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爱情的密笈坚持到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记遗言:人世间必有一种爱,可以超越物欲,超越生死,去到世界的尽头。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一千年,一万年,一亿年,不变……红尘有爱,千古如一……


结束一段人生宣言,回到爱情宣言上来:


一:玉林询问自己离开相府之后,小姐的情绪怎样,一切都还好吧,翠红回答:
“你这个人,就好比一块冰冷的石头,一点儿情义都不懂。你说,我们小姐哪一点配不上你,你要对她这样推三阴四?人家都说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我看你是一点慈悲之心都没有。我问你,当初你既然已经答应到相府招亲,为什么又像幽灵晃一下立刻就走?现在,我们清白的相府也因为你而不得不蒙受不白冤了。你知道吗,你走之后,那些不明内情的人都指责我们老爷仗势欺侮人,说他硬生生把一个出家人拉来做女婿。玉林师傅,既然你这么无情无义,这会又假惺惺地来装什么样子?”


二:玉林站在事理立场为自己作辩护,翠红在列举以上三兄弟出家事例来说明反驳时,最后总结性地说:
“由这个例子不是可以看出,一心为别人着想才是真正的修行吗?你呢,虽然当初也答应到宰相府招赘,但到那里走一遭都没坐热就匆匆走人,至于走后小姐的情况怎样,生死与否却一概不闻不问,我想,这种修行法并不见得就很伟大,崇高吧?!”


三:玉林听了故事之后,用“依葫芦画瓢模仿非但救不了人甚至还有可能被财色束缚而不能自拔的危险”来为自己开脱时,翠红还是反驳道:
“哼,你不要再为自己辩解了,我除了觉得你太自私,太为自己着想以外,并看不出你有多么伟大。你也不想想,我们小姐把你当成她的灵魂,她的知己,她的一切,甚至为了你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而你半点不懂她一颗爱你的心。”


四:玉林又对翠红一番解释之后,转而询问道:请告诉我,你们小姐现在究竟过得怎么样?翠红回答:
“你走之后,小姐虽然比过去看得开些了,但要她一下子完全彻底地把你忘记却不可能。再说,她为你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气,这一点恐怕也是你无法想象得到的。”
五:玉林接着追问:“你说说看,她究竟都受了什么苦?”,翠红在把小姐的情况简略叙说之后,对玉林作最后的言语:
“玉林师傅,在你,大概真的以为走了就走了,就万事大计,就清清净净,就什么事没有了吧?!”……


以上内容出自《玉林国师傅》,是在王小姐选择出家之前,丫环翠红出于一种替小姐鸣不平的心思与玉林之间的一段对话。感觉她所言是字字句句言之有理铿锵有力,不仅是站在丫环的立场上替她的主子说了话,相当于也是替我宣泄了心中所有不满与怨气。这两段情缘竟是如此的相象,让我真不得不怀疑,难道这一切就真是前世流传下来的姻缘,注定后续有人,而我们那么巧就真成了其中扮演者之一?!我也很想对我所爱的那个男人加以质问一下,全部模仿上面语调:


(一)比石头还冰冷,一点情义都不懂!!我哪一点很差劲,就真配不上你了,让你对我如此之冷若冰霜,看都不肯看一眼?都说与人为善,我看你自己首先就做不到!我也问你,当初你既然答应了帮我,为什么也像个幽灵一样若隐若现忽地就闹人间蒸发了?弄不好,别人还真以为是我那么厚颜无耻自作多情硬要死缠烂打着你不放手呢,如果不是你当初在手机信息里面包括谈话中的确曾表现出“某种程度”上的倾慕与向往之心(你扪心自问一下,我有没说错),“无形中”就是误导了别人,导致我这种种下意识的“追逐”,要不你以为我还真会那么“无耻”到去攀你堂堂一名总经理不可?既然我过到深圳之后你都可做到不闻不问不理不睬,包括在惠州、东莞多次打电话给你也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甚至还挂我电话,如此的冷酷与无情,那么当我后来发出最后一条信息决定与你作最后一次的道别并承诺以后永远也不会再打扰你了,为什么,不久,你又自动发信息给我,故意问什么“安康与快乐吗”,还说什么“彼此关心”?到底又是为什么,有什么意思?既然你之前都可做到如此之“无情无义”,后来又假惺惺地作问候与关心来装什么样子??!!


