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死亡绝恋》八部曲“悲剧背后”:世俗牺牲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诠释:在“人性”和“道德”之间,我们应该尊重的是什么?在残缺不全的“婚姻”体制与人间千载难逢的“真爱”之间,我们应该选择的是什么?在“真我”与“世俗”的冲撞之中,我们应该坚持的又是什么?!如果说一份“真爱”是需要夹杂着那么多人的牺牲,踩着那么人的“血泪汗”一路走来才能求得,那么,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还应不应该去追求所谓的“真爱”,人生幸福真正的“归依”???!!!如果说做好人,得来的就是这样的“下场”,那么我们,到底还应不应该提倡人们去做一个好人???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体系,到底又是建立起一套怎么样的“世俗标准”与“人生观”,是让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越乐观,还是只会让人们更加深受其害越来越看不到光明与希望的曙光?!……


日记遗言:人世间必有一种爱,可以超越物欲,超越生死,去到世界的尽头。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一千年,一万年,一亿年,不变……红尘有爱,千古如一……


近段时间,我在忙于写作的同时,也在紧急进行另一件事,主要是为挽救这场悲剧作努力。七月一日,我分别以信件的形式向当地广播电台及报社媒体投递了两信,信中内容大概阐述这几段孽缘之间的纷争,希望他们能站在社会的力量上出来控制,避免累及更多无辜,悲剧的代价将会更加扩大。两封信里面我都附上了自己和小孩的相片,以验证真实性,在后面信件中还用针筒往身上抽血喷洒开,只为引起他们重视与关注,不想担搁救人的一分一秒。在后面,还再三强调了不可过于张扬此事,免造成更大影响。信件是以“国内特快”寄出去的,相信一天内就可收到。我没想过会否起到作用,但,在那个时候,我是无计可施,不得不出此的下下策。在上面,我没留自己的电话联系,只是写了个电子邮箱,通过网络接受信息。当然,不能不说有点私心,不想旁生枝节,由此反影响我的真实生活。遗憾的是,信件寄出之后,一直没回音,我在等待中日显低落。与其说,我想要他们出来缓解这场悲剧,倒不如是想通过他们手中找寻这悲剧的起因,让我们大家吸取一定的经验与教训,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上演,我们的人生都能走得更轻松完好一些。所以,不管他们那边态度如何,我都将要把此摆到桌面上来言谈,那也许会是揭发一场悲剧的根源所在。


曾看过这么一文,题目叫《道德的积木》——
教授打开盒子,我们看到里面是一些玩具积木。 
教授开始用积木搭建一座楼,一层,两层。直到第五层的时候,他停下来,问:高吗?
我们莫名其妙,但都摇头。 
教授继续搭积木,十层,十五层。 
高吗?他又问。 
有人开始点头。 
积木继续升高,二十层,二十五层,二十七层,二十八层,二十九层——没想到教授居然是玩积木的高手,积木楼虽然摇摇欲坠,但是蔚为壮观。 
我们纷纷鼓掌,还有人大声叫好。 
教授向着积木楼轻吹一口气,呼啦,危楼塌方了,积木散落满地。在一阵惋惜声里,教授走到讲台中央。 
刚才,他说,你们见证的是一个德育体系。
在我们单纯的愿望里,似乎道德的准线定的越高越好,并且在实际中,那些高而悬虚的道德观和理想主义,有时的确对人们有巨大的煽动力。但,也正是在它最煽情的时候,就是它最危险的时候,**过后也许就是——全面崩溃。
道德教化的重心,在于守护一个底线:一些基本的生存规则,适度的人性的自律等等。而玄虚的道德高调、空洞的说教是对这一底线最直接的危害。覆巢之下,往往会演变成为一种群体性的堕落……
道德境界的提升,要靠一个文件基座的衬托,譬如用游戏释放人性,用审美哺育良知等等此类。然而往往越是在文化建树贫乏的体制里,越是有太多高大神圣的礼教的堆砌。 这,可以用来解释许多“悲剧”的成因……


