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二) 收官盘点(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素有善战之名的关东军第二师团战败的消息,在多门二郎回到哈尔滨的第一时间,便被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大将给生生压了下去,不仅如此,他还对所有知情人员下达了封口令,倘有泄露者,必予严厉处罚
本庄司令这么做亦属情有可原:有关战事的具体情况尚不明朗,战局到底如何、损失到了什么程度、其他部队在哪里,诸如此类的详细情报尚无从得知,只有等这些都得以确定之后,才能再作进一步的打算。当然,这也是因为本庄繁打心底里不敢相信第二师团是真的失利了,他仍然抱有一丝能够逆转战局的幻想,指望着会从哪里冒出一支日军,力挽狂澜于既倒,一举将吉林的抗日武装横扫全歼。
然而,事实就是事实,容不得主观臆想的肆意篡改,虽然它对日本人而言,显得残酷了些。没过多久,零零碎碎的消息便陆续汇总到了关东军司令部,本庄繁只能痛苦地得出那个他不想承认、却其实早就存在的结论:第二师团,确实,败了。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本庄繁关起门来,愤怒地咆哮着,将司令官办公室里能砸的东西全都一扫而空,吓得门口的卫兵心惊肉跳:从来没有见过司令官阁下发这么大的火!
然而丑媳妇难免见公婆,这件事已经不是关东军能够私下处理得了的了,本庄繁发泄完怒火,稍稍平静下来之后,便硬着头皮亲自向东京大本营做了汇报。军部那些高高在上的将军们同样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经过再三反复确认,才不得不勉强接受了这一事实。
东京大本营在目瞪口呆之余,被这一完全超乎想像的消息弄慌了手脚。日本人想到的第一个念头,不是分析战斗失利的原因,更不是处理善后,而是试图隐瞒相关真相,以免引起国内反战派、保守派的强烈指责,国内民众的情绪和舆论指向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但是,日本人的这种想法纯属一厢情愿,毕竟再厚的纸也甭想包得住这么大的火,更重要的是,吉林抗日联军可没有帮侵略者保密的义务。在抗日官兵还在打扫战场的同时,后勤兼宣传部长官丁玲便向国内各主要方面发出了战情通报,并且大张旗鼓地邀请新闻界记者、当地的社会名流、缙绅民众等前往参加祝捷大会。
祝捷大会的会场非常简陋,就是在一片空地上搭起一座一人多高的木台,再拉上一条上书“吉林民众抗击暴日祝捷大会”的大红横幅。但是在场的人们根本不在乎这一点,他们关注的焦点是与这场战役有关的一切。
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在讨论祝捷大会及战利品展示这一想法的可行性的时候,大部分人认为,召开祝捷大会是振奋民心、鼓舞民众的绝佳手段,可以吸引更多的爱国青年投军报国,也能够得到国内外更多的精神和物质支持。但也有不少人认为,鉴于日军占有绝对的制空权,难保大会召开时日机不会来捣乱,如果因此造成不必要的人员和军械的损失,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持两种观点的人争执不下,最后,还是武进力排众议拍了板:开!而且一定要展示!当然,武进不会无视反对者的意见,针对他们提出来的理由,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将风险降至最低。比如,安排人员在西、南两个方向上监视日机的动向,从而能够提前发出警报,赢得更多的疏散时间;另外,武进对会场的选择也颇费了一番心思,最后决定设在离密山县城几里之遥的一处空旷地带,该地区的周围覆盖有大片密林,一来便于迅速向四面疏散,二来只要人进了林子,日机便不易捕捉到目标;至于与会人员,武进的建议是,那些行动不便的老者及少年儿童,应当尽量婉拒进入会场,如果实在有到场的,宜安排专人负责其安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会场周围安排大批机枪组,实施对空警戒,阻止日机的俯冲扫射。

人员的安全无疑要放在首位,关于那些战利品的问题,武进一语道破天机:咱们现在缺的是人、钱和弹药,绝不缺枪,至于那些看似宝贵的火炮,没炮弹有个屁用,连烧火棍都比不上!鬼子飞机要炸,就让他们炸去吧,反正心疼的不是我们。
就这样,祝捷大会最终得以顺利举行,与会的各界人士不下千余人,站在主席台上看去,真可谓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前世某些领导那冗长而无意义的讲话曾经让武进倍受煎熬,所以他建议直接取消这一环节,此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拥护。于是,大会主持人丁玲简简单单的一句“大会开始”,便直奔主题。
参战官兵声情并茂的亲身讲述固然令人热血沸腾,陈列在眼前的无数战利品更是将现场的火热气氛推到了顶点:数以千计的三八大盖、数十挺各式机枪、百余支王八盒子、小钢炮、掷弹筒、步兵炮、榴弹炮等等,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占据了很大一块地方,一眼看过去,竟让人生出一种望不到边的感觉。
在陈列的兵器旁边,是缴获的日军钢盔、水壶、饭缸、文件包、刺刀等等诸多装备,最显眼的,就是那面关东军步兵第29联队的军旗。饱经战火的旗面已经有些残破,幸而旗面下方空白处缝制的“步兵第29联队”几个字尚属完整,足以表明其身份。事实上,这面象征着天照大神的十六道光芒旭日旗并不是真正的军旗----旗面是后来缝制上去的,仅仅用来标识军旗所属联队的番号。真正意义上的军旗,其实就是烤漆旗杆上那串长长的深绿色串节,基本类似于中国古代外交使节们手持的奉节。
不过,民众是管不了这些的,自古以来,斩将夺旗,就是胜利的象征。一位身材高大的士兵手持这面军旗往那儿一站,就足以耀武夸功。旗杆顶部那个三面体镀金旗冠上精雕细刻的日本皇室十六瓣菊花纹章,更是对侵略者的绝妙嘲讽。
除了这些实物,主席台边被看押着的十多名日军俘虏更成了民众关注的焦点。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地把他们围得水泄不通,冲着他们指指点点,鄙夷之色,益于言表。这些日俘俱是顽固不降的,满脸不服、眼露凶光者有之,更多的则是垂头丧气、两眼茫然,和看押他们的抗日战士那逼人的英武之气形成了鲜明对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