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 品风茶楼(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葛逸抬起头,看到的是一双高跟皮鞋,黑色的丝袜,白暂光滑的小腿,工作套装很好的诠释了主人那丰盈且高眺的身材,翘臀纤腰,高高的酥胸,修长雪白的玉颈,精致而美丽的脸上有淡淡的化妆,恰到好处,柳眉凤眼,一双黑边眼镜架上瑶鼻,把一个知识女性的美丽和性感衬托的淋漓尽致。长发扎成一束马尾,偏有几根不听话的青丝垂在颊边,说不出的风情万种、妩媚妖娆。
这是一个尤物。
这是葛逸的第一反应,他站起身来,说道:“你就是沈小姐?我们认识?”
当着一位美女的面,葛逸说的话却相当不客气,工作人员和客人们见惯了一个个公子哥们在沈总面前乖如哈巴狗,哪见过这位这种态度的。那个刚才嘴就没合过的女服务员更是差点连下巴都掉在了地上。
没想到这位平日里对男人不假词色的沈美女的反应更是出于众人的意料,她对葛逸的态度毫不在意,笑道:“葛…葛先生不记得我了,您还借过我一件衣服呢。”她想说的是“葛真人”,又想不能在这么多的世俗人面前这样称呼。这才改了口。
“什么衣服?”葛逸心里说。看着沈莹儿巧笑嫣然的样子,他猛的想了起来,是借过别人一件衣服,那是几天前,在古墓里,他救了三个人,两男一女。因为那女子已经几乎衣不遮体了,他就把自己的上衣给那女子披上了。当时古墓里黑灯瞎火,他又心中有事,根本没怎么观察救下的几个人长的什么模样,没想到竟是眼前这位女子。
看他的样子,终于想起来了。沈莹儿因为这点竟有了些兴奋的感觉。她轻轻低头道:“葛先生终于想起来了。那天以后,我就根据您的那件衣服,终于找到了您的住址,不想葛先生身受重伤,我很是担心,就……”说着,她那雪白玉颈竟有些泛红。
看着她竟也有那副小儿女的情态,一个服务员给客人倒水时倒冒了也不知道,那个客人手里拿着茶杯,连滚烫的茶水倒在手上也浑然不觉。只道觉得有些疼,这才低头一看,猛的一声惨叫“啊------”犹如杀猪一般。所有的人才反应过来,沈莹儿玉面更红,对葛逸道:“此地不是谈话所在,请葛先生移步。”
葛逸一想,修行人有些话是不能在普通人面前说,便点头道:“好。”
沈莹儿道:“请您随我来。”说着低头上楼,葛逸在身后紧紧跟随。那位被烫了手的,自有经理前去处理。只到他们的身影一前一后消失,所有的人才回过神来,感叹这“品风楼”的老板娘不愧是“松江第一美女”。今天喝茶居然能见她一面,真值。
且不提楼下如何解决问题,单说葛逸跟着沈莹儿身后,上了二楼,上面的装修更加的雅致,正确的风水布局,高档的装修还有完美的经营,这里一定是个日进斗金的地方。但葛逸的心思却不在这上面,他正暗暗的琢磨沈莹儿的态度,感觉她的神态怎么这么熟悉呢?好像在谁的身上见过,对了,是秋儿,可是秋儿是喜欢我的,这位沈小姐为了什么要脸红呢?记得伟大的革命前辈韦小宝说过的,女人脸一红,就是想老公,难道……不会吧?难道她去我家一次,就喜欢上了葛源那个家伙,想托我做媒么?也难怪,葛源长的是很帅,虽然比自己还要差那么一点点……
葛逸这心不在肝上,胡思乱想,难免就精神不大专注,猛听“啊”的一声轻呼,同时他觉得下面的小葛逸撞在了什么东西上,软绵绵的、又弹性十足,同时一股百合花的清香传入鼻端,是那么的泌人心脾,他马上脚下后撤,就见沈莹儿侧着身站在那里,低着头不敢看他,脸色比刚才还要红的多,连带着那小巧的耳根和雪白的玉颈也红了起来,如果他是男的,简直就变成了戏文里的关云长关二爷。
葛逸再傻也知道刚才自己不小心,前面的沈莹儿停下脚步,自己一头撞了上去,小葛逸顶到的,明显就是沈美女那弹性十足的丰臀了。怪不得人家会羞得连脖子都烧红了呢。
葛逸赶忙解释:“那个…对不起,我刚才这个…我不是想撞你那里的…”那是想撞哪里?“我是想…不是,其实我没想…”
越解释越说不清楚。葛逸手忙脚乱,尴尬非常。

