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5节约节俭合格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45节约节俭合格品
“长160厘米宽76厘米,中厚板,锈蚀程度中等偏下,船舷水线以上部分,建议作为三型驳船甲板材料,编号至尊完成敲击查看测量等项目后,他一边在查看的这个船板上用粉笔标线一边口述,旁边的助手龙志伟随即记录在再利用器材登记本上,此时林至尊已经完成了标线,开始用油漆涂写编号,03代表的是三型驳船,12是拆解的旧轮船船舷水线以上部分,04是锈蚀程度,02是材料的种类,0160是指材料的长,0076是指材料的宽。
“老刘,该你开工了。”龙志伟大喊,一边把登记本收好,顺便搓搓冻得发麻的手,大冷天的,拆船的地方又在河岸的风口,站在脚手架上全被风裹住,冷风钻进身体一点也漏不下。
老刘吆喝着,很快就和两个徒弟来到船板前,麻利的放好管路和煤气罐氧气瓶以及割枪,随即打火开始切割,煤气和氧气作为切割气肯定不如乙炔气和氧气的好用,温度也比不上,但是煤气的成本却是乙炔气的四分之一,6厘米厚度的钢板用煤气和乙炔气差不多的效果。
这边老刘在忙活,旁边林至尊继续查看船体,最好能顺着老刘的切割边缘找到下一块合用的钢板,只是这也得看造船时这艘船钢板的大小和接缝的走向。林至尊已经查看完船板的锈蚀程度,正在掂量如何下料,造船尽可能用标准件,就是尺码固定的钢板,到时只要按照需用的部件尺寸大小拼接就行,焊接时也便于掌握。
可是毕竟是废物利用,有时肯定会遇上一些切割成两块标准件不够大,一件就浪费边角和焊接时间和材料,这就有了异型件,异型件攒到一定数量就会重新设计拼接组合方式后被焊工按照异型件的施工方式完成焊接。
“小龙,看看标准件小狭长件的库存。”林至尊算计着那些小件的库存还有没有,很多边角能作为一些小件的原料,但是这些小件的需求不高,所以不可能全部下料为小件,这也是必须得有异型件的原因。
“还有不少,这一个礼拜的驳船都有了小件的备料,除了那四艘内河炮舰,这个礼拜就是驳船,没有其他船只的生产计划。”小龙翻了翻另一本库存登记本马上答道。
“哎,只能是划成异型件,又得多浪费几根焊条。”林至尊有些心疼。
“小林子,又疼得睡不着觉了,看看你老刘叔的手艺。”老刘这边已经完成了一道切缝的切割,切缝笔直而且没有浮渣,经过酸洗除锈无需打磨边角直接可以焊接,老手艺就是老手艺。而另外的三道切缝已经先切好了轮廓,两个徒弟正在他的注视下练手。
“老刘叔,你不去造船非得来拆船,这艘船可是法国造的船,说不准还在你工作过的船台上造的呢?”老刘是赴法劳工。
“不行了,之前在法国用得风钻和锤子,现在全是电焊,弄不了那玩意,一见焊花就眼花,干脆来拆船,当初也干过一年下料,手艺没丢了。”老刘说得是实情,拆解的旧船全是铆接的,一个个铆钉要么是用分钻,要么是用锤子一锤一捶敲出来的,听老刘说,法国造船的速度赶不上鲁北船厂的一成,特别是那些500吨级的三型驳船,在船台上呆不了两天,就被那大龙门吊吊着转个后下水,漂在坞道的水上也就一天就完成了剩余的扫尾工作,其后再上干船坞上完船底漆和船舷漆,等油漆干了就能下水使用了。而制造这些驳船的主要材料几乎全部来自拆解的废旧船只。
废旧船只淘汰的原因大多是船龄较长,船体锈蚀毁损严重,或是因为事故损伤,再就是船型落伍,动力落后,经济性不强,但现在却有一个特殊的因素,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海运市场凋零,船东为了保持正常的航运价格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得不消减大量的船只应对运量不足导致的船舶过剩,这就使得一些船龄不长,船况良好的船只被提前报废。
鲁北先是挑选其中船况较好的维修后加入自己的海运船队,其他的废旧船只就是在拆船厂拆解。
可能在美国废旧船只解体后只有一个命运就是作为废旧钢材回炉炼钢,但是在鲁北的拆船厂,从驾驶楼的木料,机舱的管线机器,船上的舵,螺旋桨等零配件部件,当然更多的是船体上的钢材没有一件东西会轻易处置,都得经过船体再利用勘察员的鉴定评定的查看后决定其的最终去向。
林至尊就是这样的勘察员,同时他也是造船厂的下料员,建造新的船只需要什么材料他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而废旧船只上每一个部件是否能用到新船上,还要不影响新船的质量性能,都得需要他的勘察判定。
生铁的价格是每吨40元多点,钢锭的价格增加到70元,钢轨的价格是130元以上,船板的价格却是120——150元,而废旧轮船的价值是按照废钢铁还要刨除手工拆解费用计算的,折合起来不过每吨25元上下,但是其中的机器螺旋桨主轴都是要么可以修复使用要么就是特种钢材或是青铜,而大量的管线更是价值颇高,更不用说了那些所谓锈蚀的船板,不能见大吨位海船,可以建小吨位的,再不济可以建造内河船只或是用于陆地上的工程,只有边角余料才是作为废旧钢材回炉炼钢,就是那些除锈下来的铁锈都不能扔掉,攒着留待鲁北的冶铁高炉的建成后作为原料。