我不知道,这,是否可以用来解释这个“悲剧”的成因,但,我想,这足以用来解释许多“悲剧”的产生的,而另外又还不知有多少“潜在”或“已在”的悲剧可能正在“暗中”滋长,随时都可能被牵引爆发出来。我想,我的这个故事,这场悲剧,应该可以成为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了吧,其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人生百态,社会万象,爱情婚姻家庭等等,可以说全部都统概其中了。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否有值得一说的意义所在,但是,我觉得从里面是可以反映出许多问题出来的:


在“人性”和“道德”之间,我们应该尊重的是什么?在残缺不全的“婚姻”体制与人间千载难逢的“真爱”之间,我们应该选择的是什么?在“真我”与“世俗”的冲撞之中,我们应该坚持的又是什么?!如果说一份“真爱”是要夹杂着那么多人的牺牲,踩着那么人的血泪汗一路走来才能求得,那么,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还应不应该去追求所谓的“真爱”,人生幸福真正的“归依”???!!!尤其是,在这个一切都越来越物质化、虚伪化与复杂化的世道里面,做好人根本就是没好报,甚至被人以怨报德人见人欺,到头来却是让自己难以在社会上生存与生活下去,而被逼入绝境走上死路。那么,我们,到底还应不应该提倡人们去做一个好人??还应不应该发扬所谓的“助人为乐”精神,以“慈航出世,普渡众生”的情怀去救助世人??!!另外,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体系”,到底是又建立起一套怎么样的“世俗标准”与“人生观”,是让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越乐观,还是只会让人们更加深受其害越来越看不到光明的“曙光”与“希望”?表面“富丽堂皇”的道德体系下面,又是暗藏着怎样的“**”与“没落”?看似“风光体面”的生活的背后,其实又有着一颗多么“孤寂”“落寞”与“空虚”的灵魂?!


当生存与生活的竞争越来越残酷与惨烈而导致种种违法犯罪事件的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与干扰社会正常运行与发展规律;当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越来越困难与复杂化,促使人人都在其中颠簸流离得不到解脱;当“爱心”与“真情”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难以生存与立足下去,导致人人眼中覆盖“悲观”与“绝望”;当金钱越来越深入人心而把人原有之“真性情”渐渐“磨灭”与“埋葬”,人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与“傀儡”,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和“快乐”……


为什么,人,一从学校出到社会就会变得如此之“现实”“势利”和“世俗”起来?为什么,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奋斗历程中反会越来越磨灭掉最初的“豪情壮志”?为什么,随着经历的事情越多,对这世界就越来越“失望”,甚至对人生也开始产生“怀疑”,连生存的“意志”都开始变模糊?为什么,人人都感觉生活过得如此之“压抑”“辛苦”与“疲惫”,人生如此的“虚浮”“无奈”与“悲哀”?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是心冷心寒心碎甚至是“心死”,如同“木偶”“僵尸”般失去灵魂空有一躯躯壳行尸走肉浑浑噩噩麻木不仁地活着?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看破红尘”产生一种“厌世”甚至是“轻生”的念头?为什么,社会经济越发展生活水平越提升,整个社会乃至全世界“年均自杀率”反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呈快速上升而且根本无从控制、避免与杜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种可以说是与社会发展宗旨相悖,与人类使命反向而行的状况……


如果说,所有一切在“金钱”面前都会变得异常脆弱,不堪一击。不仅是“爱情”,包括人类与生俱来的“亲情”,也逃不脱其中之规律,这是否应该引起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反思”与“关注”:究竟,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人生真正的“价值”与“意义”该如何定义为?生命的存在是否就真只是一种“过程”而无所谓“开始”与“结局”,所以人人都可在其中“堕落”甚至是“麻木”?!……