(二)你不是很会说什么“与人为善”“厚德载物”的吗?也就是说做人要善待别人乐于助人,不是吗?可你呢,虽然当初也答应了要帮我,但其实却是有时间或有心情时偶尔和我聊上几句,在未曾真正知道我“症结”所在甚至也不曾真正去尝试与努力过就做了一名“逃兵”,匆匆走人,至于走后,我的情况会怎样,生死与否你都不曾放心上,我想,你这种所谓“普渡众生”的修行法也不见得就很伟大与高尚和值得世人借鉴学习吧?!


(三)哼,我也不想再听你作任何解释的了,我除了觉得你太“自私自利”,太会为自己着想之外,还是看不出你有多伟大多高尚,否则,今天又怎会牵涉那么多无辜的生命到这场“悲剧”里面来呢?你也不想想,我把你当什么,当成我的灵魂,我的知己,我的一切,甚至为了你可以放弃所有包括自己的生命都可不要,而你却一点都不懂我的心丝毫不曾体谅一下我的苦衷更不会好好加以善待与珍惜,你的心简直就是连“石头”连“钢铁”都不如!一个连别人的爱都不懂,也不懂得体谅与宽容别人的人,在生活中还如何谈“博爱”谈救助他人?我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了!


(四)虽然,认识你之后,似乎我把一切都看开放下了,但我又怎可能真抛下对你的情感呢,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说,我为了你,曾经受了多少磨难和浩劫,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气,掉了多少眼泪,你又怎么能够想象得到,这一切还只是因了你,因了你的存在啊!既然那么多的“风浪”都一路坚持走来了,如今在“最后”时刻我又怎还可能说放弃,走上“回头路”呢?!


(五)在你看来,大概以为在深圳最后回那条信息给我,教导我以后学会“慈航出世普渡众生”的情怀,你就算是完成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指答应帮我),从此就可什么事都没有了,对吧。然而,你大概“永远”也不会想得到,就因这一次无意中的“过失”,竟然会造就今天这这种如此之复杂混乱“生死存亡”局面的出现,那么多个家庭都将面临支离破碎家破人亡的可能。这其中种种有可能出现的“厉害”关系,在当时当景,在你作出那种种行为表现的时候,有没设想过一点点?我想不会,如果会的话,事情也不可能会演变到今天这种地步。就如原中山分公司里那么多的员工一样,他们在表现出以往那种种“言行举止”的时候,必定也是不曾顾虑过任何,否则也不会出现今天这种场面。好了,我在这里写这些,并不想指责你,或和你辩论,那会让我心痛难过。只是有时想想,这许多事情,原本都是可避免的,可最终,我们还是都避免不了,真不知是一种“天意”,还是“命定”呢,我们竟然都无在不知不觉成了命运底下的“牺牲品”,可叹可悲!!