林至尊是第一批基干民军,也是第一批拆船厂的青工,司令和二司令亲自给他们讲课,教授统筹学,教授他们利用每一块能利用的材料,哪怕是一个完好的螺丝帽,二司令说这是“孟泰精神”,司令说过,节俭不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俭是物尽其用,即便是我们鲁北有了大工厂,大企业,也不能浪费。
林至尊参与了第一艘船的拆解,大家都没有经验,小心翼翼,那个德国技师说了你们拆船比造船还要慢还要细心,当时林至尊最大的惊叹是外国人的轮船的驾驶楼就是好,里面的木结构的材料大多是橡木,甚至还有柚木,这可是好东西。
拆完了驾驶楼等上层建筑后,再就是甲板和最上部的船舷,这时机舱货仓就会暴露在外面,这时再把船拖到造船厂,由那里的吊车把机器锅炉吊装出来,然后旧船会被拉上船台,进行余下部分的拆解。
经验随着拆解的船只数量的增长开始慢慢的积累,加上那些老技工德国人的帮助,更由于二司令尤其是司令的亲自指点,拆船的速度越来越快,拆船的原料产出率越来越高,一般一艘万吨级旧船就能造一艘五千吨级的新船或者十几艘五百吨级的驳船,而现在则是下料和拆解合而为一,拆解下来的船板直接就作为成型饿部件拼接为新船,而那些老旧的蒸汽机锅炉现在成为了各个县城学校发电机组的主要动力来源。
林至尊现在已经成为拆船造船两个厂的大拿,实际上那个拆船厂是造船厂一个分厂,林至尊之所以被称为大拿是现在他在旧船上走一圈就能大概知道这艘船出多少料,老旧部件机器的状态性能也估计个**不离十,而且还能估算出这些拆解下的东西能用到那里。
只是林至尊有些不明白的的是,司令有次说自己现在成了“土鳖”了,土鳖好像是骂人的话,可是看司令赞许自己的表情不是骂人啊?
…………….
“你们是在谋杀,这样加工生产出的机器运转起来,就像是个固定炸弹,随时随地可能爆炸,伤害舰上的官兵就是你们的子弟。”奎尔可用德语在向一伙工人咆哮,这伙工人年纪有大有小,有些懒散的站着,远不像另一边整齐肃立年纪也划一的另一伙青年工人。
而就在翻译说完之后,这些挨训的工人开始反驳

“嘛,都组装起来了,运行的也肯定没问题,再说没试过怎么知道会不行呢?”
“就是,比在大沽厂造这玩意要上心多了,咋还不成呢?”
“就是,这个洋人找茬。”
而站在奎尔可一旁的江大志却是脸红一阵白一阵,他和那些挨训的工人都是来自大沽厂,不能否认这些工人很是勤奋,也很能干,技艺也很熟练,但是却缺了一点,严谨细致,刚才奎尔可从组装好的蒸汽机的汽缸里竟然掏出一把铁锈,而曲轴上竟然有一个砂眼,一些连接轴承的螺丝或是拧的紧紧地,或是拧的松松的,可能在大沽厂这些不是大问题,但是在鲁北却是严重的质量事故。
说起来试制这台蒸汽机还是江大志提出来的,在大沽厂曾经制造过船用蒸汽机,到了鲁北后发现这里尽管能生产柴油机,但是却没有开始建造蒸汽机,仅仅是限于对蒸汽机的改造修缮,其实鲁北的技术力量已经能够自产蒸汽机,之所以没有生产是在等美国的一套包括蒸汽机在内涉及动力机车的全套设备和技术图纸到货后才直接进行批量生产。
江大志来到鲁北发现的与大沽厂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不管是外国人还是那些中国的青工学徒都异常的严谨,甚至有些呆板,师傅说怎么样就怎们样;同时这里的规章制度特别的多,所有的操作都得按照规定来,甚至连在厂区车间的走路都有相关的规定,很多一同迁来的工人受不了约束都回去了,留下了二十个不到的都是“好手”还是一来之后,就被他组织着进行蒸汽机的试制,所以与这里的管理接触并不多,只是那个技术监理时不时的去试制蒸汽机的车间查看一下,每次都会提出一大堆整改意见,但是这些工人都不太在乎。
那个曲轴上的小砂眼只有不足半个毫米,江大志也觉得没有问题,工人们也是好心,省一个是一个,这个算是好心办了坏事,但是汽缸里的铁锈和那些螺丝就不是好心办坏事了,而是工作态度问题了,所以江大志很是脸红。
“江,告诉你的工人,重新从学徒培训直至合格,不然造船厂不会欢迎这样的工人,那台蒸汽机拆掉,零件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回炉,江,你知道你们给造船厂带来多大的损失吗?四十二天占用一个车间和里面的机器,耗费了两吨特种钢材,其他的花费就不一一列举,江,你们真的让我很失望,也让将军很失望。”说完,奎尔可就走了,不管那些还在鼓噪的工人。
当江大志把奎尔可的要求说完,那批工人立即炸翻了锅,“不干了,老子的手艺上那吃不上饭,来这儿受个气。”“就是,不干了”说着就有一多半工人走了,只留下七个人。
“向辉,秦志光,庄智明,马子保,柴建德,老胡师傅,老孙师傅,谢谢你们留下,使得我们大沽厂没有丢人丢到家,谢谢。”望着这七个人,江大志很是不甘心。
“江工,咱们先把这机器拆了,省的那个洋老头又来找不是。”老胡说着已经拿起了扳手,其他的人也忙活起来,而一边的鲁北青工这时也来帮忙。
“哎,这个小兄弟,平常你们就是这样挨训吗?”向辉问一个帮忙的青工。
“他们不训人,但是师傅要罚人的,这些老头都很好,你只要按照他说的做,他就很高兴,错了他只是给你点出来,师傅不行,干不好是要丢他的脸,所以师傅罚的厉害。那些跑圈罚站受冻的都是犯错的徒弟。师傅也是这些老头的徒弟。”
“这样,你们的师傅也很年轻,你怎么这么听话呢?”
