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节 世间盟主(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悟性站起身来,收起笑容,严肃的道:“老衲悟性,以‘世间盟’盟主之名,现将盟主之位传予葛逸,从今日起,你就是‘世间盟’的第二任盟主了。”
事情发展太过于诡异,一时间,葛逸完全没反应过来,张口结舌道:“大师,您不是开玩笑吧。”
悟性不悦道:“这等传位大事,最是神圣不过,岂有开玩笑之理。接受盟主令吧。”说着,拿出一方雕着图案和篆文的白玉,便递了过来,葛逸还没能完全消化这个事实,见有好东西,下意识的就伸手接了过来,等拿到手里才想起来,这东西是一块烫手的山竽,想不要却已来不及了。
悟性拍了拍葛逸的肩道:“好了,葛逸,从今后你就是‘世间盟’的现任盟主了,盟中所有事,你都可一言而决,与老衲无关了。”
葛逸苦笑道:“大师,您怎么可以这样。现在魔教初现,势力强大。三界之内,动荡不堪,在这种时候,正是需要您的英明和睿智,领导‘世间盟’对抗强暴,还天下以太平盛世……”他没想到自己有这么好的口才,简直可以与葛源有的一拼了。
却听悟性笑道:“这种除暴安良、匡扶世间正义的事还得看你们年轻人的了,我老了,早就到了退休侍奉佛祖的年纪了,今日得遇英才,高兴还来不及,退位让贤最是合适不过。”
“这个老滑头。”葛逸心中暗恨。
“大师,您今日叫晚辈前来,又是喝茶,又是谈心,最后将盟主之位转手送出,怕是早就算计好了吧?”葛逸知道这个位子,他是坐也得坐,不坐也得坐了,既然没有后悔的机后,索性大方一点,不再和悟性斗嘴,心中又十分不甘,就这样被老和尚给算计了,才这样问道。
“呵呵”悟性笑道:“别说的这么难听嘛,你知道有多少人为了坐这个位置,哭着喊着求老衲,老衲都懒得看上一眼。只是见你年轻有为,大有名将之风,这才破格传位的。”事实上,老和尚自从那天在古墓中见过葛逸之后,就留下了十分好的印象。这小子行事不拘泥于手段,敢于打破常规,为了胜利可以用些非常的办法。并机灵多变,有勇有谋,能够出奇制胜,以弱胜强,后来又听沈莹儿说起他来,更觉得此人实乃一不可多得的奇才。更重的是,葛逸虽表面有些玩世不恭,但极有原则,对魔教中人,也能够手下留情,饶其一命,可见其心胸之广阔。他能够做事不失变通圆滑,那有一腔热血,何其难得?做“世间盟”的领导,固然需要修为高强,但那可以慢慢来嘛,何况葛逸还这么年轻,大有潜力可挖。真正打动悟性的,就是葛逸身上那份难得的心性。有些东西,比如说道术啊,法力啊,经验啊,领导能力啊,都可以后天培养,唯独心性,可遇而不可求。所以,老和尚这才精心设局,费了许多心力,等着葛逸一步一步的自己走了进来。姜,还是老的辣啊。
“好了,大师”葛逸颓然道:“不用说好听的了。我答应的事,绝不会反悔的,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在这危难关头,相识尚浅,您就敢于让位于我,这么大的一份家业,总得有些考验吧。”
悟性摇头笑道:“葛逸啊,你还是对老衲不放心啊。你在古墓中时,不是对那个唐飞说过,对于相术尚有几分心得嘛?那为何不给老衲也看上一看。”
葛逸闻言一愣,他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位老和尚的面相,此时略略一看,立即大吃一惊。按理说以悟性这种修为通天的强者来说,和平常人不一样,命运生死,有很时候,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虽然还没有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强横,但想要趋福避凶,也并非难事。
可现在,葛逸现细细打量老和尚,只见他印堂发暗,天庭生纹,双眼有异,五指发黄。有道是:“天庭集乌鸦,太白夹日月,不死也脱皮。”又道:“枯黄染五指,百日祸临头。”这份明是一副的期便要大难临头的相貌。说明老和尚很快便有身死之厄,叫人如何不惊。
葛逸难过道:“大师,怎么会这样?”他实在是不理解,到了悟性这等境界,为何不设法改变。
悟性却笑道:“俗话说生死有命,我们修行之人,是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逆天行事,但那决非修行的真谛,只有顺应天道,明辩阴阳,无极而太极,万法归一,才可求得解脱。”
葛逸又是深深一躬道:“晚辈受教了。”
悟性忽问:“何为道?”
葛逸不假思索,应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悟性又问:“如何求道。”
葛逸答道:“明身问道,明心求道。”
悟性问:“以何明心?”
葛逸一时难答,心里明白过来,这是悟性在以佛家印证道法,借机传法于自己,心中好生感激,反问道:“大师以何明心?”