当然,也许许多事情本身就无答案,但,也正因此,人类才得以在这种种“疑问”与“探索”中不断得到“提升”与“完善”,人类历史一代一代“相承”下去……


事实上,如果这些问题全部都解决了,那么我们人人都可以生活得很好了,也就不须再在红尘世俗这个苦海中如此之“颠簸”“浮沉”不得解脱了。当然,我也不期望这些问题能得到解答,毕竟那是很不切实际的事情,在现实中。我只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能带给人们一点反思,对人类自身,包括我们生存与生活的这个社会的反思。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应是注重“人文精神建设”物质与精神同步并进,正如某社会科学院院长接受所言“人文精神”的三大支柱是“创新文化”、“多元文化”和“市民文化”。其中,人:主要指人文精神首先要解决人格塑造与人性发展问题,是一种人文关系;文:指的是,人文精神要解决社会应当培育什么样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问题,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城市的文化品质。还有一个才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即“精神”,侧重于解决“社会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共同价值观”。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甚至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环,时时都在影响干扰着现代人们的生活,甚至包括我们人生的选择。但愿,这场悲剧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升这方面的内容,或者说能够引起人们意识到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如何改善我们目前的生活现状,在未来的日子里人们都能走得更踏实平稳一点……


其实,即使他们能够参与这场悲剧中,我还是不抱什么期望,他们的做法无非就只有四种,其一是,劝导我放弃“轻生”之念,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一点行不通;其二是,劝慰最爱我的人放弃报复之念,以他对我的深爱只怕也未必做得到;其三,他们可能会通过双方父母来改变我们,那更加不行,双方家庭都已接近支离破碎,假如让他们知晓这一切,相当于提前揭晓开这一幕悲剧;其四,不用说就是与我最爱的人有着,可能说,他才是一切的矛盾核心所在,我所作一切只是围绕他而产生,而最爱我的人所做一切又是围绕我而产生,所以,他才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环。如果说我们俩人无法改变,那么更可以说他更加不会,所以这一点也不行。可以这样说,几乎没有一条路行得通,我实在想象不出来,即使有媒体的介入又能发挥些什么作用,还能如何扭转这个“生死速决”之势。而且,现在已经也不止是大人之间的纷争那么简单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不可忽略,那就是小孩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如果说最爱我的人或我最爱的人或是我出事,都将意味着这场悲剧的揭幕,那么更可以说如果小孩先出事了,这场悲剧绝对没得避免的了。不用说,孩子要是没了,我们这一对父母还会活下去吗?绝对不会!!而失去的,只怕还不止是我们自己的孩子,还有我们双方的父母,也将失去自己的孩子,到时将会有多少个家庭跟着家破人亡,不可想象。


其实,我目前所能设想到最好的局面就是,劝导最爱我的人放弃报复之念,给小孩找一户好人家收养,然后,我们一起共赴天堂之路,实现我对他的约定,如果有来世,我在天堂里等你。也就是说,用我们两人的生命结束这场悲剧,就已经是一个比较让人满意的结果了,免掀起更多大的灾难,无法预料。当然,这还只是希望而已,只怕我们未必有那能力说服最爱我的人这样去做,否则之前他早就答应我的要求,而不是继续逼迫我了。那时,我所有心思就只花在了我最爱的人与小孩身上,也可以这样说,我所做一切都只是为他们着想,只要把他们那一环处理掉,一切就好了。当时,我的打算是让他们之中一个走开,一个出来,这样可对这场悲剧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至于我和最爱我的人,我们,都已抱定了玉石俱焚的心思彼此来个面对面的争斗了,也就无所谓是死是活的了。只要能把这场悲剧的危害性降到最低,无论我们之间有可能会闹成怎样都没关系,反正我也愿意用生命还清欠他的。这,就是我决定联系社会力量加入的原因,如果不把背后这一切平复好,我不可能走得安心。