“司令说了,技术超过师傅之前,师傅永远是对的。我们就是师傅找我们现在跳小清河,我们也得跳。”
“好家伙,这么熊,那我们以后可是够受的。”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二司令说了,俺娘也说了,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也是”闲谈并不耽搁干活,这时厂办的人来通知江大志去厂办,李委员来了。
看着还有些因为工人出走不太自然的江大志,李烛尘走过去将他拉到一旁的沙发,两人一起坐在一个沙发里,其实李烛尘的年纪和江大志差不多大。
“江工,事情出了,不怨你,就不要太在意了,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个产品必须要保证质量,你是留洋英国的专才,也知道英国对质量的要求很严,这是对还是错?我们不能因为回国后环境变了,对质量不重视,你说,这个质量不过关是好事还是坏事?江工,原来我们没有机会改变这些陋习,甚至会被陋习同化,但是现在我们有机会了,就要把握住。”
“李委员,真的是不好意思,除了这七个工人,就剩下我和四个船舶工程师,其余的近百工人全回去了。工人都是穷苦人家出身,缝缝补补苦日子过惯了,都想着节约,一些材料都舍不得不用,觉得能凑合就凑合,再加上大多没上过学,纪律不严,你看,弄了这一出。”
“江工,这个事情就不用再提了,你们都是督军作为专才满怀期待的从大沽厂请来,但是鲁北有鲁北的制度,江工,我们是穷,不能浪费,要节俭持家,但是节俭并不是意味着不合格的产品仍旧出厂,不合格的材料还作为原料,不合格的部件还要作为零件,这是两回事。
德国人要求的很严格,甚至有些刻板,不近人情,但是这正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我们学习他们就是要学习这个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密的工艺技术,这些都是优点,就得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外国人的技术,知识,还要学习一切他们的优点,这也是你留洋的原因,是不是。
江工,这次来督军专门和我提及你试制蒸汽机的事情,督军很支持,下一步,我们的机车,轮船。电力需要大量的蒸汽机,你也知道,我们中国是个贫油国家,石油全部倚赖进口,但是煤炭资源很丰富,蒸汽机大有可为。”
“我明白,李委员,谢谢你,谢谢督军的信任。
只是李委员,即便是在德国英国,也没有规定机器上的螺丝必须得拧几下,一般都是拧紧为止,可是咱们鲁北的柴油机厂怎么有这样的规定?”
“机器的零部件即便是加工的再精密,也不可能不存在误差,我们说的合格是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拧螺丝看似简单,却是一个均衡误差的手段,有的螺丝拧的紧,有的螺丝拧不紧,这就导致了误差的不均衡,而机器是由若干个部件组成的,这些不均衡的误差凑在一起可能会减少误差,也可能会增大误差,但最大的可能却是增大误差,而这个误差却是不可控的。
我们规定拧螺丝的次数,就是把误差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你不要小看这些螺丝规定的次数,都是那些技师经过无数次的调整,试验得出来的最佳效果,这些可都是心血,所以下一步你在蒸汽机的试制和批量制造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这个小问题可不是真的小问题。
所有的鲁北的产品只有一个等级,就是合格品。”
“只有合格品一个标准,李委员,大志明白了,督军之志,不在中国,而在世界。”
鲁北出品,必是精品…..
说起几级品,记得小时候买的四等品乒乓球,有的上面都有一道凹痕。
又想到把质量不合格的衣服剪烂烧掉,还是把这些衣服捐赠给“贫困地区”呢?
好像各有理由…………
再说两句,作者不是德粉日粪,但是随地吐痰是优良传统吗?一些东西好的不能漠视,自己的缺点也不能讳莫如深,不敢正视自己的民族还差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