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下) 风雨欲来(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午奉天。
日军在城内以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的名义四处张贴《日本军司令官布告》,宣布完成对该城的占领,诬指中队制造爆炸事件,声称如东北方面对侮日行为不加约束,则“非严惩之,或恐有其结果不可测知者”,并威慑中民,“倘有对我军行动欲妨碍者,本军毫无所看过,必出断乎处置。”
事变之前以张学良的名义发布的东北军政布告上,也被日军贴上了众多小纸条,诸如:“东北,日本人的乐园”之类。
但是,出乎日军意料的是,奉天的大街上,一夜之间,还多出了一种布告,那是满洲省委连夜开会之后发布的《宣言》,其中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野心”和“国民党不抵抗主义的卖国政策”,号召东北人民立即奋起,用各种方式同日寇做斗争,让惶然的人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原满铁机构东洋拓殖大楼的门口,也已经挂上了关东军司令部的门札,一名头戴钢盔的日本兵手持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荷枪实弹,杀气腾腾地立于门侧站岗。
午后。吉林。
日军在经过近十个小时的激战后,占领长春近效的宽城子兵营和南岭兵营,伤亡达一百四十二人,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最大伤亡。
十二时。奉天。
东大营驻军及讲武堂学员孤掌难鸣,不战而退,日军遂占领东大营。
十二时三十分。东京。
参谋本部以参谋总长的名义向林铣十郎发出第16号电,决定阻止其独断越权行动:“朝参报第五号关于增援关东军一事,望暂待奉敕命令下达。”
同时,向驻平壤之第三十九混成旅团发去电报:“贵旅团之行动亦应暂缓,如有已出发之部队,望即采取措施,不得越境。”
第三封电报发则给了新义州守备队长:“万一未收到上述命令而有渡鸭绿江之部队,要通知此旨意,使其不得通过新义州。但飞行队所属不在此限。”
下午。南京。
由于蒋介石亲自前往南昌剿共,便由戴季陶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中央执委会,以商量东北时局对策,会上做出两项决定:一、电请蒋介石速回南京主持大局;二、根据正式报告,向日方提出抗议,并电告驻外代表向包括国联在内的国际社会宣布事变的真相。
几小时后,国民政府驻国联全权代表施肇基收到了国内的电报:“现已完全证实,我方毫无挑衅举动,日军公然向我攻击,我方虽绝未抗拒,而彼仍继续向我开火,炮轰我营房及兵工厂,星期六晨六时半,占据沈阳全城及其附近。中国政府请示国际联合会立即有效地依照盟约条款,取适当之措施,使日军退出占领区域,保持东亚和平,中国政府决定服从国际联合会关于此事所为之任何决定。”
施肇基旋即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第十一条之规定,向国联秘书长、法国人杜吕蒙提出召开行政院会议的要求。
在行政院会议上,施肇基向国联报告情况,请主持公道,言称:“中国完全听命于国联,毫无保留条件”,“中国完全将东三省的问题交给你们解决”,国联“取适当之措置,使日军退出占领区域保持东亚和平,中国政府决定服从国际联合会关于此事所为之任何决定”,云云。简直是迷信国联的无所不能,其实国联真正是无所能。一个刚刚当选的非常任理事国,又如何能向国联提出对另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制裁请求?这简直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悖论。
就在施肇基陈述之时,日本驻国联代表、犬养毅的女婿、著名外交家芳泽谦吉起身宣读了日本政府的声明,声称事变仅为地区件,国联不必如此重视。此举完全出乎中国代表的意料,最后,方寸大乱的施肇基只能用一句“中国保留解决关于此事件的权利”草草结束了发言。
十四时。
陆军三长官----参谋总长金谷范三、陆军大臣南次郎、教育总监荒木贞夫举行碰头会,南次郎传达了阁议确立的不扩大事态的方针,而荒木贞夫则表达了参谋本部“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求得满蒙问题解决”的主张。
随后,金谷范三召开部长会议:“诸君,事到如今,已刻不容缓。必须马上处理这一事件,恢复原状。”乍听起来,似乎是倾向于接受阁议。
代理部长今村均反驳道:“参谋总长阁下,箭已脱弦,若中途停止,恢复原状,恐怕对军队士气影响甚大,为计,事关重大。当此之际,要排除万难,保持国家和的威信,为达到伟大目的而努力。”