在这里,我想要就我所爱之人那边的情况简单分析一下,也许是自作多情,也许是厚颜无耻,都无所谓了,反正事已至此,随便他们怎么看。我在这里写作,不是为了他们,也不是为了自己,只是为了更多人,不想还会有历史重演到他人身上,人世间悲剧连连。为什么,他们,在有可能或者说明明已经得知这一切实情的时候,几乎无一不采取了“沉默”与“逃避”的态度来对待,却从不曾想过站在“当局者”或“旁观者”的角度上出来做点什么,以阻止这场悲剧的上演?为什么,不敢站出来正视我的这份爱,不能和我光明正大的把一切摊开在阳光底下,大家把一切都公开来挑明说清楚?为什么,连一句话的回复一个字的肯定或否定都如此之的犹豫与踌躇,需要顾忌些什么?为什么,只是简单的见一面而已,就足以了结一切恩怨纷争,结束这场悲剧,仍是不愿作出一点点的自我牺牲以为那么无辜受牵连的人着想一下?为什么,自爱上这个男人之后,我会一直存在如此之严重自责的心理?尤其是当我有可能出于人之常情对他萌发某些爱念之时,这种心思会上演到最极端与严重,让人无法原谅与接受而宁愿自我惩罚与折磨?为什么一段情的表白竟然需要用生命的代价才可换来,才有勇气敢于直面自己内心的真实,肆无忌惮发表对爱情的宣言?还有最重要的是,我为什么不可以为这份爱而努力,难道就因一次的婚姻失败就将永远失去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了吗?而他又是否不可以对我动情,否则就会是一件很丢人现眼的事情甚至也得像我这般遭千人唾骂与指责?为什么我们的这份爱(仅仅是针对角色而讲)得不到世人的认可与肯定?为什么我们之间就一定不可能?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他是我的总经理我是他的员工就都不可成立了吗?!我至今都想不明白这个问题,弄不懂原因是为何!!!


由此,又映衬到高中时在校园里所发生的那个情感故事(学生暗恋老师),为什么,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作为老师与学生,同样都不能很好地处理好那段感情纠纷?为什么,我的老师同样不敢站出来直面一个学生在情窦初开时萌发出来再正常不过的情感?为什么,作为一个为人师表竟然也会是以同样的方式伤害与打击学生而不是帮助与开解?假如大家敢于把一切摊在阳光底下直接挑明与言说,也许事情根本也不会演变成那样的结果,是以一个学生被迫退学葬送一生前程来落幕!!可,为什么,我们都不敢正面交涉而一定要让一切在“秘密”底下进行,到最后反而背离了正常轨道越走越暗,也越得不到解脱,甚至最终上演为一场“悲剧”??说来,无非就是怕被世人知道,会用一种什么眼光来看待我们,而对彼此又会造成些怎么样的影响而不得不违心而行。归根究底,还是“世俗观念”所致,让我们都做不回最真的自己,以至闹成今天这种如此之“混乱”与“复杂”的场面。可以说,我们,其实不是成为这场“真爱”的牺牲品,而是成为“社会”的牺牲品,成为“世俗”底下的牺牲品。这,才是这场悲剧产生的真正“根源”!!!我们,终于不止止是成为家庭底下的牺牲品,也成为了生活底下的牺牲品,在这个滚滚红尘之中,注定要埋葬我们的一切,不仅是梦想爱情,还有人类最高贵的生命……



7月3日,又熬过了几天漫长的等待,我实在再难以承受下去之时,终于决定打个电话询问一下,电台和报刊方面同时进行,得出答案是,前者查询不到信件最终去处,是否落到指定被接受人手中。后者得到辗转传递,最终到了某某部门的某主任那去,我们于是得以在电话里有了简单的一次交谈,得出结果大概就是他们做不到什么,最多只是负责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反响,至于能否拯救这场悲剧,那恐怕不在他们工作范围之内。起初,多少有所不满,认为他们不够热心之类,眼睁睁看着人命关天的事情却不加以理会。但后来仔细一想,又觉也不能尽怪他们,毕竟他们不是社会全职部门,不可能一一兼顾那么多事情,何况如今几乎已经涉及到了违法犯罪行列,只怕也已经超出了他们的工作能力,难以应对。虽然对方也曾提议叫我却找那些“心理咨询”或“法律援助”之类,那就更起不到作用了,前者,我不想又把自己推入另一个深渊之中,更不得安心;后者,我不想做得那么绝,把最爱我的人推入绝境。于是,由此又可透视目前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