其实,关于《玉林国师》的故事,我曾在文中多次提及,都有不同程度的概述。而如今,我再度回读那书的时候,越来越发觉他们之间的相象之处了,以至于我不得不开始有所怀疑,他是否也是无形中受了经书的误导,确切一点地说应是受了玉林某些观念的影响,让他也下意识地对人类情爱产生一种抵制与排斥之心?这并非毫无事实依据可依循的,首先,他曾到佛门净地里面走过,如果他所言非虚的话,那么只怕也少不了会接触到经书这一环,而《玉林国师》又可谓是经书中一本很经典与有名的著作,想必他也会有所擦身,了解到故事大体的来龙去脉吧。如真如此,那么也许我们就应该可以对他先前种种言行拿出一个很合适的理由出来了。在念大学时遭遇一次挺大的感情挫败之后,就可谓有了点看破红尘的感觉,否则不会往那种地方走,后虽因某些外在因素影响彻底打消了他此种念头,但在里面静修时无形中所接受到那种氛围的熏染却有可能已深深定格在心底,成为一个永远也无法彻底散去的影子,甚至可能会由此建立起一套错误的人生标准来指导自己的人生,比如误以为“普渡众生”就是拒绝外界一切包括爱情在内,却忘了佛法也是可以“圆通”的,随着现实生活作更改达到圆融于生活点滴的效果,那才是学法的最高境界,如果一定强求固定一成不变,也就失去了说法的“意义”所在。这种理论,在故事《你已经说服了我》中可得到验证,文中一农夫遭遇狼袭击请求出家人出手相助杀狼救人,可对方出于佛家提倡不可杀生而没有这样做,可到最后当角色转换到自己身上时,他的想法却是又有了“根本上”的改变而苦苦哀求农民杀狼救他了。试问,这个时候他还会想到杀不杀生破不破戒的问题吗?不会,因为,人的“生命”已经胜于了一切,所有在生命面前都会显得不再具份量。文中最后得出结论为:“人的观点往往由所处的处境而定,讲大道理之前,你需要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这刚好又验证了我们常说“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人生真理,同样也是映衬了“佛学道教”其实都是遵循着这个“大规律”来运行,而非只服务于本帮派的约束,正如,当地方法则与国家法律产生冲撞时,后者绝对是服从于前者,那么在活生生的“生活”面前,佛学又岂能例外呢?我们所做一切其实都源自于生活,最后也服务于生活,所以,佛学也必须得与生活相融于一起才能发挥其作用,达到真正“救苦行善普渡众生”的大愿。


事实上,我也不是很赞同玉林的做法,包括他在书中提出的某些观点,比如:“情义不是什么好东西,从某种角度而言它虽然可以带给人一时的快乐,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它又确实是害人的根。”,果真如此,那么我们还需要倡导什么“爱心”与“真情”,还应鼓励人们去行善吗?没有“情义”存在的世界,那将会成为一种什么生活,人们活得还有意思的吗?又如:“佛陀教我们破除情执,跳出爱欲的束缚是绝对有道理的”,不否认其道理的存在性,主要从爱情带给人的巨大“灾难”与“痛苦”这两方面辩证,但我更想说的是,没有“情”存在的世界,人们会活得更疲惫和无奈,人生更加苍白与空洞,更没几人能通过斩断“**”就可从这浮沉苦海之中解脱出来,修成“正果”,有的话,也只是成为了人生的另一种体现——堕落、沉沦或麻木。我们根本就无法想象,人类将如何能在一个没有情爱存在的世界里生存与生活下去,而人类又还将如何繁衍下去?!又如,“要知道,一个人一旦被情网缚住的话,是一点自由都没有的。”,更想反问一句,难道一个人脱离了爱情,就可获得了真正的大自由,成为众生逍遥与快活一族了吗?还是只会恰恰相反,有的都只是一些表面形式而非实际功夫,在静夜时分坐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独啜内心的这份伤感与落寞?书中,他还引用了小时候看到的一个例子,邻居家的刘先生娶了一位媳妇,然而婚后不到一年,这位刘公子就生病了,他的媳妇于是哭哭啼啼,对人说刘公子是她的生命,她的灵魂,她的全部,如果少了他,她无论如何都活不下去,但后来这位刘公子果真死了,奇怪的是,这样子过了大概不到半年,有一天他就亲眼看到这位女子又躺在另外一个男人的怀抱里去了,而且口里照样不断地对那个男人说:“你是我的至爱,我的生命,希望你爱我一辈子。”文中说,虽然他那时尚年幼无知不太懂事,但却也让他感慨万千,于是发出:“其实也不能完全责怪那个女子,因为世事变化无常,情感也好,物质也好,财色也好,都像春梦一样,转瞬即逝。在这个婆娑世界,永恒不变的财物爱情原本就是不存在的”的人生感叹,并教导我们必须学会用智慧的头脑去面对生活,面对现实,无非就是指拒绝情爱,做个无情的人罢,可免去许多纷扰苦恼。还说什么,你们家小姐爱我不就是因为我长得漂亮英俊?假如按逻辑进行推理,那么有一天她再见到一个比我更加漂亮英俊的,是不是又得爱上别人?你说我不懂爱情,其实对于情感这东西我是比一般人看得真切,懂得透彻才不敢贸然靠近啊……