沈莹儿毕竟非寻常女子,很快就镇定了下来,推开左手边的门道:“葛真人,请进。”
那是一间雅室,仿古意味极浓,和外面的华丽装修不同,室内并没有太多布置,但一桌一椅,都独具匠心,一只竹帘当中而下,仿若洞庭山水,细腻而朦胧,将帘内的景物隔在其中,隐隐的,可见里面有一人端坐。葛逸不由得心中一凛,此人好高的修为,如果不是看到,葛逸的神识之中竟没有起到一点的警示作用,完全没能感受到此人的存在。沈莹儿轻唤道:“师父,葛真人到了。”说着,伸出纤纤素手拉起了竹帘。
只听里面一个苍老的声音道:“快请进来。”
葛逸迈步走入,只见帘内布置更是简单,一只用天然桦木底座精雕而成的茶桌摆在中间,两只木椅左右而立,桌上一只铜壶,一套青瓷茶具。除此再无它物。倒是四面的墙上,几副挂轴点缀其上。看纸张的质地,可见时间久远。上书着不同的诗文,还有大大小小、方方圆圆的个人名章印在上面,葛逸用眼一扫,只见南侧的那只挂轴上写着一副对联: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下面落款为:苏轼。
旁边的一幅挂轴上,书有四个大字:梵我一如。字体龙飞凤舞,极见风骨。
最后一幅挂轴明显长于普通的那几幅,看起来年头并不长,应该是现代的东西。上面写着一道诗: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下面落款为:赵朴初赠悟性老友。
葛逸还待再看下去,沈莹儿在他耳边提醒道:“我师父在等您。”说着一指,在左边的那张木椅上,早已有一人等候,宽大僧衣、长眉白发,他笑着抬起头来,葛逸惊讶道:“悟性大师。”
原来这人竟是前几日在古墓内三场斗法时到场的那个灵隐寺的高僧悟性。悟性微笑道:“正是老衲,葛小友没有想到吧。无妨,小友有兴,请随意观看就是。”
葛逸有些不好意思,人家一个前辈在那等候多时,自己去看上对联了,但他也机灵应变之人,笑道:“确实没有想到。大师不是回苏州了吗?”
悟性道:“老衲是专门为等葛小友,才多留了几日的。”
“哦”葛逸不由得轻轻一挑眉毛:“大师为了在下,竟多等了许多时日,在下怎么敢当,还派令高徒两次上门探望,在下先多谢大师了。”
悟性笑着看了站在葛逸身侧的沈莹儿道:“你说莹儿么?她是上门看望了小友两次,可却并非老衲授意,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沈莹儿当即满脸飞红,撂下一句:“葛真人请慢坐,我还有事,先出去了。”话还没完,人已经走出门外了。
悟性老和尚在身后哈哈大笑。
葛逸也跟着姗姗笑道:“沈小姐是我见过的最爱脸红的人。”
悟性道:“来来来,葛小友且请坐下,咱们慢慢聊。”
葛逸如言坐在悟性的对面,刚要说话,悟性摆手道:“葛小友且莫着急,且品尝老衲的手艺后再咱们再详谈不迟。”
葛逸闻言当时眼中一亮。他早从道玄子那里听说过佛家的“茶道”乃是众多“茶道”中的一朵奇葩,虽未失传,但当今早已不常见了。不想今日这悟性老和尚竟于此道,今日能得尝所愿,来日和师父相见,也有吹嘘的谈资。
没听说过“茶道”这门古老技艺的,可能没有几人。但是听说过“佛家茶道”的,可能也没有几个人。那么这个“佛家茶道”是从何时何地而来呢?葛逸和师父闲谈时,听道玄子说过。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又反守来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
在“佛家茶道”中,与中国传统“茶道”因为吸收了释、道、儒三家的思想文化精华,而提出“廉、美、和、敬”不同,其独树一帜,讲究的是“苦、静、凡、放”,充分结合了佛家的生死观和修行观,其具佛家特色。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