基本上,社会上所有违法犯罪的事情,都与情感脱不了关系,都因一个“情”字而起。那么,当有一天我们的感情也走向灭亡,某一方不够理智或者说瞬间接受不了“分手”这一事实,进而产生一种非常疯狂可怕想要报复的念头,会让当事人人身安全受到伤害甚至牵涉到更多无辜生命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到哪寻求缓解与阻控的力量?难道就真的是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幕又一幕的悲剧持续上演而得不到控制与改善?!就如,分手后心理不平衡用硫酸泼人毁容,容忍不了爱人的“背叛”就直接把对方杀掉或者同归于尽,甚至把大人的怨恨发泄在小孩身上残忍虐待折磨甚至是谋杀……这种种如此之恐怖与可怕的犯罪行为,我相信当事人不可能会一无所知的,而作为有可能操纵这一幕的“主凶”(行凶者),更加不可能会做到如此之心思缜密,瞒天过海,一点点的“预兆”都显露不出来。然而,即使我们知道又能怎样呢?就如现在的我,已经非常了解清楚对方心思,明白其中利害关系,会牵连到许多条人命和好几个家庭的存亡,包括小孩未来的何去何从,然而,难过的是,我竟然无能为力,爱莫能助。我根本就没能力去改变对方,去阻止一场悲剧的上演!那么社会呢?我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努力寻求一种比作为社会个体一分子更强大的力量出来扭转与掌控这个局势,然而,很明显,同样起不到多大作用,或者说根本就是枉费心机,一场空。也许,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应该可以对时下那么多为情犯罪或自杀的个案有所理解的了吧。因为,当事人的孤独无助,找不到任何力量可以出来缓解与帮助;因为,社会的无动于衷,最终导致一场又一场悲剧的揭幕上演。这,是否应该成为当今社会又一个应引以深思的问题,如何控制与改善情感危机,进而杜绝与避免因此导致种种违法犯罪事件的产生?!否则,只怕我们以后人人都不敢谈恋爱,更不敢轻易走进婚姻了。很有可能一个不慎就是把命也赔了进去,实在压不起那个赌注。


再说到那个什么心理咨询吧,事实上又真能起到多大作用吗?而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出现心理障碍之时,又有多少人会想过往那方面寻求援助,还是一味把什么都压在心底里默默承受?积压到一定限度,悲剧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就如那些因精神压抑或封闭过度引发“精神抑郁症”或“精神病”的发生,甚至是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或走上轻生之路的人群中,如果在那个关键时刻,能有人站出来适当加以引导,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与人生的低谷,他们的思绪能力与行为举止会否发展到那么“偏激”的状态,最终走上一条“灭亡”之路呢?还是以自己为例吧,其实,我也可以说一直都存在有“心理障碍”,“自杀”这个念头从我懂事开始,即十岁左右就已经在我脑海里涌现出来了,足足困扰了我十多年,在生死边缘之中不得解脱,直至如今才真正狠下心来作出决定。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条怎样艰难凄楚的道路啊,父亲的早逝,家境的不幸,家庭的不和,亲人的冷眼,身体的疾患,求学的艰辛,生活的磨难,世态的炎凉,亲情的冷漠,性格的孤僻,友情的疏远,爱情的曲折,骨肉的分离,心灵的创伤,灵魂的煎熬……可以说,每一个理由都可以让我死一千次一万次,足以成为我走上“轻生”之路最充分的“理由”!其实,我并不曾想过真的要放弃生命,是真的,否则我不可能还坚持存活到今天。可以这样说,一直以来,我都在想方设法改变这种局面,都在不断地走在“求助”的道路上,但,很遗憾,没有任何个人或团体能帮到我,相反却是把我推入更深一层的悲观与绝望之中。人都这样,你不给别人希望,自然就不会有失望了,假如这个失望的次数过多,就会慢慢演变成一种“绝望”,绝望到失去生存下去的动力,于是,悲剧又理所当然被提前揭发了,这在我身上又可得到验证。


