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挽留(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众人听着冯元一的一番道理,心里的迷雾一层层被剥开了,心里暗道:这些事我怎么没想到呢。
冯元一喝完杯中茶,陈元光赶紧叫人上了一杯新茶。冯元一心里暗暗得意,这些屁理论,放到二十一世纪,有几个商人不知道。在这个古代,我这一套可成了香饽饽了。也好,自己一直不是想发财吗?这次可是一次大好机会呀,说不定,我冯元一的大名会载入史册,名垂千古呢。想到这些,冯元一不觉兴奋起来。他直了直身,陈元光赶紧向下人使了个眼色。一双白嫩的双手搭上了冯元一的肩膀,一阵小碎拳,敲的冯元一的骨头都酥了。好一会儿,冯元一愉悦的舒了口气。满意的点点头道:“还是这推拿好,身体再疲乏,这双嫩手,也会把你整治的舒舒服服的。”
众人见冯元一话跑了题,便都直着脖子,急得直眨眼。冯元一向身后的女子摆摆手,对众人接着说道:“一个国家是要靠财政来支持的,我们动用了赋税,陈大人在皇帝面前也不好交代,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冯元一环视着众人,众人摇着头道:“还请元一说个明白。”
冯元一微笑着说道:“府衙可以发行一些股票,叫大众来购买。”
“股票?”众人更加惊异了。今天的冯元一在众人面前,说了好多奇怪的语句。
“是的,股票。就象协议书,但它可以当货币流通的。关于股票,我后面在给大家做解释。”冯元一向众人眨眨眼睛继续说道:“所谓的股票,也就是流通的协议书。我们可以在上面盖上官印,且书上面值。比如每份协议书为十文钱。因为十文钱不是很多,几乎每户人家都能拿得出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购买,想买两百文钱得,那就是二十份股票,即二十份协议书。大家可把这协议书保存好了,因为它可是个会生金蛋的好鸡婆呢。”
“关于这些股票,府衙要在手里放的多一些,约五到六成,在大众手里少些,约四到五成。在府衙的门前可以立块牌子,根据赋税的多少,每天或每月报一次价。如果商人来贸易市场交易的多,那么府衙收的赋税就多。股票价格就会上升,反之则会下降。”冯元一拍了拍肚子。
陈元光红着脸道:“开饭还有一阵子呢,元一,请继续说。”
冯元一看了看众人说道:“那好吧。关于股票的其他一些事,我以后在讲给大家听。后面我要说的是:怎样吸引大量的商人,来漳州来做贸易。”

“有句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冯元一道。
冯君衡看向杨柳风和张九龄,杨柳风和张九龄向冯君衡摇了一下头。心里暗暗寻思:有这么一句话吗?我怎么没听说过呀。
冯元一被自己的宏伟蓝图所陶醉。只听他继续说道:“修路是需要人和马匹的,也极耗时间和精力。有一天,我在梦里学会了一项技术,大家猜猜看,那是怎样的一门技术呢?”
众人的思维,被冯元一牵引进,一个奇妙的世界里。众人满脸都是仰慕的神情。
冯元一自问自答道:“那是传说中诸葛孔明的木马和木驴。”
“啊?”众人的神情不亚于神舟七号上天。
“关于木马和木驴,只需要陈大人给我找些好木匠,我门便可以开工了。”冯元一有些得意的向众人说道。
关于木马和木驴,冯元一的说词也不是胡吹乱侃。在上大三时,老师还为这,给他们专门开了课堂。这门技术是在九十年代末期,被新疆石河子的一位教师研究出来的。
当然对于古代人来说,那只是个美丽的传说而已。
厨房里的秦师傅,做了一桌子菜,都是他的拿手绝活。见陈元光等人絮絮叨叨,菜凉了又怕陈元光叫上菜,一时来不及。所以见菜凉了就热,热来热去,一桌上好的菜肴,被热的成了稀糊糊。秦师傅急的出了一身热汗,人都快热的虚脱了。
这边客厅里,冯元一继续着他的长篇大论,众人听他说道:“路也修好了,商贸交易也有了。现在我们缺的是什么呢?缺的是漳州的特产和漳州的文化。在漳州有什么,可以作为自己的特色呢?我看乌龙茶就很不错,还有柳风先生的荔枝,还有一些其他的经济作物,我们都可以拿来做文章的。”
冯元一端起茶杯牛饮一口,继续说道:“关于果树,我们可以在春秋两季,做嫁接,那样的果子才好吃呢。也能形成漳州独有的果子风味。”
“嫁接?”又是个新名词。虽然不太明白“嫁接”为何物,但听冯元一说,有好味道的果子吃,便也不多问。
“哎呀!陈大人,我真的饿了!”冯元一双手揉着肚子说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