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四) 收官盘点(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nbspnbspnbsp;除了极少数人,全中国上下一片欢腾(事实上,七月七日,李顿向日本新任外相康哉转达了南京政府解决东北问题的方案,其内容包括:一、承认满洲自治,中国拥有宗主权;二、承认日本在满洲的权益;三、日本从满洲撤出军队,改变军政状态,公布纯粹的文治制度却为内田所拒绝),日本人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军部把战败的消息死死地捂了十多天,没想到中国媒体密集轰炸的力度太强了,连天津日租界的日本人都几乎人手一份《大公报》。他们在惊骇之余,纷纷把消息传给了国内的亲朋好友,然后便如滚雪球一般,一传十,十传百,搞到人尽皆知的地步。不仅如此,消息还愈传愈变样,各种不着边际的谣言满天飞,惹得日本国内沸沸扬扬,人心浮动,最后连深处皇居之内的天皇陛下都被惊动了,派人把陆军大臣南次郎召去问询,这才实在瞒不下去了。
 nbspnbspnbsp;一到天皇御前,南次郎便大吃一惊:裕仁手里拿着的,居然就是《大公报》!好在南次郎也是那种老奸巨滑的政坛不倒翁,早就准备好了说词,面对裕仁的质询,先是强调这是中国方面的宣传手段,必有夸大无疑,仅凭一面之词,断不能轻易相信,而关东军方面,尚无准确的汇报传来----还是再拖一拖吧。接着,南次郎又拿出了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其他地区不断取得胜利的电报,以从侧面证明所谓的惨败纯属子虚乌有。最后,南次郎信誓旦旦地向裕仁保证,万一出现了不应有的意外损失,对相关责任人一定一查到底,并予以严惩,绝不姑息放纵,当务之急,还是恳请天皇陛下发一道安民诏书,以平息谣言,稳定民心。
 nbspnbspnbsp;从将信将疑的裕仁那里出来,南次郎不禁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感觉后背的衣服都已经被汗水浸透了好几遍。出得皇居的宫门,站在绿荫遮掩下的二重桥上,南次郎回头向宫里张望了几眼,暗自喟叹:事情大条了,不是单凭压就能压得下去的了,可怜的本庄!这次他的麻烦大了!
 nbspnbspnbsp;本庄繁现在确实很烦心,而且不是一般的烦,简直就是度日如年、倍受煎熬。第二师团兵败吉林,已经是不可收拾,作为司令官,他显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想来虽然不至于立即去职,一顿严厉的训斥是少不了的了。
 nbspnbspnbsp;不曾想吉东一战的消息一传开,满洲其他地区的关东军讨伐部队便遭到了空前猛烈的抵抗。大大小小的抗日武装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遍地开花,相互呼应,无时无刻不在袭扰人生地不熟的日军。
 nbspnbspnbsp;日军的作战计划是寻歼抗日军的主力,然后再以满洲队为主讨伐剿灭流窜的散兵游勇。开始的时候,进展颇为顺利,几场激烈的战斗下来,消灭了不少顽抗的支那士兵。但是渐渐地,对手变得狡猾起来,他们力避正面交战,常常化整为零,在深山老林里来回穿梭,端的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让鬼子十分苦恼。头脑僵化的日军指挥官连续扑空,有如重拳打在空气里,分外难受。十多天下来,日军官兵被折腾得人困马乏,却是收获甚微。

 nbspnbspnbsp;日军参谋们痛定思痛,经过一番仔细研究之后,决定也将部队打散,以小队或中队为单位活动,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既可以及时互相支援,也可以其中一部为诱饵,诱使支那军队前来袭击,再由附近的其他部队实施铁壁合围,予以围歼。
 nbspnbspnbsp;这一着变化收到了一些成效,慢慢把被动的局面扭转了过来,大有成功逼使支那抗日武装集结主力决战的趋势。然而,就在这时候,第二师团在吉东兵败的噩耗传来,那些渐显颓势的支那军队好似吃了兴奋药一般,向日军发起了疯狂的袭击。几乎是一夜之间,除了少数几座日伪力量异常强大的大城市,整个东北大地上遍地烽火,抗日民众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甚至包括猎枪、弓箭、刀枪,打击所能看到的任何日本人。
 nbspnbspnbsp;雪上加霜的是,原本就心怀不满、意志摇摆的伪满军队也掀起了一轮新的哗变,整连整营的伪军杀死日本顾问军官,整队的伪警杀死日本警官和行政官员,拖枪携炮,投入抗日武装的怀抱。此消彼长之下,日军的兵力愈加捉襟见肘,既要驻军保护大中城镇、交通要冲、矿山河道,又要钻山入林围剿抗日武装,两头都想兼顾,结果一头都顾不好。
 nbspnbspnbsp;参加讨伐作战的日军疲于奔命,被层出不穷的袭击弄得焦头烂额,深感机动兵力的严重不足。俗话说得好,蚁多咬死象,乱拳打死老师傅,鬼子今天死几个,明天亡几个,这里伤几个,那里失踪几个,一天天累积下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数目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nbspnbspnbsp;本庄繁看看势头不对,急忙向东京大本营请示,建议进一步向满洲增援,并制定更加适的作战方针方法,在此之前,最好尽快将部队撤回,以免陷入游击战的泥淖,如果再出现重大损失,或是出现重要城市被抗日武装夺取的不幸事件,那么对帝国、皇军和关东军的声望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打击。
 nbspnbspnbsp;军部的将军们多次协商,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中止“三省大讨伐”。于是,南次郎再次入宫觐见裕仁天皇,隐晦地提到了关东军在满洲所遭遇的困境。裕仁不是傻瓜,听出了南次郎的意思,便授予军部全权处理这件事情,一定要尽可能地消除不良影响。
 nbspnbspnbsp;于是,雄心勃勃的“三省大讨伐”虎头蛇尾地结束了,日军各参战部队撤回原驻地,整个东北的抗日态势几乎恢复到了战前。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日军就此打消了彻底占领东北的狼子野心,偃旗息鼓只是暂时的,双方都在努力积聚力量,准备再战。一时之间,沸腾的东北大地居然奇怪地平静下来。
 nbspnbspnbsp;到了二十六日,指挥不力令关东军蒙羞的本庄繁大将黯然去职,南次郎亲任关东军司令官,并且,日本政府决定关东军司令官同时兼任驻满全权大使和关东厅长官,实行三位一体制,向完全控制伪满洲国又跨出了一大步。
 nbspnbspnbspnbspnbsp;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