其实,我的事情已经不止是第一次与媒体打交道的了,第一次是在念高中时所发生那段不应有的情感之后,我所谓的离家出走。之前,我曾找过在阳江报刊工作曾在《江门文艺》发表过不少文章颇有影响力与知名度的一位女记者交谈过,我与她也可谓有过一段交往的。当我偶尔从报纸上得知她这个名字之后,我便陆陆续续给她去信,主要描述家中情形,不留地址与名字,只当向一个陌生人,不祈求回应。后来,也就是遭遇高中那场所谓“初恋”失败一心想解脱之前,我第一次找到她,在她面前哭诉了家中一切,至此她才得知我就是那个给她去了十几封“匿名信”的女孩。我们在一家餐厅坐下谈了整整一个下午,她劝说了我许多,可惜终究没多大作用,那种亲情的冷漠是非亲临其境之人可深刻体会。我们道别之后,在未到东莞之前,我还到了另一个地方,江门,到那干嘛呢?找《江门文艺》杂志社主编,还是为了求助,同样,差不多,也解不开我的心结,包括我希望他们能帮我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也成泡影,我唯一的一线希望也破灭。当然,那位女主编也劝慰了我许多,只是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临走前,她从自己身上掏出三十块给我作车费,鉴于当时情形之窘迫终是接受了。事后想想,当时我也真够大胆的了,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女孩,竟然在一天内辗转了三个陌生大城市,身上只有两百块,只怕大人都未必有这胆量呢。可那时,是什么促使我有这么大的动力逃出来?仅仅是因为亲人的“冷漠”,让我对人生“绝望”,绝望到愿意以死来结束一切。事实上,其实我一直都在寻求社会力量帮我走出家庭阴影,可,最终也是失望而归。大概也因此,彻底种下了这一场“悲剧”的根源吧。如果那时候,有人能出来解决了这些问题,也许事情也根本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而家,也不可能会成为我心头那么大的结,足足负累了一生,直到如今要死了都还不曾解脱得出来。


再说说后面的事情吧,这位女记者把我的故事写成一篇文章在《阳江日报》中刊登了出来,名字就叫做《望断天涯路,亲情在何方》。写得很好,家庭的不幸与念书的艰辛,让许多人都被打动了,纷纷愿意出手在经济上资助我的求学之路。就连《##日报》也由此打出了一条新闻,报某重点中学一女孩捡垃圾上学的事迹,当然,在以上内容之中采用的都是化名。那时在社会中引起的反响可谓也挺大,反正学校和我的亲戚得知,都开始关注起来,从多种渠道来缓解我生活上的困难。我的一个堂哥还曾告诉我,有一个大老板愿意全权负责起我从高中到大学的所有费用,只要我继续安心念书下去。然而,我最终放弃了,除了家人与身体的缘故,更多的还是无法面对我高中时的那个老师,那种巨大的精神压力与负担,让我根本就无法再继续念下去,而在当时我也找不到任何人可以缓解我的这种心理压力,就唯有选择逃避让时间来冲淡一切。他们,都愿意帮我,但却没帮到点子上,所以根本起不了实际性作用。


我是1999年7月份初中毕业的,以此推断,这些应该都是发生在2000年6月份左右的事情,太遥远了点,如果不是因此部小说的诞生,如果不是因一份情感纠纷的上演,也许许多事情都会成为一个冰封千年的“秘密”,被我带得坟墓里去,永远不会被揭开。只是,在一切终于可以浮出水面真相大白的今天,是否,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某些启迪与感悟呢?我们,完全可以看得到,悲剧“成因”的前前后后,是如何一步一步“衔接”上来的,就是这样,逐步演变而来。而其中哪些环节原本是可以避免,但最终都还是任其发生了,于是,最终是躲不过,我们又成为了一幕又一幕悲剧的“填充品”……