看了这段话,我心里真不能不说有点气愤,忍不住有种想要倾诉的**。不错,他所说那个例子中的女人似乎感情是很多变不守妇道招人来唾骂与指责的那种,但那毕竟只是其中“之一”例子,怎可由此就否定了所有女人,更否定了爱情的永恒性?那岂非未免过于以偏概全了点,一竹篙就打死了一船人,人人都得无辜受牵连?!我始终相信,无论是“善男”还是“信女”,对爱情多是抱一种“认真执著”“坚定不移”之心,都渴望“天长地久”永不分离,至于红尘中的情缘会有那么多的“变幻莫测”与“悲欢离合”,仅仅多是“生活”与“现实”所造,而非人“本心”,从这一点是不足以说明这一论点的。世事变化无常,像春梦一样,转瞬即逝,我也承认,在这个如此之现实与残酷的世界里,许多东西就是如镜花水月,一碰即碎,但我还是坚信,人世间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被生活的风霜所磨灭与淹没的,有些爱就是可以与日月比寿与天地共存与时间同在,一如人类与生俱来的“爱情”就是无论我们说了多少个千年万年亿年探讨了多少个世纪还是会不断津津有味乐此不倦地说下去,并一直重复上演下去,成为生活中一副永远也不可缺少的戏剧成分!说“永恒不变的财物爱情原本就是不存在的”,我更不相信,否则人世间何来那么多“惊天动地缠绵悱恻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千古绝唱”的出现?并被世人一直沿唱歌颂至今仍不曾褪色与遗忘?!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家王小姐爱上他是因为什么,仅仅是一见钟情还是亦如他自己所言是被他的美貌所吸引才深陷了下去,但我知道,我对于自己所深爱的这个男人就绝对两者都不是。一见钟情的爱,绝对不可能长久,因为少了一份理解,而我却是在听了他的讲演之后,通过他简短的话语那么深刻透彻地了解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里去,引发一种灵魂深处的共鸣才会爱上他的,所以“真爱”,绝非一见钟情,而是彼此心心相印,灵魂与灵魂的倾听与感知!至于说到外貌,那就更加说不上了,他与我心目中的择偶要求可谓天壤之别,相差悬殊,至于,我为什么还是会爱上了他?只因,“真爱”,不需要任何理由与条件,所以甘愿为此付出一切义无反顾在所不辞!我也不知道,书中的王小姐能否做到始终如一爱到生命尽头的那一刻,还是真会如玉林所预言,日后遇到一个比他条件更好的男人说不定又会立刻就变心了,可我只知道,今生今世,我就只爱“他”一人,其他男人就算比“他”再优秀上百倍千倍万倍,我也不稀罕,也绝对不会再让我如此之动心和牵情!因为,一个人,“真爱”的机会就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绝对不可能再有第二次!因为,那是上天早在冥冥之中就给凡夫俗子定下的一场“姻缘”,是一种“宿舍”,无可更改!而在我确定这个男人将成为我的“真爱”的时候,我就已经深深知道,我不可能再去接纳其他男人,因为,我的“灵魂”再也腾不出来,给别人,如果会的话,那也只是一颗“枯萎”了的心,一颗没有脉搏跳动已然死去的心,这样活着其实和“死亡”没多大差别,我绝不要过那样的生活,那样的人生!我也不知道,假如我们有可能走在一起,会否因“造化”弄人,其中一个先离另一个而去,注定还是不能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天长地久永不分离,或者说他对我的情感(假如有)能否深到那份上,会为了我而把一切置之度外,可我知道,如果是他真出了什么事,先我而去,我一定会“毫不犹豫”跟在他身后走,抛下所有一切人和事于不管,也要天涯海角,天堂地狱,刀山火海,冷宫坟墓,跟随到底!!因为,真爱的概念,原就是“比翼**,白头偕老,生死相依,不离不弃”,无论在哪也会化魂归来,守护住前生今世轮回的这份情缘,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世事浮沉,生命消逝,不变的,是那颗执著万年的心,那份属于彼此间的永恒与美丽,跟随岁月的流转,去到世界的尽头,那就是真正的,“天长地久”!!!……