金谷范三不置可否地想了想,然后若有所指地道:“若要做大事,作为长官必须不为青年人所左右,力戒自己动摇。我现在的心境就像四十七义士之一的大石良雄那样。关于此次事件,我要负全部责任。”言外之意,昭然欲现。

今村均是个聪明人,心领神会,立即起草致关东军司令的电报,递呈金谷范三签字。此时的金谷范三神情愉悦,毫无推脱置疑之意,当即提笔签字,同时笑着说道:“让你们看透了我内心的决定。”
这份拍发给本庄繁的电文如下:“一、九月十八日夜以后,关东军司令官之决心及处理深合时宜,深信此乃提高帝队威信之举;二、根据事件发生后中国方面之态度等情况,阁议决定事件之处理不宜逾越必要之限度。为此,今后军之行动应本此主旨妥善处理。”
这封电文,首先追认了关东军越权军事行动的合法性,然后又用所谓“必要之限度”这种毫无约束力的用语为关东军下一步的扩大化行动大开方便之门。
接此电文,欣喜若狂的的关东军参谋们于十九时回电:“望现在以最大决心,为国家百年大计,全部陆军勇猛前进。”战争的大幕即将拉开。
当日,日本的各大报刊纷纷迅速登载了关于昨夜发生在中国东北的事变的新闻。如《大阪朝日新闻》便接连以“昭和6年9月19日号外”的形式发表了大量报道。
“深夜突然隆隆音响支那兵爆破铁路。”
(奉天特电19日发)
“18日22时半,在奉天北方一角,冒着黑烟,响彻了隆隆大音响惊醒了奉天在住日本人。这是日支兵冲突的烽火。
在我满铁铁路文官屯、虎石台中间,名叫柳条沟的地点上,大约300名支那兵安置了烈性炸弹,爆破了我满铁线的一段。突发这件大事的同时,受到支那兵猛烈攻击的我方所属满铁守备队的监视兵,及时报告虎石台驻屯的川岛中队长,因而川岛中队长马上率兵乘军用列车迅速到达现场,这时粗暴的支那兵向守备队猛烈开火。于是奉天驻在的全体日兵下达总动员令。正值从长春开过来的客车进站,满铁车站造成了大混乱,居住附属地也出现了混乱状态。由于警察、青年团、自卫团、青年训练所等人齐出动,承当警戒控制住局势。
奉天在留的日本人,受到了极度的兴奋。”
由此报道,可以看出,出动的远非仅仅万余人的关东军,还得再加上各类准军事组织。最后一句话,更是凸显了日本的狼子野心,战争要爆发了,却感到“极度的兴奋”,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日人的狰狞面目,跃然字里行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所称“柳条湖”事件,由于率先刊发报道的《大阪朝日新闻》错误地使用了“柳条沟”这一说法,所以日人均指称之为“柳条沟”,甚至连战后的东京大审判也采纳了这种说法。
“支那方面的暴拳是起因-----花谷少佐谈话”
“奉天陆军特务机关,花谷正少佐谈话如下:
日支之间突然爆发战火开启的惨状,令人感到实在遗憾。这事是起因于北大营的青年士官们轻视日本军阀,为牵制中村事件而暴拳于爆破满铁铁路之结果。我军采取的行动是属于平时授权的范围之内,绝不是按关东军司令官命令下的的行动。”
花谷正一口咬死,继续贼喊捉贼,并为关东军开脱----当然历史上,到了1956年他写满洲事变回忆录的时候,才终于透露了事情的真相。
“暂时观看形势发展,一切由关东军酌情处理。不至于出现整个满洲的冲突。-----这是我陆军的态度。”
“关于在奉天的日支冲突事件,陆军方面至今还没有得到详细报告。因此,综合首脑部的意见大约如下:
这次事件像是突发事件。其实最近几天来,有些不稳的先兆,土匪的横行、可疑人物的出没等,使人感觉奇怪,果然事情发生了。可是关东军有独立守备队约5千名,第二师团派遣军约7千名,共计有1万2千名的兵力。”
日本刻意将关东军的人数缩减,以显示中日双方在东北的军力差距,从而从侧面表明:关东军绝不可能主动挑起事端。
事实上,根据张学良在事变爆发前致南京政府的报告中判断:日军第二师团为14760名,守备队5400名,宪兵分遣队2561名,飞机52架,人员1110名,铁路界内警察1483名,连同领事馆所属警察,共3051名,如果再加上武装的在乡军人3000名及武装的满铁职工,其时日本在东北的武装力量在三万人以上。
中国。
得知“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之后,全国各大城市的工人、学生和各界爱国人士纷纷举行集会和游行,通电声讨日寇,要求南京政府速息内战,出兵抗日。
值得一提的是,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发出通电,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救国;北平党部分别致电中央党部和广州国民政府古应芬等和全国同胞,请息内争,共同抗日,以救危亡。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