悟性念道:“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
如同电闪雷鸣,醍醐灌顶,葛逸瞬间顿悟,本来,他的《天一道法》近来修练到了瓶颈,停在“三才”那“人道”的最后一关------老,也就是第四重天上不再进步,让葛逸很是迷惘。这些日子虽屡有突破,但进展有限,增加的,不过是灵力的积累而已,对道心的提升,并无多大帮助。那日与唐飞斗法昏迷再醒来后,总觉得隐隐有要突破的迹像,可惜总是抓不住那种奇妙的感觉。今日与悟性一问一答,一答一问,那悟性修为何等高深,怕是连道玄子都要差上一线,他虽不懂葛逸修行的《天一道法》,但万法归宗,不离根本,以他的眼力,当时就看出葛逸的修行状况,这时借着问道,念出了达摩师祖的偈语,不惜法力,一语喝破了葛逸道心中的那层“障壁”。让葛逸瞬间就突破了“三才”中“人道”的最后一重天------第四重天,达到了“地道”初的境界------第五重天。

这个忙帮的不可谓不大了。悟性偈语的出处,来自于达摩老祖,有别于葛逸所学的道家,佛家对“心”的理解最为明白清楚。心心心就是指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既不可得又如何寻?有可得方可寻,例如虚空不可得又怎可以捉摸,三心不可得故谓难可寻。「宽时遍法界」,宽即大也,宽时周遍法界,「窄也不容针」,窄时一口针也容不下,后两句是指心的相貌。又云:“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达摩祖师云:「我只求心,不求佛。」东方有恒河沙数佛,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有恒河沙数佛,你求那一尊佛,故云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三界是唯心所造,明心时三界便空,古人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所以三界唯心,不是心外有三界,我们住在这三界之内,完全是唯心所现,唯心所造,故祖师云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想成佛,便要明心,佛是心造,不是佛作佛,是心作佛,所以净土经云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达摩祖师教我们明心,即心是佛。只有明心,才可不入魔道,不堕心魔。
那么,什么是葛逸的心魔呢?
在古墓中,那日正派与魔教做三场争斗,第一场,司玉音和楚知秋在打斗之时,葛逸完全不能看清形势,所以心中非常的不悦,他只恨自己为什么不学习近身的斗**夫,后来与唐飞斗法时,他虽然用尽计谋,侥幸胜出,但心中仍是对自己十分的不满,只恨自己没本事光明正大的击败唐飞,而是用这样的方式胜出。
这样一来,他不免有些迷惘,到底是以阵法咒语这样的形式修练对呢?还是像楚知秋等人一样,学习御器杀人的法术对呢?所谓:大道渐成,必有劫来。这心魔和唐飞御器所伤,便是葛逸的“人劫”,外伤易好,心魔难除。在这一刻,没有老师在身边指点的弊病显露无遗。葛逸终于陷入了心魔之中,影响了他本身道法的进境。《天一道法》最重道心,道心一乱,万事成难。所以他才会无法控制自己的梦境,让不知是什么东西趁虚而入,以致于做了那样一个难以理解的恶梦。这个梦固有外物参予引导的成份,也是他心魔初成的体现,只是他自己没能想到而已。
今日和悟性问道,悟性虽不能明确的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地错的,却可以借助偈语,告诉他说“我只求心,不求佛”“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既然如此,那又何必将道法分类,分对分错,不是多此一举么?
听过悟性喝出这句偈语,葛逸何等聪明,也只觉得神识之内有什么东西如同玻璃一般“哗啦”一声碎了,全身灵力沿着无数经脉,化做长江大河一般任意流动循环,无始无休。整个人倾刻进入了类似佛家“大欢喜”的境界,妙不可言,他当即面带微笑,盘膝而坐,五心朝天,按照《天一道法》第五重天的口诀,自行运功,再不知身外为何物。远远看去,竟然颇有些宝像庄严。
葛逸自从修道意识伊始,除《天一道法》为根本外,还学到了一些阵法、咒语、符录之术,然后,就是密宗的真言和大手印。但那只是一种形式,根本还是由《天一道法》的运行轨迹来驱使,后来得到了佛家至宝“镇灵环”,体内的灵力就变得稍有些不同。但他浑然不觉。直到此刻,悟性借问道之机,以大宗师的眼光和手段,以一句偈语,混合了自己两百余年修为的精义,用佛家“开光、灌顶”的手法,一齐给了葛逸,怎么不使他大大受益,这时才能真正的说,葛逸终于身兼佛、道两家之长。究竟其将来会走哪条修行之路,悟性倒是一点也不担心,本来无一物,又何处惹尘埃?
眼看葛逸面带微笑,自行运功巩固得来的成果。悟性暗道:“孺子可教也,没想到他的悟性如此之高,当年因为剃度的师傅说自己的领悟力强,才取法名‘悟性’,不想今日才见到,什么是奇才,若是这小子愿意出家,也叫‘悟性’好了。哈哈,哈哈。”
悟性又念道:“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在葛逸自行运功之际,飘然而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