁围满人,他们都在学我的动作。
第一次疯狂地玩过后,我们又匆匆赶回了村子,因为刘德义说我们挖的是空墓,假墓,应该赶紧找到真正的大墓。
盗墓有时候就像吸毒一样,一旦你沾上了它,想拔也拔不出来。
这次我们用的工具是梯骨。梯骨是一根长五六米的淬钢,一头尖尖,比九节鞭要细。这么长的钢条带在身上,岂不是太扎眼了?其实不然,为什么叫梯骨呢,原因就是把几根钢条藏在梯子两侧的竹子里,这样,大家就会看到一个人,头带安全帽,肩扛竹梯,一副电力抢修员的装扮,没人会怀疑。因为梯骨太细,手握不出劲道来,所以需要用手握住两个小钢管来往下压梯骨,钢管可以是自行车手把那样的。
使用梯骨扎地的效率很高,九节鞭需要三个人同时配合完成,而梯骨则是三人各自独立操作,效率相当与九节鞭的三倍。所以,一个星期后,我们又找到一座大墓,一座巨大的墓。
墓**的后墙外是几米宽的霸王泥,砖缝中的石灰也是用糯米水加鸡蛋清调制的,整个后墙壁如同一块巨大的青砖,光是凿透墙壁,就花了我们三个晚上的工夫。
我们村子一共有三十几户人家,雯雯给了我三万多块钱,让我挨家挨户地送给每一户人家一千块钱,并让我嘱咐他们晚上听到什么声响,看到什么异常现象,千万别吱声。这一千块钱对于农村的人家来说,比姚明去打NBA更重要也更实惠,况且给钱的时候也没有直接告诉村民我们要盗墓。村子里的人都不知道文物法,看文物法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制定文物法的人,还有一种就是贩卖文物、盗挖古墓的人。不仅是农村人,城市里的很多人也都不知道现在的文物法是哪一年颁布的。
凿透后墙,依旧是我先顺着绳索溜了下去。然后韩生王昌二人也溜了下来。
下面空空荡荡的,没有前室后室耳室,像一个巨大的客厅一样。顺着四周的墙壁,摆放着一圈石头雕像,有三牲、武将、仕女、虎龙等,形态各异。除了这些东西,就再也没别的了。
王昌把手里的汽灯挂在一个仕女雕像的手上,说道:“这是怎么回事儿,怎么看着不像是墓呢?”
韩生道:“再仔细看看吧,感觉这里挺古怪的。”
王昌道:“这些石头雕像倒是很好看,白白的,不知是不是汉白玉的。”说着,便在仕女像前仔细抚摸观看起来。
韩生从包裹里拿出两个羊蹄子,递给我一个后说道:“要不,在前门凿个洞,看看门外有什么。”
我接过羊蹄子,跟着韩生快步走近墓门。墓门用巨大的石板做成,门上雕刻着稀奇古怪的文字,像甲骨文似的,我们一个都不认得。
韩生后退几步,猛地发力助跑,对着石门踹了一脚,想从踹门的声音中听出石门外面是空的还是实的。没想到石门楞是没发出一点声响,让人摸不着头脑。
忽然,我们听到王昌在身后“啊”地一声大叫,我们急忙回头,却见王昌两只手抱着仕女像的一条胳膊,胳膊被他从石像上拧了下来。我们跑过去一看,仕女雕像从肩膀处被卸开,肩膀处黑乎乎地露出个洞口,像服装店门口摆的模特似的。我打开手电对着洞口探视,发现里面是空的,隐约还有什么东西在闪烁。

韩生挽起衣袖,小心地向洞中探入手去。王昌满眼关切地问道:“怎么样,有什么东西?”
韩生却不言语,皱着眉头仔细摸索,猛地说道:“里面好像有个指环一样的东西,要不要拿出来?”
王昌道:“拜托大哥,咱们不就是来拿东西的吗,快拿出来看看。”
韩生道:“指环上像是系着条小链子,链子下面牵动着什么我可就不知道了,也许什么都没有,也许会有机关。”
王昌看看我们俩,道:“还是别拿了,一个小指环能值多少钱,算了吧。”
我打断了王昌的话,指着他抱着的仕女手臂说道:“你把这个手臂掉个头看看。”
于是,大家便看到了手臂上面,接扣进石像肩膀里的地方,挂着一个黄色小环。大家也立刻明白了:这个小环与石像里面的小环原来是扣在一起的,王昌把胳膊拧下来后,两个小环便分开了。
就在这时,只觉得地面一阵轻微地晃动,墓**中央的地面上,两块青石地板缓缓分开,还伴随着阵阵上扬的灰尘。
灰尘散去后,地面露出个方方正正的洞口。用手电照下去,青石铺的台阶盘旋着折入黑洞洞的地下。
“这下面不是棺椁就是宝藏,咱们下去吧。”王昌兴奋地跺脚说道。
“多亏你把石像的胳膊拧下来,才露出这个洞口。”韩生对王昌说道。
“呵呵,不客气,今天手气好而已。”王昌道。
“那就再麻烦你把这洞下的浑浊秽气赶上来吧。”韩生道。
王昌这才想起来,这深幽幽的地洞不知有多少年没开启过了,如若这样冒失下去,仅洞口处的阴浊之气就能立刻将人扑晕过去。要想下去,必须先给地洞通风。
王昌讪讪笑道:“瞧我这急的,差点儿忘记通风了,我这就上去拿家伙。”说罢,他走到垂下来的绳索处,抓住绳索习惯性地往下拉了几下,像猴子似的攀了上去。
这绳索里面有讲究,绳索是用整匹的白布搓成的,这样的绳索比专业的登山绳更好用,结实且手感好,还不会把手上磨起血泡,隔一米挽一个结,以便手抓脚蹬。洞口上方横放着一根羊蹄子,绳索一端紧紧系在羊蹄子上,一端垂入墓**。
过了一会儿,从洞口垂下来了通风用的塑料通风袋,这种通风袋在日杂土产商店里很容易买到,既轻且薄,不用时挤出里面的空气,盘成一卷,几十米长度的通风袋卷起来只有一个盛鱼香肉丝的盘子那么大,携带很是方便。风源是改装过的小型手摇鼓风机,风力很大。
韩生过去接着通风袋,又将通风袋小心地一段一段地放入地洞下。
地面上又垂下来一卷通风袋,我过去接住,并把它安置在地洞口附近。这是因为地洞里的阴气被鼓风机的风吹上来后,会聚在墓**内徐徐不散,就如同把地洞里的阴气赶上来一样,所以需要两个鼓风机一起向下吹风,地洞内的阴气才不会滞留在墓**里,才能顺着后壁凿开的洞口飘上地面,地面的新鲜空气也就能顺顺利利地进入地洞和墓**。
把通风袋摆好后,我和韩生也爬上了地面。
雯雯见到我俩上来,说道:“王昌去车里拿胶带了。”
韩生道:“这个马虎鬼,这时候才想起来拿胶带。”
雯雯坐在离洞口几米远的小土堆上,不时地瞄一眼我们挖开的洞口,问道:“下面怎么样?听王昌说下面还有个地洞,是放宝藏的。”
我笑道:“别听他胡说八道的,地洞里是什么,谁也不知道,也许是宝藏,也许是棺椁,还有可能是机关。”


?
.pp 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