书中玉林以为,他自己是最懂情感的那一个,比一般人都看得真切和透彻,其实相反,我倒觉得他是最不懂得爱情也最看不透的那个。如果他不是受到身边一些负面人物的影响和接受了太多佛教对情爱的负面评价甚至是劝导阻挠,我想,以他本来对王小姐也算有心的情形底下,事情也许根本就不会演变成后来那样,王小姐也出家了,两人只能隔着遥远的寺庙相对望。说不定,他们就真如丫环翠红所言恩恩爱爱相守一生,过着幸福与美满的日子了。他会这样想,只是因为他未曾真正爱过,真正为爱动过心,所以,永远也难以体会到人类爱情带给人那种巨大“冲击”与“震撼力”可促使人为之放弃一切付出所有倾尽毕生精力来追逐也毫不犹豫与畏缩的美丽心情。所以,到最后,他除了让自己功成名就成为后人所传颂与敬仰的模范人物之外,其实也可以说,他并没有触摸到人生真正的幸福所在,与自己所爱之人相依相守过一生,胜过做神仙的美好与美妙!我没有说他这种立志救助世人甚至宁愿舍弃个人幸福成就更多人福声的“做法”是不对的,但也没说一定就很值得倡导,否则,只怕当我们把所有世人都“点悟”之后,让他们彻底脱离“爱情”之迷阵时,结果就是,人人不是选择“轻生”走上自绝之路,就是纷纷涌去寺庙里“出家”做和尚或尼姑去了,到时世界将乱成一片,社会正常生活都将无法得到维持了。很简单的一个字,我们,都离不开一个“爱”字,这主指男女情爱!有爱,就足可替代一切;没爱,一切都是空谈。同样,大家都可抨击我的这种说法,但还是改变不了这种人类世界千百万年以来已然存在着的“历史性”事实。所以,我在决定替伟大的佛陀前辈说法的同时,会如曾经所言,要在原有之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与改善,其中就包括,我不打算把“爱情”排斥在外,相反,我要鼓励众生敢于冲破世俗与生活枷锁,大胆勇敢追寻与争取属于我们人生真正幸福的归依——“真爱”,因为,当他们得到这一样东西的时候,其实根本就不需要我们再去进行什么劝导开解与感化之类了,因为,“爱”,自会教会我们一切,更好地去做人,更好地去生活,更好地活着,在“死亡”来临之前的每一天。那是否会比你在那大加长篇大论上多少个日日夜夜,阐述多少人生大道理更有实用也更有建树与收效得多呢?!


这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可以收复我们这颗放纵的灵魂,也就只有这样东西,可以让我们彻底得到改变,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还是“真爱”!找不到,就算别人说得再多做得再多,都是徒劳,依旧打开不了那一扇紧闭的心灵之门,挽救不了红尘中那么多在一步步走向“堕落沉沦”甚至是“灭亡”之路的灵魂!与其采取一种排斥之心来躲避爱情的疼痛,那么为何不干脆执著争取来消除这种伤痛呢?那难道不算是处理爱情之灾最好的一种做法吗?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只要相爱的彼此敢于“一起”努力用心并坚持到底,就一定可跨过那道道沟渠与障碍,走到风烟彼岸,守望住自己一生幸福的家园。也只有这样做,有着多少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式婚姻”才可得到结束与改善,人们才不会在这种种特定受残存封建思想观念沿袭下来的影响与束缚底下生活得那么压抑与疲累,过得如此之虚浮与无奈,几乎无一不成为了世俗底下的“牺牲品”,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解脱与快乐,进而又导致一种人心的失调,比如因爱生恨做出种种非常之恐怖与可怕的报复性行为,甚至已经到了违法犯罪的性质,严重影响与干扰到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这是一个眼前迫切需要得到改善与控制的场面,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否则,我们谁也无法预料,类似的悲剧还有可能会在谁身上上演,谁会成为最不幸的那一个。所以,我说教的出发点要以此为“基础”铺展开来,当然,其他如抱“慈悲”之心“向善行善”等原有观点绝对是照说无误,不可剔除,那于我们的生活同样重要,必不可少。只是,对于“真爱”的追逐也许会作为“重点”来引导,而我也相信,我的此种做法必会获得更多大众化的认可、理解与支持,因为,我们都走着同样的道路,追逐着一样的追逐;因为,我们都是曾被爱伤过的人,更加懂得如何去爱;因为,我们都有着一样的心声,都是有“情”众生,注定与“情”字脱离不了关系。


