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上) 入城之前(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武兄弟,刚才我和冼老弟随便聊了聊,听说你们打算去密县那儿投奔什么常胜队,要拉队伍打日本人,有这事儿吧?”
武进看了冼峰一眼,冼峰点点头,使了个眼色他们现在的公开身份是勃利民团的人,自然这样说比较适合,总不能直接报号“常胜”,难保不被这位嫉恶如仇的张胜文连长当成土匪给剿了。
“是有这回事儿,有什么不对吗?张大哥您有话尽管说!”
“这件事啊,要我说,有点不太合适……这么说吧,你们在民团当兵拿饷,好歹也算是半个给政府干活的人,现在要去投奔绿林,那可不就是水往低处流嘛!”
张胜文停了一停,接着道:“再说了,打日本人在哪儿不是打,非要去入绺子干吗?我也不怕你们笑话,当年我也干过这一行,实在不是什么好出路……真要那样,还不如到我的队伍里来,别的哥哥我不敢保证,许个排副、班长什么的肯定不在话下!”张胜文是看中了武进和冼峰一手神准的好枪法,而且心志坚定,绝对是块当兵的好料子。
如果武进和冼峰真是这个时代的人,十有会立马应允-----当土匪没出路,没哪个土匪真想掖着脑袋一辈子打家劫舍,之所以上山入伙,还不都是为生活所迫、实在活不下去了。跟《水浒》里宋江一般,一准碰上招安,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从此就可以洗白了混个好出身,不至辱没了门庭。按张胜文的许诺,这一进来就弄个小官当当,等几年只要不死不残,再爬到个连长、营长,绝对算是光宗耀祖了。
然而,他们是来自未来的特战精锐,拉起常胜队准备打日本人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把队伍控制在自己手里,不说绝对,至少得有大部分话语权,如果完全寄人篱下,到时候哪个军事白痴来一道有死无生的命令,死了都是白死。
“呵呵,张大哥的好意,我们兄弟是感激不尽……可张大哥你瞧,少帅四十多万人马,还把诺大个帅府,连同整个奉天城拱手送给了日本关东军,现在辽吉二省沦陷在即,咱这黑龙江也是危在旦夕……您给说说看,如果日本人打来的时候,上面再来道狗屎命令,让在大家伙儿伸着脖子给日本人杀,还不准还手,那您是服从命令、坐以待毙呢,还是抗令不遵、跟日本人干?”
张胜文傻了眼,半晌才道:“奶奶的,武兄弟你这是给我出难题啊!可还真让我犯了难,麻烦!咱也不怕传出去,老实说,少帅这回做得不太地道,前些年还有胆气跟老毛子打,现在居然任凭日本人宰割,要是大帅泉下有知,非被他气活过来不可!”
武进笑了:“呵呵,他们政府那些头头脑脑的事情我们乡下人不懂,可人家都欺上门了,连个屁都不敢放!这也太窝囊了!现在您瞧瞧,您都做不了自己的主……我们兄弟投奔张大哥不成问题,可我们是要打鬼子的,这要是到头来不得不随便鬼子杀剐,那咱们还不如单枪匹马地跟日本人干!”
“说得在理!呵呵,那我就不强求你们了……不过,你们去入那个常胜队,就不是寄人篱下了?”
“嗯,那要好得多,也不怕张大哥笑话,常胜队当家的是我们一个远亲。”
“哦,原来如此,那我就不多说什么了,人各有志,勉强不得。”
“呵呵,将来如果张大哥碰上什么难事了,也不妨来密县找我们兄弟,兴许还能帮上点忙。”
“行!一看就知道你们兄弟都是重信诺的好汉子,我要真落了难,一定去你们那儿叨扰!”
“张大哥是快人快语,我们兄弟敬佩得紧!……这如果没啥事,咱们就打算先上路了。”
“嗯,你们还要送西洋人去哈尔滨……临走之前,老哥还得叮嘱两位一句,今天晚上的事,跟谁也别说,免得惹麻烦上身。”
“那还用说,我们兄弟理会得!告辞!”
“不送!”
两人赶着重新套好的马车刚走了没多远,张胜文又从后面赶上来:“等等!”