也许,许多事情都必须要用“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才能唤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用最“惨烈”的方式来向世人召唤,人们才会加以重视。也许吧,不到死伤无数,不到确实一命呜咽了,社会都不会予以跟踪与关注的,无非就是,通过这事,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启发,应该怎样怎样做。但,是否已经太迟了呢?人都死了,说得再好做得再多又怎样?还能让人复活过来吗?难道每一个教训和经验的涉取,都必须牺牲一条生命才能换来?那样的代价岂非太大了点?!这,就是人类世界最大的“悲哀”,一切都要通过“死亡”来说话,通过“死亡”来升华,才能起到作用。所以,也可以这样说,这场“悲剧”的揭晓是“必然”而非“偶然”,早在很久以前,就已埋下了“伏笔”,只待某个适当时机一“导火线”的牵引便可“引爆”起来,像“原子弹”爆炸一样瞬间产生无穷威力,再也无任何力量可阻挡……


记得,当时和那位主任交谈之时,对方曾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觉得我有点可笑,大概就是自找的那种意思吧,还说把那信交给另一记者阅读时,那记者说觉得他比我自己过得还要苦。那一刻,忽然从未有过的冰冷,透砌心扉。大概也从那时开始,我便决定不再抱对任何人抱希望,也不会再幻想通过其他方式来拯救这场悲剧了,因为,我不想再让自己做一个让人笑话的人,因为,我只想诠释自己的人生不受旁人影响。是的,人活着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生命本身!所以,我依然还是会在笔下写这一切,只是已经无所谓会演变成怎么一番情形。因为,痛快地活着,也是人生的一种美丽。要活,就要活个痛快;要爱,也要爱个痛快;哪怕就是要死了,也要死个痛快。一切来个“痛快”,毫无保留,就是一种生命的“精彩”……


把每天当作一个节庆来看待,心情永远兴高采烈,喜气洋洋; 
每一件事的发生,其实不过都是用来丰富我们人生的记忆,是一种可贵,值得珍惜, 

谁也不知道,未来还有谁,会等着闯进我们的生活。说一声,“欢迎光临”,亲爱的朋友,一起分享属于我们自己的心情故事,尽管美丽而感伤; 
应该感到开心和宽慰,每段路都会遇到那么多陌生人的同行,才会让我们在人生旅途上不再孤单和寂寞;


无论是“爱”或“伤害”,我们都应高声欢呼,因为这些都是生命活过的证据;
笑与哭都值得用力气,因为可以尽情宣泄我们的喜怒和哀乐; 
吻和泪都是该裱框纪念的痕迹,那是爱过之后宝贵的精神财富; 
艳阳暴雨,也不用害怕与躲避,会更加澎湃我们热切的血液,告诉自己一如既往,奋勇向前;


我们活着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或拥有的多少,而是要活得坦荡洒脱与鲜明有力; 
痛快迎接生活中的一切,痛快等候生命中的另一半,痛快去试探那种朦胧的感觉,痛快去触碰我们渴望想要尝试的美妙,是一种生命的精彩;
生命给我们安排了些什么,必定都会有它的道理所在,我们不应有所抱怨,应该时刻持一颗感激与感恩之心,这样做人才轻松愉快;


每颗人间烟火,哪怕就是微不足道,也曾一度璀璨了我们的人生; 
痛快地去爱不理会别人如何看待,痛快地去痛不管这痛有多么的痛,痛快的悲伤不管伤有多么的深,痛快的感动不管掉尽多少的泪水,都是一种生命的美丽; 
生命给予了我们什么,自然也是生活的规律所在,我们不必拒绝与害怕,应该有什么就尽情享受什么,这样活着才有意思;


每颗彼岸升起的烟火,每粒随风飘过的沙尘,每滴从天而降的小水珠,全都不要错过,要尽情欣赏与品味;
痛快去捕捉,痛快去感受,痛快去体会,人生因此绽放最缤纷的色彩,生命因此成就最辉煌的篇章……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