“出家人”之所以选择出家不就是因为他们看破红尘,而其中又以爱情为看破之最重,才会选择出家的方式了断红尘中的尘缘吗?我也没说出家人不好,但我想,如果可以,我们都不要选择出家的方式达到看破放下,而是都能和睦共处很好地生活着,是否对这个社会更能有所奉献与成就呢?何况,我们伟大的佛陀前辈所提出的口号:“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之美……”,可见这其中普及之对象不仅包括“出家人”,也包括“俗家人”在内,是对半分,毫无偏坦与维护之心。换句话说,我们完全不须出家也可达到“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的境界,也正如歌坛上几位非常有名虔诚的佛教信徒刘德华与李连杰大师一样,虽然他们仍生活于这个红尘之地花花世界,但是却时常以佛法来作为指导自己的思想准则,学习坐禅修行等来不断提升完善自己,一致获得艺人界中的好评与尊敬,此事例不正好也证明了这一点,把佛法融于生活之中,也可获得同样效果,证得一般人达不到的修为?还是那句话,一切只在于各自的造化,一个事事有心用心的人,无论在哪里,都可获得与众不同的造诣;反之,一个根本就不曾真正用心的人,哪怕就是给他一个佛陀的位置,他也不可能成为一个虔诚的信佛供佛者,更别说依仗其还能把佛法发扬光大了。


谁说世人对于自己尚且弄不明白,哪里能真正懂得爱的真谛?谁说世上不会存在永恒不变的情爱,我们眼中看不到天长地久?谁说,站在情网之外来看世人,世人显得很愚痴与可怜?我看那种生活在没爱的世界里过一生的人,才是真的可怜至极。一个人活着如果都没有了“爱”的存在,生活又还会有什么“趣味”可言?哪怕就是为爱痛着苦着累着,也是一种非常甜蜜和温馨的感觉,因为,当你真正爱上一个人的时候,绝对是不计任何对错得失更无公不公平可言;因为,爱,本身就是一种付出而非得到,是一种牺牲而非占有,是一种在努力的过程中丰富一切,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采与焕发,人生就有了活着的价值与意义,生活之源才会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永不停息……


如今,我又要用我的这份千载难逢的人间“真爱”,来推翻以上所有结论,验证如日记遗言中所写,爱情,会有永恒可言,人世间必有一种爱可以超越物欲超越生死,去到世界的尽头!!!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一千年一万年一亿年不变,红尘有爱,千古如一……


这,就是爱的“真谛”,一如既往,始终如一,坚贞不屈,至死不渝!!!而且,我还要让大家看得到,爱,可以美丽一切,包括“死亡”,在爱情面前,也会成为一曲最“动听”的乐章,弹奏给“天下有情人”倾听,来自悠远历史穿越时空仿如隔世而来的,“千*古*绝*唱”……


我曾对神说要和你做一生的爱人,神说不行,只能四天,我说好,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神说只能三天,我说好,昨天,今天和明天;神说只能两天,我说好,白天和黑天;神说只能一天,我说好,我活着的每一天……


在水里在火里我的爱不变不移,就算时光倒回去我也追到十七世紀;
在风里在雨里如果你忘记带雨伞,我绝对毫不犹豫走进雨中陪你一起淋雨。
是你让我看透生命这東西,四个字‘坚持到底’,如果没有你,我的生活将会回到一片狼藉;
是你让我翻破爱情的‘密笈’,四个字‘坚持到底’,不管有多苦,我会‘全心全力’,爱你(坚持)“到底”!!!
假如,我追你到天涯海角,海角天涯,在风雨里霜雪里走累了跌倒了受伤了流泪了,你会否有一点点的心疼与怜惜,温柔的说上一句,感觉冷了靠在我怀里,让我,给你温暖……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