武进回过身:“张连长,还有什么事?”暗暗起了戒备,防止这位牛脾气火爆的连长脑子一热,要杀人灭口。
“噢,没啥要紧事儿,我就是看你们挺对脾气的,给你们指个路……我有个拜把兄弟在哈尔滨城里是道上的小头目,要是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去找他。”

这位张连长还真是个热心人,当然他也是有心拉好关系,既然不能把武进冼峰弄进自己的队伍,多认识个朋友也是好的,将来不定能多条路。
“呵呵,那敢情好!我们兄弟人生地不熟的,正是求之不得!不知道您那位兄弟怎么称呼?”
“嗯,怎么说呢,哈尔滨可比你们勃利县城要复杂得多,虽然你们可能在那儿待不了两天,不过有个熟人指点指点,怎么着也方便点……他是我本家,也姓张,叫张源虎。”
“确实,听说以前哈尔滨就不太平,前些年又因为中东路的事情打了一仗,那儿都快成老毛子的租界了……那怎么找到您那位拜把兄弟?”
“随便在街上找个混混,跟他们打听‘虎哥’就行,他们自会带你们去的。”
“呵呵,看来您这位兄弟混得不错啊。”
“哪里哪里,黑道上一个小头目,放不上什么大台面,就是人很讲义气,是个肯为朋友两胁插刀的汉子,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不妨找他看看。”
“好!张大哥这么一说,我倒是很想见见,一定前去拜访……张大哥有什么话需要兄弟带一句给他的没有?”
张胜文迟疑了一下:“那到没有……这样吧,如果你们不急,就去找他一回,跟他说一声,家里一切安好,让他自己注意安全。可有一条,要是日本人打到哈尔滨去了,别他妈给日本人干活!想到我这儿来、投奔别人,或者自己拉队伍都成,哪怕他回老家种田我也没意见,可要是当汉奸狗腿子,老子绝饶不了他!”
“行!我们一定去拜访虎哥一趟,把你的话带到!”
“那好,我就先在这里谢谢两位了!好走!”
“张大哥客气了,后会有期!”
九月二十五日。
北平。
北平师范大学电文质问南京国民政府:“国家养兵,愿为抵御外辱,我国兵额之多,冠于全球,而一遇外敌,辄取不抵抗政策,洵属奇耻。此次日本入寇东省,如入无人之境,辽吉已沦陷,平津又受威胁,似此情势,尚能持不抵抗主义乎?”
苏联,莫斯科。
苏共机关报《真理报》就“九一八”事变发表社论:“只有一种力量能够结束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强暴行为-----这就是在中国的领导下赢得中国工农革命的胜利。……当日本帝国主义企图镇压中国人民时,全世界的工人正在奋起保卫中国革命。苏联的劳动者极其认真地关注中国的斗争,他们的同情心在中国人民一边”。----口头上表明了支持,但并无多少实质内容。
九月二十六日。
吉林,长春。
熙洽遵从关东军的安排,把吉林省军政机关合一,成立临时吉林省政府,并改称吉林省长官公署,自任长官,由日本驻吉林特务机关长大迫通贞中佐任其顾问,且其政府的主要人选,均由日军圈定。
南京。
刘旋天等五十多名上海学生代表,赴南京向政府请愿,提出五项要求:一、集中兵力,驱逐日军出境;二、惩办不力外交官员;三、令张学良迅速出兵,戴罪立功;四、发给各大生枪械,武装全国学生;五、实行革命外交,不签订丧权辱国条约。
蒋介石一一答复:一、最后至无可和平之时,政府终须出兵一战----言外之意,现在还未到和平绝望之时;二、外交过失应由政府负完全责任,并非一人之失----这确实不错,但政府如何负责?不知;三、不必过虑,中央当然须夺回土地,但戴罪立功是将来的问题;四、国内军械缺乏;五、此为中央当然之责任。-----综其回答,全是不着边际的太极手法。
上海。
八百余个团体的二十万群众举行抗日救国大会,王晓籁(就是连杜月笙也要称他为“大哥”的那位)任主席,最后作出决议:电请中央限令日军退出占领地,否则对日宣战;通电拥护蒋介石统一军权抗日;电促广州国民政府泯灭私见,一致对外;电全国永久对日经济绝交;严惩奸商;严惩对政府外交政策失误负有直接责任的外交部长王正廷,严惩不抵抗的辽宁省主席臧式毅,令张学良出兵抗日,戴罪立功;实行征兵制,确实义勇军为永久组织。
同日,南昌、宁波亦举行了十万人抗日救国大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